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武侠大冒险(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6


第二百零六章
赶赴少林
  郭芙经过与杨过外出历练,又加上终于肯吃苦苦修本领,人已经不复昔日莽撞粗暴的脾气,比之前沉凝了不少,内功提升之后,便是人都比原来漂亮了几分。
  她这种变化令郭靖黄蓉又惊又喜,对杨行舟又是感激又是忌惮,两人本来对郭芙这个草包女儿已经不抱希望了,现在见到她竟然成长到了这个地步,心惊之余便是欣慰。
  当初杨过与郭芙是在天下群雄面前订的婚事,现在准备完婚,自然不能忘记这些见证者,当下由郭靖杨行舟两人同时署名发英雄帖,邀请天下群雄参加这场婚礼。
  他们两人的身份如今非同小可,郭靖坐镇襄阳城,率领军民抵抗蒙古大军,现在江湖上人不称其名,而是直接称呼他为郭大侠,只要一说郭大侠,立马就与郭靖对上号,至于别的姓郭的武林人物,再牛逼,在郭靖面前也是黯然失色。
  而杨行舟更是了不起,在襄阳城外,乱军之中,单人独骑马踏联营,更是魔教教主,天下第一大魔头,如今更是有改天换地之心,威震天下,无人不知。
  他们两人联手发出请帖,整个武林都被震动,便是一直封山不出的少林寺和一些隐世宗门的弟子都不请自来,来到襄阳城内恭贺杨过和郭芙这一对新人。
  婚礼当天,洪七公、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悉数到此,参与这场喜事,便是瑛姑也来到现场道喜,不知这周伯通和瑛姑与一灯大师是怎么和好的,三人昔日恩怨早就消失,反倒成了好友,倒是与原著中的生命轨迹没区别。
  在这一对新人拜堂行礼之时,府外有门子来报:“老爷,外面有西域使者送礼来啦,说是白驼山庄的人。”
  郭靖一愣:“白驼山庄?是欧阳锋么?”
  当下吩咐门子让使者前来,只见门外一名白头老翁缓缓走来,边走边道:“西域白驼山庄欧阳锋,恭贺少庄主新婚大喜,祝少庄主与郭大姑娘百年好合。”
  他边说边行礼,身后一群肤白貌美的侍女缓缓走来,将一箱箱珠宝和药材抬到院内,最后老翁捧着一个锦盒跪倒在杨行舟身前,道:“我家老爷返回西域之后,寻找到了几只天蚕,现在已经送到了昆仑山光明顶,让人进行培养,其中一些天蚕丝,老爷特意让小人献给杨教主和少庄主,还请教主笑纳。”
  杨行舟笑道:“哦?欧阳锋恢复神智了?”
  前两年欧阳锋失踪,杨行舟便已经料定欧阳锋必然是恢复了神智,不然不会这么多长时间都不来找杨过,现在见到这名老仆前来送礼,心中更是笃定。
  他接过锦盒,缓缓打开之后,便看到锦盒之内摆了不少不少雪白的蚕茧。
  对面老翁低头道:“教主法眼无差,我家老爷说了,他能恢复如初,杨教主出力甚多,等杨教主返回昆仑坐忘峰时,他定当亲自拜见,以谢杨教主的照顾。”
  他说到这里,缓缓起身,道:“我家老爷身悔昔日所做之事,无颜面对中原群雄,因此终生不履中土,只盼少庄主日后成为杨教主这般的英雄好汉,有时间也可以去西域住上一阵。”
  旁边杨过早已经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走到老翁身边,问道:“老伯,我义父现在怎么样?”
