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371

  韦团儿达不到目的,会不会和历史上那样,诬告她以厌胜之术诅咒女皇?
  她打了个激灵,一迭声叫半夏的名字,“快带人把甘露台仔仔细细搜查一遍,犄角旮旯也不要放过,只要是眼生的东西,全烧了。”
  桐奴目瞪口呆,等了大半天,没等到太子妃发脾气,为什么太子妃问都不问一句,就知道韦团儿这个人?
  等等,太子妃不生气也罢,没事儿搜查甘露台干什么,这……重点好像不对呀?
  李旦皱眉,拉住裴英娘的手,把她按进自己怀里,轻揉她的发顶,“不怕,人已经死了。”
  裴英娘喔一声,她不关心韦团儿的死活,如果仅仅是个想攀附权贵的宫人也就罢了,不至于非要杀了,这一位却是个心胸狭窄的,会因为恼羞成怒而残害无辜,早除掉早安心。
  她躺在李旦怀里,抓着他幞头垂下来的帛带,绕在指间玩,“阿兄,我可能和姓韦的八字不合。”
  李旦沉默片刻,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把注意力放在韦姓上面。
  想了一会儿,他无奈地叹口气,俯身和她额头相贴,“姓韦的不好,以后不许姓韦的进宫。”
  这种哄孩子的话从他口里说出来,完全不像开玩笑,裴英娘觉得他是认真的。
  她连忙道,“快别……其实姓韦的也有好人,比如韦尚书。”
  韦尚书刚正不阿,王庆之诬告李旦的时候,他头一个站出来为李旦辩驳,那会儿时局还不明朗,没人知道女皇到底偏向李旦,还是更看重武承嗣。
  李旦改口,“听你的。”
  裴英娘噗嗤一声笑了,眼波流转,“什么都听我的?”
  李旦低低嗯一声,保证似地道,“都听你的。”
  “那好。”裴英娘坐起身,给桐奴使了个眼色。
  桐奴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退出去。
  房里点起灯笼,琉璃灯罩透出朦胧晕光,裴英娘眼眸低垂,眼睫罩下淡淡的青影,轻声说,“今晚不要和昨天那样,我腰酸。”
  李旦半天不说话,静默半晌后,扯起嘴角笑了一下,“那样不舒服?”
  裴英娘脸上一阵烧热,还以为能将他一军呢!
  舒服当然是舒服的……但是她很懒,比较喜欢躺着,尤其是在床上。
  她抓起李旦的手,“阿兄,你答应了,对吧?”
  李旦张开手掌,握住她的手,送到唇边,逐根吻她的手指,“好。”他的右手按在她后脖子上,吻从手指移到她鬓角耳畔,低声呢喃,“不喜欢这个姿势,那就和以前一样好了。”
  裴英娘不理他了,扬声叫半夏传饭。
  反正最后累的人是他。
  翌日,裴英娘睡到日上三竿,半梦半醒间听到罗帐外有人说话,揉揉眼睛坐起身,枕头旁边空荡荡的。
  李旦掀帘走进内室,递了杯热茶到她手里,摸摸她的长发,“我进宫一趟,未时前就能回来。”
  他穿戴整齐,一早天没亮就起来了。
  裴英娘刚醒的时候特别乖巧,接过茶就喝,小脸立刻皱成一团。
  茶是苦的。
  李旦没说话,要笑不笑的样子,帮她把滑落到肩膀的衣襟理好,“还早,接着睡吧。”
  外面打霜了,雾气未散,像是刚撒过一阵雪,她又躺回温暖的被窝里。
  再醒来的时候巳时了。
  她起身梳洗,琼娘为她梳髻的时候,半夏在一旁和她细细禀告搜查甘露台的事。
  用过朝食,裴英娘叫来昨天跟着李旦去魏国寺的护卫,询问事情的具体经过。
  护卫们没来,阿禄回道:“他们领了鞭刑,爬不起床。”
  裴英娘挑眉,“那就抬过来。”
  仆从照办,几个护卫被人抬到殿前。
  护卫们到底是武人,身体壮健,别人受鞭刑过后,基本上去了半条命,他们还能忍痛强打精神赔罪,一五一十把昨天寺里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裴英娘让人把武人们分开,一个一个单独召见,确定没人扯谎,吩咐仆从把护卫们送回房去。
  “娘子,怎么处置他们?”阿禄问。
  “郎君怎么说?”裴英娘倚着隐囊,双手搁在锦缎枕头上,半夏和忍冬在帮她染指甲,凤仙花汁染过的指甲颜色鲜丽,但保持不了太久,要经常反复染。
