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开荒者(校对)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780

  “夫君,春日到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想必你出山的时机快到,不知你有何想法?”
  茅庐之内,诸葛亮与黄月英相对而坐,黄月英素手执壶,正在煮茶。
  诸葛亮略一沉吟,道:“若刘皇叔肯再来卧龙岗,三顾茅庐,便足见其心诚,亮即出山辅佐。”
  黄月英抿嘴一笑,道:“妾身相信,他一定会来的,对了夫君,妾身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
  诸葛亮饶有兴趣的看着黄月英,笑道:“哦?不知贤妻有何馈赠?”
  黄月英微微一笑,起身回了屋内,将当初嫁过来时压在嫁妆箱子底下的那柄羽扇取了出来。
  当诸葛亮看到那柄羽扇,心下与当初赵云见到龙胆亮银枪时一样,一种冥冥中的宿命感忽然浮上心头,他感觉,那柄羽扇,与自己休戚相关。
  “这是……”
  黄月英微笑道:“时至今日,有些事也该告诉夫君知晓了,家父尝言妾身生而知之,无师自通,实则并非如此,妾身是有师父的。”
  “哦?却不知是哪位大贤?”诸葛亮惊诧莫名,不可思议的看着黄月英。
  谁知黄月英摇了摇头,郑重道:“并非大贤,而是大仙,妾身自三岁时起,每天都会做同一个梦,梦中有一片桃园,那里有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便是我师父,逍遥子,又称逍遥剑仙。”
  “从小到大,每晚睡着之后,妾身都会进入梦境,跟师父学习各种知识,机关术、奇门遁甲、易经卦理、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他无所不精。”
  “便在妾身年满十八那年,师父将这柄羽扇交给了我,言姓名表字中有羽扇上两字之人,便是妾身的夫婿,夫君且看。”
  黄月英将羽扇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伸手接过,也看到了扇柄上的字,顿时恍然,笑道:“明、亮,难怪贤妻会关注亮,原来我二人,乃是天作之合,哈哈哈哈……”
  便在此时,诸葛亮只觉扇柄上一股清凉之气顺着手臂蔓延而上,直冲顶门,诸葛亮只觉头脑一清,变得空灵无比,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瞬间明晰,便连思维也清晰不少。
  讶异的看着手中羽扇,尝试着轻轻摇动,每当那羽扇带起的微风拂在脸上,他就感觉自己头脑再清几分,当下不由惊喜莫名,轻抚羽扇,连声道:“宝贝,果然好宝贝。”
  黄月英诧异的看着他,问道:“什么好宝贝?”
  “这羽扇啊!”诸葛亮兴奋的对黄月英说了自己握住羽扇,与扇动扇子的感觉,令黄月英也惊奇不已,她拿过来,却是没有任何异样。
  最终只得叹道:“看来这柄羽扇,是师父专为你炼制的,他人拿到手并无大用。”
  诸葛亮之前本来对黄月英所言梦中学艺之事还有些疑虑,可拿到这柄羽扇之后,他再无丝毫疑心,如此宝物,不是仙家手段又是什么?
  却见羽扇柄前的那个八卦图突然亮了一亮,诸葛亮只觉脑中突然浮现出一幅阵图,那是……八阵图。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顾茅庐、终得大贤、气候已成、黄忠魏延来投
  春耕时节,刘关张再度出发前往隆中,在离茅庐两里开外的一片田间遇到了正耕种的诸葛均,刘备忙下马见礼,寒暄过后问道:“令兄今日可在家中?”
  诸葛均微笑道:“日前已归,如今正在家中,皇叔今日可与之相见矣,且请自去。”
  刘备大喜道:“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说完对诸葛均一礼,便带着兄弟俩径往茅庐而去,这诸葛均虽也有一定才能,却不如乃兄多矣,且观其无出仕之心,故而刘备也就未在他身上多费力气。
  到得柴门前,见柴门未闭,院中只一年轻妇人在春日暖阳中缝制衣袍,料定必是那诸葛夫人,当下立于门旁,轻叩柴门。
  黄月英抬头望去,见了三人形貌,正与小童所禀相符,放下手中针线布帛,起身走到门前,裣衽一礼,笑问:“可是刘皇叔?”
