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女侠(精校)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0


樊英吸了一口气,镇摄心神,道:“好,我领你去!”迈前一步,手腕一翻,蓦地一刀劈下,这一刀出其不意,来得迅捷无比,只听得阳海宗“嘿嘿”的一声冷笑,双指一搭,搭着刀背,往前一捺,樊英这一刀足有数百斤气力,竟被他双指一捺,刀锋反劈,说时迟,那时快,阳宗海已就在这刹那之间,反手拔出长剑,喝道:“你也吃我一剑!”樊英久经大敌,刀柄一旋,阳宗海双指一松,长剑刺到,樊英虚晃一刀,右脚疾起,刀斫掌劈,完全是拼命的招数,那一脚看看踢到阳海宗持剑的手腕,只听得阳宗海又是“嘿嘿”的一声冷笑,身形一闪,只听得“刷”的一声,长剑已从樊英的肩头刺过,这还是阳宗海有心要留“活口”,所以这一剑只是刺穿了樊英的垫肩,要不然再低两寸,樊英的琵琶骨就要穿个透明窟窿。
樊英的伯父,当年与张风府齐名,号称“京师三大高手”,家传武艺,亦是极为了得,阳宗海这一剑稍为留情,樊英转身急退,阳宗海正待收剑再刺,樊英陡地大喝一声,反手一刀,后脚一蹬,这一招有个名堂,叫做“虎尾脚,回马刀”。避得了刀,避不开脚,阳宗海是海内有数的高手,焉能给他踢中,但亦不能不倒退三步,避其凶锋。樊英“虎尾脚”一蹬,一踢一斫,并不回头,反而往前一扑,突然冲过火堆,拾起两块烧得火光熊熊的干柴,向阳宗海猛掷。
原来樊英自知不敌,那一刀一脚,看似反攻,实是走势,阳宗海冷笑道:“我今日若教你逃出掌心,我阳某永不在江湖行走。”那干柴带着火光,劈面飞来,阳宗海呼的一掌,劈空打出,竟在离身七尺之外,将干柴打飞,火光熄灭,但那两匹马受惊,狂嘶乱撞,阳宗海将马制伏,樊英已逃入林子。
阳宗海艺高胆大,不顾“逢林莫入”的禁忌,借着火光,紧紧追赶,樊英叫道:“并肩子的出来呵!”阳宗海道:“你纵有埋伏,我亦不惧!”忽听得林子外隐隐有马嘶之声,阳宗海“哼”了一声,以为樊英真有同党,飞身猛扑,提刀便斫。他是想先把樊英伤了,再迎战来敌。
樊英绕树疾走,阳宗海一时之间竟也斫他不着,追得急了,樊英又招架一两刀,阳宗海武功虽远较樊英为高,但想在三招两式之内将樊英打倒,却也不能。阳宗海大怒,那口长剑左穿右刺,追着樊英的身形,毫不放松,左手却在暗器囊中掏出了一把铁莲子,一颗颗地弹出去,专取樊英的十二麻穴,樊英靠着树木遮蔽,躲躲闪闪,缠了一会,阳宗海喝声“着”,一脚踢折了一棵小树,樊英正绕树打圈,小树一倒,现出空隙,但听得“卟”的一声,一颗铁莲子已打着了樊英背心的“天璇穴”。樊英身上穿有护心软甲,饶是如此,背心也酸麻发痛。
樊英大叫一声,猛然扑出,反手一磕,又将两颗铁莲子打飞,这时已走到密林深处,火光已远,甚为微弱,林中荆棘甚多,樊英斜身一扑,竟冲入一堆荆棘草莽之中,挥动宝刀四边乱扫,披荆斩棘,劈开一条逃路,阳宗海的剑远不如樊英缅刀的锋利,追入荆棘丛中,被勾着衣裳,到拨开之时,樊英已越入越深,树林里黑黝黝的几乎看不见了。
阳宗海大为恼怒,突然将火折子一燃,用力一掷,火折子并不受力,竟也给他掷出两丈开外,落地即燃,阳宗海舞起长剑,施展“登萍渡水”的轻功,纵身跃走,足踏荆棘,虽然仍时时被勾着手足,但阳宗海已全不顾这点皮肉之伤,全力追赶,转瞬便冲出荆棘遮道的密菁草莽,随时拾起燃烧的干枝,向前猛掷,不多时树林中已起了十多处火头,照见了樊英的背影。
越追越近,忽又听得马声嘶鸣,看似甚远,转瞬便近,那片林子不过三里多长,樊英一鼓作气,冲出林外,阳宗海磔磔笑道:“还想逃么?”一抖手又打出三颗铁莲子,这时全无遮蔽,樊英用刀背磕飞一颗,闪身避开打咽喉的一颗,第三颗铁莲子却避不开,正正被打中腿弯穴道,“卜”地跪倒地上。
林中火光熊熊,林外夜空,浮云已散,露出了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阳宗海哈哈大笑,上前擒捉,忽听得骏马长嘶,马蹄声有如密雷疾响,阳宗海吃了一惊,听这声音,不知来人如何,这匹马却是天下罕有的神马!
