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武侠大冒险(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616

  许仙见李公甫过来,急忙跑过去,躲在其身后:“姐夫,刚才法海说你弟妹和小青都是蛇妖,你弟妹她们也亲口承认了!”
  李公甫脸色一凝:“我早就说过,你家的娘子来历有问题,你偏偏不信!还说什么就算是妖怪你也认了,现在好了,人家亲口承认自己是妖怪了,你反而不能接受了!”
  许仙道:“姐夫,我现在心乱的很,还请给我出出主意。”
  李公甫哼道:“弟妹并没有对不起你,还为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对老许家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她即便是一个妖怪,那也是好妖怪,否则的话,你觉得杨先生会放过她么?”
  许仙心神恍惚,虽然知道自己的神情态度,定然会让自家娘子伤心,可一想到昔日那条巨大的白蛇以及白蛇冰冷的眼神,都不由自主的生出颤栗之感,这种恐惧之心,却也难以掩饰。
  他们纠结暂且不提,且说法海离开保和堂后,来到金山寺内,对李修缘与普照道:“两位师兄,我如今尘缘已了,心生大自在之感,待我闭关三日,便去西湖岸请杨先生授记,助我成佛。两位师兄若在这里有什么不便的话,尽管吩咐寺内弟子便是。”
  普照与李修缘对视一眼,都感骇然。
  李修缘道:“法海,你说你要成佛?成佛哪能这般容易?不经历几多劫难,苦修苦参,才能得大机缘,大造化,才能成佛。你才修行多长时间,就要成佛了?须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该不会被天魔侵占灵台,开始胡言乱语起来了!”
  法海笑道:“阿弥陀佛,两位师兄,我曾得杨先生传法,以无上禅功,参悟禅道,明了前世今生,再向前跨出一步,便能成就正果功德。”
  他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册,递给李修缘两人:“这是我最近写的禅功修行感悟,这便送于二位了。”
  李修缘脸上终于变色:“你连经文都写了出来?”
  要知道自从佛法东传之后,历史上佛门弟子众多,但却只有一人成佛,而佛经千万卷,却也只有一本经书是中土本国经文,别的都是天竺所传。
  历史上唯一成佛的人,便是慧能和尚,唯一的一本中土经文便是他留下的《坛经》,因此六祖慧能非但在禅宗内是佛陀地位,便是在整个中土佛门中,都是一座难以绕行的丰碑。
  而今法海竟然自己整理了修行心得,编撰成文,如此以来,还真有成佛的迹象,不由得李修缘与普照心惊。
  如果法海成佛,那么他将是中土佛门举足轻重的存在,一步登天,荣登极乐,成就正果。
  “他竟然成佛了,我们两个还是罗汉果位!”
  李修缘大为不解,似乎又有几分明白:“真的是胸怀气度,才导致了我们慢他一步?”
第八百六十八章
大势
  当初济颠僧疯疯癫癫,选择解救寻常百姓苦难,累积功德之时,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便流露出几分不以为然之色。
  法海也修功德,也降妖除魔,镇压妖邪,但很少像济颠那样四处本走,解救具体的某一个人,他常做之事乃是教化众生,施舍粥米,同时培养寺内武僧和俗家弟子,用以维护地方平安。
  同时宣扬佛法,每过三月,都芒鞋破钵,带领一群弟子化缘度日,顺便了解具体的民间疾苦,能救则救,救不了也就算了。
  他能医治病患,能降妖除魔,但对有些民众饥寒交迫的情形,自己也帮不了他们,这是朝廷需要做的事情,他金山寺能在冬天赊粥就已经算得上尽力了,对于做不到的,也不强行去做。
  这看着有悖于出家人的慈悲心肠,可却是法海行事的一贯宗旨。
  整个镇江方圆百里,民众少贪少戾,官员也少有穷凶极恶之徒,这里面都与金山寺的教化有着极大的关系。
  按道理来说,单从法海的做法上来看,他远不如济颠那么近人情,可是从惠及民众以及佛法的推广之上,济颠远远不如。
  别看济颠整天忙忙活活,今天救这个,明天救那个,但就算是给他十年时间,他救不了几个人,但法海却惠及众生,活人无数,自然而然令人心生崇敬之意,潜移默化,度化群迷,这一点,比济颠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更何况济颠身为出家之人,显露神通,给人造成“此僧神通广大,定然是罗汉下凡”的心理暗示,又故意结交当朝权相,成为宰相替僧,以此扩大自己的威名,同时还收江湖匪类为徒,在武林中也让人大肆宣扬济公活佛的厉害。
  从他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私心极大,有悖佛理,以至于成为罗汉多年,还是一个罗汉,而法海修行的时间比他还短,现在却隐然触及佛陀果位,这里面的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两位师兄,我给你们的乃是我修行多年的心得,你们若是不弃,还请用心参悟,应当有点用处。”
  法海禅师与李修缘和普照说了几句,对两人点了点头,径直进入禅房闭关。
  三日之后,便即出关,将青龙禅杖、大红袈裟、紫金钵盂、念珠等法器全都留在寺内,自己换了一身灰色麻衣,赤脚芒鞋,与寺内众弟子作别之后,迈开大步,直奔杭州城。
  他这番行走,不用任何神通,饿了化缘讨吃,渴饮山泉河水,兼吃些野果度日,如此缓缓行走,七日之后,方才到了杨行舟的府邸门口,恭恭敬敬行礼,道:“法海拜见老师!”
