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84


第三十一章:挡路的人都得滚开
  这时代坐马车绝对是一件让人无比酸爽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一辆没有减震设施的马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之上那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颠簸,没有久经考验的人,在上面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保管便会觉得五脏六腑一齐移位,吃下去的东西一齐上涌,随时准备冒将出来欣赏一下这外头的风景的状况。
  如果有可能,李泽是从来不愿意坐马车的,那怕骑马也算不得什么舒服的事情,但总比马车要好一些,而且骑马至少还追求了一个速度。
  不过这一次去县城,李泽是要去装大尾巴狼的,又有夏荷随行,而夏荷是不会骑马的,他便只能选择马车了。
  有时候李泽很是不明白,明明马车这么不舒服,为什么这东西,在一定程度之上还成了身份的象征,似乎没有一架马车,出门在外,你就极没有面子似的。
  在路上走了许久之后,李泽觉得有些明白过来了,一路之上,他看到了牛车,看到了驴车,还有骡子拉的车,还真就没有看到除开他之外的另外的马车。
  马是战略物资呢,家里能拥有几匹马,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够企及的。而李泽坐的马车还是双马拉行的,在这个偏僻的地方,那就更罕见了。
  李泽一行五人,他与夏荷坐马车,屠立春与褚晟骑马卫护两侧,十二充当马夫,坐在车辕之上赶车,他的屁股之上挨了打,到现在还没有好利索,只能悬空坐在车辕之上,每每一个颠簸挪动了他的屁股碰到了伤处,他便疼得龇牙咧嘴,丝丝的倒吸凉气。
  李泽是个不愿吃亏的人,既然这道路他无法改变,马车的总体性能他也没本事改进,那么在内部想想法子让自己坐得稍微舒服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他的这架马车,从外表上看,与这世上绝大多数的马车并没有什么异常,不过内里可就区别大了。马车内部,除开了地板,其它的地方,都用上了软包,绸缎做成一个个的袋子,内里填上棉花,压平之后用针线缝制成了一个个的小方块,然后再蒙在所有凸起的地方,以防马车颠簸之时撞着脑袋。两个座位之上,同样用绸缎做成的两根带子将他与夏荷两个人牢牢地绑在车壁之上,李泽美其名曰为安全带。
  还别说,这样两根带子将人交叉一绑,些许的颠簸还就好了许多了,当然,左右摇晃那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硬扛了。
  李泽系着这两根带子还没有什么,不过夏荷被这两根带子一勒,美景可立时就显现出来了。原本穿上宽松的外衣之后,夏荷的身材已经基本上被掩盖住了,可这么一绑,却立时让她现出了原形,当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坐在他对面的李泽,一路之上都笑咪咪地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夏荷。
  所谓秀色可餐,有这么一个小美人坐在对面让自己欣赏,也总算是让这种有些痛苦的旅程多出了一些乐趣。
  愈是靠近县城所在,路上的行人便也渐渐的多了起来,道路也好上了许多,不再是早先的那种到处坑坑洼洼不平的泥巴路了,一些细碎的小石子被压实在道路之上,两边也能看到排水的沟渠,马车立时也走得平稳起来。
  撩开马车帘子,李泽往外看去,赶着车的,挑着担的,牵着驴子骡子的,还有推着独轮车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条道路之上倒也算得上是行人如炽。有唐一朝,女子的地位还是较高的,当官的有女的,做生意的有女的,下田干活,当垆卖酒,都是家常便饭,可不像明清时期对女人的禁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年成还是不错的,算是多收了三五斗,但粮价也是应声下跌,不管过去了几千年,地主老财商人对付老百姓的手段,倒也是没有怎么变过。
  想到这里,李泽便有些脸红,因为本县的粮价被打压,其实就是他的义兴堂的杰作。这两年来,义兴堂几乎已经垄断了全县的粮食交易,粮食价格如何,几乎就是义兴堂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压低粮价,等到了明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涨价卖出来,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粮食,在这个时候,可是硬通货。
  可脸红归脸红,事情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他不做,有的是人做。李泽上一辈子和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圣母心,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自己力所能及之处,自己认识和亲近的人之间,他愿意去帮助他们,至于那些不认识的人,他并不觉得自己要替他们负什么责任。
  那是官府的事情。
  官府既然收了税,当然有义务管他的子民的死活,而李泽,是冒着风险做生意的人,当然不会去承担他不该承担的事情。
  因为,我也是缴了税的啊。
  想到这里,李泽在心里稍微的吐槽了一下。说起来税还真不高,商税十税一,但如果你以为真只有这些开销那就太天真了,上下的打点都要到位,不然一个小吏便能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各种各样的防不胜防数不胜数的乐捐乐输,大头也是他们。当官的心里门儿清呢,能把治下百姓的那些税赋收起来,那已经是可以敲锣打鼓庆贺的事情了,捐输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太指望的,还是敲诈商户来得痛快。义兴堂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如此一年下来,已经是十税三四了。
  看起来的确是有些高了,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做生意的利润也是奇高无比的,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得流通变得困难无比,此处的货物,特产只消到了彼地,基本上都能卖出高价来。
  上一个月,义兴堂刚刚便乐捐了一笔钱,是县里准备为成德节度使李安国,也就是李泽的老子贺寿而摊派下来的。
  李泽是真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居然可以公开摊派的,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皇帝老子过寿,不但是普天同庆,当然也是要普天出钱为皇帝贺的,他老子在成德这一亩三分地上,跟皇帝有什么两样吗?
