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984

  “公子的思路很清晰,这让公孙很是高兴啊!”公孙长明很是欣慰地抚着长须,“说实话,我一直担心公子沉醉于暴力之下所轻易获得的成就而难以自拔呢!”
  李泽点头道:“经营武邑,信都,石邑甚至于翼州这样一块不大的地方,或许不用考虑这么多,但如果放眼天下,就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了。”
  “公子所虑极是,路肯定是要往前走的,但手段却是可以考虑的,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公孙长明呵呵笑道:“昔日王莽,殷鉴在前。”
  “所以我要搞一个团结阵线,统一联盟。”李泽笑咪咪地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
  “公子其实已经在做了嘛。你所制定的个人家庭不得拥有超过五千亩土地的上限,已经给了绝大部分中小地主们前景了,其实绝大部分中小地主,也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的。而对于豪绅大户,那些动辄拥地数万亩十万亩的家伙,允许他们分家,也是另一条路。”
  “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如果还有人不愿意跟从我的步伐的话,那就的确就是心怀野望,想要在这乱世之中做点什么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也就可以对他们毫不客气了。”李泽冷笑道。
  “团结中小地主,乡绅,打击超级豪强。”公孙长明微笑着道:“公子,还有一类人,您可千万不要忘了,那就是很多世家。这些世家,家中土地或者并不多,但影响力却不容小视,这里头有许多是官樱世家,是书香门弟,传承久远,不以财力说话,而以清名影响人,这些人说起来,比那些豪强要更难对付。因为对他们当真是打又打不得,杀又杀不得,他们轻松地张一张嘴,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项好政策。这些人有影响力,而且其中不乏智者,如果能吸纳进来为我所用,便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公孙先生说得极是。不过现在这些人的势力终究是被这些年的农民暴动,地方割剧而残杀得也不太多了,如果碰到了,我自然会下力气去拉拢的。公孙先生此去长安,不妨在这些人身上多下下力气,关中之地,这样的世家,倒是极多的。要是他们能在长安等地给我造造势,那倒是极好的。”
  “这个自然!”公孙长明点头道。“声名这东西,有时候看起来毫无用处,再大的名声,也抵不过一把快刀,但声名与实力搭配起来之后,便能发挥出超乎常人想象的能量,很多时候,就凭着这一点,一些地方便能传檄而定。公子想要一个什么要的声名呢?公孙在关中还薄有影响力,也有一批知交好友,为公子拉拢一些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现阶段嘛,我需要的当然是李某人是一个忠君爱民,是一个一心想要扶助朝廷重现大唐辉煌的忠心耿耿的忠臣形象。最好是能把高骈给比下去。”李泽恬不知耻地对公孙长明道。
  公孙长明失笑:“高骈的忠心已经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公子想在这一点上超过他,是有难度的,不过我们可以在公子的年龄之上大做文章,高骈忠义无双,但年纪毕竟大了,而且后继无人。而公子风华正茂,如果朝廷能有公子这样的柱石,必可再保数十年平安,从这一点上切入,公子觉得如何?”
  李泽击掌大笑:“先生所言甚佳,我最强大的资本就是年龄了,想来在朝廷诸位大佬的心里,我这个年龄,还是有着很大的可塑性的。”
  公孙长明笑而不语。他很清楚地知道,眼前的李泽,内心目标极其明确,而且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步伐无比坚定,中间或者会有手段上的变化,会有迂回,会有后退,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毫无置疑的,他始终是在向前。
  想要改变李泽的,无一例外,都会被李泽所改变。
  自己曾经自诩为是内心强大的人,但在李泽的身边,也在不知不觉地被他所改变了。真要说起来,李泽与张仲武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只怕没有。
  张仲武准备用暴力的手段来推翻大唐王朝,而李泽现在所做的,或者他准备要做的,却是要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之中,慢慢地取代唐王朝。对于这一点,李泽毫不掩饰地对公孙长明表达得清清楚楚了。
  可是自己对于张仲武哧之以鼻,决然而去,但却在李泽的身边呆了下来,并且认为他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书房门吱呀一声响,李泽有些意外的地抬头看去。这间书房外头有李泌守着,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靠近,即便是李泌自己要进来,也会在外面先禀报一声,像这样直接推门而入的,还真是没有见过。
  一张貌美如花的脸庞,出现在门边。
  出乎李泽意外的是,居然是柳如烟。
  公孙长明一笑站了起来,道:“公子有事,公孙就先告辞了。”
  看着柳如烟整个人都站了进来,后面跟着无可奈何的李泌,李泽一笑而起:“那就不送先生了。先生如果有空,去杨开那里看一看。”
  公孙长明笑着点了点头,走到柳如烟的身边,点头示意,柳如烟则是蹲身向他行了一礼。
  门被重新关上,李泽微笑地看着脸庞微微有些发红的柳如烟,从大案之后走了出来,指了指椅子道:“今儿个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坐!”