  他现在大婚,虽然有杨行舟这个老师兼叔父作为长辈参与,但是义父欧阳锋没能参加,终究是个遗憾,现在见这老翁代替欧阳锋送礼,杨过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感伤。
  这老翁对杨过行礼道:“少庄主,老爷现在好的很,听闻少庄主大婚,他十分高兴,少庄主若是有暇,可以带着新媳妇去西域拜见。”
  杨过道:“是,我有时间一定去拜见他老人家。”
  郭靖在旁边脸色有点难看,当初欧阳锋和杨康两人合谋杀死了江南六怪中的五怪,与郭靖仇深似海,现在竟然来给杨过送贺礼,不由得他不怒。不过欧阳锋又是杨康的义父,郭靖在这大喜之日不欲令杨过为难,当下端起茶碗慢慢啜饮,但是双手微微发颤,心中一口火气着实难消。
  黄蓉凑近郭靖,道:“靖哥,现在是过儿和芙儿的大喜之日,老毒物已然年迈,你便是杀了他,也不能让老师复活,现下还是芙儿的婚事重要。”
  郭靖道:“好,老毒物远在西域,找他报仇,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场中婚礼照常进行,之后大宴群豪,襄阳城中大小官员也前来祝贺,武林人士和朝廷官员泾渭分明,分成了两处席面,由杨过带着郭芙一一敬酒。
  这场大婚之后,杨行舟在襄阳城待了几天,便即离开襄阳城,直奔少林寺。
  他此时武学修为已经到了瓶颈,早就动了去少林翻阅藏经阁的心思,现在杨过成亲,明教一切事情都在他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行进,基本上用不着他来操心,正是他提升武学的好时候,否则的话,不出五六年,整个天下将会乱成一锅粥,到时候他便是想要安心习武,估计已经不可能。
  杨行舟这一次外出,赤焰火龙驹直接留在了襄阳城,让杨过骑乘,同时也能与郭靖的小红马配种,看能否培育出优秀的种马来。
  便是玄铁重剑都被杨行舟留给了杨过,他在绝情谷公孙止的藏剑室内曾得到了一对宝剑,一柄叫做“君子”,一柄叫做“淑女”,这两把剑剑身乌黑,没半点光泽,就似一段黑木一般,和平常的宝剑不同,既无尖头,又无剑锋,圆头钝边,倒有些似一条薄薄的木鞭,但寒气逼人,而且锋锐异常。
  君子剑与淑女剑一模一样,只是刻字不同。
  这两把剑乃是绝情谷的镇谷之宝,锋利非常,原著之中有交待,这两把剑被融化之后,便铸造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倚天剑。
  杨行舟将这两把剑取出之后,便背在身后,准备自己留一把,另一把送给师妹程灵素,这样两人才算是配对,否则的话,两人用的东西不一样,令有点强迫症的杨行舟极为不爽。
  他此时的剑法已经达到了极高深的地步,虽然不至于达到“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但与这个境界也相差不远,只是至今没有找到独孤九剑的传承,否则的话,剑法应该还会提升一点,但不至于提升多少,“无招胜有招”的剑法哲学思维,杨行舟也不是不懂,只是自感还稍微差了一点火候,做不到出剑随心所欲的地步,否则的话,只要自己再提升一点,这独孤九剑学与不学,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杨行舟不再骑乘赤焰火龙驹,便是衣服也更换了寻常江湖汉子的装束,如此一来,果然不再引人瞩目,沿途流连秦楼楚馆,倒是快活的很。
  如今蒙古大军撤离也才两年,宋国士大夫却依旧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全然不将国家命运前途放在心上,只顾着享乐,死到临头还如此淡定,令杨行舟大为钦佩。
  待到出来宋朝边境之后,一路向北,便见到沿途白骨成堆,往往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户人家,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偶见有人,也是纵横来去的蒙古武士,弯弓搭箭,以猎杀宋人为乐。
  杨行舟每见到这种情形,便忍不住出手杀人,原本几天的路程,硬生生被他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但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有一千多人被他杀死,毒药都毒杀的将近一万,震动了所有蒙古兵士,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蒙古将领都生出恐惧之心,虐杀宋民的心思也淡了许多,行事收敛了许多。
  天下间,能以一人之力做出如此壮举之人,非明教教主杨行舟莫属,到了这个时候,杨行舟这魔教教主的身份终于坐实,虽然明教教徒称呼他为明尊,但在外界武林之中,更多人称呼他为魔尊。
