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984

  如果横海倾力来袭,李泽根本就没有多少招架之功。
  所以,德州到翼州这数百里地必须成为荒无人烟的无人区。
  横海军在这片土地之上得不到任何的补给,征发不了一个民夫,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数百里外远程运来。
  军队打仗,后勤的保障是重中之重。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没有那个将军会头发昏来一场无所顾忌的长途奔袭,那下场多半是惨不堪言。
  而横海辖下,本来就贫穷,治下百姓暴乱起此彼伏,就更加重了横海本身的负担,几百里的无人区,足以让朱寿望而却步。即便想来打,派出来的部队也必然有限。真想发数万大军来袭,那后勤压力便足以拖垮他。
  这一战,李泽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自己的老巢武邑,也是为了自己在整个成德地区的声望。李澈虽然死了,但这并不代表着自己就可以顺利上位。但如果这一仗自己打赢了,守住了成德的后背,让成德主力在面对振武卢龙军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那自己的名声,才会真正地扎进成德人的心中。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再进入成德的最核心层面之时,就会有足够的底气。
  当然,在守住武邑的同时,也是自己积攒力量的一个过程,人,当然便是所有实力之中最重要的一环。
  扫荡了德州城之后,李泽可以说已经发财了。朱斌身家之丰,让他错愕不已,抄了马家,更是锦上添花。即便新添了这许多人丁的压力,但李泽估摸凭借着自己在这一战中的收获,支撑上一年,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毕竟在德州城,便捞了数百万贯。
  当然,钱多也有钱多的花法。很多的想法已经在李泽的脑子中盘旋,不过这些都要等自己回到武邑之后才能一一实施。这数百里,也不会那么平坦顺利的。
  背井离乡,向来便是中国人的心中之痛,如果不到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没有谁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这些人现在当然对李泽充满着怨恨,这一路之上不会太平。速度也更不可能快起来。
  而想来横海的朱寿,也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掳掠了他的子民们便安然逃走。哪怕他还没有准备好,但派出一定的部队前来追击,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回家的路上,肯定还有一场好仗要打。打赢了这一战,才算是真正地安全了。
  站在城头之上,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到处都是浓烟滚滚,武邑军在忠实地执行着李泽的命令,所有的村庄,城镇,以及已经长势极好的庄稼,都在烈火之中化为灰烬,每一处浓烟的升起,便代表着无数人一辈子的心血,正在慢慢地消失。
  城下,哭嚎之声震耳欲聋。
  “石壮,我终于活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看着那些仆倒在地上冲着城外熊熊燃烧的庄稼放声大哭的一些普通百姓,李泽幽幽地对身边的石壮道。
  “啊?”石壮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我读史书,常常对那些残害百姓的官员,豪强,甚至于皇帝义愤填膺,常常幻想如果自己当权了,当政了该怎么怎么做,想象着自己成为百姓的青天,被百姓们顶礼膜拜,青史留名。可现在你看我成了什么样子?不就是我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吗?”李泽眼眶之中有些湿润,不是因为城外的惨景,而是因为自己的幻想破灭。
  “今日之苦,是为来日之福。”看到有些失态的李泽,石壮温言宽解道。“公子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不这么做,那么横海一旦打入翼州,镇州,甚至于成德覆灭了,那遭难的百姓又岂止眼前这么一点,那可是上百万的老姓。为了多数人的福祉,牺牲少数人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更何况,公子只是迁居,历史之上,为了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屠尽某一区域的人,也不是没有人做过,比起那些人来,公子可算是菩萨心肠了。现在这么做,其实还是蕴藏着很多风险的。”
  李泽叹了一口气:“这是我的底线了。”
  石壮微微一笑:“他们至少还有一条命在,而只要活着,其它的什么,都不足谈。公子您说是吗?”
  “话是这么说,但他们又何辜呢?就因为朱寿一人的野心,便让这无数人陷出苦痛之中,想来亦是让人愤怒。”李泽摇头道。“石壮,你说,这样的情况,以后要如何避免呢?”
