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开荒者(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780

  原来吕蒙死后,孙权令陆逊领水军都督,程普督陆军,程普驻小蚬,陆逊驻淮阴,甘宁驻泗阳。
  陆逊听得警报,令甘宁领兵二万,助丁奉守宿迁,自己随后亦领兵万人向宿迁而来,嘱咐二将:“马超兵锐,江南卑湿,固守以疲其师,然后方可决战。”
  二将自遵令不提。
  马超令诸军讨战,吴军都不理会,马超便欲攻城,姜维谏道:“主将不必性急,宿迁要地,吴人驻有重兵,控闻陆逊甘宁,皆来此地,若欲强攻,必伤士卒。”
  “不如分兵绕洪泽湖,攻取盱眙,进窥扬州,摇其内部,则彼非战不可矣!”
  马超闻言大喜道:“伯约之言甚为有理,然此重任,非伯约不能当也!”
  即从麾下分兵三万与姜维,令率关兴张苞进攻盱眙,姜维领兵,从间道星夜来袭盱眙,马超自督本军四万人屯宿迁城下,令文鸯马岱,备率轻骑三千,游弋宿迁附近,劫夺吴兵粮运,自与李严整阵以待。
  单说姜维三将,倍道兼程进抵盱眙,盱眙守将因前军掩护,未及预防,被姜维率兵奄至,即刻进攻,不到半日便被攻破,盱眙守将向扬州逃走。
  姜维留兵五千,令关兴守住城池,自同张苞领兵向扬州进发,守扬州的正是凌统,见汉军大至,火速登陴城守,分头飞报陆逊建业两处。
  姜维且不攻城,与张苞大掠高邮六合各地,各地守将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递到建业。
  孙权闻报大惊,飞调九江水师,来建业沿江防守,又令孙静领陆军万人,入扬州助凌统守城。
  谁知刚到瓜洲便被姜维张苞伏兵迎击,全军大溃,孙静阵亡,姜维令众军将孙静首级竿示,扬州城中愈加慌乱。
  姜维遣人飞报主将马超,留心截击陆逊回援之兵,马超得报,令李严领兵二万,守住营垒,专主攻城,自率万人,马岱文鸯各领五千人,专一预备吴兵南还,以便截击。
  陆逊、甘宁、丁奉三将,在宿迁听得姜维南下盱眙,进攻扬州,江北各地,一时震动,三将商议,令丁奉死守宿迁,牵缀马超,自与甘宁领兵二万,还救扬州。
  陆逊自领前军,甘宁领后军,乘夜出发,其夕大雨淋漓,马超所领各军皆为北方人,夜间不便追赶。
  到了次日黎明,马超令李严困住宿迁,自己领骑兵八千先行,马岱文鸯领步卒一万二千人随后,追赶吴军。
  马超的马队到了泗阳,一声鼓响,甘宁勒马横刀,大叫道:“马超休走,甘宁在此。”
  马超将鞭稍一指,全军直冲过去,吴军皆为步卒,一冲之下便立脚不住,甘宁奋勇抵敌,怎当得军士先行溃散,只得回马便走。
  马超乘势追赶,陆逊回兵救应,一节一节,退到淮阴,陆逊令甘宁守住淮阴,自领淮阴屯军二万,来救扬州。
  马超挥军围住淮阴,马岱文鸯二将后队也到,马超与二将商议道:“陆逊还救扬州,伯约兵少,恐为所乘。”
  “东吴诸将,程普周泰在小岘,黄盖在九江,丁奉在宿迁,甘宁在淮阴,凌统在扬州,诸将星散,前无重兵,但以骑兵追击陆逊,江北诸军,皆瓦解矣!”
