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984

第一百九十四章:合流
  朱寿是一个典型的武夫,遇到事情,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便是武力镇压,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当然,这样也的确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但使完拳头之后,他却没有相扶相衬的手段来治理地方,于是矛盾便慢慢地积累了下来。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终于便爆发了出来,百姓的暴动此起彼伏,终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横海治下,几乎没有那一年是能够平平静静度过的。
  “横海那边传来消息,这一场水灾,沧州,棣州也是损失惨重,今年秋天歉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李泽对曹信道:“横海本身并没有什么积蓄,一旦出现天灾,他们无力支应,立马便会出现人祸,那也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曹信有些郁闷:“翼州也遭了灾,损失同样不小,这一次打仗,我翼州花光了老本儿,日子照样不好过啊!”
  李泽笑道:“曹公,敢情你是找我打秋风的啊?得,这一次打德州,我的确捞了一笔,发了一次战争财,您开口,说个数儿。”
  曹信大笑:“如此我便不客气了,五十万贯。”
  李泽吓了一跳:“曹公,你这可是狮子大开口了。虽然说我捞了一笔,但这前前后后的花下来,所剩也不多了。不瞒你说,我还指着这笔钱,撑到明年秋收呢。”
  曹信叹了一口气:“我也知道这笔钱不少,但这不是没办法吗?先前抽走了翼州绝大部分的青壮,结果水灾来的时候,家里没人,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庄稼被糟塌了。这一场仗,又消耗了原本不少的库存,这手里没粮,心里能不慌吗?所以得用钱去外面买啊。”
  “说得也是。”李泽点了点头:“曹公对我一向支持,帮了我这么多忙,难得向我开一次口,便是节衣缩食,我也得还曹公的人情啊。五十万贯,我给了。”
  “不白拿你的。”曹信微笑着道,“其实这一次来,是有另外的事情与你商量。”
  “您说。”李泽也明白,曹信来找他,当然不单纯是来感谢或者借钱,如果仅仅是如此,派王明义来就能达到目的了,何必亲自跑一趟?
  曹信不是一般人,他亲自来找自己,发出的政治信号那可不是一般的强。
  “就算找你借到了钱,往外买粮,我也可能被人宰一刀,谁都知道我们成德今年缺粮了,人家岂有不捏着短处便拿大的道理?”曹信道:“我知道你现在往外有门路了是不是?”
  “曹公的鼻子未免太灵了一些。”李泽笑道:“以前的确没有,但现在,还真有了。我与那高象升不是达成了协议吗?往外的商道基本上能打通了,虽然要付出一定的买路钱,但相比起能获得的利润,却又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通过商道,勾通南北,互通有无,我们还能慢慢地嵌入到南方去。怎么曹公是想要五十万贯的粮食?”
  曹信一笑,道:“你的义兴堂做生意很有一套,现在我想把明义麾下的商队并到你的义兴堂中去,你觉得如何?”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李泽不由吃了一惊,王明义的商队,是曹信聚财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没有了这支商队,曹信便如同断了一臂,现在怎么突然说起要并入到义兴堂了?
  “曹公怎么忽然之间便有了这个想法?”李泽惊讶地问道。
  “不是突然,而是深思熟虑。”曹信道:“一来,明仁没了,现在我别无选择,只能把心思放在明义身上了,我那两个儿子指望他们从政,只怕会被别人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一点点,明义虽然从小接触军国之事少,但他终究是一个聪慧的,看他做生意便知道,并不缺乏手腕,我想把他带在身边好好地调教,可这样一来,生意上的事情便顾不得了,而托附别人,我却又是信不过的。”
  李泽点了点头,这倒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二,以前明义的商队,多是在成德内部走动,但现在,只怕便有些困难了,即便是这个把月,我们的商队在各地便已经遭到了打压,深州那头,更是直接取谛了我们的商号,人也给抓起来了。就算是在镇州,刁难的人也数不胜数。”曹信接着道。
  “是我拖累了曹公。”李泽抱歉地拱了拱手。
  “成德内部的生意不好做了,便只能另僻蹊径了,而你,恰好又打开了往外的商道,你说,我不将这支商队托附给你还能托附给谁呢?”曹信摊了摊手道。
  李泽沉吟着道:“曹公,有一件事需要提前给您打个招呼,我那义兴堂,是有些特殊的,与一般的商号可不大一样。”
  “是义兴社的缘故?”曹信问道。
  李泽微笑着点头。
  “义兴社我知道一些,明义跟我讲了不少义兴社的事情。”曹信道:“所以明义的商号并入义兴堂,我会放弃所有的管理权限,招回曹家在里头的人,以后,我只管分红,你觉得可否?”