但见一团白影,疾飞而来,马嘶声戛然而止,一匹白马已到了眼前,马背上跳下一个白衣少年,看来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身躯细小,清秀非常,乍眼一看,还像个刚出书房的小学生,这白衣少年看了一眼,道:“原来竟是阳大总管,阳大人哪!你追他做什么?”阳宗海心中一凛,这白衣少年年纪轻轻,竟然一口就道破了他的来历。
阳宗海惊疑不定,长剑一指,发话问道:“你是谁,敢来多管闲事?”那少年冷冷地瞪他一眼,道:“天下事天下人管,你小爷最爱的就是打抱不平!”完全是充大人口气的孩子口吻,阳宗海又好气又好笑,心道:“管他是谁,他就是一出娘胎便练武功也强不到哪里去!”笑道:“有什么不平,要你打抱啦?”那少年道:“你以大压小,欺侮人!”阳宗海笑道:“他又不是像你这般的小孩子,怎能说我是以大压小?”阳宗海见这少年人稚气未消,十分有趣,心想那大的已中了我的暗器,不能远逃,且乐得逗这孩子一逗。那白衣少年见阳宗海反问,冷笑说道:“以你阳大人的成名剑客身份,却用暗器伤了一个平常的镖客,这还能说不是以强欺弱,以大压小吗?这样的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瞧见,瞧见了我便要管!”
樊英在地下自行揉搓腿弯穴道,舒筋活血,他已是瞧得清清楚楚,这白衣少年正就是戏弄小虎子那个少年,也正是那晚在城墙之上用金花暗器伤了两名大内侍卫的那个少年。听他说话,不觉心中暗呼惭愧。这白衣少年竟然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镖客。
阳宗海更是好笑,说道:“你要打抱不平,我若与你动手,这岂不更是以大压小吗?”那少年瞪起双眼,道:“枉你是个成名的剑客,连这点见识也没有。”阳宗海道:“怎么?”那白衣少年道:“生得牛高马大又有什么用?强弱大小,是用年纪来度量的么?老实说,若非你是阳大总管,我还不屑与你动手呢!”阳宗海一听,心道:“这孩子口气好大,竟然要与我扳平身份了。”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便动手。要知武林之中,最讲身份,若然传将出去,说是阳宗海和一个乳臭未除的大孩子动手,岂非笑话?
白衣少年嗖地拔出一把短剑,喝道:“你怎么还不进招?”宝剑出鞘,寒光耀目,阳宗海又是一惊,若非眼见,真不敢相信这稚气未消的小子居然拥有世间罕见的名马宝剑,而且胆量大得出奇。阳宗海虽然惊奇于他的名马宝剑,却还不曾将这少年放在心内,笑道:“你真个要管?”白衣少年道:“废话少说,进招!”阳宗海道:“好小子,你回到师娘身边多学几年吧,我是何等样人,岂能与你一般见识?”白衣少年道:“你进不进招?你不动手,我就不再让了。”阳宗海道:“你使一路剑法待我看看,看你的师父是谁?”阳宗海打定主意绝不还手,想从他的剑法中看出他的师门宗派。那白衣少年道:“好,你就看吧,看剑!”剑柄一抖,刷地就是一剑,阳宗海骈起双指,待推开他的剑刃,哪知这一剑看似平平无奇,竟然刁钻之极,刺到中途,突然一个回刃反削,阳宗海若是仍然推去,那两根手指就定然要被削断。
阳宗海真不愧是久经大敌的成名剑客,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之间,剑锋只差五寸就割到指头之际,手掌一翻,一招“龙形穿掌”竟然在剑身上面少许之处,几乎贴着剑柄,强行反手擒拿,那白衣少年的剑招已经发出,“刷”地一剑从阳宗海耳侧刺过,搠了个空,阳宗海的掌缘已切到他小臂的“曲池穴”。须知高手相斗,只差毫厘,这一下突然给阳宗海反客为主,只要他掌力一发,白衣少年这条手臂,就算卖与他了。