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71

  高台上帷帐舒卷,彩绸飘扬,帘幕后珠环翠绕,花枝招展。
  水晶帘后,有无数张年轻貌美的面孔。
  但李旦还是一眼看到那个趴在窗前的小小身影。
  他嘴角微弯,小十七向来乖巧柔顺,原来也会露出这种目瞪口呆、惊异激动的鲜活表情。
  马嘶声近在咫尺,几根鞠杖从不同方向扫来,眨眼间已经袭向他的肩头。
  李旦收回眼神,下腰后仰,在马背上挪了个身,动作犹如行云流水,顺利从鞠杖夹击中抢到拳头大的朱漆小球。
  围着他的人立刻调转方向,想再次堵住他的去路。
  李旦轻笑一声,手腕一沉,挥动鞠杖,隔着大半个球场,把朱漆小球准确无误地击进对方的球囊中。
  锣声响起,令官尖声唱筹,示意进球得胜。
  高楼上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李旦轻勒缰绳,回头找到裴英娘的身影,举起鞠杖,束发的泥金绸带在风中飞扬,端方的脸孔上漾出一个极轻极浅的笑容,胜过浸染了三月朝阳的春风。
  李令月攥住裴英娘的手,发出欢快的尖叫声:“八王兄击中球囊啦!”
  场中的比赛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旦衣袍猎猎,神采摄人,东奔西突,风回点击,一次次挥动鞠杖,把朱漆小球送入对方球囊。
  裴英娘很快喜欢上波罗球戏。一颗心跟着场上的局势,时而激动,时而担忧,时而恼怒,时而振奋,不论结局如何,能亲眼观看整场比赛,已经让她大开眼界了。
  不止李旦让她大吃一惊,素来文弱的薛绍也表现出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年轻风貌,就连肥胖慵懒的李显,争抢朱漆小球时,也丝毫不露怯懦,勇武非常。
  这才是大唐儿郎,文能熟读经书,武能弓马骑射,自信洒脱,健朗豪爽。
  朝中的文臣,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之余,亦能打马游猎,仗剑而行,新科进士,无不是文武双全的俊杰英才。
  场上的儿郎中,除了李旦、李显、薛绍、武承嗣、武三思这样的王公贵族,剩下的便是今年的新科进士,这是他们在各大世家前露脸的好时机。
  往往波罗球戏结束后,会有数家女郎争抢表现出色的郎君。
  武皇后很看重寒门学子,她之所以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除了李治的默许之外,离不开来自寒门士子的支持。这些年来,她任用大批根基浅薄的寒门学士和宰相分权,打击关陇贵族,成效显著。
  寒门学子的崛起,让长安城的各大世家十分不满。然而科举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根深蒂固。武皇后从不遮掩对寒门士子的器重,世家们不得收起轻视之心,积极谋划,争相把新科进士揽入门下,为自家女郎定下东床快婿。
  裴英娘发现,各家公主名下的户奴全挤在窗前,默默关注着场上的比赛,时不时交头接耳几句,点评某几个相貌最俊朗的少年郎君。
  临川长公主李孟姜干脆让人把她的坐褥挪到窗前,目光灼灼,专心致志地盯着场上的动静。
  忍冬悄悄对裴英娘道:“长公主的嫡女今年及笄,还没定下人家。”
  裴英娘回头扫视一圈,除了心愿达成的常乐大长公主,其他女眷贵妇都关注着场中的局势。
  有人提起薛绍,夸他不愧是“美三郎”,果然生得俊秀。
  李令月双眼圆瞪,吩咐昭善:“去看看谁在议论三表兄,我还没吭声呢,谁敢打他的主意?!”
  裴英娘失笑,目光无意间落在李治身上。
  他患有眼疾,视力不好,大概看不清楼下场中的情景,虽然眼睛一直望着球场的方向,但神色平静无波,完全不像在看一场激动人心的蹴球比赛。
  李显进了一个球,得意洋洋时差点摔下马,他也没什么表情。
  武皇后忙着和世家贵妇们应酬,没有注意到他的异样。
  裴英娘蹑手蹑脚走到李治的坐席旁,矮身挨着李治坐下,“阿父,七王兄刚刚进了一个球呢!”
  李治眉峰微挑,“显儿吗?”
  他笑了笑,“前几天听他哭诉训练辛苦,原来是为了今天。”
  他果然看不清比赛。
  裴英娘心里有点难受,干脆坐在李治身边,为他讲解比赛。
  “七王兄和武家表兄撞到一块,鞠杖掉了。”
  “薛表兄好厉害,三个人都拦不住他!”
