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神话逆袭(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852

  当巨蟒吃够了人俑之后,就会昏睡过去,这时候再动手活剥了蟒皮,和大祭司一起装进棺中,蟒肉人体,加上桐木棺底,与这株老树就会逐渐长为一体,得以长久的维持肉身不腐不烂。
  由于老榕树被炸毁,这里的风水格局一破,压制在地下几千年的地气得以宣泄,这才把埋在树下的镇陵谱拱了出来。
  最后,镇陵谱上还有些弘德颂功的描写,都没什么大用,不过在鹧鸪哨看来,这些信息已经足够让他们顺利找到目标。
  既然知道了这里的风水格局,只需要用罗盘定位,不愁找不到献王墓所在。
  “你们快来看,这镇陵谱背面也有些东西。”红姑娘站在石碑另一边,对众人叫道。
  众人好奇的转到石碑背面,定睛一看,顿时纷纷倒吸了口凉气。
  镇陵谱背面是整面的浮雕,这浮雕表现出来的东西,能让牛顿从棺材里爬出来骂娘。
  只见一座穷天下之庄严的壮丽宫殿,悬浮在天空的霓虹云霞之上,宛若建在天上一般。
  镇陵谱的浮雕中,最高处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月城、角楼、内城、瘗碑、阙台、神墙、碑亭、祭殿、灵台等建筑一应俱全。
  后边的山川都是远景,宫殿下没有山丘基石,而是数道霞光虹影,凌空步烟,四周有飞龙缠护,显出一派超凡脱俗的神仙楼阁风采。
  再下边,表现的是玄宫下的神道,神道两边山岭绵延,高耸的山峰森森然危危然,衬托得空中楼阁更加威严,这条神道应该就是那条名为虫谷的溪谷了。
  罗老歪看罢笑道:“献王这老小子想做神仙想疯了,连墓都造得如同玉皇大帝的天宫,还他奶奶的在天上盖楼,干嘛不直接埋到月亮上去,跟嫦娥仙子做邻居多好。”
  陈玉楼蹙眉道:“无论是人皮地图,还是这镇陵谱,所有的线索都说献王墓建在水龙晕中。”
  “即便那水龙晕再神奇,我也不相信这世上真有这种违背常理的建筑,这镇陵谱背面的雕刻,一定是经过了夸张化,或是另有所指。”
  鹧鸪哨解释道:“所谓的水龙,不过就是指水流特别大的瀑布,而水龙晕,就是水汽升腾产生的霓虹,有形无质,所以被古人视做仙人桥,绝不可能在上面建造建筑物。”
  “这座宫殿应该不是献王墓,而是献王墓的地面祭祀之所,叫作明楼,按秦汉制,献王墓的地宫,应该在这座明楼地下十丈以下的地方,这种传统一直被保留到清末。”
  罗老歪插言道:“也就是说,咱们只需要在这明楼之上埋设炸药,一点点的往下炸,那么早晚能把献王墓炸出来,没错吧?”
  罗长风哑然失笑的看向罗老歪,这个想法简直就是特么的天才。
  他记得原著中,胡八一王胖子雪莉杨三人,是从已经被水淹没的墓道下潜进去的。
  那处水道入口下面是个漩涡,需要一定身手才能顺利进入水道,稍有差池便会被漩涡吸下去,到时候说不定只能他们几个加上卸岭剑士能进去。
  而且要将献王墓中的明器带出来也不容易,那些炸药与枪炮也会完全失去作用。
  胡八一的摸金三人组,既无有效器具,人手也不够,就算知道献王墓就在明楼下十丈位置,也无法可想,只能潜水从墓道进去。
  可他们不同啊!他们有炸药,有炮弹,还有三百多号人,哪怕是一人一铲的挖,挖出献王墓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卸岭的牛逼之处,说到底,卸岭只是技术上赶不上摸金,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确定古墓地宫的位置,只要能找到地方,埋得多深的古墓都能给你挖出来。
  摸金则刚好相反,他们找地方容易,可要倒斗却十分不易,因为人手始终是个大问题。
  什么下墓只能取一件物品?屁,那是因为人手不够,都是一人,最多几人一起倒斗而已,所以只能挑最贵重的东西拿,慢慢的,居然就形成了那么一条坑爹的规矩。
  摸金校尉在曹操手底下的时候,有这个规矩吗?要是有的话,曹操的军费从哪来?
