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71

  武皇后不会把李旦的异常行为当做是心血来潮,她敏锐意识到,小儿子已经悄悄变了。
  李旦迎着武皇后审视的目光,挺直脊背,“阿娘,你预备拿小十七换什么?”
  武皇后愣了一下,合上奏本,“怎么,你这是要替小十七讨公道?”
  李旦双手握拳,“阿娘,阿父很喜欢小十七,令月和我把她当成亲妹妹,她才八岁,且让她过几年安生日子吧。”
  他向武皇后叩首,“阿父今年的笑容越来越多,还要亲自参加春狩,阿娘,您带小十七进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武皇后看着李旦漆黑的发顶,眉心紧皱,她的儿子们离她越来越远,如今,连最小的李旦,也开始疏远防备她了。
  李旦等着她的回答。
  武皇后叹口气:“罢了,我好歹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怎么会为难一个八岁的小娃娃。”
  李旦亲耳听到武皇后的保证,轻轻舒口气。
  他不会忘记赶到刺史府时,裴英娘躲在窗户后面的那道眼神。
  她脸上不该露出那样的神情。
  蓬莱宫外,一抬轿辇自北向南,经过四座里坊,忽然被一群商人挡住去路。
  常乐大长公主的公主府建在宣阳坊,东边是商贸集中的东市,北边紧邻销金窟平康坊,西北面是皇城,交通便利,繁华热闹。
  热闹过头,就是烦扰了。
  轿辇几乎是一点点往前挪,走得很慢。
  常乐大长公主心里正烦躁,急着回公主府,看到奴仆脚步迟缓,不耐道:“怎么回事?”
  户奴回道:“回禀贵主,东市开张,那些商人一窝蜂堵在市署门口,排队领牌子。来往的商队要把牛马牲畜送去安置。两边混在一起,仆不敢快走,免得伤了贵主。”
  商人虽然富裕,但地位低下,不能在城中乘车,不能穿丝绸衣裳。户奴虽然是奴婢,提起商人的语气,却有些高高在上的意思。
  常乐大公主冷笑一声:“不长眼的狗鼠辈!”
  她拿武媚没办法,难道还对付不了几个平头老百姓?
  她一声令下,公主府的豪奴们举着棍棒,一拥而上,一顿打砸,把商人们和商队的牛车赶走。
  常乐大长公主在路上行人的哀痛呼叫声中放下帐帘。
  回到公主府,常乐大长公主立刻命人去寻赵观音,“二娘呢?唤她来见我。”
  侍女小心翼翼道:“女郎出门访友去了。”
  “去哪儿了?”
  侍女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常乐大长公主气得面色铁青,“去六王府,告诉女郎,她老子死了,我等着她回来哭孝!”
  侍女知道大长公主这回真的气狠了,不敢支支吾吾,飞奔去二门外传话。
  “好好的,怎么咒我死?”驸马赵瑰笑着进房,“今天怎么这么大的气性?”
  常乐大长公主冷笑一声,“我一肚子的火气没处撒,别惹我。”
  赵瑰连忙作揖,不敢多话。
  奴仆们把赖在李贤王府内院不肯走的赵观音劝回公主府:“女郎,公主真生气了,您快回去吧。”
  赵观音也存了一肚子火,回到家中,先拉下脸,“阿娘,六王这几天心情不好,我没闲心和您斗嘴。”
  常乐大长公主额前青筋暴跳,“孽障!李贤生得再俊秀,也不是你的归宿!我已经向圣人求来旨意,你早点收回心思,等着嫁给李显吧!”
  赵观音脸色大变,“为什么是七王?我爱慕的是六王!”
  常乐大长公主冷声道:“李贤已经娶妃,六王府哪有你的位置。”
  赵观音眼圈一红,“只要能长久待在六王身边,我不介意向房氏低头。”
  赵瑰听到这句,心道不好,霍然站起,挡在赵观音面前。
  常乐大长公主的动作比他更快,涂了鲜红蔻丹的指尖已经弹到赵观音脸上:“我乃堂堂公主,你是我的女儿,怎能与人为妾?你只能做正妃!”
  赵观音捂着脸颊,泪水潸然而下,“我不管,我不要嫁给李显!他蠢笨自大,哪里比得上俊逸出尘的六王!”
  常乐大长公主清喝一声,“李贤再好,也不是你的。敕旨已经拟定好,你趁早死心吧。”
  赵观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阿娘好狠的心!我这就去宫中面见圣人,让他收回成命!”
  “你敢!”常乐大长公主横眉怒目,“你以为圣人会因为你的几滴眼泪就改变主意吗?现在圣人还不知道你真心爱慕李贤,以为只是少年人间的玩笑而已,才会挑中你做李显的正妃。如果圣人确定你喜欢李贤,你这辈子就算完了!”
  赵观音抬起泪流满面的脸,“圣人大度宽和,一定能体谅我的真心!”
  常乐大长公主气极反笑。
  赵瑰轻咳一声,把女儿拉到一边,“二娘,你阿娘不是哄你玩的。现在宫里的人只当你年纪小,把你和六王之间的事当成笑话说。如果你跑到圣人面前自剖心迹,别说六王,李显你也嫁不了!”