  “八王兄抢到球了……啊!球被抢走了。”
  今天的比赛,那个穿豆绿色圆领缺胯袍的少年表现得十分出色,几次截下小球,突破重重围堵,击球得筹。
  裴英娘原先是坐着的,眼看比赛越来越胶着,忍不住站起身,急得直跺脚,“阿兄一定要赢啊!”
  李治百无聊赖,权当出来散散心,并不在意比赛结果如何,但听着裴英娘一句句耐心的讲解,不由也跟着操心起来,“哪边得筹高?”
  武皇后插言进来:“自然是显儿和旦儿这边的筹数高。”
  李治嘴角轻扬,目光空茫,“很好。”
  武皇后有些失神,曾几何时,李治也和场中的儿郎们一样,年轻俊朗,鲜衣怒马。
  如今,他却连久坐一会儿,都浑身难受。
  多年以前,李治是地位稳固的大唐太子,武皇后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不得宠的才人。
  她看出李治对自己的爱慕,心里既彷徨又惊喜。
  然而世事多变,太宗服用丹药暴亡,她被迫绞断青丝,迁去感业寺。
  她不甘心,但不甘心又能如何?
  一开始,她以为李治和世间所有儿郎一样,只是把她当成一个消遣,早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皇帝的真情,只是一场笑话罢了。
  没想到李治登基后,竟然突破重重阻碍,利用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矛盾,将她重新接回轩昂巍峨的太极宫。
  武皇后从不服输,十几岁入宫,熬到二十多岁,仍然只是个小小的才人时,她没有放弃,依旧孜孜不倦学习一切所能学习的东西。
  再次回到重重宫闱,她的坚忍和勤恳得到回报,通过自己耳濡目染积累的才智和机谋,她从李治最宠爱的妃子,变成和他并肩而行的盟友。
  她不再年轻貌美,但大权在握,所以神采飞扬,如鱼得水。
  李治却被病痛折磨,一日比一日苍老衰弱。
  武皇后性情坚毅,很少有矫揉儿女态,此刻看着李治疲惫的面容,忆起多年来他的宽容和忍让,心里一软,握住他枯瘦的手,“九郎昔年纵马山林,可比显儿他们强多了。”
  李治轻笑一声,眉眼间依稀能看到少年时的风流肆意,“不如媚娘骑术精湛。”
  朱漆小球落入网囊,发出哐当巨响,锣声再度响起,比赛结束。
  裴英娘忍不住踮起脚:她的玉佩能不能保得住,就看李旦和李显争不争气啦!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从史料上来看,李世民非常宠爱魏王李泰,大臣们天天进谏也没有,难怪太子李承乾要抑郁了……
  李治当然也很受宠爱,据说李泰曾和李世民说,如果他当上太子,会杀死自己的儿子,好让李治将来接替他的皇位,是个狠角色啊。
  波罗球:马球。
  
第22章
  令官算清双方队伍的筹数,
将一条泥金色绸带系在场边的高杆上,
绸带迎风翻卷,猎猎作响。
  裴英娘和李令月齐声欢呼,李旦和薛绍赢啦!
  两队人马肩扛偃月形鞠杖,
在雷鸣般的呼喝叫好声中,
徐徐绕场一周。
  马上的郎君,
个个都是在富贵温柔乡中熏染出一身风流意态的天之骄子,并不在乎一场比赛的输赢,赢的一方当然意气焕发、神采飞扬,
输的一队也没有气馁颓丧。
  毕竟能够强健体魄、尽情挥洒汗水、锻炼骑射技艺,
才是波罗球戏得到朝野上下推崇的主要原因。
  而且今天在御楼前打球的众位郎君,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红粉丽人中也。
  少年英气内蕴,春衫轻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小娘子们伫倚高楼,
芳心暗许。
  一场球戏,
不知又要凑成多少对美好姻缘。
  在长辈们的默许下,御楼中的年轻少女们携手奔至高台前,锦袖齐挥,抛出随身佩戴的香包、鲛帕、手钏、绢花。
  或豪爽,或腼腆,或轻灵的嬉笑声中,裹挟着馥郁芳香的香包、丝绢纷纷扬扬,
洒在少年们的锦袍绣襦上。
  李旦和薛绍躲闪不及,被劈头盖脸飘落下来的香包、手帕砸得烦不胜烦。
  两人隔着漫天飞舞的绢花,相视苦笑,丢下明显乐在其中、正回头使劲朝楼中小娘子招手的李显,策马穿过如落雨一般的香囊、丝绢夹击,躲进御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