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984

  “李澈死了,看起来我们形式一片大好,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李泽道:“成德区域,镇州,赵州,翼州,深州,现在如果说有谁有意站在我这一边,恐怕便只有曹信所控制的翼州了。其它如赵州,镇州,深州,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都还说不准呢。”
  “公子此言谬矣!”杨开反驳道:“深州倒也罢了,但镇州是节度使自领,赵州是您的亲叔叔,怎么就态度不明呢?”
  “很简单。”李泽道:“先说说我二叔李安民,他统辖的赵州,在成德地区实力仅次于镇州,李澈在时,他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李澈死了,跳出来一个不明不白的我,他能否接受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说白了,如果没有我的话,那他,也是有资格接手成德节度使这个位子的。利益面前,谁敢说他没有想法呢?”
  众人默默点头。
  “再说镇州,我父亲现在没得选了,自然便要选我,但他麾下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那就值得考究了。举一个例子吧,就说尤勇,对我父亲最是忠心,但他就一定会支持我吗?我看不见得。”李泽淡淡地道:“大家别忘了,我身上还流着一半王氏的血脉,而像尤勇这样的将领,当年杀了多少王家人?他心中能不犹豫?我父亲麾下那么多将领,他们就不害怕我上台之后,会出手报复?”
  众人不由哑然,只想着了李泽是节度使的儿子,却没有想到这里面关联着太多人的切身利益关系。
  “因为王明义的关系,曹信对我了解颇多,不会有这样的顾忌,但其它人,又对我有多少了解呢?”李泽笑道:“所以,想要他们接受我,这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期间,必然会有很多的困难波折出现。当然,成德节度使这个位子,我是势在必得。但是在此之前,我们绝不能因此就松懈了,我们必须要有支撑问鼎成德节度使的实力。”
  “所以公子要拿下横海!”石壮击掌笑道:“如果公子能吞了横海,便是事实上的横海节度使了,那时候挟此威再入镇州,谁还敢说个不字?”
  李泽举起了手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合拢:“实力,才是说话的底气所在。”
  屠立春丝丝地吸着凉气,“公子,以三县之地,想吞下横海,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李泽大笑:“立春,不要小看我们现在的实力。来,我来与你盘算盘算。现在石邑,武邑,信都三地,在吸收了德州移民之后,我们已经有了超过十万的百姓,理论之上,我们可以养一万兵左右,战时,算上征集的民夫,我们可以集结三万人以上的力量。这已经不是一股可以小看的力量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二千五百甲兵,几个月后,我们的甲兵将扩充到三千人。只要财力允许,我们甚至可以组建更多。”
  李泽看向夏荷,夏荷却是不断摇头。
  李泽一笑,接着道:“我们再来看看横海,朱寿在事实之上已经失去德州了,那里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将变成荒芜之地,横海治下,将只有沧州,棣州,景州三地而已。横海遭此重创,再加上他的内患,他的实力,将会不断下降。”
  石壮脑子之中突然灵光一闪,道:“公子,景州,还有景州,哪里只怕也还有可资利用之人。柳成林,他可还有绝大的把柄拿在公子手中。”
  李泽微笑着道:“柳成林此人,绝不是甘于寄人篱下之人,现在他驻守景州,只怕便有了大干一场的心思。所以这个人,我们也可以将他从朱寿的势力范围之中划出去。”
  屠立春直到此时才明白过来,看着李泽道:“难怪公子要让屠虎把柳成林一家从石邑弄到武邑来,这是要拿着人质威胁他了。”
  “柳老爷是自愿来我们武邑作客的,我们可没有胁迫他。”李泽一摊手道。
  众人都是大笑起来。
  石壮道:“柳成林的妹子柳如烟,末将也是见过的,当真是千娇百媚的美娇娘一个,与公子年岁也相仿,要是公子娶了她,只怕朱寿与柳成林马上就要翻脸了,公子,这是个大好机会,美人与大将可一举而兼得的机会,万万不能放过。”
  一屋子的人都是哄笑起来,当然,除了夏荷一个。
  李泽笑着敲了敲桌子,道:“好了,不要开玩笑了,我已经派人给柳成林送了一封信去了,接下来,我们便是静观其变,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好好地经营石邑,武邑,信都三地。石壮,你领一千甲兵驻扎信都,沈从兴,你领一千甲兵驻扎石邑,虽然我们判定朱寿不会横越几百里的无人区来攻击我们,但万一他要是失心疯了呢,所以,该做的防范,我们还是要作好准备的。”
  “是!”两员大将站起来,躬身领命。
  “立春仍然统带亲卫营,同时兼管三地府兵的训练任务。”李泽对屠立春道:“现在我们不愁兵源了,但我需要这些人,有随时成为一名甲士的能力,只要我们有需要,这些人便能顶上。”
  “遵命,公子。”屠立春凛然道。
  “李瀚!那一百陌刀队,你做得怎么样了?”李泽看向身材魁梧,一直坐得笔挺的大高个李瀚。
  “公子,这些人现在已经认不得刘岱是何许人也了。”李瀚握了握拳头:“按公子说的,我是大棒与蜜枣双管齐下,现在,他们眼中只有我。”
  “很好,接下我给你一项特殊的权利,三地所有兵源,只要是你看中的,可以任你挑选,由你来组建一支陌刀队,当然,现在我不可能给你配备像他们那样的重甲,只能等以后有了条件之后再做,但前期的工作,我们可以做起来,宁缺勿滥,知道吗?”