  杨行舟哈哈大笑,让其进入府内,为其摩顶授记:“汝修持千年,本性如一,一朝顿悟,终成正果。日后量劫,当为恒亮庄严佛,为未来第一佛,度化弥勒,另发一枝,光大沙门。”
  法海五体投地行礼:“多谢上师授记!还请老师赐言。”
  杨行舟微微沉吟,道:“未来无穷变数,多是物欲横流。昨日过江弃轻舟,但见大河西走。心性光明无暗,不沾红尘烦忧。我见花开多筹谋,花开见我自由。”
  法海心中欣喜,道:“多谢上师赐言。”
  杨行舟道:“你去罢。”
  法海乃离开杭州,奔赴酆都城,在酆都城内走了一圈,大念往生咒,协同酆都大帝,镇压邪魔,涤荡幽冥。
  一番忙碌之后,得了酆都大帝祝福,于是直奔天庭,参拜玉皇,得其封赏,之后这才来到灵山脚下,一步一攀登,撤去浑身法力神通,一直爬了十七天,方才爬到了山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早有金顶大仙前来迎接,笑道:“师弟,随我来!”
  法海便随金顶大仙来到八宝功德池旁,跳进池内,洗涤身心,待到出来水池,来到大雷音寺时,寺内万佛颂唱,地涌金莲,为法海祝福。
  到了此时,天地间又多了一名佛陀,是名恒亮庄严佛。
  杨行舟授记度化未来佛,这第一个就是法海。
  他这分身因为与佛有缘,自然而然的就做出了度化之举,倒也对得起他这虚空自在光王佛的称号。
  从法海离开杨府,到他在灵山成佛,这在人间已经过了三年多,在这三年里,张元定北伐中原,一路攻城拔寨,直逼临安。
  法海成佛之时,正是张元定攻破临安城之时,西方灵山之上礼赞法海,临安城中却是愁云掺淡,人人惊惧。
  李公甫率领家人来到杨府之内,向杨行舟请教道:“先生,如今逆贼造反,围攻临安,弟子身为临安城总捕头,该当如何抉择?”
  杨行舟道:“你是临安城总捕头,负责一地治安,能令百姓平安,不遭受叛军欺凌,便是功德一场。”
  李公甫道:“弟子身负皇恩,当此之时,为国尽忠可否?”
  杨行舟笑道:“为国尽忠?你是为赵家人尽忠,怎么能是为国尽忠?岳飞为国尽忠,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
  李公甫道:“若是义军前来,欲要祸害百姓,那将如何?”
  杨行舟道:“你放心,我那元定儿的队伍进城,绝不敢扰乱地方,他若是敢放任不管,且看我的手段。”
  李公甫心中恍然:“世传张元定是先生爱徒,果然是真的。有先生在,张元定的义军,确实不敢过分。只是我身为故国老臣,他将如何处置我等?”