  所以,倒斗界最牛逼的组合,其实就是摸金搭配卸岭,摸金找地方,卸岭挖坟掘墓。
  陈玉楼掏出人皮地图,指着地图上一片白色区域道:“你们看,地图上记载,在进入献王墓的外围地带,布满了白色瘴气,地图上这片空白的白圈,就代表了瘴气。”
  “这些瘴气终年不散,中者即死,人莫能进,是献王所设镇守陵墓的痆(niè)冲云,环绕在献王墓周围,除非有大雨山岚使妖云离散,否则没有人和动物能够进去。”
  “可是献王墓上既然有祭祀明楼,也就是说,献王死后,每隔一段特定的时间,便会有人进到明楼中举行祭拜的仪式。”
  “那这些祭拜献王的人又是从哪进去的?难道说还有一条秘道,可以穿过毒雾?”
  人皮地图比镇陵谱少了一点东西,镇陵谱背面的石刻上,在溪谷中的一处地方,刻着一只奇形怪状的蟾蜍,蟾蜍嘴大张着,靠近献王墓的地方,也有只对称的蟾蜍,同样张着大嘴。
  而在人皮地图上只有溪谷中的这一只蟾蜍,而且蟾蜍的嘴是闭着的。
  绘制人皮地图给滇王的人,对瘴雾之后的情形一无所知,只大致标准了外围的一些特征,很显然献王墓内部的情况属于绝对机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
  这个小小的区别,如果不留意的话,很难察觉到,因为镇陵谱与人皮地图上,都有很多珍禽异兽,这些动物并不见得真实存在于献王墓附近,有些只是象征性的意义。
  这和古代人们的世界观有关系,就如同有些古代地图,用龙代表河流,用灵龟表示雄伟的山峰一样。
  这只蟾蜍很不起眼,说是蟾蜍似乎都不太准确,形状虽然像,但是姿势绝对不像。
  其面目十分可憎,腹部圆鼓,下肢着地,前肢作推门状,举在胸前,高举着头,双眼圆瞪,好像是死不瞑目一样,鼻孔上翻朝天,一张怪嘴大得和身体不成比例。
  陈玉楼指着镇陵谱上的蟾蜍道:“这一里一外两只蟾蜍完全对称,整个图中,谷内谷外对称的地方,只有这一处,很可能就是祭祀时从地下穿过毒瘴的通道,蟾蜍的怪嘴,应该就是大门。”
  “人皮地图上只标有一只,那是绘图的人不知道内部的情况,咱们只要在虫谷中找到这个地方,就可以进入深处的献王墓了。”
  罗老歪见此,回头对手下叫道:“所有人,都上来看看,给我记住这碑上两只蛤蟆的模样,等进了虫谷后,分散搜索前进,谁先找到这蛤蟆,赏十块大洋。”
  陈玉楼等人见此,失笑的跳下了椒图背,罗长风也对卸岭群盗道:“都上去看看吧!一样,谁找到这蛤蟆,赏十块大洋。”
  士兵与群盗立马排着队上前查看,那蟾蜍的形象实在太有特色,看过一眼就绝对忘不了。
第十章
蕴含大量玄铁的山石
  在镇陵谱附近休息一晚,次日天一亮,队伍继续沿着遮龙山向前进发。
  今天的这一段行程比较轻松,吸取了昨天的教训,尽量选靠近山脉的坡地行走。
  山脉和森林相接的部分,植物比丛林深处稀疏不少,既没有丛林中的潮湿闷热,也没有山上海拔太高产生的寒冷,一阵阵植物的清香沁入心脾,顿觉神清气爽,头脑为之清醒。
  如此向西北走了四五个小时的路程,见到一大片花树,红白黄三色的花朵,都是碗口大小,无数大蝴蝶翩翩起舞。
  有一条不小的溪流自花树丛中经过,深处是一片林上林,也就是高大的树木集中在一起,层层叠叠,比附近的植物明显高出一半。
  这条蜿蜒曲折的溪流,应该就是蛇河流经虫谷的这一段,蛇河水系在这一带,都集中在地下,地表只有这条溪流。
  溪水流过花树丛,经过一大片林上林,流入远处幽深的山谷,望远镜也看不到山谷里面的情形。
  陈玉楼取出人皮地图,找了找附近的参照物,确认无误,这里就是虫谷的入口。
