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71

  裴英娘摇摇头,“我和女史不同。”
  武皇后很看重上官璎珞的才华,所以能容忍她的桀骜叛逆。
  而裴英娘和武皇后的关系很微妙。她是武皇后带进宫的,但显然李治更喜爱她。武皇后对她只是单纯的利用,李治、李旦和李令月才是真正爱护她的人。
  现在看似一切风平浪静,保不齐哪天习惯谋定而后动的武皇后忽然心血来潮,利用裴英娘换取其他更大的好处。
  是以裴英娘敢得罪武三思,但不敢和废王后扯上一点关系。她现在只盼着自己能平平安安熬到出宫开府,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心享受公主的种种特权了!
  到时候,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且不论,连唇红齿白、俊秀挺拔的面首也能一打接一打的养。
  送走上官璎珞后,裴英娘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自己的年纪,嗯,再过几年,她也能着手为自己的公主府忙活啦!
  她取出宝贝小账册,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估算了一下自己现在拥有的私产数目,心情好了点。
  又抽出另一本薄一点的册子,提笔记下:某年某月某日,八王代英娘揽下麻烦事一桩。
  写完之后,她扯动丝绳,卷轴轻轻滚动,前面的卷册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粗略一数,大概有几百条详细的记录。
  其中有李治的赏赐,有李令月的馈赠,出现最多的,是李旦的名字。
  小到一盘果子,大到一斛南珠,李旦几乎是隔几天送她一样礼物。
  当然,他出手大方的同时,不忘严厉督促她习字,有时候看她懈怠了,会把她叫到书室去训诫几句,直到她乖乖认错,才放她离开。
  时而严厉,时而又很宽容。
  总之,对她很好就是了。
  裴英娘想了想,抹去八王两个字,换成阿兄。
  下次见到李旦,要向他道一声谢。
  想是这么想的,可第二天看到身穿杏红锦袍、头簪鲜花的李旦时,她光顾着笑了,哪还记得要说声谢谢?
  李旦扫她一眼,眉睫乌浓,眼神有点冷冰冰的。
  裴英娘的笑声陡然一滞,赶紧扭过脸,努力收回笑容。
  李治打算在去夏宫之前把李显和赵观音的婚期定下来,今天是纳徵的吉日,李旦作为男方傧相,要亲自把婚书送去常乐大长公主府上。
  傧相必须是风流潇洒、才貌双全的年轻郎君,李旦和薛绍有幸入选,成为李显的傧相。
  薛绍和李旦一样,也是一身杏红长袍,鬓边簪花,他生得斯文俊秀,这么打扮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多几分风流。
  但是李旦不苟言笑,突然头顶一朵娇嫩鲜花走来走去,真的是怎么看怎么滑稽。
  裴英娘忍了半天,还是忍不住,干脆回头躲进李治怀里,肩膀一抖一抖,扑哧扑哧笑个不停。
  其他人不觉得李旦戴花有什么好笑的,但看到裴英娘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圆圆的脸颊像粉嫩嫩的联珠果一样,可怜可爱,不由也跟着笑了。
  李治看一眼神情肃穆的李旦,再低头看一眼笑得眼睛亮晶晶的裴英娘,摇头失笑。
  李令月也钻到李治身边,悄悄和裴英娘咬耳朵:“小十七,八王兄的脸色都发黑了,你快别笑了。”
  她劝裴英娘不要笑,自己却咯咯咯咯笑个不住。还起身跑到薛绍身边,拉着他左看看右看看,笑话他像外头市井走街串巷的卖花郎。
  薛绍有些羞赧,摸摸鼻尖,低下头。
  李旦脸上平静无波,在此起彼伏的笑声中垂下眼眸,转过身,和薛绍并肩走出内殿。
  裴英娘陪李治说了会儿话,从含凉殿出来,冯德立刻堆着一脸笑迎上前,“贵主,大王有请。”
  裴英娘吓一跳,李旦还没走吗?
  急促的脚步声从角落传来,李旦拐过墙角的海棠花砖地,直接走向裴英娘。
  裴英娘连忙一甩宽袖,摆出一副诚心受教的姿态,作揖不迭,“阿兄别生气,我下次不敢了。”
  李旦愣了一下,“不敢什么?”
  裴英娘抬起头,“不敢……不敢笑了?”
  难道李旦不是因为她刚才笑他头上那朵红花而生气?那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李旦蹙眉,深深看裴英娘一眼,有些无奈,又有些好笑,定定神,郑重问她:“樗县人马氏,你可认得?”
  “马氏?”裴英娘摇摇头。
  李旦眉头皱得越紧,转身正要走,裴英娘忽然想起什么,踮起脚,抓住他的袖子,“阿兄,你说的马氏,夫家是不是姓蔡?”
