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88

  小娘子答应一声,提着裙角跑远,丫鬟们立刻追上去。
  厢房里除了傅云英是个女伢子以外,还有三个和她情况差不多的小娘子,都是父亲早逝,母亲守寡不愿出门,代表她们那一房来当个摆设的。她们是未出阁的大闺女,妇人们不许她们出去,嘱咐她们待在里间烤火。
  贞节牌坊的意义,这三个小娘子似懂非懂,她们不关心牌坊最后能不能修成,专心烤火嗑瓜子。其中一个指着跑开的小娘子说:“那是大房的容姐,老太太从娘家抱来养大的,老太太可疼她了,比亲生闺女还疼。老太太每个月给她裁新衣,我娘说那个裁缝是从苏州府那边请来的,裁一套衣裙要好几贯钱!松江府的布,杭州府的纱,山西的潞绸,南直隶的宁绸,还有海上来的西洋布……不要钱钞似的,一匹匹往家里买。”
  另外两个小娘子听了这话,不由得啧啧出声,满脸艳羡。
  王叔趁其他人不注意,蹑手蹑脚走到门帘外边,“五小姐,官人让我来接您回去。”
  傅云英轻轻呼出一口气,她正觉得百无聊赖,只能低头数火盆里有多少块炭,数来数去,数得眼睛发直。
  她和三个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弯的堂姐作别,出了厢房。
  王叔撑起罗伞,丫鬟找过来,主仆几人悄悄离开祠堂。
  “嘎吱嘎吱”,拐角的地方传来高筒毡靴踩在雪地里的声音。寒风裹着雪花拂过青砖院墙,一双苍白、指节修长的手分开低垂的枯萎藤蔓。
  藤蔓后露出一张如画的脸孔,眉眼精致,斯文俊秀。
  是二少爷傅云章,他踏进长廊,迎面走过来,身姿挺拔,仿若群山之巅傲然挺立的青松,任狂风肆虐,他淡然以对,脊背挺直。
  刚才跑走的小娘子傅容带着丫鬟跟在他身后,一边走,一边抱怨:“二哥哥,娘辛辛苦苦把你抚养长大,你就是这么回报娘的?娘吃了那么多苦,要一座牌坊怎么了?又不要咱们出钱钞,你只要写一篇文章给知县舅舅,舅舅就能把事情办妥……”
  傅云英环顾左右,狭路相逢,没有躲的地方,只好放慢步子,轻咳一声。
  傅容猛然停下脚步,看到她,眉头紧锁,把剩下的话吞回肚子里,冷哼一声,气冲冲往里走。
  傅云章微不可察地摇摇头,目光漫不经心从傅云英身上扫过。
  他气质温润,彬彬有礼,垂眸看人的时候,神情却显得有些冷淡凌厉,傅云英朝他略一颔首,平静招呼道:“二哥。”
  傅云章怔了怔,匆匆嗯一声,径直往祠堂的方向走去。
  兄妹俩一前一后,转过拐角不见了。
  傅云英走出几步,忽然一个转身,“回厢房。”
  王叔和丫鬟站在原地呆了一瞬,赶紧拔腿跟上。
  ※
  傅云章出现以后,祠堂里的族老们吵得更厉害了。
  一墙之隔的厢房里,傅云英能清晰听到族老正在痛骂傅云章“不忠不孝、忘恩负义”,还有骂得更粗俗的,说他狼心狗肺,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她挑眉笑了笑。傅家能够壮大,靠的是傅云章一路考取功名庇荫族人,不知这些族老到底哪里来的底气,竟然敢将这位少年举人骂得狗血淋头。
  妇人们劝说陈老太太的声音远远飘来,陈老太太脸色阴沉如水,坚决不肯起身。
  傅云英恍然大悟,差点忘了傅云章的母亲,本朝以孝治国,族老们并不是没有靠山,他们的倚仗就是陈老太太。
  真是难为二少爷,诸葛孔明舌战群儒,尚有鲁肃在一旁帮衬,他却是真的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宗族。亲生母亲和外人联合起来逼迫他,一座孝道的大山当头压下来,他再雄辩,也不得不对养大他的母亲妥协。
  出乎傅云英的意料,不知傅云章说了几句什么,族老们的气势陡然变弱了,祠堂那头的喧嚷声越来越低。
  女眷们发现异样,面面相觑。
  院墙下静悄悄的,僮仆们大气不敢出,气氛为之一肃。
  “怎么回事?”陈老太太觉出不对劲,扭头指指苏娘子,“桐哥他娘,你过去看看。”
  态度很不客气。
  苏娘子响亮地答应一声,冒雪走到长廊外,找仆役打听祠堂里现在是什么情形。
  留额发的小厮小声道:“二少爷说,他不会上书求知县大人旌表节妇,谁敢背着他动手脚,他就把谁家的田亩划出去。族老们立马不吭声了,答应二少爷以后不提立牌坊的事。”
  苏娘子是妇道人家,不懂傅家族里的田产是怎么划分的。但是她知道田亩记在二少爷名下,不仅可以逃避一定的税赋,还有其他好处,所以二少爷考中举人后,族里的人争着抢着献田献地,县里的人还主动把货栈、店铺送给二少爷,一个大钱都不要,只求给二少爷当奴仆……
  她回到陈老太太身边,如实转述小厮的话。
  陈老太太火冒三丈,手指紧攥圈椅扶手,怒目道:“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母亲!”
  傅容双眉紧皱,心疼道,“娘,二哥哥太固执了!真不晓得他到底在想什么!”
  妇人们对望一眼,含笑解劝陈老太太,“二少爷恁的聪明,也许有别的打算,大嫂子别急。”
  苏娘子的声音最大:“老太太,你们家二少爷可是文曲星降世,以后要做大官的!二少爷一定能给您挣一个诰命,您什么都不用操心,就等着享福吧!”