  柳如烟迟疑了一下,走到了李泽身边,盯着李泽道:“我给你做得香囊,你一直都带着吗?”
  李泽笑着从怀里掏出那个精致的香囊:“一直贴身带着呢!”
  柳如烟的两眼立时便亮了起来,喜滋滋儿地坐了下来。
  李泽坐在她的身侧,道:“听说你昨天晚上晚饭也没有吃,心急火燎地,是怎么啦?”
  柳如烟垂下头去,李泽静静地看着她。
  好半晌,柳如烟抬起头来,道:“李泽,我们即将成婚了是不是?”
  “是。”李泽点头道:“据说皇帝要赐婚,而且要给我们主婚,这倒是这些年来的头一次。”
  “可是我觉得,夏荷对于你来说,更重要,你对她也更好。”柳如烟大声道。
  李泽楞了好一会儿子,才摇头道:“巧儿,关于这一件事,你可以这样想一想,我与夏荷在一起长大,相处了十余年的时间,我与她之间的情感,是由时间慢慢积累而起来的,而我们两个,相处的时间毕竟还很短,但我相信,以后我们的感情会越来越好的,你相信吗?”
  “我相信。”柳如烟点了点头:“可是我昨天去了夏荷哪里,看到了她所做的事情,我却觉得很惭愧,我怕就算是以后我们成婚了,在你这里,她的重要性,仍然是我所无法比拟的。”
  李泽笑着牵起了柳如烟的手,轻轻一握之际,心中恍然,果然如夏荷所说,柳如烟的手掌之中有着老茧而且显得极是有力,这当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的柔夷。
  “你未免也太妄自菲薄了,别忘了,你是我李泽的正室夫人啊!”
  “这是不一样的。”柳如烟摇头道:“哥哥曾经跟我说过,想要不被人取代,那就需要你有着不被人取代的实力。现在夏荷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李泽不由被噎住了,的确,现在在他的这个体系之中,夏荷的作用压根儿便没有人能够取代。自己当然会做这些事情,但自己不可能陷身在那样浩如烟海一般的帐目中去。
  “所以,我也要成为一个不能被取代的人,我也要成为一个对你的事业有着帮助的人。”柳如烟大声道。
  李泽苦笑:“这是夏荷给你说的?”
  “她自然不会说,这是我自己感觉到的。”柳如烟摇头道:“教我,我要怎么做?才不仅仅是你的夫人,还是你事业前进最好的伙伴呢?”