  “明白!”李瀚大声道。
  “李德!”李泽又叫了另一个人的名字。
  刚刚被李泽赐姓不久的狐一,也就是李德霍然站了起来。
  “这一次在德州所俘虏的三百匹战马,我尽数交付于你,以你心月狐队的人为骨干,组建一支游骑兵。德州数百里荒芜的地区,就是你们的牧马之地。除了武器之外,我没有更多的粮草补给与你,你需要自己去筹措,明白我的意思吗?”李泽道。
  李德露齿一笑:“公子,我明白,不仅是德州数百里无人区,便是棣州,沧州也是去得的。”
  “杨开,你早前跟我提议的想将全部心力放在义兴社上的事情,我考虑之后觉得可行,但在我找到合适的武邑县令人选之前,你仍然要做好县令的工作。义兴社是我们控制地方的根基所在,一定要将工作做扎实罗,从现在开始,义兴社的社员,将分为正式,预备,候选三个层次,每个人都将有一个独属于他的号码。”李泽拍拍手,田波便从一角里搬出来一个小箱子,打开,内里是一面面黄澄澄的铜牌,铜牌上雕刻着精美而又复杂的花纹,正中间,却是一个数字。
  李泽从中拿起了号码为一的号牌,亮给大家看了一眼,“这个是我的。”
  接下来李泽开始给屋里的人一一授予号牌。屠立春拿到了二号,夏荷拿了三号,石壮拿了四号,杨开五号,屠虎六号,沈从兴七号,这些号牌,基本上也代表了现在这些人在李泽集团中不同的重要性。
  “今日这个屋子里的人,将是第一批正式的义兴社员,现在已经在为义兴社工作的,将成为预备社员,能不能成为正式社员,将视他们的工作成就,工作热情以及忠诚度来处置,杨开,义兴社要有一套完备的吸纳社员的制度,这件事,也由你来完成。记住罗,义兴社,进来难,出去就更难。”
  “明白!”杨开挺胸道。
  李泽看着屋内众人,一字一顿地道:“以后,不管我们能走到哪一步,但凡是我义兴社成员,才真正算是我们的骨干力量,可以信任的力量,是我们的心腹,其它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也最多只能是我们的爪牙。各位,你们都有引荐人加入义兴社的权利,但请慎用,因为你引荐进来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
第一百六十九章:战争的红利
  李泽决定要将义兴社发扬光大,将义兴社作为他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根基,自然是来自于他前世的所见所闻。不过在前世的时候,这样的组织被称作党派,他曾经见识过党派那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强悍的行动能力,他认为这些都是他可以借鉴的东西。
  当然,在这个时代,还奉行君子不党,所以嘛,换一个名称,挂羊头卖狗肉一样可以把事情办好。就像那个捞什子的四海商贸,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松散的党派组织了。但这样的组织可不符合李泽的要求。李泽想要的是一个上下一心,一切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的强大的社团组织。
  “三地经济一盘棋。”李泽对夏荷,杨开,孙雷等人道。会开到这里的时候,军事人员已经纷纷离开了,剩下的便是经济上的事情了。“武邑现在最强,信都虽然这一次遭受到了兵劫,但老底子还在,恢复起来容易,再加上义兴社已经嵌入,相信很快就能重新恢复活力,最困难的便是石邑,底子太薄,基本需要重建经济秩序,夏荷,给大家说说现在我们的家底儿。”
  夏荷打开面前的帐薄,脸上浮现起片片红晕,现在她的帐面之上,可说是大丰收,自她执掌经济大权之后,还从来没有见过公子的帐面如此阔绰过。不过想想接下来的开支,这些数字,只怕就会急剧减少了。
  “公子,这一次对德州的战争,我们收获颇丰。”夏荷道:“缴获的财物,已经入了库房的,有二百万贯。其它如绸缎布匹,各类器物,更是数不胜数。”
  听到这个数字,杨开,孙雷都是精神大振。
  “但是我们的开支更大,这一次虽然我们大获全胜,但战死的士卒超过五百人,按照早前的抚恤政策,每人一百贯的抚恤费用,便需五万贯,伤残的每人补助二十贯,这大概要开支一万贯左右。”