  阿禄回道:“殿下今天出门,护卫换了拨人,听桐奴说,殿下要打发他们去守园子。”
  裴英娘点点头。
  她刚刚确认过了,护卫们没有被韦团儿收买,一时失察而已,罪不至死。
  杨知恩不在洛阳,其他人摸不清李旦的脾气。
  ※
  女皇虽已年老,但思维清晰,勤于政事,钟声还未响起,她已经坐在正堂批阅奏章。
  上官璎珞在帘外道,“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女皇嗯一声,“叫他进来。”
  她正打算宣召李旦,他倒是乖觉,自己来了。
  殿内光线昏暗,书案上一盏八棱琉璃灯,灯光柔和,照出女皇苍老的脸,密布的皱纹衬得那双细长眼睛愈显精明睿智。
  “母亲。”李旦进殿后,匆匆行礼,跪坐于女皇对面。
  女皇继续翻阅奏章,“十七娘呢?”
  “母亲想见她?”李旦垂眸,“她身子不适,近日不能进宫。”
  女皇抬起眼帘看他,似笑非笑,“你怕朕对十七娘不利?旦儿,朕不会杀她。”
  李旦淡笑着道,“母亲,您以前也是这么允诺我的。”
  女皇沉默了一会儿,“你不信我?”
  李旦面无表情。
  他信任过母亲,但是随着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利用英娘,那份信任早就湮灭了。
  其他事情可以敷衍,涉及到英娘,他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阿父说他没有失去过,在面临抉择时可能会犹豫彷徨,所以生前安排计划,要他体验失去那一瞬间的痛苦,虽然只有短短一刹那,他却后怕到如今。
  他早就明白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想体会失去的感觉。
  女皇握笔的动作停了下来,四个儿子中,李旦和她冲突最小,李贤逼宫之前,他们甚至曾一起短暂合作过……
  “韦团儿不是朕授意的。”
  李旦望着琉璃灯,“不是您授意的……可是您肯定暗示过她,您纵容她来试探我,不然怎么会这么巧,我代您去参加魏国寺的法会,她刚好也出现在法会上。”
  红日缓缓爬上高空,光线越来越灼热,琉璃灯的光芒渐渐和照进室内的日光融为一体。
  “母亲,您让英娘代替房瑶光为您草拟诏书,让她参与政事,冷眼旁观韦团儿向我示好……是为了什么?”李旦移开凝视灯火的目光,看向女皇,“您想看我和英娘疏远?还是等着我们反目成仇?”
  女皇默然。
  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她这一生心志坚定,多愁善感和她绝缘,很少会出现这种彷徨犹疑的感觉。
  大概是十七娘和李旦让她想起年轻的自己和李治,她突然想试一试,看看儿子和十七娘会不会和多年前的他们那样,从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夫妻,慢慢生出隔阂,互相防备,互相算计,最后只能靠着多年相伴的情分和几个共同抚育的儿女支撑下去。
  “阿父生病的时候,朝政由母亲您替他打理。”李旦接着说,“在我看来,阿父当皇帝,您当皇帝,都是一样的,我不在乎。”他轻轻笑了一下,眼眸依然沉静,眼里没有笑意,“所以您没必要继续试探我,您直接让英娘以女子之身出仕也没关系,只要她自己喜欢。”
  李治和女皇都有更在意的东西,两人谁都不愿让步,关系迟早会破裂。
  他们不同,只要英娘好好待在他身边,他可以包容一切。
  他从袖中抽出一卷帛书,摊开在书案上。
  女皇瞥他一眼,垂眸细阅帛书。
  “这……”她平静无波的脸上出现几丝波动,手指拂过帛书上的文字,字迹圆润端雅。
  这封诏书是李治亲笔所书,她一眼就能认出来。
  “先帝要十七娘和你义绝?什么时候的事?”
  帛书上写的赫然是一份和离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