  明教六枚圣火令,此时已经成了威震江湖的大杀器,圣火令出,武林中人绝不敢抵抗,便是一般的朝廷官员都不敢违逆。
  在杨行舟的设想当中,等到圣火令下到皇宫,宋天子见到圣火令能自动退位,那才算是真正的牛逼,而等到圣火令送到西方诸国时,西方各国国王见到跪地膜拜,那样才算是将装逼神功修炼到了最顶层。
  现在距离杨行舟设想中的情形还早得很,但相信用不多少年,这个愿望便能实现。
  杨行舟到达少室山的时候,正是寒冬腊月大雪飘飞之时,他本想直接挑了少林寺,将少林寺藏经阁内一应秘籍翻看一番,后来一想,这样太过猖狂,对明教的名声也不太好。
  而正大光明的要求借阅的话,少林寺这些和尚即便脾气再好,也不会答应,况且少林寺的和尚,除了真正的有道高僧之外,其余的和尚脾气也不怎么好,真要是打起来的话,杨行舟不合眼打死几个,这必然要与少林结下大仇。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偷偷潜入其中,将藏经阁中的少林绝技录出副本,然后悄悄揣摩便是。
  他这次盗经,主要目的是少林镇门神功易筋经,至于九阳真经反倒再其次,只是易筋经肯定会被藏在极其隐秘之地,想要盗取的话,难度太大,杨行舟只能徐徐图之,先从别的经书下手,第一部经文自然便是九阳真经。
第二百零七章
九阳真经
  此时的少林寺因为火工头陀的事情,已然封山多年,寺内主持本来是想着在近几年重开山门,不成想蒙古军占领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少林寺僧人为求自保,只好继续封山,不敢过问江湖朝廷的事情,偶有弟子下山,也只是游历而已,鲜少做出大事情来。
  只是少林多年以来,威名一直不减,虽然封山,江湖之中却无人敢惹,这是千年古刹武道源流的底蕴,便是江湖中的邪道高手提及少林寺时,也不敢有不恭之心。
  杨行舟到了少室山之后,特意在山下伐木搭建了一处木屋,锅碗瓢盆诸多事物全都弄齐全之后,方才在这里住了下来。
  他搭建的这座木屋颇像是猎户在山间的简陋住所,此时又是寒冬季节,倒也不引人注意,杨行舟还从未当过猎户,在这山中新鲜了好几天,猎杀了不少猎物之后,这才展开了盗经行动。
  如今少林寺内几乎就没有高手,否则的话,天下五绝也不可能一个少林弟子都没有,以杨行舟此时的本领,他出入少林无人能察觉。
  不是哪一个年代的少林寺都有天龙世界里的那种扫地僧,即便真有那种高手,杨行舟也未必就惧怕,大不了下毒暗算,武功再高,也未必就架得住他手中毒药。
  此时看守藏经阁的人正是觉远,这觉远和尚年纪不大,也就三十来岁,形貌端庄,颇喜礼仪之道,读书读多了,为人迂腐不堪,虽然是一个和尚,但却不像是名满天下的少林和尚。
  因为九阳真经藏在达摩祖师亲笔书写的四卷《楞伽经》中,而既然这经书是达摩祖师亲手所书,且不论有没有武经在内,对少林僧众而言都是了不起的宝物,甚至对于真正的高僧而言,《九阳真经》再牛逼,也只是强身健体伐毛洗髓的法门而已,远远比不上《楞严经》中的佛门开示的大道理。
  特别是对觉远来说,这哥们行事迂腐,一辈子都不懂武功,他一看到少林僧众练武,便会绕道而走,觉得佛门弟子执着于武功皮囊的修炼,实在是偏离了佛门正途,因此对武功从来不感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乃是真正的佛门典籍。
  《楞伽经》中被人书写了《九阳真经》,觉远傻乎乎的以为这也是达摩祖师写的,因此便身体力行,傻乎乎的跟着学,他心中并未存有练武修行之心,反倒是进境极速,现在年不到四十,便已经有了一身绝顶内功,单论内功深厚,已经不下于中原五绝。
  只是他不明武道,只知道自己修炼的只是寻常健身法门,从未往武功上联想,虽然身轻体健百病不生,但也觉得这是祖师所传心法,自己修行之后有此变化,倒也是应有之义,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这是一门了不起的武学心法。
  这觉远对自己看守藏经阁的事情极为尽力,每日里都要擦拭书橱,打扫房间,对于每一本经文摆放的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在晚上也会前来查看,搞的杨行舟花费了三个夜晚,才将《九阳真经》给抄录了下来。
  他抄录之后,不急着修炼,而是又将《楞严经》和《金刚经》抄录了一份,仔细揣摩。
  这两部经典非同小可,乃是公所承认的两部佛门弟子人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佛门典籍。
  金刚经是“知其然”,而楞严经是“知其所以然”,属于心地法门,直指人心立地成佛,令人明心见性,是禅宗最正宗的修行路径,早就脱离了“术”的范畴,而到了“法”的层次。