樊英在地下看得骇然心跳,“呵呀”一声,顾不得小腿还是酸麻乏力,掌心一按,撑地飞起,忽听得阳宗海“噫”了一声,只见那白衣少年剑柄往里一撞,撞的也是阳宗海小臂上的“曲池穴”,阳宗海若不收手,两人的手臂都要同时折断,阳宗海哪肯与他两败俱伤,手心往外一登,强把身形带动两步,两人一合即分,各脱险境,樊英松了口气,又一跤跌在地上。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樊英以为两人分开之后,必当重整旗鼓,再行相斗。哪知阳宗海与白衣少年都抱着同一心思:要趁敌人喘息未定之际,立下杀手。两人攻势都是不依常轨,但阳宗海惯经大敌,抢先了一步,白衣少年剑尖刚刚摆动,他双掌已打了个圈圈,倏地迫进了白衣少年防卫的内圈,白衣少年的双臂立即被他封住。阳宗海掌法乃是青城派的不传之秘,掌势悉仿太极图形,刚柔并济,此时只要他将两手的圈子稍稍放大,便能以手腕制死对方关节,敌人纵有利刃在手,亦无能为力。樊英虽然不识青城派的掌法,但他究是个大行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设身处地,亦无解救之方,不禁又是“呵呀”一声叫将起来。
樊英还未来得及跳起,但听得阳宗海与那白衣少年几乎是同声尖叫,樊英眼花撩乱,未曾看得清楚,竟不知那少年用的是什么手法,阳宗海的衣袖已给他割断了半截,跄跄踉踉地倒退几步,樊英狂喜叫道:“小兄弟,真行!”他却不知那少年的手腕也给阳宗海弹了一下,登时泛起了一个红圈,比起来还是白衣少年吃亏较大。
但阳宗海是何等样人,他出道以来,还未曾碰过敌手,而今竟被一个稚气未消的大孩子割去了半截衣袖,面上已是热辣辣地挂不住了,白衣少年趁着他恼怒气浮之际,挥剑一阵狂攻,阳宗海本来以双掌之力,足可与那少年周旋,但他一动了气,心神便乱,竟被那少年制了机先,剑点洒落如雨,剑剑不离要害,杀得他竟然不能近身。阳宗海又惊又急,再也不顾成名的身份,一个转身也拔出了腰间的长剑,白衣少年嘻嘻笑道:“叫你早早拔剑,你不听话,现在如何?”阳宗海几乎给他气炸心肺,那白衣少年,发声冷诮,手底却是丝毫不缓,话声未了,刷地一剑,又指到阳宗海的咽喉。
阳宗海也不禁暗暗赞了一个“好”字,白衣少年那一剑刺得快,阳宗海也闪得快,只见剑光一闪,阳宗海已是身移步换,霎眼之间,绕到白衣少年身后,刷地一剑,就朝白衣少年后心的“风府穴”搠来,这一招用得狠毒之极,白衣少年不论向左向右躲闪,背心的穴道要害都全在敌人的剑尖威胁之下,迟早都要被他刺着,摆脱不了。樊英看得手心淌汗,只见那少年微微一闪,身法怪异之极,看看阳宗海的剑尖已堪堪触着他的背心,不知怎的,一下子就给他逃了出来,身形一动,立刻反客为主,反圈到阳宗海身后,寒光一闪,一招“猛鸡啄粟”,反刺阳宗海肩后的“天柱穴”。阳宗海一招搠空,方位立变,只见他身随剑走,剑随身转,忽地一招“苏秦背剑”,长剑抖动,嗡嗡作响,登时飞起三朵剑花,将白衣少年的上中下三路,全都封着。白衣少年叫道:“来得好!”不躲不闪,反而脚踏洪门,一招“李广射石”,强攻敌人中路,这一下可大出阳宗海的意料之外,按照一般剑法的常规,断无不救自身之理,白衣少年却居然在剑势被封,性命危险之际,不顾一切地强攻,阳宗海不由得凛然一惊,醒起这少年的剑乃一口宝剑,若依剑法的克制之理,阳宗海的剑只要当中一截,白衣少年的剑就要给他劈落,但阳宗海的剑不是宝剑,两剑相交,也必然折断无疑。阳宗海是武林中有名的高手,纵使能把白衣少年重创,若然自己的剑折了,传出去却是天大的笑话。
只听得“当”的一声,两人身形倏地分开。原来阳宗海避无可避,在两剑相触之际,强把阳刚之力撤了回来,剑锋一转,改用阴柔之力,长剑在白衣少年的剑上轻轻一擦而过,饶是如此,也溅起了一溜火花,剑上给划了一道缺口。那白衣少年占了便宜,不知进退,刷地又是一剑!