  经过这一段,随着地势越来越低,水流量逐渐增大,修建献王墓时留下的堤坝应该就在前方。
  地面上虽然杂草丛生,大部分都被植物完全覆盖,但是仍可以看到一些砖瓦的残片,应该就是献王墓神道的遗迹。
  陈玉楼对众人道:“到虫谷入口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咱们到堤墙遗迹附近扎营休息。”
  一听到地方了,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纷纷加快脚步,走入了那片花树。
  初时这些低矮的花树争相开放,五颜六色,说不尽的姹紫嫣红,而在树丛深处,则一色的皆为红花红叶,放眼望去,如一团团巨大的火云,成群的金丝凤尾蝶穿梭在红花丛中。
  这里真是神仙般的去处,比起昨晚过夜的那片阴森丛林,简直是两个世界。
  按镇陵谱与人皮地图上的记载,到了花树丛与林木相接的地带,就是虫谷的入口了,随着逐渐接近献王墓,古时的遗迹也越来越明显。
  谷口有光秃秃的两座石山十分刺眼,只是这里被林上林遮蔽,从外边看完全看不到里面的光秃石山。
  谁也没想到这么茂密的丛林中,有这么两块寸草不生的巨大山石,突兀又怪异。
  众人举目观瞧,都觉得这两块石头像什么东西,再仔细一看,石上各用黑色颜料画着一只眼睛。
  不过不是雮尘珠那种眼球造型,而是带有睫毛的眼睛,目光深邃威严,虽然构图粗糙,却极为传神。
  难道这是在预示着,已经死去的献王,正用他的双眼注视着每一个进入这条山谷的人?
  罗长风走上前,装作在那山石上查看了一番,回头对鹧鸪哨道:“这是陨石,鹧鸪哨兄,看看你的罗盘,有没有受影响。”
  鹧鸪哨闻言诧异的从随身布包内取出罗盘,却见罗盘的磁针果然在不受控制的乱转,惊奇的道:“果然大受影响,在这山石附近,罗盘根本无法使用。”
  罗长风颔首道:“那就没错了,这两块大陨石中有陨铁,也就是我华夏故老相传的玄铁,若把这两块大陨石炸开,应该能得到许多玄铁。”
  “玄铁?”陈玉楼双目暴亮,喜道:“听说只需在兵器中掺入一点玄铁,普普通通的兵器立马就能变成神兵利器,这玩意的价值,可不比金玉宝货低,那咱这就设法把玄铁弄出来?”
  罗长风摆摆手,道:“不急,玄铁密度很大,奇重无比,现在弄出来那是自找麻烦,还是等出来的时候再说吧!咱们这点人,还真不一定能弄走。”
  罗老歪道:“咱不能把它炸成小块带走吗?”
  罗长风无语的道:“要是那么容易炸成小块,就不是玄铁了,不过里面的玄铁也不一定是一整块,出来的时候再说吧!”
  罗老歪笑道:“就算是一整块也没关系,等咱找到了一条安全的通道,以后我派大军来弄。”
  陈玉楼赞同道:“那也行,咱们还是继续往前吧!尽快找到堤墙,好扎营休息。”
  队伍穿过两块巨大陨石,沿着蛇溪向山谷的深处前进,随着地形逐渐下降,藤茎类植物也就越来越多。
  一丛丛的藤萝将溪水上边全部遮盖,两侧山壁悬挂了无数形形色色的小植物,犹如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
  由于地形狭窄,这里的生存竞争格外激烈,各种植物为了获得多一点点光线,都拼命向谷外扩展,所以从高处完全无法看到山谷内的地形。
  不过谷中虽然植物茂密,但随着不断深入,仍然可以看出,人类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不时露出一些倒塌的石像石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