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神话逆袭(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52

  因为那玩意不论在任何年代都一样,只能按金银本身的重量计算价值,而不存在什么工艺与历史价值的问题。
  连一串珍珠项链或一个玉镯都比那玩意值钱,毕竟这些东西属于饰品,其本身还有工艺的价值在里面。
  但金银属于硬通货,握在手里是最保险的,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便是这个道理。
  这里最值钱的,自然就是那各种瓷器与翡翠物件了,光是那一匹冰种帝王绿的翡翠马,就不知道价值几何。
  还有玻璃种的翡翠佛像,那些黄金器具也存在一个工艺与历史价值的问题,同样十分值钱。
  金银器具倒是无妨,直接整箱抬走便是,那些瓷器与翡翠玉器,则是放入了垫着茅草的竹筐中,每个竹筐只放个两三件,还要用茅草包裹几圈,如此便能最大程度保证不把东西摔坏。
  陈玉楼与罗长风等高层,在剑士们搬金玉宝货时,齐齐往后室行去,掀开一排珠玉串成的帘子,后室正中央摆放的棺椁立刻映入眼帘。
  那是一具高大异常的紫金棺椁,那紫金椁好生奢丽,周遭罩了珠襦玉匣,所谓珠襦,便是珍珠帐幕,椁身上都嵌满无瑕玉璧。
  陈玉楼双目发亮的看着那紫金棺椁,喃喃道:“不知道这棺椁能不能完整的弄出去。”
  鹧鸪哨沉吟道:“有难度,但也不是不可能。”
  罗长风则是提醒道:“你们别忘了那元代将军,所谓的湘西尸王,连给他守门的家将都能诈尸扑人,这尸王想必也弱不到哪去,而且……不出意外,这尸王身上,定有‘陵瘴’。”
  听到陵瘴两个字,陈玉楼与鹧鸪哨心下皆是一寒,鹧鸪哨慎重的道:“罗把头所言极是,这元代将军本就是西域人,身上十之八九带着‘陵瘴’。”
  “依我看,还是将这棺椁上的珍珠玉璧卸下来拿走即可,这湘西尸王,就让他永远沉睡在此吧!”
  宋末元初之时,盗墓之风盛行,而且人心丧乱,穴陵之徒为索取明器,不在乎戳害墓主遗骸,手段令人发指。
  所以元人最惧倒斗,唯恐百年之后不得安宁,元人死后,除了故布疑冢,藏设机关埋伏之外,更有西域秘法硝制尸身。
  尸体在入棺下葬前,用五毒混合幽绒草汁浸泡,一旦有盗墓贼绕过机关撬开棺椁,他不动尸身还则罢了,倘若损伤尸体,立即会使僵尸皮肉中的秘药流出。
  整具尸体就会变成一个毒源,向四周散布浓重的毒雾,方圆百尺之内,无论人畜虫兽,遇到古尸化出的这种浓雾,就会跟着融化为同样剧毒的蜃气,这蜃气便称为“陵瘴”。
  活人吸入即死,死后也会变为陵瘴的一部分,一传十,十传百,直到陵瘴外围百尺开外,再无生灵为止,最是狠毒不过。
  在没有防毒面具的这个时代,陵瘴是盗墓贼闻风丧胆的一种诡秘防盗手段,尤其对那些毁尸之辈,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不出意外,那元代将军必定会诈尸,而要对付它,难免会对尸体造成些许损伤,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陵瘴。
  基于此,陈玉楼采纳了鹧鸪哨的建议,决定不毁坏棺椁,放出湘西尸王。
  罗长风也暗暗松了口气,影视剧与原著中,皆是因为瓶山崩塌,尸王掉落地宫之中,鹧鸪哨这才不得不对付尸王。
  之后损伤尸王尸身,出现陵瘴,也及时逃出地宫,封死了洞口,使陵瘴无法蔓延出来,这才保得一命。
  可以如今的形势,若真的出现陵瘴,他们进墓之人一个都活不下来,跑都来不及跑。
  花了一个多时辰,元墓中的明器尽数被搬空,全都用鹧鸪哨与老洋人的钻天索给弄下了山巅,此次瓶山倒斗,可谓大获全胜,收取了全功。
  陈玉楼一众下了山巅瓶口,回到瓶肩营地之中,罗老歪呜咽着迎了上来,双手紧握陈玉楼,哽咽道:“总把头,我老罗倒了这么多年斗,还没见过这么多金玉宝货,谢谢你让我老罗开眼了啊!”