这一回两剑相交,却不闻半点声息,樊英大为奇怪,睁眼看时,但见少年的剑竟似给阳宗海的剑吸着,连用几种身法,都摆脱不开。原来阳宗海这次全用阴柔之力,使一个“黏”字诀,将白衣少年的剑越扯越近。
白衣少年额上沁出了汗珠,阳宗海笑道:“如何?”白衣少年忽地一声冷笑,道:“也没怎样!”也不知他用的是什么手法,倏地又脱出身来。原来阳宗海一时轻敌,说话分了心神,那少年剑法精妙之极,短剑向前一探,立刻解了他黏连的阴柔之劲,绕到他的侧边,刷地又是一剑。
阳宗海一个“退步连环”,先避一避那少年的攻势,长剑一指,又想依样画葫芦,再吸着他的短剑,哪知白衣少年竟是溜滑之极,再不上当,却绕着阳宗海疾跑起来,左一剑,右一剑,前一剑,后一剑,宛如穿花蝴蝶,看得樊英眼花撩乱。
阳宗海暗运内力,一心想找那少年的剑,但那少年的身法轻灵之极,随意挥洒,有如流水行云,好几次两剑险险相交,却总是一掠即过,碰他不着。阳宗海不由得暗暗惊奇,猛地心头一震,看这剑法,竟似江湖上传闻的一个隐居大侠的嫡传宗派!
阳宗海起先跟他疾转,碰不着他的剑,反而迭遇险招,这时心中一悟,脚步倏停,抱守收一,长剑封着门户,只守不攻,其实每一招都是寻瑕抵隙,暗藏着极厉害的反击招数,白衣少年渐觉发出去的招数每受牵制,但却又不能改变战术,只得一股劲地仍用“穿花绕树”的身法和他游斗,时候一久,但觉心跳气喘,越来越是难以支持。
樊英看得心惊目眩,这两人各以上乘剑法相扑,稍一不慎,便有性命之危。樊英对剑法虽然没有精研,却也看出那少年渐趋劣势,这时樊英运气活血,穴道的酸麻已经止了,猛地一声大喝,提起缅刀,便想上前助战。
阳宗海惯经阵仗,自是眼观六面,耳听八方,樊英身形一动,他已倏地剑交左手,长剑一震,将白衣少年迫退两步,右手一扬,发出了一把铁莲子,分打樊英和那白衣少年。这时他再也顾不得一派宗师的身份,为了怕被两人合手围攻,迫得连暗器也用出来了。
樊英脚上受伤,纵跃不灵,横刀磕飞了奔向上盘的几颗铁莲子,胫骨却又中了两颗,关节一麻,又掼到地上,忽听得那少年笑道:“来得好!”樊英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时,耳边但听得满空呼啸之声,抬头一望,只见十几朵金光闪闪,形似梅花的暗器,宛如洒下了满天花雨,将阳宗海全身罩着。
樊英大喜叫道:“好啊!”只见阳宗海陡地一个“白鹤冲天”,身形凭空拔起,长剑一挥,在半空划了一个弧形,顿时一片繁音空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金花四面飞射,白衣少年喝道:“着!”扑前又是一剑!