  杨行舟道:“自然是查清生平历历,当罚则罚,当杀则杀。你是临安城总捕头,修为高深,威震天下,便是我那元定儿也对你钦佩的很。”
  几年前张元定率众来临安城刺王杀驾,曾与李公甫过了几招,未曾分出胜负,但都对对方生出钦佩之情。
  这次张元定攻打临安城,更是私下祷告杨行舟,想要让杨行舟居中说合,让李公甫归顺义军,日后定然给李公甫留一个好的位置。
  李公甫道:“我也对张大王的身手钦佩的紧。当初若非先生授我武功,我还真难以在他手下活命。”
  当初张元定刺王杀驾,出手极狠,拦截他的大内高手和御林军,几乎没有一个活命之辈,直到李公甫出现身之后,才挽住颓势,将张元定一行人挡住,再加上有修行人护住皇宫与宰相府,这才使得张元定逃出临安城。
第八百六十八章
缴旨
  李公甫也就是与张元定一战成名,被当今武林中人誉为官府高手第一人,无论朝野还是神仙妖怪,都对李公甫十分的忌惮。
  临安城中一开始有不少妖邪作乱,这几年却被李公甫扫荡了一遍,连千年蜈蚣精和蛤蟆精都死在了他的手里,大妖金拔法王也被李公甫斩杀,躯体送给了杨行舟做药材,至今还存放在杨行舟的药葫芦里面。
  有他坐镇临安城,张元定也大为头疼,杨行舟派遣去的十二仆人中,都与李公甫是旧相识,都不可能因为张元定的原因与李公甫为敌,而万花山和北邙山派遣去的一帮修士,也不与李公甫这等强人为敌。
  毕竟李公甫得到过杨行舟传法,躯体强横,真气雄浑,等闲陆地游仙都不是他的对手,北邙山的鬼修、阴修面对李公甫的纯阳之体,都不敢招惹,而万花山的一群弟子也心生忌惮,不想与李公甫为敌。
  放眼天下,当今红尘之内,也就张元定有资格做李公甫的对手,但张元定此时位高权重,自然不能轻易涉险,因此义军高手虽多,却找不到一个与张元定作战的对手。
  若是发动人马,合击李公甫,拿人命来填,自然能将李公甫杀死,但李公甫又是杨行舟的记名弟子,打死张元定也不敢这么做,是以在攻打临安城之前,特意焚香沐浴,请示杨行舟。
  恰好此时李公甫来问,杨行舟便为李公甫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只管城中百姓安危,坐镇临安城,至于两国交战,双方攻伐,他不要参与便是。
  李公甫凛然受教,在张元定攻城之时,果然只是负责城内治安,对于城内一切犯罪行为都给予极其严重的惩罚,什么妖邪鬼怪,都脱不了他的手掌心。
  后来临安城破,张元定率领义军打入临安城,有个别士兵进入城内,私欲膨胀,难耐春心,竟然做出扰乱百姓之举,被李公甫发现之后,当即斩杀当场,书写血书,悬挂头颅在城门之上,写明自己杀他原因,昭告全城。
  张元定闻之大怒,连夜彻查军中,当场诛杀军中乱纪之人两百多人,斩下头颅,堆在城门旁,警示所有义军将领,由此三军皆惊,军纪又严肃了几分。
  赵家人早在城门被张元定攻破之前,便已经携家带口,逃亡别处,张元定已经命人去追,自己却悄悄换了便装,拜见杨行舟,前来交旨。
  当初杨行舟让他十年之间拉出一队人马,推翻朝廷,建立新朝,但是张元定却在一开始耽误了不少,好在知耻而后勇,发现不对劲后,急忙调整战略,加快步伐,终于在这最后一年,完成了推翻朝廷的任务。
  他攻打临安城之前,便已经安排好了一批接管临安城的官员,整个临安的官员所有行踪和个人行为,张元定在攻打临安城之前,便已经让细作打探的一清二楚。
  因此入城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找到李公甫,还是让他当临安城总捕头,负责城内百姓安宁,李公甫之前的下属,依旧还跟着李公甫当公,负责治安。
  城内官员则是按照提前列好的名单,一一进行抓捕任免,普通百姓,只要紧闭门户,将不会有什么危险。
  有李公甫坐镇城中,当无大事。
  是以张元定放心的很,就因为有李公甫坐镇地方,张元定方才有心情暂时离开住处,奔赴杨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