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371

  阿禄低头回道:“谋反。”
  谋反,又是谋反,如果是其他罪名,朝臣们肯定会为下狱的人求情,但一顶谋反的帽子扣下来,朝臣们怕受连累,躲都来不及,谁敢替袁宰相伸冤?
  看来武太后真的想要杀了袁宰相。
  “袁相公怎么会得罪太后?”裴英娘问。
  阿禄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所以然。朝堂上的事外人哪瞧得明白,他们只关心今天哪个大臣被贬谪了,明天哪个世家被抄家了,里头的弯弯绕绕,他们看不懂,也没法懂。
  午时李旦回到正院。
  裴英娘坐在长廊底下的美人靠上,手里拈着一枝蜡梅花,花朵颜色浅淡,香味却很浓郁。
  李旦从背后靠近她,俯身抱她时,发现她发丝间也沾染到蜡梅花的香味。
  裴英娘没有回头,放心地往后一靠,整个人倚进他怀里,“阿兄会替袁相公求情么?”
  李旦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不会。”
  她低低嗯一声,不说话。
  李旦有他的计划和考量,他对她有多在意,对其他人就有多冷漠,素来不大管别人的生死,她早就知道这一点,不会因为同情外人而去逼迫他改变。
  更何况此事关系重大,武太后这会儿正在气头上,想再抓几个袁宰相的“同伙”,好坐实袁宰相谋反的罪名。
  李旦摘下几朵蜡梅花,别到裴英娘的发鬓上,浅黄花朵很配她身上穿的杏黄明绿间色裙,“昨晚宫中夜宴,袁相公当众说起汉朝吕后的故事,规劝母亲还政于七兄,母亲勃然大怒。”
  武太后雷厉风行,立即命人以谋反的罪名查抄袁府,袁家女眷入掖庭宫,男丁和袁宰相一起入狱。
  李旦问裴英娘:“你想救袁相公?”
  她摇摇头。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能够坚持信念,不畏生死。他们刚正不阿,秉公直断,傲骨铮铮,哪怕一路跌爬滚打,受尽坎坷,最后只能落一个粉身碎骨,凄凉收场,也在所不惜。
  裴英娘佩服这样的人,敬仰这样的人。
  然而她自认无法做到像袁宰相那样,明知不可为,还是以卵击石,奋力一击。
  袁宰相谨慎了一辈子,活到七老八十了,竟还有这样的热血。
  她长叹一口气。
  两人靠着坐了一会儿,桐奴过来请李旦去书室。
  他站起身,揉揉裴英娘的头发,“下午这里晒不到光照,坐一会就进去。”
  她点点头,“我晓得了,你去忙吧。”
  心里却腹诽,还不是因为他昨晚太狠心了,任她怎么撒娇都不肯停下来,害得她现在还觉得腰酸,这样坐舒服,她就不进去!
  等李旦走了,她叫来阿禄吩咐,“袁家的子孙中,年幼者多半会被流放到岭南去,让那边的人注意南下的车马,若是看见了,好歹照拂一二。”
  阿禄答应下来。
  她望着庭中沐浴着萧瑟寒风独自盛开的蜡梅树,想起以前在长安时和袁宰相的几次交谈,裴宰相遭到贬谪以后,她以为袁宰相会走另一条路,没想到他比裴宰相更决绝。
  ※
  长安,大理寺。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几个狱丞的簇拥下走进一间净室。
  出身不同,贵贱不同,关押在大理寺期间的待遇也不同。
  比如袁宰相,因官居三品,在朝野颇有威望,即使以谋反罪关押,也没人敢怠慢,住的房间打扫得很干净,而且家人、侍从可以入狱伺候他的起居。
  老者进入净室时,被一道竹木屏风挡住视线,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暗暗嘀咕:我入狱的时候只有一张草席,怎么袁猫成了阶下囚,却有案几香榻,屏风毡毯?
  卷着袖子的侍从拎着一桶水出来,看到老者,大吃一惊,哐当一声,水桶跌落在地,污水泼洒得到处都是。
  狱丞皱眉,当着老者的面不好训斥,忍了忍,没吭声。
  老者眯一眯眼睛,这么大的动静,袁猫怎么没出声斥责?
  他转过屏风,脚步一滞。
  屏风后面一片愁云惨淡,袁宰相躺在香榻上,身上盖了几层厚厚的锦被,面容衰败,目光涣散,明显是即将谢世的光景。
  袁大郎和袁小郎跪在香榻旁,低头抹眼泪。
  老者快步走到香榻旁,啧啧几声,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最后唯有叹息一声,“袁猫,我来啦!”