  裴英娘不认得马氏,但她恍惚记得裴家的厨娘蔡氏好像本来姓马。
  马氏是良籍出身,几年前被欠下一屁股赌债的丈夫卖与人为奴。她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但自诩清清白白,一下子从好人家的娘子落魄到堕入贱籍,羞于提起自己的娘家姓氏,从此以丈夫的姓氏蔡氏自居。
  马氏和丈夫有个儿子,年纪只比裴英娘大几岁。马氏被丈夫卖掉后,儿子四郎三餐无继,逃出家门,不知所踪。
  去年裴英娘能侥幸从裴拾遗的剑下逃生,多亏马氏替她拖延了一会儿,不然她很可能撑不到李旦赶到内院。
  从裴家脱身之后,裴英娘感激马氏多年的照顾和救命之恩,托张氏帮忙,为马氏赎身,赠予她大笔金银,打算送她回家乡和亲人团聚。
  马氏惦念在外面流浪的儿子,不愿离开长安。
  前不久,裴英娘听说马氏的儿子找到了,还为马氏高兴了好几天。
  李旦听裴英娘说完事情原委,神色不见轻松,“这么说,马氏曾是你的家奴?”
  裴英娘点点头,紧紧攥着李旦的衣袖,不安道:“阿兄,马氏怎么了?”
  她送给马氏的金锭、金饼子,几乎是她当时全部的积蓄。天子脚下虽然寸土寸金,但南部里坊地广人稀,宅邸价廉,马氏置了一间临街的小宅院,有银钱傍身,还有张氏照拂,儿子也找到了,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李旦犹豫了片刻,掰开裴英娘的指头,轻轻捏了两下,带着安抚的意味,“别怕。”
  裴英娘无语凝噎:李旦肯定没有安慰过人吧,轻飘飘丢下别怕两个字,她更害怕了好么!
  作者有话要说:
  傧相这个词出现得很早,有男傧相,也有女傧相。
  话说上次忘了贴李世民和小九李治的肉麻事件,以下是李世民在打仗的时候写给李治的信(这封信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写给李治的,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欢脱版的翻译:
  耶耶两次收到大内的书信,但是没有收到稚奴(李治的小名)的手书,心里担心得要死。刚才忽然收到稚奴的亲笔书信,我的担心害怕马上消失无踪,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稚奴的头风病发作了,一定要立刻写信告诉耶耶,耶耶生病,也会写信告诉稚奴。今天收到辽东战事消息,抄录一份给你。耶耶想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然后有个小八卦(真实存疑),据说李世民去打仗的时候,临别之际,指着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对李治说:不到咱们父子再相见的那天,我不会换下这身衣裳。
  然后,李世民他真的一直没换……
第31章
  薛绍站在不远处的丁香树下,
等着李旦一起出宫。宫人怕误了吉时,连声催促,
李旦没有多做耽搁,匆匆走了。
  裴英娘没从李旦嘴里打听出什么,只好自力更生,去找上官璎珞。
  还没到偏殿,迎面却见穿一身姜黄色锦袍的武承嗣跨出门槛,
眉飞色舞,
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避无可避,这时候再躲到一边去就有点小家子气了,
裴英娘面色不变,
慢慢迎上去。
  “小十七打哪儿来?”
  武承嗣似有意,又似无意,挡住裴英娘的去路,含笑问她。
  裴英娘眉头微微蹙起,最近武承嗣对她格外热情,
明明她刚把武三思送回家去闭门思过,他仿佛一点都不在意,这样的态度,反而让她惊心。
  她退后一步,示意武承嗣先走,
“表兄先请。”
  武承嗣不让路,她先让好了。
  宫婢们忍不住偷偷瞟武承嗣,仿佛在奇怪他为什么要拦下永安公主。
  武承嗣碰了个软钉子,
也不恼,呵呵笑两下,抬脚走开。
  “武奉御怎么会进宫来?”裴英娘继续往侧殿走,问一旁的忍冬。
  武承嗣还没娶亲,但到底是外男,按理不该频繁出入后宫的。
  忍冬等旁边的宫婢都退开了,才小声道:“听说圣人在为八王选妃……”
  裴英娘怔了一下,为李旦选妃?
  想想也是,李显的婚期定在秋天,今天是纳徵,双方会把迎亲的具体日子确定下来。等李显的婚事忙完,确实该轮到李旦了。
  忍冬接着说,“武奉御是天后的外甥,奉天后的旨意,暗中打听各家贵女的相貌品性,供圣人挑选。”
  李治如果想知道哪家贵女的品貌如何,直接找几位姑母、姐妹进宫一趟,马上能掌握整座京兆府适婚小娘子的一手资料。武皇后舍近求远,特意让武承嗣去忙活李旦选妃的事,只怕有别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