  “人招回倒不必。”李泽道:“那些人都是熟手,做生意熟门熟路的,再说曹公的人,也不是外人啊!他们进了义兴堂,只要一切按着义兴堂的规矩来,与义兴堂的老人儿们,便没有什么两样。”
  “既然如此,那便说定了。”曹信一拍巴掌,“回头便让明义去办这件事情。”
  “好。”李泽道:“回头我会让夏荷与王明义去交接,曹公放心,绝不会让您吃亏的。”
  “我自然不担心。”曹信道:“这件事说定了,那接下来我们便说说第二件事。”
  “曹公还有什么事情?”
  “先前咱们说到经略横海的事情。”曹信道:“最好的机会,莫过于今年秋后,我们遭了灾,他们更甚,我们还撑得住,朱寿却绝对撑不住,这事儿需要从长计议,必竟德州那数百里无人区,朱寿过来不了,我们过去也够呛。”
  李泽笑着问道:“曹公,您到底想说什么?”
  曹信笑道:“王温舒现在是尤勇的副将了,明义之事对他打击太大了。他现在一门心思要找振武的麻烦,想夷了王沣的九族呢!也不顾他现在身子骨大不如前,这一仗,他可真是伤了本原了。”
  “王别驾在深州的壮举,哪怕是听人说,我也是血脉贲张啊,听说那一场战事,如果没有王别驾的慨然出击,胜负还在两说之间啊!”李信道。
  “不止王温舒,还有苏宁。一码归一码,那一仗,亏得了他们两人不顾生死的横打蛮冲。”曹信叹道:“所以我想请你这位千牛卫中郎将就任我这翼州的别驾,别的事儿倒也不用管,就专管军队,怎么样?愿不愿意屈就?”
  听着曹信的话,李泽这一回是真有些傻了。
  曹信这是唱那一出呢?居然愿意将翼州的军权给他?
  端起茶杯,借着喝茶的机会,在脑子里思虑着曹信说这件事背后的意思。
  曹信也不着急,慢慢地品着茶,等着李泽作出决定。
  “曹公,我当了这别驾,领了这翼州的军权,那以后这翼州的军队,不会归我养了吧?”李泽放下茶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
  曹信大笑了起来,“小公子,我干脆就直说了吧,以后曹信,就跟着你混了。如果你想当这翼州的刺史,也没有问题啊,我可以让给你,哪怕名不正言不顺,管他呢!”
  “曹公说笑了。”李泽道:“不过想要攻略横海,我们两家能集中兵权倒的确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这一件事,咱们可能指望不上镇州赵州给我们什么支持了。现在我麾下全力以赴,大概能装备起三千甲士来,您哪里如何?”
  “我从深州带回来三千甲士,再掏掏库房,再弄两千套盔甲出来没有啥问题。”曹翼道:“五千甲士,这是翼州所有了,不过这么一来,两家一伙便有近万甲士了,养这么多甲士,那每年的花销可就了不得了。”
  “花得再多,也得花啊!”李泽道:“不然拿什么去打横海?再者我也算看清楚了,真打下了横海,把那朱寿的家抄一抄,指不定便能将军费全都弄出来。曹公,既然你如此说,那我也就不客气了,翼州所有军队统一整编,统一指挥。”
  “好,如此一来,我也就松了一口气,以后我呢,就一门心思地为小公子当好后勤大管家。”曹信道。“好好地经营翼州。”
  “曹公,你今日托我以腹心,我自然视您为股肱,您可是中过进士的人,放眼这天下,又能有多少人?您的未来,岂会仅仅限定小小的翼州?”李泽笑道:“曹公,打下横海,只是我们的第一步,然后我挟此威一举拿下成德,然后出兵卢龙,曹公,等到我们拿下了卢龙之后,那时再来看看这天下之景象是怎么一个局面,再来说说下一步该怎么走是不是?”
  “踞北而望南。”曹信两眼放光,“伺机而动。”
  “当然,我可不当张仲武那傻瓜。”李泽笑道。
  “小公子万万不可小瞧张仲武,此人当可真一声当世人杰,其风度气概,当真是很折人的。”曹信摇头道。
  “当然,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之上要重视敌人嘛。”李泽道:“此人的目光还不够长远,不过没有他这个出头鸟,咱们以后就不能走得正大光明。再过上一些年头,才是真正逐鹿天下的好时候,现在,大唐还吊着一口气呢!”
