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88

  真把儿子当宝贝,才会一直以乳名唤他,不管他是小胳膊小腿的幼童还是健壮伟岸的大男人,在楚王眼里,他始终是宝儿。
  朱和昶轻哼一声,不想多谈老爹给自己起的这个乳名,岔开话道,“云哥,别这么见外,你以后直接叫我平衷吧,平衷是我的字。”
  他的字是张道长为他取的,他从记事起就开始吃药,长年累月饱受病痛折磨,一年到头有七八个月只能躺在床上。张道长怜惜他,给他取字平衷,希望他这辈子能平安顺遂。
  傅云英应承下来,这会儿可以管他叫世子,到了书院自然得改称呼。
  …………
  书院还未散学,马车径自驶入斋舍,在丁堂门前停了下来。
  仆从们忙碌一通,零零碎碎往里搬运箱笼,吃的用的玩的,数不清的各色物件,搬了一刻钟才搬完。
  王大郎见到傅云英回来,眼圈立时红了,迎上前嘘寒问暖,“少爷,您受苦了。”
  马车一路颠簸,傅云英浑身酸疼,接过王大郎沏的茶喝一口,“我的事没告诉四叔吧?”
  王大郎摇摇头,“还没来得及传信回去。”
  傅云英和杨家少爷接连失踪,学生们惊慌失措,一面派人回书院报信,一面寻各自认识的人帮忙搜寻。书院的教授、傅云启、袁三、钟天禄领着学生们分头出去找,赵师爷直接请动知府范维屏,那边派了衙役、差人过来帮忙。后来杨家的护卫赶到,直接把事情接了过去,书院教授们怕给他们添乱,安抚学生,让他们回书院等消息。
  学生们一夜辗转反侧,不敢睡下,学长陈葵最为自责,特意推迟归乡,留下来帮忙找人。
  第二天早上,杨家仆从送来傅云英获救的消息,学生们如释重负,正缠着杨家仆从打听庄子在哪儿,想去探望她,山长姜伯春大手一挥,要求学生们去东斋上课。
  这时候谁还有心情读书?
  学生们怨声载道,姜伯春不为所动,“傅云和杨平衷在杨家别院养伤,没有大碍。我听杨家人说傅云病中也手不释卷,你们却拿他当借口偷懒,抬头看看石碑上镌刻的教条,还有谁不想上课的?”
  学生们羞愧不已,哑口无言。
  “启哥天天缠着杨家人,想去探望少爷,杨家人不肯带启哥过去……”
  王大郎事无巨细,将这几天书院发生的事一桩桩如实告诉傅云英。
  因为杨家的人忽然出手,山长交代学生们不得将此事宣扬出去,赵师爷也嘱咐傅云启先不要惊动傅四老爷,因此两人被绑走的事只有书院的学生晓得,外面的人还没听见风声。
  末了,王大郎挠挠脑袋,小声说,“不晓得为什么,袁少爷不见了。”
  傅云英喝茶的动作一滞,放下茶盏,“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不见的,山长亲自去斋舍找袁少爷,之后袁少爷就不见了。”
  他们刚刚获救,袁三就没了踪影……
  这事不简单。
  那伙强盗说话的口音像长沙府那边的,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袁三也是长沙府人。
  傅云英沉吟片刻,换了身衣裳,先去拜访山长和诸位教授。
  教授们平时虽然喜爱她,但很少当面表露关心之意,这一回她死里逃生,教授们难免情不自禁,拉着她的手唏嘘不已,叮嘱了许多话。
  梁主讲老成持重,平时从不嬉皮笑脸,也忍不住抓着她的手问长问短。
  她一一应了,郑重谢过教授们的关爱。
  赵师爷避开众人,摸摸傅云英的脑袋,看她脸上、脖子上全是细小的伤痕,手腕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好孩子,吃了不少苦吧?”
  “让老师担心了。”傅云英眼眸低垂,轻描淡写道,“这些只是擦伤,不碍事。”
  听到她的回答,赵师爷没有意外,她是真正吃过苦的人,所以从不叫苦,“你是不是想问你那个同窗袁三的事?”
  傅云英点点头,“老师,他去哪儿了?”
  “不晓得,大概离开武昌府了。”
  赵师爷道。
  王府护卫抓到强盗后,严加审问。盗首交待,他们是长沙府人,误打误撞来到武昌府,遇到一个昔日认识的熟人,于是计上心来。
  那个熟人,就是袁三。
  袁三自小流落街头,挨家挨户讨饭吃,后来和其他乞儿一起被强盗抓去山上养大。强盗们训练他们,驱使他们行骗,袁三虽然生得不健壮,但手脚灵活,胆子大,而且因为年纪小,没人防备,屡屡能得手,盗首很器重他。后来盗首辗转听人说县太爷家的后花园埋了一箱子财宝,打发袁三混进县太爷家,想来个里应外合,盗走县太爷的财宝。
  不想袁三在县太爷家待了几个月后,说什么都不肯帮盗首哄骗县太爷。
  “县太爷是个好人,给我吃给我喝,还教我读书,我不能忘恩负义!”