  刘备躬身还礼,道:“正是备,见过诸葛夫人。”
  “皇叔无须客气,请进,夫君午后困乏,此时正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待妾身唤他起身。”黄月英说完便要去叫诸葛亮。
  “夫人且慢。”刘备忙伸手阻止,声音压低三分,道:“先生既未醒,且休通报。”
  说完吩咐关张到门外等候,自己则随黄月英徐步入内,见诸葛亮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轻声对黄月英道:“夫人少歇,无须理备,备自在此等候便是。”
  黄月英深深的看了刘备一眼,见其眼中清澈透亮,无丝毫不耐之意,足见其心诚,心下暗暗点头,对刘备微微一笑,便自到席边,陪立一旁。
  半个时辰过去,诸葛亮依然酣睡未醒,关羽张飞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张飞性子急躁,入见刘备,见他依然侍立,忿忿不平的冲出门外,对关羽道:“这诸葛村夫竟如此傲慢,见我大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不起。”
  “待我去屋后放他一把火,看他起是不起。”
  “三弟,你忘了大哥说过的,周文王请姜太公的故事了吗?且稍安勿躁,大哥如此做,自有其道理。”关羽再三劝阻,总算劝住了张飞。
  屋内,诸葛亮身形一动,刘备还以为是诸葛亮终于要醒了,谁知其只是翻了个身,又朝里壁睡着,黄月英正要叫他,却被刘备再次阻止,“夫人且勿惊动。”
  这次连黄月英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刘备其意甚坚,她倒不好反对,又过去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来,眼未睁,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这才睁开双眼,一眼看到的,便是席边侍立的黄月英,微微一笑,道:“贤妻这是作甚?”
  黄月英眉目带笑,道:“刘皇叔又来了,已在此立候多时矣。”
  诸葛亮这才翻身坐起,道:“何不早报?”
  黄月英笑道:“妾身本要唤醒夫君,是刘皇叔不忍相扰,便在阶下侍立,等候夫君醒转。”
  诸葛亮心下感动,忙道:“贵客来临,尚容为夫更衣相见。”
  说完自去内室更衣,黄月英出草堂而至阶下,对刘备笑道:“皇叔请到厅堂安坐,夫君已去更衣,须臾便来相见。”
  刘备欣然前往,片刻之后,诸葛亮羽扇纶巾,衣冠齐整而出,刘备下拜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怎奈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诸葛亮惭愧道:“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黄月英奉上香茶,便自退下,行到门前,回头一望,唇角勾起一抹笑意,夫君出山平天下之日到矣。
  ……
  新野城。
  城守府张灯结彩,遍布府内,赵云来时方闻之,卧龙先生经主公三顾茅庐,终被其诚心所动,出山辅佐,已至新野,此时正在城守府中与徐庶叙旧。
  这段时日,新野喜报连传,前些时日徐庶刚刚收到传信,凤雏庞统庞士元欲投皇叔,不日便要到来,如此,新野城中可谓人才济济,鼎盛一时。
  赵云入内,刘备喜气洋洋的将之介绍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与赵云虽为初见,然二人没来由的皆有积年旧识之感,分外亲近,相谈甚欢。
  各方见礼完毕,刘备便出厅齐集诸将,共议大事,权拜诸葛亮领军师将军,徐庶为右军师,庞统来时,为左军师。