  杨行舟此时武道修为上有了瓶颈,这种瓶颈其实不单单是他在武学认知上的瓶颈,更多的则是他在知识上的积累,他在武学上的积累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在别的知识储备上却有着很大的不足,比如对佛道两家精神的认知,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这也东西虽然不能化为武功的一部分,但却能极大的提高人的知识宽度和视野,开阔人的胸襟,对于修行上其实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初王重阳说周伯通碍于胸怀见识,很难达到武学上的巅峰,说的就是周伯通太过痴迷练武,少了一种济世救民的怜悯情怀,因此终生难以抵达决定之境。这句话其实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主要是看他修炼的到底是什么功夫。
  周伯通修炼的是全真教的正统功法,这种正宗心法,其心正则气正,气正则功行,因此修行正宗心法之人,大都要秉性正直之辈,不然心性与心法不合,终究难以达到绝顶境界。
  道门正宗心法是如此,佛门心法也是如此,除了儒道佛三家之外的功法,别的功法倒是对心性没有多大的要求,只要你资质高明,为人聪慧,又在练武上用功,自然进步神速。
  就像桃花岛一脉的功夫,还有明教的功夫,这些功夫对心性没有半点要求,越是正人君子反倒越不能有进境,越是邪门人物,心中没有明显的正邪之分的人,反倒在修行这些功法时如鱼得水,成为大高手。
  而杨行舟本人行事,那绝对与正人君子扯不上关系,以他的心性,想要修行《九阳真经》这等佛门典籍,自然要好好的转换一下自己的心境才行。
  要知道修行这门《九阳真经》有成的人,无论是觉远和张无忌,都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思,反而是一种“随缘而行”的淡然心态,不求功成,纯任自然,就是因为没有求成的念头,反倒符合了真经要旨,练成了这门心法。
  而杨行舟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家伙,他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以自己的心境来修佛门至高心法,必然不太合适,否则的话,修行不成也还罢了,若是强行来修,万一走火入魔可就麻烦大了。
  其实以他此时的内功修为,即便是创出这门九阳真经的高手也未必能够比得过,九阳真经上的内功修行到大成境界,也不可能超过杨行舟此时的修为。
  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杨行舟现在需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修行理念和运气之法,来提升自己对武学上的见识,更重要的则是填充改善自己原本的无名心法。
  他自从得到主世界金箔上的无名心法之后,每多学会一种高深的武学心法,修行的这门心法便悄然的发生改变,从他进入小世界开始,到现在,这门心法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原来精巧繁复了很多,在威力上也提升了好多倍。
  这门心法就像是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生灵一般,依靠吞噬各种各样的武学心法来壮大自身,而杨行舟则是这功法提升的受益者,这也是杨行舟为什么这么执着修行各家功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发现自己体内的武功心法好像有了自己的意识时,杨行舟曾经忧心忡忡了好久,想要忘记这门心法也做不到,这门心法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竟然能时刻在杨行舟体内运转,除非杨行舟能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武功废掉,否则的话,根本就无法将这心法祛除出体内。
  不过这种忧心之情经过时间的推移之后,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杨行舟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之后,已经发现这门心法的“意识”,其实就是自己的散碎念头而已,并不是内功心法产生了意识,而是这门心法好像“抽取”自己一部分精神化为了心法运转的核心念头而已。
  而在道家学说之中,曾说人体内有三尸大虫,各有念头,杨行舟一度怀疑自己体内的这门心法与三尸虫有关,只是没有什么佐证,他苦修武道,未尝不是存了弄清楚其中原因的念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