  石壮怔了怔,“公子,以现在大唐的境况,只怕以后这样的情况还会愈演愈烈,也许再过个几十年,这天下再一次地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方有希望出现。”
  “大一统,嘿嘿,大一统!”李泽抬起了头,看向了遥远的天边,沉默下来再也不说话,石壮瞅着李泽的侧脸,也是沉默不语。
  大唐现在名义之上还是大一统,可是事实上却是数十个节度使割据一方,想要完成盛唐之景,又何其难也?
  德州城内近三万人丁,而这沿途之上,还会有更多的村庄,城镇的百姓被逼着加入到迁徙的行列之中来,按照最初步的估计,最终德州被迁入武邑的人口,会多达十万之众,这其实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所以石壮说李泽这么做,风险不小。
  但正如李泽所言,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一旦成功完成,而且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期,那么李泽的实力便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李泌小跑着上了城头,向李泽行了一礼:“公子,屠二爷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您该起程了。”
  李泽点了点头,冲着石壮伸出手去,与石壮的大手紧紧相握。
  “剩下的就交给你了。这一战,肯定是不好打的,但我们必须打赢。”
  “公子尽管放心,这一仗,毫无问题。”石壮轻松地道。“公子算无遗策,这一计,足以让横海再在我们面前吃上一个大亏,然后至少在今年之内,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发动进攻,而过了今年,他们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李泽拍了拍石壮的肩膀,不再多说,战场之上临机决策,本来就不是自己的长项,哪怕自己有一肚子的想法和意见,也最好别说出来了,免得扰了石壮的想法。
  跟着李泽走的,只有屠虎从后面带来的三千黑衣军以及不到五百甲士,剩下的人,李泽全部交给了石壮。
  五百亲卫队,一千五百名甲士,这是石壮手头所有的力量了。
  但横海会拿出什么样的场面,现在他们还不知道。
  而战斗的地点,便是在这德州城。
  李泽策马扬鞭远去,城头之上,石壮,沈从兴,李浩,陈炳,褚晟,刘岱等人齐齐抱拳行礼。一直等到再也看不到李泽的身影,众人这才放下手来。
  “诸位,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这一仗,我们输不得,输不起,赢了,便是一个新天地,输了,便将一无所有。”石壮肃然道。
  “明白!”将领们轰然应声。
  而就在李泽带着军队,押送着这支迁徙大军艰难向翼州行进的时候,自沧州而出的一千骑兵,自棣州而出的一千甲士,三千府兵,也正在日夜兼程,向着德州赶来。
  这支迁徙大军,一天能走上三十里,便算是了不起了,但一支轻装军队,一日行进百八十里,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骑兵,就要更快了。
  李泽走入武邑,至少需要十天以上,所以这一仗,他不能不打,不得不打。
第一百六十三章:迁徙
  李泽策马缓缓而行,身边除了李泌等数十名亲卫之外,还紧紧地跟着德州以候氏一家为首领的七大家的核心人物。
  数百里的路程,对于轻装而行的军队而言,算不上多长的距离,也就三四天便能抵达目的地,但对于这样一支庞大的而且沿途数目仍然在不断上升的迁徙大军而言,可就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了。
  七大家有钱有人有实力,不将他们的重要人物拘禁在身边,李泽如何能放得下心?要知道现在他的手里,可就只有屠虎那充门面的三千黑衣军了。
  三千黑衣军,看着威武,实则上战斗力属于战五渣级别,一旦这七大家回过味来,联手反击的话,那可就大势不妙。要知道,现在这些被迁徙的人对于李泽而言,差不多都是仇人。这从他们偶尔看向经过的李泽那怨恨的目光便能感觉得出来。
  谁遭遇了这一出,对李泽也不会有丝毫的好感。李泽有这个自觉,所以在这些仇恨的目光之中仍然表现出一副泰然自若,胸有成竹的表情。
  三千黑衣军很凶恶,对于那些行走拖拉的家伙,动辄便是拳脚鞭子相向,可他们越是凶恶,行徙的那些人反而愈是温顺。
  这不是贱,而是恐惧。
  因为对方的凶恨,肯定是来自于心中满满的自信。而敌人的自信,自然就是己方的不幸,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触怒这些黑衣军。德州城头之上挂满的人头,一直还在这些人的眼前,心中,脑子里晃荡着呢。
