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71

  李显闻言,撇撇嘴巴,神情颇为不屑。
  金城坊在宫城西边,出了安福门直接往西走就行,李旦却吩咐金吾卫往南走。
  二轮车经过皇城,沿着朱雀大街徐徐前行。
  朱雀大街贯通长安南北,北至皇城朱雀门,南通明德门,宽度达一百五十米。
  街旁种植成排的槐树和榆树,街边是又深又宽的排水沟,再远处,是一座座威严高耸的坊墙,王公贵族们的宅院分布在坊墙之后。
  屋脊琉瓦探出坊墙,微风拂过,檐下的护花铃随风摇动,发出一阵阵悦耳铃音。
  裴英娘趴在车窗上,往外探看。
  沿路的风景单调乏味,除了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还是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
  她看了一会儿,正觉得无聊,忽然发现车队拐了个弯,开始往西面走。
  过了三坊之地,车队停下。
  骑马走在最前头的李旦翻身下马,长靴踩在泥地上,泥水飞溅。
  他走到二轮车旁,“在这等着。”
  裴英娘看他转身要走,连忙道:“八王要去西市吗?还没到开张的时候呢!”
  光德坊和京兆府公廨已经过了,再往西两坊之地是光秃秃的城墙,李旦的目的,想必是坐落在皇城西南角的西市。
  长安规划严格,商贸交易集中在东、西两市,由市署统一管理。
  西市的店肆主要贩卖胡商们沿着丝绸之路运进长安的外国货品,东市则主要经营国内货物。
  东西两市汇聚天下奇珍异宝,不管是吃的、喝的、住的、行的、玩的,还是西域的香料,波斯的宝石,草原的牲畜,甚至连来自中亚的奴隶,都能在东西两市买到。
  两市每天午后开张,日落前关门,风雨不辍。
  李旦听到裴英娘的话,愣了一下。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论在东都洛阳,还是长安,都认真遵照安排度日。一般上午在书室练字读书,下午去禁苑练习骑射,很少随王公子弟们一起出宫游玩。偶尔被李显拉着逛西市,大多是在下午时分,那时候皇城的官吏们已经放衙,正成群结队外出寻欢,是最热闹的时候。
  他出行总有奴仆簇拥,根本没注意其他细节。
  为李旦牵马的户奴杨知恩看主人露出迟疑之色,小声道:“郎主,市鼓响后,西市才开门。”
  裴英娘卖力表现自己,眨巴着眼睛道:“八王想买什么?若是不急的话,等我们从金城坊出来,西市应该开张了,到时候再从这边走好了。”
  西市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别说李旦,裴英娘自己也想去逛逛。
  李旦没有错过裴英娘眼中的向往和羡慕,想起李治看她时亲切柔和的目光,墨黑眼底划过一抹失落。
  阿父倚重太子,宠爱七兄,连一个不相干的女娃娃都能获得他的喜爱,他却什么都没有。
  他的眼神越来越冷。
  裴英娘不由惴惴,她说错话了?