  二将同声称善,马超令二将屯兵淮阴,专阻甘宁,自领骑兵来追陆逊,电行风动,不日便赶至高邮,眼看就要追上。
  马超谕众军道:“我军深入敌地,非死战不足求生,一战而胜,必得江南。”随即吩咐军士饱餐一顿,即时进攻。
  陆逊见马超穷追不舍,只得整阵以待,马超一马当先,八千骑士,无不以一当百。
  马超大逞神威,虎头湛金枪到处,无人敢敌,一来是得胜之师,士气可用,二来是马步势异,陆逊虽然足智多谋,到此也就计穷力竭。
  汉军得势,若决江河,陆逊无奈只得领兵败走,马超哪里肯舍,直追下去。
  到得扬州城下,一通鼓响,左有姜维,右有张苞,双马齐出,截住陆逊,正在危急时刻,凌统领了全军,开城杀出,救了陆逊,望瓜州便走。
  马超令姜维张苞二将向前追赶,自领军队入城休息,那陆逊凌统到了江边,水师急忙前来接应,姜维二将,只好看着他们下水,吴军死者不计其数。
  江东水师开过对岸,汉军无可奈何也。
  姜维张苞二将回到扬州,见过马超,马超执姜维手赞道:“非伯约奇谋,我军当尚在宿迁城下也!”
  姜维逊谢道:“非主将穷追深入,维军亦濒于危矣!”
  此次大胜,实乃各方配合默契,进退得法,军令畅通,上下一心所至,足见汉军之凝聚力,此方为威武之师,胜利之师之根本。
  休息一日,马超令姜维张苞守住扬州,徇定江北各县,自领骑兵三千,还攻淮阴。
  甘宁在淮阴一意坚守,候陆逊回军相援,候了多日,了无音讯,甘宁心知淮阴已不能久守,简择精锐万人,开城夜走,望盐城方面奔逃。
  文鸯马岱,令裨将领兵收取淮阴,自领兵随后追赶,甘宁回军迎敌,士卒皆殊死搏杀,二将不能取胜。
  马超到了淮阴,方知甘宁逃走,随即领兵来助文鸯马岱二将,甘宁正与二将血战,马超纵马来至阵前,叫道:“兴霸,我军已得了扬州,何不下马归降?”
  甘宁见马超到来,料无生理,丢了二将,纵马持刀,直取马超,马岱文鸯分头进攻,大杀吴兵,吴兵纷纷溃败。
  战到日落,看看只剩下甘宁一人,马岱文鸯奋勇环攻,甘宁抵敌不住,把马一夹,跑出圈子外面。
  三将随后追赶,来到射阳河边,甘宁回望江东,目露留恋之色,遥想当年项霸王心境,今方得明,暗叹莫非江东永为大汉所制乎?只是没想到,自己竟会与霸王同命,也不枉自己兴霸之名了。
  当下仰天长啸,啸声直冲霄汉,悲壮莫名,随即策马入河,河水汹涌,连人带马,流出海口去了。
  马超、马岱、文鸯三将,见甘宁已死,回转淮阴,恰好李严领兵来到,言丁奉突围夜走,为我军四面围攻,乱箭射死。
  马超闻言大喜,令李严领兵万人,驻扎淮阴,徇下各县,自同二将转至扬州,与姜维张苞大集船只,预备渡江。
  消息传到建业,孙权病势已在垂危,先后有从宿迁淮阴逃出败军,回来报道:“丁将军突围被乱箭射死,甘将军溺死射阳河。”
  孙权一闻此信,登时气阻,好容易慢慢地回转气来,若断若续的道:“兴霸一亡,江南无可为矣!”
  转头目视陆逊道:“日后事累卿矣!”