  看赵观音还一脸倔强,不肯服气,赵瑰叹口气,打发走侍女仆从,“你听说过昔日那个名动长安的才子王勃的事迹吗?”
  赵观音擦干眼泪,小声嘟囔:“一个不得志的才子,关我什么事?”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李治是个心机boy。
  另外武皇后是狠毒,可是她真的很有才干,作为一个傻白甜,作者真的很佩服她。
  好多人以讹传讹,说新城公主死于家暴,这种说法其实蛮不负责任的。
  从出土的墓葬和各种史料来看,新城公主并没有受到家暴。她的婚姻有些波折,但是过得很幸福,偏偏不能长久,驸马长孙诠因为家族覆灭而被流放,客死异乡。新城极度悲痛,身体一直不好。她的第二个丈夫韦正矩因为尚主一路高升,肯定不会傻到虐待公主。初唐、盛唐的公主地位很高的,不会发生醉打金枝那样的事。那时候的王孙公子都不敢娶公主,一是怕公主彪悍,二就是怕和韦正矩一样,没把公主伺候好,自己丢脑袋不说,全家老小跟着倒霉。
  阿家:对婆婆,婆母的称呼。
第21章
  当年大才子王勃在王府担任侍读,
恰逢长安贵族间流行斗鸡比赛。
  李贤和李显兄弟尤其痴迷斗鸡。有一次,
李贤的斗鸡赢了李显的,王勃凑趣,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檄英王斗鸡文》为李贤助兴。
  有好事者把《檄英王斗鸡文》送到李治面前,
李治勃然大怒,
认为王勃的文章会挑拨李贤和李显的兄弟情谊,
不顾旁人劝阻,立即命人将王勃逐出王府。
  李治知道王勃完全没有挑拨离间之心,但那又如何?
  李唐皇室的权位更迭总少不了刀光剑影,
李治经历过残酷的兄弟相争,
格外忌讳这点。他嗅觉敏锐,在李贤和李显还没生出什么心思时,果断掐灭一切会导致兄弟不和的可能。王勃触犯了他的忌讳,不算冤枉。
  赵瑰说完王勃的故事,看着泪流不止的赵观音,肃然道:“二娘,
你别看圣人脾气温和,
看起来像个佛爷,就以为他真的把你当成亲表妹看。阿耶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圣人如果真的没有城府,当年怎么能在夹缝中夺得先帝的信任?”
  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
齐王李祐,哪一个不是文武双全的好儿郎?
  那时候,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不是太子李承乾,也不是庶出的吴王李恪,而是魏王李泰。随着魏王李泰年纪渐长,李世民对他的偏爱越来越明显,引得朝野侧目,以至于魏征、褚遂良多次上书谏言,指责李泰恃宠而骄。
  太子李承乾占据嫡长之位,魏王李泰深得李世民的欢心,吴王李恪才华横溢,朝臣交口称赞,齐王李祐也不容小觑。
  当时,李治年纪最小,性情懦弱,他的王兄们根本没把他当成对手。
  最后,太子李承乾倒下了,齐王李祐倒下了,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也没有讨得什么好结果,年幼的九王李治以不变应万变,坐收渔翁之利。
  常乐大长公主挥退侍女,“天子之怒,岂是你能当得起的?你真敢在圣人面前表露对李贤的情意,到时候别说是李显,连纨绔子弟你都嫁不了!圣人不会容忍你三心二意,影响李贤和李显的兄弟之情。”
  如果是以前,常乐大长公主不会说出这种话,但今天和李治一番长谈后,她也不得不收起对李治的轻视之心。这个皇帝侄儿,远比她想象中的心机深沉。
  她一直看不起李治,觉得他的太子之位是靠眼泪哭来的,没有长孙无忌,他坐不稳皇位。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李治一点胜算都没有,都能在李泰最志得意满的时候抓准时机,让他失去李世民的宠爱,把太子之位揽入怀中。
  现在李治已经是天下之主,二娘如果真的惹怒他,她不敢保证能救下自己的女儿。
  赵观音泪眼婆娑,“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常乐大长公主狠下心肠,“二娘,难道你想随便嫁个芝麻小吏,以后只能看太平那丫头的脸色过活吗?”
  赵观音脸色一变。
  “不嫁给李显,你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就算你能嫁个宰相,终归只是臣妇,宫中宴会,太平受万人追捧,你不仅要忍气吞声,还得抢着讨好她。”常乐大长公主幽幽道,“只有嫁入皇家,你才能直起腰杆,和公主平起平坐。嫁给李显,你就是七王正妃,日后造化大着呢!”
  赵观音被父母轮番劝说,有些挣扎,一时惦记着文采出众的李贤,一时又不甘被李令月压在头上,想来想去,只能恨房氏,如果不是被房氏抢了先,她就能如愿嫁给李贤,那才是两全其美呢!
  知女莫若母,常乐大长公主看出赵观音已经开始动摇,让使女送她回房,“你回去好好想想,是做一个金尊玉贵的王妃,还是夹着尾巴给太平当跟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