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388

  她撑着坐起来,扣好衣襟,脚放在脚踏上,慢慢穿上锦靴。
  一双纤长而带有薄茧的手拨开外间的水晶帘,傅云章步入屋内,隔着只开了一扇的槅扇和素罗帐,含笑问她:“醒了?”
  罗帐低垂,人影是模糊的,声音也模糊。
  傅云英掩唇打了个哈欠,掀开罗帐,挂在铜勾上,一边拢头发,一边问:“二哥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
  窗前昏暗,天还没亮呢!
  傅云章微微一笑,看她三两下用锦缎束好头发,筛了杯茶递到她手上,道:“收拾行囊,我们去京城。”
第100章
回京
  巷子里锣鼓喧天,喊声不绝。
  贡院街住的秀才多,考中举人的也多,官差快马来回奔忙,将捷报送抵各家。
  一大早,各家便打发家下人去张榜处看桂榜,家中人翘首以盼,盼着能得一个好消息。
  几家欢喜几家愁,远远看到报喜的官差往自己宅子驰来,阖家都忍不住激动起来,人群鼓噪,左邻右巷不管认不认识的,混进报喜队伍中,上门恭贺讨喜酒吃。
  喜气洋洋,笑语喧哗。
  那望穿秋水、左等右等等不到捷报的,只能掩门叹息。
  一边是门可罗雀,一边是人头攒动,车如流水马如龙。
  傅家宅子前,自然是后一种热闹景象,人群比肩接踵,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都是看热闹的街坊。
  报喜的队伍鸣锣敲鼓,绕城一周,才到了巷子里,后面跟了一大堆喜气盈腮的人流,他们这一天基本什么都不干,就跟着报子挨家挨户恭贺举子,蹭蹭喜气,顺便也蹭吃蹭喝蹭喜钱。
  款待过送捷报的报子,管家笑得见牙不见眼,吩咐左右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抬出来,散给将大门挤得水泄不通的街坊们。
  预备席面,招待官差,抄录礼单,管家扯着嗓子一一吩咐下去,仆从们高声应答,到最后,一个个声嘶力竭,嗓子都哑了。
  男女老少们争先恐后往里涌,想见识一下捷报的模样。
  数百人的笑声汇集在一处,直冲云霄。
  内院里,傅云英压根不关心外面的喧闹,洗漱毕,吃了早饭,回房收拾箱笼,还抽空给傅四老爷写了封信。
  庭间有两株丹桂树,金秋时节,桂花香气浓郁,风过处,淡金色米粒大小的花朵一簇簇往下洒落,地上铺了一层金色绒毯。
  写好信,她起身打开房门。
  整个院子忽然安静下来,连虫鸣鸟叫声都静止了一瞬。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回廊里的丫鬟、婆子和仆役们立刻停下手里忙活的事,跪下给她磕头,笑嘻嘻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傅云英愣了片刻。
  秀才称相公,举人为老爷,她以后也是老爷了。
  王大郎穿过庭院,飞奔至傅云英面前,也是一脸笑,拱手道:“老爷,贺喜的人太多了,您怎么也得出去会一会。”
  江城书院的学子来了一大半,李同知来了,新知府也派了自己的儿子过来贺喜,来客比肩接踵,院子都站不下了。
  傅云英咳了一声,“还是叫我少爷吧。”
  王大郎笑得谄媚:“那可不行,您现在是举人老爷了。”
  傅云英摇头失笑。
  出了内院,直奔正堂而去。
  一路上的仆役看到她,纳头便拜。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举人就是官老爷,身份贵重,不能得罪。
  她一开始还叫起,很快就麻木了,叮嘱王大郎记得给大家发赏钱。
  捷报就张贴在正堂最显眼的地方,上书:“捷报黄州县老爷傅讳云,高中湖广乡试第三名经魁,京报连登黄甲。”
  几个仆人守在捷报两边,在众人的注目中挺起胸膛,一脸与有荣焉。
  报喜的和随喜的人太多,回廊里都摆了席面,本来只有三十多桌酒席,后来陆陆续续还有人上门贺喜,灶房那边实在忙不过来,城里的酒楼主动上门送酒送菜,美酒佳肴,源源不断,用大托盘盛着,送到巷子里。
  傅云章正和李同知等人说笑,看到傅云英出来,领着她挨桌给相熟的人敬酒。
  她年纪虽小,但在江城书院担任助教,学生们拿她当老师看待,又看她中了举人,且平时不爱玩笑,不敢灌她酒,只说些恭贺之语。
  年长的宾客喜她少年英气,也没有逼她吃酒,大多都是拉着她说几句勉励的话。
  只有那些平时和她来往不多的人急着攀交情,费尽心思和她套近乎,非拉着她痛饮几杯。傅云章三言两语便将那些人打发了。
  这么一番敬酒下来,她只略吃了几杯甜酒。
  满院花团锦簇,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她面色平静,只唇边一抹淡笑,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
  李同知暗暗点头。
  傅云英敷衍了一圈,问王大郎:“怎么不见袁三?他考中第几名?”