  ……
  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讨好奉承的话,陈老太太面色稍微和缓了一点。
  不一会儿,小厮过来传话,今天不讨论牌坊的事。二少爷吩咐伴当准备了一大车好布匹、糍糕果酒、刚宰的猪肉和洋糖,家家能得半匹布、一筒酒、两盒糍糕、一刀带肥膘的猪肉,一包洋糖。族长请众位媳妇去祠堂门口领年礼,领完了各回各家。
  族老们都服软了,女眷们还能如何?听说有东西分,众人两眼放光,一窝蜂冲向门口,生怕去迟了被别人抢先。
  傅容气得顿足,“一个个跟没吃饱一样,看到肉就往上扑!”
  陈老太太怒不可遏,颤颤巍巍站起来,拂袖而去。
  傅云英看足了热闹,等祠堂的男人们散了,站在门外等傅三叔和傅四老爷出来。
  大部分人去抢年礼了。
  傅三叔想起老太太爱吃洋糖,家里的糖是从县里的果子铺秤的,没有洋糖细白甘甜,他和傅四老爷说了一声,和其他人一起去门口排队。
  解决了牌坊的事,傅四老爷心情很好,踮起脚张望大门前排起来的长龙,“英姐,吃没吃过洋糖?从广州府运来的……等你三叔拿到年礼,四叔那份都给你。”
  傅云英不由莞尔。
  先前她就好奇,傅云章只是比别人会读书罢了,怎么能带动整个傅家蒸蒸日上呢?他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
  果然,他不是一个简单迂腐的书生。
  打蛇打七寸,田地只是小事,他拿田地威胁族人,不过是个警告而已,族老们人老成精,明白他意志坚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拧成一根绳反对他。族老们一犹豫,其他人更不会和他唱反调。先用举人的身份吓退族老。然后笼络族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事情压下来,至于他母亲,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也拗不过整个宗族。
  他为什么反对为族里的寡妇请修贞节牌坊?他母亲是寡妇……按理说他应该和其他官员一样,一旦蟾宫折桂,立刻迫不及待为母亲请封才对。
  回到傅家,老太太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细问他们族长叫他们去干什么。
  傅三叔揣着一包洋糖,憨憨一笑,“娘,给您洋糖。”
  老太太嫌弃地瞪他一眼,“老四,你过来,先说正事。”
  傅三叔面露尴尬之色,笑容凝滞在嘴角。
  作者有话要说:
  ………………………………
  洋糖:明朝时的洋糖指的是美洲的糖。因为质量好,成了标杆,后来国内生产的高质量的糖都叫洋糖。
  ………………………………
  上一章忘了说网巾,网巾是明朝士庶男子都要戴的,男人把头发束在网巾里,然后再在网巾外面戴儒巾或者帽子,现在好多做法失传了。
  看韩国古装剧的时候,好像经常看到一堆大臣戴着网巾的场面,这在明朝不可能,因为网巾比较居家,出门或者见客人的时候要在网巾外面戴帽子或者各种巾,否则很失礼。
第14章
糍糕
  冬天天黑得早,不到酉时天已经黑透。雪虐风饕,槅窗外时不时响起积雪压断枯枝的毕剥声。
  韩氏坐在油灯前纳鞋底,絮絮叨叨和傅云英讲她今天打听来的八卦。
  两个妯娌中,韩氏和傅三婶更能说到一块去。
  傅三婶和韩氏一样能干力气活,会种地,能养猪。她至今还不习惯被丫头们伺候。当年傅家发家得太快,傅三婶脑子里还迷糊着。那天她光着腿在田里插秧,头顶一轮毒太阳,能把人晒出一层油来,汗珠子顺着脸颊哗哗往下掉。忽然好多人从村头跑过来,说傅四老爷在外边发财了。她带着一身泥巴点回家,看到家门口停着一辆好阔气的马车,还有好几头驴,驮着好多稀罕东西。
  傅四老爷挣了大钱,直接买下村里最肥的一头整猪,现宰了做菜,炖的、炸的、煎的、炒的、汆的、煮的,香味整个村子都闻得到。菜太多了,桌子摆不下,一家人干脆围着大灶吃,一人一只大海碗,吃得抬不起头。
  傅三婶头一次吃到那么多肉。
  之后傅家搬到县里住,换了大宅子,买了丫头、厨娘、门房,家婆成了老太太,以前对他们这一房不冷不热的族里媳妇全都变了样,串门的时候争相奉承老太太,恨不能把傅月和傅桂夸成天上的仙女。
  傅云英示意丫鬟们出去,压低声音问韩氏:“三叔会木工活,闲时做点竹篮、竹筛、篾帚出去卖,虽说发不了财,应该能挣点钱钞,三叔、三婶看起来都是勤快人,怎么没想到这个?”
  傅老大没了以后,韩氏辛苦持家,有什么烦心事只能和傅云英商量。女儿说话的口气像个大人一样,她也不觉得奇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老太太不让三叔出去揽活——说是不体面。”
  老太太嫌木匠不赚钱,要求傅三叔去傅四老爷的铺子里帮忙。傅三叔不认字,不会算账,嘴巴笨,人老实,既当不了掌柜,也没法管账,连伙计他都干不来,只能帮着抬抬箱笼,干点粗活。
  傅云英秀眉微挑,老太太既然反对傅三叔做木匠,应该也不会答应让媳妇织布卖钱,看来她得找傅四老爷帮忙。
  她拿银签子拨弄油碗里的灯芯,“娘,我们不能光靠四叔养着。我想过了,织布要买织机,家里浅房浅屋的,您要是在房里织布,老太太那边肯定能听见机杼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