只听得“嗤嗤”两声,阳宗海的两肩已各印上一朵金花,叫道:“好家伙!”肩头一摆,那两朵金花被他暗运内劲,震落于地,长剑一摆,扬空一闪,竟是若无其事地迎战那个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吃了一惊,他那一手十二朵金花被阳宗海击落了十朵,已是难极,想不到打中了他肩头的两朵,竟也无济于事,心道:“这阳宗海果是名不虚传,怪不得在江湖之上,竟能与我的师父齐名。”
樊英见势危险,顾不得腿上的疼痛,挥刀又上,白衣少年忽地一声长啸,那白马从林中奔出,快如闪电。樊英还未冲到两人的跟前,那白衣少年突然虚晃一剑,身形飞起,一把抓着樊英的衣领,恰好落到白马背上,白马一声长嘶,四蹄疾跑。
阳宗海一声呼啸,将坐骑唤了出来,立刻上马便追,阳宗海的坐骑乃御苑名马,自是非同小可,但比起少年的那匹白马,却又是望尘莫及,这时已是拂晓时分,追了一回,起初还能见着背影,再过片刻,便只是一点白点,渐渐没了。阳宗海叹了口气,忽觉肩上微微疼痛,他跳下了马,走到溪边,解衣一看,只见双肩上有两朵淡淡的花痕。阳宗海吃了一惊,幸喜这种暗器没毒,否则两条肩膊便要废了。心想:再过两年,这少年的功力长进,那还得了。
再说樊英被掷于马背,那匹马长嘶疾跑,看如腾云驾雾,樊英暗暗心惊,觉得那少年就在身后,樊英便想回头致谢,口中说道:“多谢尊驾相救,敢问尊姓大名。”那匹马突起跳过一道山涧,樊英左足受伤,挟它不稳,险些给马抛了起来,急忙用力挟住,不敢回头,只听得那少年冷冷说道:“不要说话,小心骑马。”叱咤一声,向空中挥了一鞭,那匹马越发跑得快了。
但见晓色云开,朝阳渐渐升起,少年倏地勒住马缰,道:“可以住了!”跳下马来,面不红,气不喘,一双妙目,注视着樊英,樊英定了定神,道:“这真是天下罕见的宝马。尊驾大名,可以见告了吧?”那少年眼珠一转,忽地身形一长,一伸手,倏地就把樊英腰间的那口宝刀拿去,习武之人,保护兵刃已成习惯,樊英本能地伸手一格,想樊英武功亦非泛泛,这一格一拿,乃是擒拿手的恶招,却连少年的手指都没有碰到,待得樊英醒觉,只见那少年已捧着宝刀,面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樊英亦是惊疑不定,只听得那少年道:“你这宝刀从何处得来?”樊英道:“这是张风府的宝刀。”少年道:“张风府为何将他的宝刀给你?”樊英道:“恩人容禀……”将张风府那晚壮烈之死,简单说了,说着,说着,流下泪来。道:“只恨我樊英无能,眼看张伯伯归天;到了京城又眼见于阁老成仁,连他的六阳魁首也给别人取去。”
那少年拔刀出鞘向空中虚劈两刀,忽地仰天狂笑,道:“好,张风府也算死得其时,不负,不负于阁老对他一番赏识。”这笑声苍凉之极,樊英禁不住心头一震,眼泪却自然止了。细想那少年话语,似乎和于谦、张风府都有极深的渊源。
但见那少年将刀插回鞘中,却悬挂在自己的腰间。樊英道:“请相公将这口宝刀还我。”那少年瞪眼道:“为何要还给你?”樊英道:“恩人爱这口刀,自古道:宝刀赠壮士,红粉赠佳人。恩人也配用这把宝刀。无奈这口刀,张伯伯已托我送与他人,而且这其中有极大的关系。”白衣少年冷冷说道:“什么关系?”
樊英说道:“这宝刀我是要送给张大侠张丹枫的!”张丹枫的名头当时最响,天下习武之人,无不知道,若是别人听了,就算是有名望的,也恐怕要必恭必敬,将宝刀奉送过来。那少年眼眉一扬,却仍是淡淡说道:“送给张大侠做什么?”樊英道:“还有一幅血衣,张风府和张丹枫乃是至交,张风府死时以不能见着张丹枫为憾,所以这幅血衣是留给张丹枫,让他如见亡友;这口宝刀却是他留与张丹枫,请张丹枫代他寻觅儿子,若幸而寻获,则请张丹枫收他为徒,这口宝刀就交与他的儿子。”那少年道:“张风府的儿子是不是那日在水塘边戏水的顽童?”樊英道:“不错,他叫张虎子。”少年道:“那幅血衣呢?”樊英道:“嗯,在这儿。”取了出来,摊在手心,在樊英之意,以为少年尚未相信,所以拿给他看,不虑有他。那少年道了个“好”字,忽地手臂一抬,闪电般地把那幅血衣又攫了去。
樊英惊道:“你,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我的恩人,但要这宝刀血衣却是万万不能!”那白衣少年将血衣折好,放入怀中,道:“张丹枫不见外人,这血衣宝刀,我与你交给他。”樊英道:“这,这——”白衣少年突然反手一推,左脚一勾,樊英一个踉跄,向后跌倒;少年转身一跃,在樊英身将触地之际,又轻一推,将樊英推得转了个圈圈,身子却因此挺直起来,仍然站到原来的方位,这两下手法,精妙绝伦,樊英又惊又怒,只听得少年冷冷说道:“这玄机掌法,你未见过也该听过吧?”樊英猛然一惊,记起张风府曾和他说起过张丹枫的玄机掌法,有内八圈和外八圈之分,能在最小的圈子里把掌力运用得收放自如,要攻敌人哪一部分,无不得心应手,看来这少年刚才所露的这一手,必是玄机掌中的内八圈无疑。樊英急忙问道:“请问你与张大侠如何称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