  陈玉楼不由哭笑不得,忙安抚了几句,随即便跟罗老歪说起了关于献王墓的事。
  一听那滇南献王墓,金玉宝货比这元墓只多不少,罗老歪顿时也不哭了,一双贼眼亮若钛合金。
  “妥,等这次回去,我把英械师装备上,立马调集大军,攻打滇南,把整个古滇国所在地盘全占下来,到时候咱哥几个想怎么挖就怎么挖。”
  罗老歪此言正合陈玉楼鹧鸪哨之意,鹧鸪哨本就要前往无苦寺,寻那“飞天狻猊”了尘长老,学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之术,尚需一些时日。
  这些时间正好可以给罗老歪做好准备,攻打滇南,有数十万大军相助,这献王墓便当真是什么仙宫,也定能将之掘出来。
  事情议定,陈玉楼与罗老歪一声招呼,卸岭群盗与工兵们立马收拾东西,拆卸帐篷,抬上价值连城的金玉宝货,便浩浩荡荡的下山而去,瓶山古墓,自此而空。
第五十八章
卸岭的坑,滤不得
  罗老歪与卸岭群盗在攒馆歇息了一晚,顺便坐地分赃,所得明器按约定二一添作五,一人分了一半。
  罗老歪与陈玉楼之间,便如那老虎与狐狸,狼与狈的关系,可谓是合则两利,是以双方分明器时和谐无比,都没有计较些许得失。
  当然,双方分得也较为公平合理,最终自然是皆大欢喜。
  鉴于鹧鸪哨他们没什么收入来源,又要暂时离开,前往无苦寺学艺,陈玉楼便与罗老歪各自拿出一些金银元宝,赠予他们作为盘缠与日常开销。
  搬山道人下墓不取金玉宝货,这是他们搬山一派的规矩,但陈玉楼与罗老歪这种情况,属于朋友间的馈赠,并不违背规矩,鹧鸪哨也就欣然笑纳了。
  毕竟,他自己没什么,可总得替师弟师妹想想,他们都还年轻,终归是要吃些好的。
  次日一早,陈玉楼与罗老歪各自点齐人马,依旧穿林越野,离了老熊岭,在怒晴县外分手,互道珍重后,罗老歪带着部队往古尺县而去,陈玉楼一行自然是返回了湘阴。
  ……
  在陈玉楼与罗老歪撤离后,老熊岭附近的山贼草寇大举出动,到瓶山丹宫古墓里“滤坑”,各方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死伤了许多人。
  所谓滤坑,指的是去盗别人盗过的墓,就跟农民收获了种的粮食后,还要在地里滤过一遍,将收成时不注意忽略过的粮食再收集起来,是一个道理。
  第一拨找到古墓穴陵而入的盗墓贼,最有油水可捞,金珠宝玉满载而归,其余价值稍差的就看不上眼了。
  第二批进来的盗墓贼,虽然省了些力气,可值钱的明器多是没他们的份,只好拣第一拨人挑剩下的。
  比如墓主尸首穿着的殓袍,或是墓室里的铜灯盏、陶瓦罐、人俑、石兽之类,就被第二拨人搜刮一空。
  等到了第三拨盗墓贼进来,墓室里基本就剩一副空棺材和四个墙角,但有道是贼不走空,第三拨贼人自是不能空手而回。
  要是墓中有壁画,就把壁画切刮下来,没壁画就挖墓砖、瓦当,最后还要把棺材板子拖回去,洗刷一遍,就可以卖到棺材铺里当做棺椁材料。
  话说那些老熊岭附近的山贼草寇,经过一场大战,各方都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定下盟约,大家一起去滤坑,最终凑在一起,倒也有那么百八十号人。
  结果等他们进入地宫后,却发现这里宛若蝗虫过境,别说金玉宝货,连个棺材板都没找到,只剩满地的蜈蚣尸体,不由个个长叹,这卸岭出手,还真是鸡犬不留啊!