  “这个钱是省不得的,必须尽快的,及时地发放下去。”李泽强调道:“这关乎着我们的信用,也是所有士兵们非常关注的点。杨开,义兴社里的监察人员,一定要盯着这些钱足额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谁敢从中揩油,从严惩处,决不轻饶。”
  杨开点头称是。
  “抚恤费用只不过一次性的开支,还算不得什么,真正大头的,还是军费。”夏荷接着道:“公子,现在我们拥有三千常规兵马,其中亲卫营五百人,千牛卫五百人,两曲步卒两千人,按照公子的意思,从现在起,将要给这些人发放军饷,那每月的吃穿用度加上军饷,便高达十万贯。我们现在的收入还是以军事建设为主,所以其中的一半是用作军费的,所以两百万贯中的一半是划作了军费,这笔钱,不发生战争的话,足够我们支撑十个月。”
  军队向来都是烧钱机器,有十个月的时间缓冲,李泽还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要是没有这一次的对德州战争,他压根就负担不起这支军队的花费。
  “其它的一百万贯,便将用在民生之上了,最大的一项,还是在购买粮食的开支之上。”夏荷道:“高价进,平价出,每个月我们在粮食之上的亏损达上万贯。而这种情况,预计还要持续一年以上,今年秋收之后,我们的情况也不会得到缓解,反而会因为德州迁徙百姓的涌入而更加严重,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人自带的粮食估计也没有了,而今年已经过了春耕的季节,即便现在便组织补种,也不可能种植主粮了。所以粮食的缓解,预估要到后年才能真正平复,所以两年时间,粮食之上我们将持续亏损二十万贯以上。”
  “义兴社以及三地政府的开支,每月需要万贯左右,这只是常规支出,如遇异常情况,便会大幅度增加,一年时间,这需要十万贯。”
  夏荷无视众人表情,一项一项的罗列出来,众人听到二百万贯,在夏荷的预算之下,转眼之间,便所剩无几,先前的喜色也便凋零了下来。
  以前只有武邑一县之地,不过两三万人而已,现在骤然增至三县之地,十几万丁口,常规兵马便有三千余众,收入虽然看起来多了,但盘子一大,开支便也骤然以倍数向上攀升了,治理的难度,相较于以前,何止于难了一星半点?
  李泽笑了笑,对夏荷道:“困难摆出来了,接着还是说说有利的一面吧,别把大家都吓着了。”
  “是,公子。”夏荷嫣然一笑,“刚刚所说的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但随着德州人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大量的机会。像咱们武邑县城,现在地价飞涨,房价飞涨。迁徙到此的许多德州富人们都要求购房屋,他们可不想住在一般的泥坯房中,现在武邑的房价,已经暴涨数倍不止,很多武邑本地百姓已经卖了自己的房屋,转而去购买那些土坯房居住,杨县令先前营造的那些土坯茅草房,原本是为了安置难民,现在倒卖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价钱。杨县令,城内还有空地,我觉得还可以大力造一些这样的房子。”
  杨开点头道:“这是自然,已经在造了,不但是在城内,城外也在开始营造。包括信都那边,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迁徙过来的德州人随身所携带的银钱,正在被房屋,土地等交易吐出来,我们是收益颇丰的,平民百姓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定的口粮田,但像候氏这样的大户,自然不会满足于这点土地,向外求购土地便成了必然的事情,所以土地的价格也是一日三涨,公子,年前您整治的河道两岸的那些土地,现在可都是卖出了好价钱。”夏荷笑道:“这可是数万亩的土地,由于覆盖了从河道里挖出来的肥土,又临近河道,加上河道顿饬之后没有旱涝风险,这几万亩土地每亩的价格高达二十贯。”
  “去年整修河道的时候,可真没有想到会卖出这样好的价钱,只是觉得士兵要训练,河道要修整免得贻害百姓,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这么说来,这些土地的收益便是数十万贯了?这可以算作无本买卖了!”