第6章
  里坊外,道路横平竖直,开阔空旷,腰佩弯刀的武侯来回巡视,秩序分明。
  里坊内,繁华喧嚷,人流如织。
  食店、酒肆、邸店、果子铺、肉铺、药行坐落在巷曲间,着圆领袍的小郎君们在酒肆豪饮,穿半臂襦裙的小娘子们流连于脂粉铺,头裹布巾的老丈挑着一担新鲜果蔬挨家挨户上门兜售,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自家杂货铺子的门槛上,笑眯眯和隔壁裁缝铺的绣娘说笑。
  长安人早上一般不开灶煮饭,多在坊内的食肆、饼铺吃朝食。
  食铺前烟气蒸笼,几口大灶烧得红彤彤的,蒸笼里是一层层白白胖胖的蒸饼,铁锅中汤水滚沸,雪白的汤饼在乳白色的水花中翻腾。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送到等候的行人手中,加咸豆豉还是添辣茱萸,随行人自己决定。
  高鼻深目、衣着服饰显然与众不同的胡人操着一口别扭的汉话,来往于巷曲间。
  长安城的胡人多不胜数,人们早已经见怪不怪,并未好奇观望。
  大唐国力强盛,长治久安,外夷、胡族争相归附效忠。
  京师脚下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底气十足,即使是酒肆里打杂的小伙计,也乐观自信,不轻易对人卑躬屈膝。
  这份只有强国国民才拥有、深深融进骨子里的自信和洒脱,每每让裴英娘感慨不已。
  展目望去,人烟阜盛,比肩接踵,处处人声笑语。
  和里坊外的肃穆安静截然不同。
  车驾行过中曲十字街时,被两条队伍挡住前路。
  街巷旁,光着膀子、肌肉筋节的胡人挥舞着蒲扇似的大手,正往一篓刚出炉的胡饼上撒芝麻。
  饼里裹了羊肉,抹上酥油,放进炉里烤熟,金黄酥脆,香气直往行人们鼻孔里钻。
  排队等候的百姓不约而同咽口水,忘了避让来来往往的车马。
  杨知恩上前斥退几个挡路的平民,牛车重新慢悠悠摇晃起来。
  裴英娘想让随行的宫人帮忙买几个芝麻胡饼,目光扫过沉默不言的李旦,没敢吭声。
  宫人带着天帝和天后的口谕叩门,应门的裴家僮仆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跑进后宅叫人。
  李旦让裴英娘进屋和父母拜别,他留在前堂等候。
  她这么小,就必须离开亲生父母,肯定要哭哭啼啼,他不想掺和进去。
  裴英娘苦笑,她才不会因为辞别裴拾遗哭天抹泪。
  转过回廊,踏进后院,台阶下立着一匹枣红色的小马驹。
  马驹没有配笼头,不能骑乘。
  裴十郎围着小马驹转来转去,手里拿着一条鞭子,时不时对着小马驹抽两下。
  看到裴英娘,裴十郎抬起下巴,得意洋洋道:“叔父给我买了匹好马!叔父还说,你下次再敢碰我一根指头,就把你关进柴房里,不给你饭吃!”
  昨天武皇后离去后,裴十郎仍旧哭闹不停,裴拾遗为了哄他高兴,带他去骡马行挑了匹乖顺的小母马。
  裴英娘冷眼看着小马驹。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裴拾遗得罪武皇后,然后她被武皇后带走,一夜未归,说句生死未卜也不为过。
  裴家却无人关心她的死活,裴拾遗作为她的亲生父亲,竟然还有心情带裴十郎去逛骡马行。
  原本心底还有几分不舍,现在连那最后一点亲情也彻底湮没,裴家唯一让她留恋的,大概只剩下蔡氏亲手做的寒具和粉糍。
  裴英娘撇下趾高气扬的裴十郎,回到自己的小院子,收拾行李。
  宫里少不了她的吃穿,她的衣裳首饰和宫里的东西比起来,实在寒酸,基本上不可能再有穿戴的机会。但起码要把贴身的用物带走,免得便宜裴十二娘。
  使女半夏从僮仆口中得知裴英娘安然归来,惊喜交加,进屋帮忙收拾箱笼。
  她两只眼睛肿得核桃一般儿。
  裴英娘问过才知道,原来半夏以为她被武皇后抓进宫折磨,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偌大的裴家,还是有人惦念她的。
  裴英娘幽幽地叹口气,“你愿意跟着我进宫吗?”
  李治看她年纪小,怕她不习惯宫里的生活,特意交待她,如果舍不得从小照顾她的裴家女婢,可以挑两个婢女一起入宫。
  半夏抬起头,呆了半晌,才想起来给裴英娘磕头:“十七娘,婢子愿意!”
  裴英娘眉头一皱,发现半夏脸上有几道清晰的指痕:“谁打你了?”
  半夏吞吞吐吐,不肯说。
  裴英娘合上红地绘穿枝芍药花漆盒妆匣,“你是我的婢女,代表的是我的颜面,如果你真犯了错,也该由我来惩戒。”
  半夏瞪大眼睛。
  裴英娘接着道:“你只有这点胆量,还怎么随我入宫?”
  她进宫,可不是为了受气去的。
  她不会忍气吞声,她的使女也不能随便被人欺负。
  武皇后想要的,是一个聪慧有胆气的帮手。她脑子笨,才智有限,年纪又小,不可能成为武皇后倚重的心腹爱将,但至少要讨得武皇后的喜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