  那些人可曾经都是德州境内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说杀就被杀了,那一般的草民,在这些人眼中,恐怕就更不值钱了。
  普通人都会很珍惜自己的性命,哪怕只有最后一线希望,也不愿意将自己抛上绝境。这种心态,使得这支愈来愈庞大的迁徙大军,在只有数千人押送的情况之下,却一个个乖得像温柔的小绵羊一般,虽然艰难,却仍然在努力地向前行进着。
  石壮率领的主力,并没有跟着迁徙大军行进的事情,是现在李泽最大的秘密,仅仅只有数人知晓而已,这些黑衣军自然也不知情,要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主力并不在附近,或者他们压根儿就不会有这个底气对这些迁徙大军如此暴虐了。
  候氏等大家族自然也不知道。
  事实上,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战战兢兢。在他们看来,李泽这个小魔王实在是太不好伺候了。那些骑兵不在左近,那些甲士也没有现身,他们可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事。聪明人往往会想得太多,而想得太多,就会让人想得误入歧途。
  他们现在就是如此。
  李泽在德州城处置朱氏和马氏是真正的吓到他们了。
  现在这种状况,他们认为是李泽故意在给他们制造一些机会让他们犯错。一旦犯错,那些如狼似虎的甲士必然就会出现,那个时候,再杀他们,可谓是名正言顺。
  杀人,夺产,李泽就是这么对朱氏,马氏干的。马氏只不过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借口而已,一句不恭顺,便灭了马氏全族,想想就令人全身发冷。
  所以他们很恭顺,很老实。
  他们的表现,让李泽很满意,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李泽的预期。
  “候家主,做得不错。”看着路边上几口大铁锅正将一勺勺热气腾腾的粥分发给徒步前行的百姓,李泽对候震道。
  “能为公子分忧,这是候氏的幸事。”候震在马上躬身还礼。
  “粥不用熬得这么稠。”看着锅里的粥,李泽认真地道:“能有力气赶路就很好了。”
  “是,接下来我们会按公子吩咐的去做。”候震连连点头。
  候家开了头,其它的几大家也不得不用样学样。
  事实上,这些家主没有一个人是省油的灯,能在这样的世道里维持一个家族的存在,谁不是七窍玲珑心,谁没有几把刷子呢?
  候震这么做,可不单单是为了讨好李泽,甚至可以说,讨好李泽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原因罢了。
  候震很清楚,这一次的迁徙,除非出现什么特别重大的变故,否则便必将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他们将离开熟悉的故乡,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生活。
  想要在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扎下根来,其实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光靠钱,那是万万不行的。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哪怕他们再善良,但遇到外来者时,那种排外的情绪,是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的。
  所以不但要有钱,还要有官面上的支持,最后,还要有人。
  李泽肯定是支持他们的,但他不可能抛弃他原本的部众一屁股坐在他们这边,一旦出现了矛盾,更多的便是调停。所以绝大部分的事情,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
  这个时候,人就很重要了。
  如果能聚拢起更多的人,那必然就声势更浩大。更能让本地人忌惮而不敢轻易地来惹他们。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迁徙大军抵达目的地之后,是必然会被分开安置的,在某一个地方,不可能有太多的本地人。候震支起大锅,熬粥施粥,是典型的广种薄收,撒下大网去,指不定就能捞上好几条鱼来。
  再说了,在这些乡亲们面前,在这个时候还可以搏一个好名声。平时他们的名声可不大好,现在付出不多,收获却会满满,实在是最划算不过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