  去年投入的是士兵,支出的也就是士兵的力气以及每天的伙食罢了。倒也可真算是无本买卖。
  “一共是七十五万贯。”夏荷道:“当然,目前还没有全部售出,但仅候家一家就买了五千亩连片土地,他们可真有钱。”
  “德州七大家,可都是有钱人,与其把他们抢干净做一锤子买卖,倒不如将他们弄过来,让他们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价值。”李泽笑咪咪地道。“现在他们的钱,不也照样都吐出来了么?”
  “七大家分开安置在武邑和信都。”夏荷道:“他们的到来,对于本地的经济的确起了极大的拉动作用,公子,以后咱们每打下一地,便将那些富户迁回来,这样用不了几回,咱们武邑就要富甲天下了。”
  李泽不由大笑:“武邑太小,咱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要更广阔一点。好了,你接着说吧。”
  “是,公子!”夏荷接着道:“除开这些,咱们这一次出征的士兵,包括后来屠二爷带去的黑衣军,也都是发了大财了,这些人,多则弄到了上百贯的财物,少的也有二三十贯,不管是钱,还是货物,必然都会出现在市场之上,货物太多便会导致价格下跌,我建议官府应当大量收购这些财物,然后向外贩卖,从中可以赚取大笔的差价。”
  屠虎接口道:“义兴堂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畅开大门收购这些货物。不过恼火的是王明义也在干同样的勾当,他的加入,使得货物价格上浮了不少。”
  “随他去吧,看着我们发财,他眼红了。”李泽一笑置之。“现在大家都对我们的家底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了,危机不小,但机遇并存,只要我们能妥善处理,抓住这一个机会,我们的实力,将会在短时间内获得飞速的发展,一年之后,也就是明年的秋收之后,我们将彻底地站稳脚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不再惧任何人了。”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
  “接下来,便是我们重点关注内政的时候,现在武邑的富人不少了,但穷人同样也多,安置,抚恤,要格外关注这个群体,各地要鼓励开荒种地,但凡无地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之内不收赋税,三年之后便可归属他们私人所有。但各地都要注意对土地的登记,我们是以田亩为基数来收取赋税的,所以一定要杜绝隐田之类的事情出现。”
  “公子,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的情况怎么办?”杨开问道。
  “不用担心,这个可以在政策之上进行限制。田亩愈多,便要交更多的赋税,而且杨开,咱们一是要限定地主向租户收取的租金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最多不能超过五成。同时不允许将赋税转移到租户身上,咱们要通过义兴社将这些政策传递下去,如此一来,还是可以有效了遏制土地的兼并的。”李泽一边说着这些,一边却在心里想着,一旦大唐开启了诸节度使的混战时期,人口便持持续大量的减少,到时候不是人多地少的问题,而是大量的土地将会出现无人耕种的情况。
第一百七十章:倒霉的柳老爷
  柳镌,这位过去的石邑县令,这两年一直是流年不利,先是陈长平这位造反派带人席卷石邑,将他一家子绑架,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段浪流亡生涯之后,好不容易得脱虎口,这日子还没有安生地过上一年呢,一股身着黑衣的大军,再一次打破了石邑,将他一家子又给绑架了。
  落入黑衣军手里的时候,柳镌当真是魂飞魄散,这一次可不会再有自己的儿子孜孜不倦地带着人去救自己了,因为柳成林此刻还远在景州呢,便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
  最初他以为这又是一股造反大军。
  直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的眼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