第二百七十一章:昭义节镇
  山尖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便是城门楼子的最高处,也还有着一层浅浅的雪花,各处犄角旮旯里,平素被堆集在一起的雪花,正化成缕缕流水,不时会有快活的小娃娃们跑到这里,挖一大团积雪,拿在手里,彼此嘻嘻哈哈地追逐着,不时从手里抠下一小团砸向对方。
  少年不识愁滋味,现在的他们,不愁吃穿,正是快活的时候。
  李氏大宅门前的街道之上,粗大的树木刚刚绽放出了第一波嫩芽,地面之上,昨天一夜春风,吹醒的不仅是这些刚刚探出头来打量这个新世界的新芽,还有那些历纪了冬日劫难,如今却飘然落地即将化为尘泥的黄叶。
  就在这新老交替的时刻,李泽准备上京了。
  这一趟行程,他们将要跨越数个节度使的治区,自然不可能带上多少的军队,事实上,所有的护卫加在一起,也不过一百余人。
  当然,这百余人,都是精中选精,优中挑优地选择出来的。即便如此,曹信还是不放心,又从镇州将陈长平给临时抽调了回来,武邑这边,李瀚也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带上了十名强壮的陌刀手随行。
  闵柔不能动,但成德狼骑之中最有经验的十名狼骑也加入到了其中。
  耶律奇也带上了十名契丹骑兵加入其中。
  柳成林派来了十名精锐家将。
  虽然这一次跟着李泽出发的只有一百余名护卫,但毫无疑问,这支百余人的队伍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除非碰上了正规军队的围攻,一般的盗匪,即便人数是他们的几倍,碰上他们,也只有饮恨收场的份儿。
  这支队伍之中,真正没有自保之力的,倒是只有四个人,王夫人,柳氏夫妇,再就是公孙长明了。至于柳如烟,李泽确定这位大小姐一定练过武艺,但到底怎么样,对方从来没有展现过,他自然也不好揭盖子逼问对方。
  一百余人,十几辆马车,除了带上京的一些礼物之外,其它的倒都是锅碗瓢盆家伙什了。这时代出远门一趟,可指不定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更不能确保能随时购买到补给物资,能够恰好在天黑之前找到城镇休息,所以一切东西,统统自备,宁可一路之上不用最后全都仍掉,也绝不能不准备。
  李泽的第一站是去昭义节镇。
  成德往南,与两个节镇相邻,一个便是昭义节镇,另一个,则历史之上鼎鼎大名的魏博节镇了。
  李泽对昭义的映象不错。因为在接受了高象升的条件之后,李泽便开始向着南方发力,屠虎指挥下的商队开始向南方开拓商道,走得便是昭义节镇。
  而另一个魏博节镇,可就完全行不通了。
  昭义节镇拥有相州,卫州,贝州,邢州,洺州五州之地,第一任节度使薛嵩算是上是一代人杰,被朝廷封为高平郡王,昭义节镇也是由他建立起来,在其治下,昭义五州在十几年前大唐大乱之后,迅速地恢复了元气,在各大节镇之中,实力亦算是强劲的。
  “不过薛嵩去世之后,其子薛平不过十二岁,其部将是准备拥立薛平的,但薛平却将节度之位让给了他的叔叔薛崿,但这薛崿不管是在威望之上,还是在能力之上,与薛嵩都相去甚远,昭义节镇之下,不服其人之大有人在,所以昭义节度看起来平静,其实却也是暗流汹涌呢!”在踏进了昭义节度治下疆域的时候,公孙长明便开始向李泽介绍起昭义节镇的一些具体的情况。
  “这薛平倒是一个人物。”李泽却是对那位当相立断放弃了节度使之位而扶父亲灵柩归乡的薛平甚是佩服。“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资历根本就无法驾驭这些骄兵悍将,所以当机立断,弃职而去,算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以后如果有机会碰到了这个人,倒是可以好好地结交一下。”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公子你这样妖孽的。”公孙长明笑道:“薛平的确很聪明,至少他将自己从这个是非圈子里摘了出来。归乡守孝三年,他在父亲灵前结庐读书,三年孝期满之后,便又移居到了长安,这一次您去了长安,倒是真有机会见到他。”
  “那倒是真要见上一见。”李泽兴致勃勃地道。“公孙先生,这么说来,昭义的内部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那薛平为什么不归来帮他叔父一把呢?”
  “此一时也彼一时。”公孙长明叹道:“人一走,茶自然就凉了。如今距薛嵩离世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薛嵩过去的部属有的也已经离世,有的在权力斗争之中败北,还有一些,在时过境迁之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心意,薛平不回来还能享受一些父亲剩下的余荫,如果真回来的话,只怕连他的叔父也不会太欢迎吧。”
  “这么说来,昭义的问题,其实还是蛮大的是吧?”李泽皱眉道。
  “的确是这样。”公孙长明道:“薛崿无法完全控制治下的实力派人物,便只能向朝廷求助,朝廷自然是得其所哉,乐于帮忙的,他们一直想往节镇插手而得不到机会呢,现在有人请他们进来,他们岂有不欣然从命的道理?”