  诸葛亮徐庶各自拜谢,东西就座,便听刘备言道:“今曹操拥五州之众,虎视荆襄,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席父兄之业,坐据江淮,有独霸一方之志。”
  “备忝居汉室宗亲,曾奉诏讨伐贼逆,而率不教之兵,值屡败之后,地不过襄樊,兵不过三万,器械粮草,时虞缺乏,欲求立足,免被吞并,犹惧其难。”
  “何足当安邦之重任?还请二位军师,大小将士,各抒高见,共拯危亡。”
  场中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诸葛亮,皆闻这卧龙先生有不世之才,主公三顾茅庐方才请到,他们都想知道,其究竟有何能,能当得主公如此。
  诸葛亮丝毫不怵,轻摇手中羽扇,头脑顿时为之一清,条条理理,了然在胸,开口道:“主公勿忧,亮夜观星相,吴楚分野,不日定有兵争。”
  “近闻景升病重,荆州断难久保,一旦有事,以义赴之,则可唾手而得,此以地近交亲,曹吴所不得争锋者也。”
  “待得荆州,即抚定零桂,西并梁益,南可出宛落,西可出秦川,北向以争中原,主公讨贼之志,必有一日大暴于天下。”
  “为今之计,但当积储粮草,内用自固,养精蓄锐,坐观时变,天下固易为也。”
  “可令云长率马步军八千,元直辅之,往屯襄阳,翼德领马步军一万二千,士元辅之,进扼南阳,亮与子龙事主公安驻此间,简练士卒,用为声援,生聚教训,与民休养。”
  “亮料曹兵新败于襄樊,旦夕尚难报复,孙氏积怨于黄祖,早晚必特寻仇,是二子不至遽尔见逼,且吴不能越长江,曹不敢自陷于绝地,元直所创之局可保,而未来之计可图也。”
  诸葛亮一番话几乎将未来需走之路尽皆指明,场中文武臣属尽服也。
  刘备闻言大悦,即命关羽领兵,前赴襄阳驻扎,以徐庶为之谋主,命张飞往南阳屯守,以庞统为之谋主,进扼曹兵南下之路。
  关羽徐庶受命,同领人马,徐庶入内辞别徐母,立时二人驰向襄阳防地去矣。
  而张飞尚需等待庞统到来,故而多驻几日,不数日,军士来报,左军师凤雏先生庞统已至,刘备再命阖城灯彩相迎,府中设宴接风,又是一番热闹。
  息军三日,张飞不耐,急催庞统同拜新命,亦领兵赶赴南阳,前去镇慑,专备曹兵。
  调拨已定,刘备自与诸葛亮赵云,率领偏裨文武一干将卒,屯兵新野,随时两地声援,朝夕计议练兵储粮各事,巩固城郭,真个日日招军买马,朝朝积草屯粮,一时间士饱马腾,人心尽附。
  诸葛亮负有管仲乐毅的物望,刘备早闻大仁大义的名声,荆襄九郡豪杰,一旦向风,谁不思弃暗投明,前驱效顺,遂愈觉来归恐后。
  内中单表一位老英雄,长沙人氏,姓黄名忠,表字汉升,时年已六十有余,身长八尺,猿臂熊腰,善使一副弓箭,有连珠贯虱,百步穿杨之能,惯用一口八十斤长柄大砍刀,刀法神奇,舞来风雨不透。
  黄巾贼起,黄忠镇守长沙三年,无人敢犯,董卓向之索贿末获,不录其功。
  董卓死后,曹操弄权,黄忠叹道:“天下大乱,奸雄窃柄,不绝于朝,逐鹿之势已成,吾将安归?终不得为天子守一隅土也。”
  便就此弃官挂印而去,耕于岳麓,乃闻刘备卑礼迎贤,伏龙凤雏,一时俱至,复私庆道:“汉室中兴,定属此公,彼卧龙先生高卧山中者,且推枕而出,某何惜此身?”
  不觉回顾长弓大刀而笑,一日在田间村老相传,诸葛亮求将,乃大喜道:“不谓年逾六旬,得仍赴汉家之难,弓刀尔毋再呜,马革卒不我负。”
  于是囊弓挟刀,牵马门外,伸腰舒臂,昂首四顾,仰见长空,正悬皓日,万里无云,倏一大鸟,冲天而过,黄忠从容抽矢射之,大鸟应弦而坠,影及于地,黄忠又舞刀就之,其鸟已贯矢而毙。
  黄忠攫鸟上马,面有得色,拍马抡刀,一路花雨缤纷,回风如雪,路人但见一骑尘土飞扬,不知黄忠依剑去也。
  又有一人,姓魏名延,表字文长,自幼人材出众,武艺超群,只因报仇行劫,被官府缉捕,魏延被迫啸聚羊楼峒里落草为寇,每日掳掠行旅,自饱其众,更多散金钱,广招泼皮无赖,远近归之,声势颇大,峒外已无人敢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