  后来有人觉得那深潭之中比较容易被忽略,就下去一探,无意间发现了丹井,众匪不由大喜过望,想着这卸岭也有失手的时候。
  进去之后,他们果然发现大量棺椁与古尸,当下是一阵翻找,还真有了些收获,却不小心触动了观山太保身上的毒蜃,众匪顿时发狂,互相残杀,在那丹井中就死了一半。
  剩下的人灰溜溜逃出地宫,他们又发现了卸岭群盗上山巅的痕迹,顺着卸岭群盗留下的痕迹上去一看,自然是找到了元墓所在。
  让众匪惊喜的是,那墓主的棺椁竟没有动过,倒在墓道中的铁甲尸,也让他们想到,或许卸岭群盗是惧怕那棺椁中的湘西尸王。
  敢出来盗墓倒斗的,多少有那么些属于自己的手段,他们此时还有四五十人,要对付一个湘西尸王未必便稳输。
  当下众匪做好准备后,便打开了棺椁,那湘西尸王身穿锦绣紫袍的凶纹殓袍,腰围嵌玉金带,棺中也有不少随葬品。
  那点随葬品对卸岭群盗来说,自然只是九牛一毛,但对这些二三流的山贼草寇来说,却是值得为之拼上性命的了。
  毫无意外的,湘西尸王果然诈尸,但早有准备的众匪以麻绳阵将湘西尸王缠成粽子,随即刀斧齐上,生生将尸王的脑袋给剁了下来。
  尸王就此被灭,随即这个一点都不牢靠的联盟便就此破灭,各家都想独吞那些明器,元墓之中自然又爆发了一阵死斗。
  谁都没注意到,那掉了脑袋的尸王,尸身紫袍中阴风涌动,一缕缕黄烟从它腔子里向外冒出,尸身咕咚咚流出脓水。
  但众匪死斗正酣,谁又能注意到?等有人发现情况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进入元墓的众匪,全部死在了那里,成了陵瘴的一部分。
  卸岭成功带着大批宝货返回,死伤不超过十人,这些去滤坑的反而一去不回,道上同行无不对常胜山卸岭群盗惊佩不已。
  同时道上也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以后卸岭盗过的墓,绝不能去滤坑。
  当陈玉楼一伙卸岭盗众听到这个消息时,讥讽那些山贼草寇不自量力的同时,也不由大是得意,陈玉楼连赞罗长风英明,若非他提醒了一嘴,说不定变成陵瘴的,就是他们了。
  ……
  湘阴城广场。
  卸岭群盗尽数聚集在此,此次瓶山倒斗,大获全胜,不仅充实了家底,常胜山的威名更是大盛。
  最重要的是,陈玉楼声名大噪,从此卸岭魁首之位,坐得是稳固无比,罗长风与卸岭剑士也借着这股东风,再度“火”了一把。
  石台之上,陈玉楼傲然挺立,花麻拐、红姑娘、昆仑皆立于他身后,昂首挺胸,气势凛然。
  陈玉楼从左至右扫视了一圈,意气风发的高声道:“弟兄们,现今世道衰微,正是英雄好汉建功立业之秋。”
  “吾辈卸岭响马十万之众,自汉代赤眉兵败之后,分散四方,啸聚山林,如此潜隐山岳,寄踪江湖已久,虽只做些倒斗取利,分赃聚义的勾当,却也常有大图谋在内。”
  “纵观天下局势,已是四海动荡,人心思变,吾辈岂能不动一念?识时务者可称俊杰,知世道者当为英雄。”
  “值此良机,我等英雄合志,豪杰同心,必能图个腰金衣紫,青史留名,也不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群盗都是草莽之辈,听了陈玉楼这番极具煽动色彩的言语,顿时热血沸腾,齐齐举拳大喝道:“总把头英明,总把头英明……”
第五十九章

回归
  近千盗众之后,罗长风与老把头并肩而立,看着此时意气风发的陈玉楼,老把头摇头叹息道:“这小子,不过侥幸得手了这么一次,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