  李泽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难怪高象升可以帮助屠虎打通昭义的商道,看起来朝廷在昭义还是具有一定的力量的。但是这样一来,薛崿算是坏了规纪,别的节镇只怕就视他为异类,他麾下的那些实力派人物在这样的一场博弈之中,利益必然也受到了侵害。对他的不满只会加剧,公孙先生,这么一来,我对这一次与此人的谈判可就没了多少信心了?”
  “该谈的还是要谈,该签定的协议还是要签,正因为昭义不稳,我们才需要更快地进入其中布局。屠虎进入这一年,布局的速度虽然不能说不快,但距离我们的要求还是差得太远,如果能与薛崿谈拢,则会让我们布局的速度加快。如此一来,即便将来昭义有变,我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力量来应对,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些协议,将来不管谁掌握了昭义,我们都有了插手的借口,因为我们的利益,是不容受到损害的。”公孙长明道。
  “公孙先生说得有理。”李泽点头道:“还是希望这个薛崿能坚持更长的时间,这样一位控制力不强的节帅,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是很有利的。毕竟我们现在可没有太多的力量来关注,经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要等北地大局以定的情况之下才能考虑啊!”
  李泽现在的几个邻居,张仲武自然不用说,那是一位恶客,现在正琢磨着怎么收拾李泽。另一位河东节度使高骈,忠义无双,算是李泽暂时的友军,但其实李泽内心深处更惧怕高骈这样的人,因为对于他这样的家伙来说,道德品格之上毫无瑕疵的高骈于他而言是更巨大的压力。横海已经被李泽收拾了,振武被老头子收拾了。至于与棣州接壤的平卢,李泽并没有放在眼里。
  而昭义,原本是李泽想竭力拉拢的对象,因为他对于另外的一个邻居,魏博节镇相当忌惮。魏博节镇在中国历史之上赫赫有名,麾下兵马极其擅战,在有唐一朝,几乎割据了一百余年,弄垮了好几个皇帝。而这一次屠虎对魏博的稍加试探便遭到了迎头痛击,更是加剧了李泽心中对其莫名的敌意。
  不过眼下看起来,昭义似乎靠不住啊。
  一路无话,一行人向着昭义节镇治所相州疾行,一路之上作为前面打前锋的屠虎几乎将所有的一切都打点好了,每天行进多少里,在哪里打尖,哪里吃饭,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也显示了屠虎在昭义的渗透还是着有成效的。更重要的是,老天爷也没有闹脾气,否则随便还一场大雨,起一场大风啥的,就足以让他们所有的安排被搅得稀乱。
  这个时代的交通,让李泽是最为痛苦的。即便是一场不大的雨,有时候也会让人寸步难行。在武邑,李泽不是没有想过要修路,修那种不惧雨雪泥泞的道路,但都不需要夏荷给他拿出具体的预算,他自己在心里估摸了一下,便颓然放弃了。
  李泽知道在中国的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的时候,曾经修过驰道,但那是举国之力,而且丝毫不管百姓活不活得下去才修出来的。想一想其中的工序,就让李泽倒抽一口凉气。那些道路的泥土,都是蒸过的,如此才能保证在若干年内,这些道路不会让荒草淹没。直到现在,这片土地之上,还能偶尔发现一些当年的道路。
  但再好的路也抵不过时间的侵袭。
  武邑最好的路,便是大青山至武邑县城。这得益于那里大量的砖窖,石灰窖,炭窖。在李泽的推动之下,武邑大量地应用煤炭,这些煤炭烧过之后,产生大量的煤渣,将煤渣碾碎之后用来铺路,倒也勉强可以达到不惧雨雪的地步。但两年功夫,也就铺了这么一条路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