  袁宰相抬起眼帘,瞥一眼老者,精神一下子变好了,“裴狐狸,我就知道、你、你还会回来!”
  裴宰相咧嘴一笑,“是啊,我不仅回来了,还官复原职,比以前更风光。”
  袁小郎抬起头,愤愤道:“家父垂危,裴公风光得意,自当得意去,何必来奚落家父?”
  袁宰相哀叹一声,摆摆手,“大郎,小郎,你们出去。”
  袁小郎捏紧拳头,“不行,阿耶,我不走!”
  袁大郎看看阿耶,再看看眼底隐有沉痛的裴宰相,擦干眼泪,二话不说,把傻弟弟拖出去。
  其他人也都走了。
  “袁猫,你聪明一世,怎么也栽跟头了?”裴宰相道。
  袁宰相从鼻子里冷哼一声,“我是为了先帝,为了自己的良心,我比你强!”
  “是是是,你比我强。”裴宰相坐到香榻旁,“比我强又如何?眼看你一家老小,全要跟着你受罪,你家大郎、小郎,还有小郎君、小娘子们,这辈子的前程都毁了!”
  袁宰相闭一闭眼睛,一颗浊泪滑出眼眶。
  多少年的勾心斗角,阴谋算计从脑海里一一闪现,一步步爬上三品官的高位,他吃了不少苦头,做了很多有利社稷的好事,也做过不少有违良心的坏事。
  他自嘲一笑,“其实我没想过要惹怒太后,裴狐狸,我和你说句实话,那晚在宫宴上,我刚刚把规劝太后的话说出口,就后悔了,后悔得不得了,我是真怕呀,我富贵了一辈子,不想就这么白白死了。这两天我连认罪的折子都写好啦,只要递上去,太后一定会消气,我接着做我的三品官……”
  裴宰相轻声问,“我帮你代为转交?”
  袁宰相在枕上摇摇头,发丝苍白,皱纹遍布的脸上挤出一丝笑,“这些天,外边的人都在夸我……我那些学生,部属,宗室皇亲,民间的文人学士……都夸我不畏强权,你去外边听听,他们都在夸我呐!”
  年少时,他曾鲜衣怒马,仗剑行走中原,梦想能靠一己之力,斩尽天下恶人。
  后来他受尽冷嘲热讽,发现武力根本无法和世道抗衡,于是发奋读书。
  明科高中,一举成名,他踏马曲江池畔,春风得意。
  入朝为官时,他妄想靠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民请命,造福一方,名留青史,受万世敬仰。
  再后来,他一步步高升,除去一个接一个的政敌对手,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身后的同盟越来越多,心肠也越来越硬。
  年少那些寒窗苦读,闻鸡起舞,对着院中的老梅吟诵古人诗句,发誓要效仿君子,严格要求自己的年月,离他越来越远。
  他成了笑里藏刀的袁宰相,而不是那个正直单纯,锄强扶弱的袁郎君。
  “太后想废黜圣人……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吕后尚且知道立幼子为帝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太后不屑与此,她根本不是吕后,她是王莽,她要断绝李氏江山……”袁宰相慢慢道,“我受先帝提拔,多年君臣相得,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总得有人站出来,我不想站,还是站出来了,既然站出来了,就不能退回去,好让天下人晓得,还是有人忠于李氏的……”
  他忽然攥住裴宰相的手,“裴狐狸,你莫要笑话我……我怕死,我现在很后悔,我老了,可我还是不想死,还想多活几年……斗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我输了,你比我聪明,你赢了……”
  他的话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只剩下虚弱的喘气声。
  裴宰相沉默良久,轻轻叹口气。
  “袁三,你没输,输的是我。”
  两日后,袁宰相死于大理寺。
  袁家女眷,上至老妪,下到幼儿,全部充入掖庭为奴。几位郎君发配至岭南,终生不得返回长安。
  朝野震惊。
第203章
  武太后没有给朝臣们太多喘气的辰光。
  新年伊始,
在流放袁宰相满门后,她下令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改三省及诸司名称,
修明堂,尊佛抑道,
捐出数百万财物大修佛寺,
加尊号“圣母神皇”,
称“陛下”,自称“朕”,
并于花朝节前率领群臣迁都至神都。
  李显还没有被废黜,
但基本上和废黜没有什么两样。
  李唐皇室在长安留下太多烙印,
武太后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进一步削弱降低皇室的威望,
她要在洛阳开启新的篇章,
尽情施展她的政治抱负。
  官职衙门的名称、官员的服色和随身佩戴的佩饰、年号……只要是和李氏有关的,武太后全部下令更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