  言罢便即气绝而亡,天蓬元神,自出其窍,刚入云端,便见同门,天蓬见之大喜,口中直呼二位兄长。
  陆逊吩咐暂不发丧,同世子孙登将孙权殡殓,葬在钟山之麓,随后举哀,成服发丧,扶孙登即位,分头报知程普黄盖,整顿水师,守御长江,以防马超。
  马超因张飞赵云两路来到,亦自按兵休养,安辑地方,遣人飞报元帅捷音,速催两路进兵,江东定底之日,不远矣。
第一百四十九章
父亲您就安心的去吧、心下惴惴的天蓬
  夜,隆中,茅庐。
  原本睡在床上的诸葛瞻、诸葛怀、诸葛果三兄妹突然身化流光,飞出窗外,往云端射去。
  云端上,蜃龙接住三个孩儿,转身望东胜神州逍遥谷而去。
  黄月英又进入了梦中的那片山谷,这次是醒在谷中草坪上,可睁开眼后,见自己的三个孩儿也在左近,忙上前拍醒三小。
  “咦?母亲,我们不是在家中睡觉吗?怎会到此?”两个小的尚还迷迷糊糊,诸葛瞻却是凝眉问出了口。
  黄月英微微一笑,道:“我们是在家中睡觉啊!此乃为娘的梦境之中。”
  “梦境?”诸葛瞻莫名其妙的看着自己母亲。
  黄月英点点头,道:“有些事也该告诉你们了,关于这座山谷的事,为娘从记事起,每天晚上安寝后都会进入这个梦境,这梦境之中有个老神仙……”
  诸葛怀与诸葛果两个小鬼听得津津有味,权当母亲又在跟他们讲故事了,而诸葛瞻却是听得目瞪口呆,风中凌乱。
  “母亲,你是说……你一身艺业皆是在这个梦境里的山谷中,跟神仙师祖学的?”诸葛瞻神情复杂的看着母亲,眼神中带着浓浓的异色。
  见长子神色,黄月英哭笑不得,这小子竟是把自己当失心疯了,无奈道:“走吧!为娘带你们去见你们师祖,你们就知道真相了。”
  “呵呵,老师今日不在,夫人怕是找不到他哦!”
  便在此时,一个熟悉到骨子里的声音传了过来,母子几人齐齐转头看去,黄月英激动万分,诸葛瞻却是惊呼一身,往后跌倒,惊恐无比。
  因为他看见,日前自己刚刚亲眼看着下葬的父亲,正轻摇羽扇,面带微笑的缓步而来。
  诸葛怀与诸葛果没想那么多,只是看到父亲心中高兴,欢呼着往父亲扑去。
  诸葛瞻伸手正欲阻止弟弟妹妹,却见母亲也早已迎了上去,一家四口相拥在一起,随即齐齐转头向他看来。
  “瞻儿,你在做甚?难道你不认得父亲了吗?”
  诸葛瞻欲哭无泪,大呼道:“母亲,难道你忘了,父亲已经仙逝了吗?父亲,孩儿一向孝顺,求您老人家不要吓孩儿啊!”
  说到这诸葛瞻翻身跪倒,磕头泣道:“孩儿一定会好好侍奉母亲,带好弟弟妹妹,您要是有什么心愿没完成,就跟孩儿说,孩儿赴汤蹈火也一定要为父亲办到,父亲您就安心的去吧!”
  听着诸葛瞻喋喋不休的话语,诸葛亮与黄月英是哭笑不得,却也为他的孝心所感动。
  此时小妹诸葛果牵着父亲的大手,奶声奶气的对着诸葛瞻叫道:“大哥,父亲的手是暖和的,不是之前那冷冰冰的模样,父亲没死呢!死的那个一定是假的,父亲是太累了,不想再打仗,所以假死避世。”
  说完得意的仰头望着诸葛亮,笑道:“父亲,女儿说得对不对?”
  “哈哈哈哈……我家果果真聪明,连假死避世都想到了。”诸葛亮闻言大笑出声,轻轻捏了捏诸葛果的小脸。
  “蛤?”诸葛瞻瞠目结舌的看看诸葛果,又看看父母,难道……真的是这样?
  黄月英见状也不再看着孩儿们摆乌龙,对诸葛瞻招招手,道:“瞻儿,过来吧!为娘把一切都告诉你,你父亲的确已经亡故,不过此时的他不是鬼魂,而是神仙,因为你父亲,本来就是仙界的神仙转世。”
  “神仙……转世?”诸葛瞻惊疑不定的看着母亲。
  黄月英点点头,笑道:“嗯,当然,为娘也是哦!”
  诸葛瞻小心翼翼的走到父母身边,恭听母亲陈说因由,见母亲说得条理清晰,丝丝入扣,方才渐渐信了。
  诸葛亮执黄月英手,柔声道:“今其余师兄弟的子女皆已归谷,为夫亦该带瞻儿他们回去了,夫人且安心度日,待得历劫圆满,得了功德,或可借功德之力破入大罗金仙,为夫会在梦中与夫人作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