第一百九十五章:兵权
  曹信这一次专程前来,就是来向李泽表明自己的立场的。如果说以前,他还在犹豫,观望,但在李泽打赢了对朱斌的这一场战争并且一把火烧了德州之后,他便下定了决心。
  王明仁死了,曹王两氏后继无人,重新培养王明义,需要时间,这就需要他还得冲锋战斗在第一线,用自己的能力再把曹王两氏多撑一些年头,直到王明义有这个能力可以挑起延续两家辉煌的这个担子才是他功成身退的时候。
  而李泽,无疑是一个他准备再次奋斗的好的投靠对象。
  现在的李泽,才刚刚起步,有了一点点实力,但在整个天下势力当中,无疑还是很弱小的,此时自己的投奔,会让他的实力猛然跃上一个台阶,这是雪中送炭。
  无论什么时候,雪中送炭,总会比锦上添花要更能让人铭记在心。
  而曹信需要的就是这一点。
  就算自己在李泽奋斗的道路之上半道而殂,不能一路走到最后,但李泽也会记着在他事业刚起步的阶段,是自己的鼎力支持才让他踏上了最终的光明大道,那么,即便最后王明义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能成器,也能让曹王两家保住富贵。
  为人父母,自然要为子孙计。
  现在曹信,可算是呕心沥血为子孙计了。
  所谓让李泽担任翼州别驾,其实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将翼州军权交给李泽。
  曹信这样的姿态,的确让李泽没有想到,他能想到曹信会支持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曹信会这样毫不保留地支持他,甚至于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李泽。李泽如果失败了,那么曹王两家,自然也会灰飞烟灭。
  曹信托以身家性命,李泽感动之余,也就毫不保留地在曹信面前亮出了自己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的对未来的构画。
  先下横海,再图成德,最后捣毁卢龙,做完这三点之后,整个北方差不多便已经落在了李泽的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便是河东,也可以谋一谋的,必竟高骈年纪已经大了。
  “我准备让王明义担任翼州的长史,跟我在翼州历练。”交待完了上面的事情,曹信觉得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而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曹彰,我便交给公子,让公子操练操练他。”
  面对这个要求,李泽无法拒绝。
  “曹世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想要改变,恐怕很难了。”李泽有些无奈地道。
  “无妨,且试试看吧,你既然能让杨开这样的人脱胎换骨,能让沈从兴,陈炳,褚盛之样的人成为能领兵打仗的将才,那么我这个儿子在你这里,或者真还能有所改变。”曹信笑道。“反正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听到曹信提起杨开,李泽却是眼中一亮。
  “曹公,说到杨开,我倒是有了一个主意,杨开现在负责着义兴社的日常事务,他所管的这一摊子,其中有一部分,倒还真适合像曹世兄这样读书读得义薄云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曹信哈哈一笑,摆摆手道:“怎么安排他,你尽管看着办,不用问我的意见。公子,我要说的事情,就全都是这些了,不知公子有什么要吩咐的?”
  “吩咐不敢当,但既然曹公把翼州整个的军权全都交给了我,我也就当仁不让了,接下来,我需要翼州所有的骑兵。”李泽道。
  “公子要准备动一动?”曹信一听便知道李泽应当是有军事行动,“对横海?”
  李泽点了点头:“不错,是关于柳成林的。横海朱寿,大概也能想到,等到秋后之后,我们成德或者会对他们用兵,所以在此之前,他必然要倾力解决掉柳成林,否则的话,到了秋后的时候,他就要两面受敌了。”
  “是这个道理。”曹信点头道:“换成是我,也得这么做,横海现在无法够着翼州,他无法承受数百里的后勤补给,但打景州,他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柳成林纵然是悍将,麾下兵马也善战,但也有着明显的弱点。其部下真正善战的兵,很大一部分都是沧州人,这本身就是可以被利用的。二来,他刚刚拿下景州,地方之上能不能迅速归心,他能不能迅速聚集起兵力,这都是问题。第三,柳成林背叛横海投奔成德,卢龙那头不见得会乐意看到这种情况,成德是卢龙占领北方必须要拔掉的一根刺,仅次于河东而已。他们哪里愿意让成德的实力再次上涨?公子,不管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在卢龙,在天下所有人的心中,你都是不折不扣的成德一系人马的。”
  “我必须保住柳成林。瀛州的石毅,我希望到时候成德兵马能给他一些威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李泽道:“这件事情,曹公能想些办法吗?”
  曹信摇了摇头:“很难。说服节度使很容易,因为从大局上来看的话,这是成德必须要做的,但具体到下面,可就难了,公子,想要牵制瀛州,唯有动用深州兵马才可行。可是苏宁,会做这种明显帮着公子的事情吗?他不捣乱,就谢天谢地了。我的意思是干脆不打成德那方面的主意,真要去说了,只怕苏宁会把我们准备出动骑兵的事情给泄露出去,让朱寿早做准备,反而不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