  王大郎道:“袁少爷也考中了,考中的是第四十名,他把捷报收起来了,说是不认识这里的人,不想声张。”
  这一届乡试江城书院只有她和袁三考中了,杜嘉贞、陈葵、李顺等人都不幸落榜,不过他们还年轻,没把这次失败当回事。
  袁三自己回房高兴去了,他嫌麻烦,不耐烦和别人客套,不许身边人声张,这会儿正躲在房里吃肉喝酒。书院的人知道他籍贯非武昌府,以为他要回乡庆祝,便没急着寻他。
  傅云英哭笑不得。
  宴席正热闹,院墙外一阵噼里啪啦的鸣炮声响,震耳欲聋,朱和昶骑着高头大马,前来给傅云英贺喜。他那人向来是不知道收敛的,竟带了上百个家下人过来凑热闹,鼓乐喧天,排场比前去解元家报喜的队伍还隆重。
  这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来迎亲的。
  傅云英出面招待他,道:“知道你高兴,也不该带这么多人来。”
  头名解元也没这么高调的。
  朱和昶塞了一只锦缎包起来的黑漆钿螺匣子到她手里,喜滋滋道:“我也考了乡试,连名次都没有。你考上了,我觉得就和自己考上了一样高兴!”
  傅云英掀开匣子,眼前一片珠光宝气浮动,周围靠得近的几个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她忙扣上盖子,朱和昶送礼专挑贵的送,金子银子不算什么,他这次送的是价值连城的珠玉,随便拿一样出去能换几千两银子。
  “你别推辞,对我来说这些东西不算什么。”朱和昶按住她的手,眉开眼笑。
  傅云英笑着摇了摇头,把匣子收起,领他入席,知道他喜欢热闹,特意让他和丁堂学子坐一桌。
  一直闹到夜半时分,宴席才散。
  傅云英送走李同知等人,去厢房找袁三。
  袁三蹲在捷报前,抿一口酒,摸一下捷报,吃一块肉,再摸一下捷报,两只手沾了墨迹和金粉,脏乎乎的,他一点没发觉,就用脏手往嘴里塞肉吃。
  “老子是举人了!”
  他醉醺醺的,听到开门声,抬起头,打了个酒嗝,咧嘴一笑,喊了一句。
  傅云英让仆人进来服侍他梳洗。说到读书的天分,袁三绝对是江城书院的学生中最拔尖的一个,他平时不是最出风头的,但只要是重大考试,他绝对不会落第,袁县令当年慧眼识人救下他,当真是有远见。
  前两天,武昌府但凡是知道傅云英名字的全都上门道喜,巷子里车马络绎不绝。
  城里扎彩棚、设席面,鸣礼炮,知府亲自出席,宴请新出炉的举人,作陪的都是本地名儒士绅。
  傅云英和袁三前去赴宴,拜望过师长们后,少不得和同席的同年们周旋一番。
  大家试探着问起会试的事,她笑道:“才疏学浅,还需苦读几年。”
  不远处的学政听了这话,点点头,道:“你年纪还小,是得再磨砺几年。”
  这意思,傅云英虽然会随兄长北上,但不会参加会试。
  众人可惜了几句,其实心里都在暗暗庆幸,这么一个天资聪颖又年少俊秀的对手在身边,他们愁啊!现在傅云说不考了,那湖广就能多出一个名额来,说不定那个名额就便宜自己了。
  举子们暗暗高兴,生怕傅云英改主意,转而说起其他新闻。
  袁三初生牛犊不怕虎,悄悄对傅云英道:“我反正要跟着老大你去京城,正好去考一考,考不上见见世面也好啊!”
  同桌的解元闻言一笑,颇为不屑。
  袁三也不恼,“一次考不中,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考到四十岁也不算晚嘛!”
  解元脸色骤变。他今年刚好四十岁,袁三以牙还牙,这是在嘲笑他。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傅云英岔开话道:“听说会试主考官是吏部侍郎崔大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3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