  原来县太爷是个苦出身,爱惜人才,偶然间发现袁三竟然认字,怜他年纪小父母双亡,让他跟着自己的儿子读书,见他聪明伶俐,更动了收养他的念头。
  县太爷对袁三越好,他心里愈加不自在,得知县太爷准备认他当干儿子,他干脆卷了包袱离开县城,找盗首求情。
  盗首大怒,逼他回去。
  袁三抵死不从,哪怕被其他强盗打得头破血流也坚决不肯出卖县太爷。
  盗首恼羞成怒,伙同其他人趁夜摸进县太爷家,不仅盗走那一箱子财宝,还嫁祸给袁三以示惩罚。
  几年过去,抢来的财宝花光了,藏身的老窝也被剿了,强盗们无处容身,东躲西藏,坐船过了洞庭湖,来到武昌府。他们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地头蛇是哪座山头,一时不敢闹事。这天盗首领着几个小喽啰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衣着体面、朝气蓬勃的年轻书生说说笑笑走过,漫不经心扫一眼,突然觉得其中一个书生有点眼熟。
  那书生就是袁三。
  当年县太爷家中财宝失盗,衙役抓不到盗首,想把罪名安到袁三身上,拿他顶缸敷衍差事,被县太爷拦下来了。他救下袁三,让他改名换姓继续读书,对外就说强盗里那个叫“书生”的已经伏法,好让袁三能摆脱强盗的桎梏,安心上学。
  盗首认出袁三,大喜过望,立刻叫上人手跟在袁三身后,打算拿袁三以前的事要挟他,逼他为自己卖命。
  这么一跟踪,出手阔绰的朱和昶闯入盗首的视线,见识到朱和昶挥金如土、完全不把钱当钱的爽快利落,盗首心痒难耐,决定先把这个傻大憨绑了换赎金。
  …………
  听到这里,傅云英皱了皱眉。
  强盗伏诛,袁三的来历也暴露了,他是被赶出书院的?
  她道:“老师,袁三爱恨分明,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当年既然不肯帮强盗偷县太爷的财宝,现在也不会为了自保而出卖我。”
  那伙强盗临时起意,本想抓走朱和昶,误把她抓走了,袁三根本不知情。
  赵师爷叹口气,“他确实没有帮强盗,那些强盗看到杨大少爷之后,根本顾不上他,杨家护卫确认过了,这事和他无关……不过书院的人现在都知道袁三以前是山贼养大的,即使他什么都没做,这书院他是待不下去了。”
  没有人出面赶袁三走,他是自己离开的。山长和教授们正为他的去留伤脑筋,堂长杜嘉贞找过来,说他已经走了。
  人言可畏,知道袁三的过去后,学生们对他指指点点,以前和他交好的几个学生马上翻脸,假装不认识他,和他同住一个院子的学生找堂长要求换斋舍,要求被驳回以后,跑去买了几把大铜锁,把自己的箱笼、柜子全锁上了。
  确实没有人赶袁三走,但每个人躲避的举动,指责的眼神,背后的窃窃私语,和开口赶人没什么差别。
  …………
  从赵师爷处回来,傅云英先去找朱和昶。
  “我想找你讨个人情。”
  朱和昶躺在罗汉床上,一手托腮,一手搭在腿上,是一个美人侧卧的妖娆姿势,吉祥跪坐在脚踏上剥核桃给他吃,闻言坐起身,让她坐到自己身边,“咱们俩还需要讨人情吗?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辞。做不到的,我让老爹想办法。”
  他说完,抓了把吉祥刚才剥好的核桃仁塞到傅云英手心里。
  傅云英没坐下,抓着把核桃仁问他:“那我就不客气了,袁三的事,你知道了?”
  朱和昶往嘴里丢了枚核桃,“我听说了,这事和他无关。你放心,我晓得他是你的朋友,不会追究他的,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他想起那晚几个最后留守在野庙的少年,啧啧道,“如果袁三和他们是一伙的,咱们肯定打不过他。”
  这人总能把谈话的重点歪到其他事情上去。
  傅云英谢过他,抬脚就要走。
  朱和昶忍不住起身跟上她,“云哥,你去哪儿?你的伤还没好……”
  傅云英回头,“我去把袁三带回来。”
  既然袁三口口声声叫她老大,她这个当老大的,哪能丢下自己的兄弟不管。
  …………
  有朱和昶帮忙,傅云英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王府护卫很快替她打听到袁三的踪迹。
  “他在渡口,看样子要坐船回长沙府。”
  傅云英立刻赶到渡口。
  渡口人流如织,比肩接踵。高大的楼船、商船像一堵堵城墙一般,遮天蔽日。船上风帆猎猎作响,码头内外人声鼎沸。
  号子声,搬卸货物的苦力悠长的咏唱声,怒吼声,此起彼伏的水浪声,水手扯开嗓子叫人的浑厚喊声,汇合成一片嘈杂,渐渐融于波光粼粼的江水中,正值正午时分,天高云淡,日头撒下大片灿烂光辉,远处翠微青山、江上来往的船只、浩渺水面镀上一层金色,刺得人眼睛生疼。
  通往码头的台阶前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有点像鱼腥味的恶臭。
  朱和昶皱眉掩鼻,抓了三个人在身边给他打扇。还嫌不够,让吉祥翻出香袋里的香丸,往袖子里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