  只是李泽猜测着,这县里,州里的官儿们,大概也借着这件事搂了不少钱。
  不但义兴堂出了钱,便是李泽,也派屠立春专门跑了一趟,给他老子送了一件礼物,就算自己不受老子待见,但当一个儿子该尽的孝心,还是要尽的。不过结果让李泽很是心凉,礼物倒是收了,但连一句回话也没有,因为屠立春压根儿就没有见到节度使大人。
  与公孙长明的谈话,让李泽意识到,大争之世,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临,眼下的平静,只不过是大暴发前最后的宁静了,也不知这段宁静是二三年,还是四五年,但不管怎么样,他要趁着这段最后的平静时间多挣一点钱,他需要很多的钱来为自己铺后路。等到战争爆发,做生意可就成了一种奢望了,没有强大的武力的商人,在那样的年代之中,只会成为强盗和兵匪们的最爱。
  这样的关键时刻,义兴堂现在的大掌柜居然想要出幺蛾子,李泽如何能容忍?自然是要将他踢出局了。
第三十二章:新情况
  程维,义兴堂原本的当家人,今年四十有二。三年之前,义兴堂发往横海军节度使治下沧州的一批货物遭遇乱民,不但货物被抢了一个精光,连麾下的伙计也死伤惨重,最后只回来了三个,这一次的损失,让义兴堂立即便陷入到了绝境当中。李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介入义兴堂的,当时没有李泽的大笔资金注入,义兴堂不但要立时破产,只怕程维还得吃官司,当他的家产都不够赔偿的时候,便连家人也会被发卖为奴来抵偿损失。对于义兴堂来说,当时的李泽,不谛于是救命恩人。
  李泽注入了一万贯钱,占了义兴堂百分之七十的股份,而此时义兴堂能够拿出来的,唯有他们多年在横海军节度使治下经营起来的销售网络和那些必要的关系。而这,也正是李泽所看重的。
  之所以选择义兴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横海军节度使治下是临渤海的,这对于李泽将来在时局不妙的时候,泛舟海上跑路去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不过人心总是贪婪的,当义兴堂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当义兴堂在李泽派出的人经营得红红火火,赚得钱越来越多的时候,程维的心里终于不平衡了。
  义兴堂原本是他的呀!如果不是那一场无妄之灾,现在义兴堂所赚的每一分钱都该是他的。武邑城内那数十家店面,那支现在多达数百人的商队,每年超过十万贯的收入。
  李泽冷笑了一声,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李泽的注资,义兴堂早就死了,如果不是李泽派出了屠虎和另一些护卫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成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商队,义兴堂又怎么能在并不稳定的横海军节度使治下顺利往来?如果不是李泽那一个接着一个的商业计划,义兴堂又怎么可能在三年的时间里不但起死回生,还成了武邑县首屈一指的大商号?
  李泽的确利用了他过去的一些关系和销售网络,但这三年来,屠虎已经将这个销售网络扩大了数倍,足迹遍及横海军节度使治下各州,府,县,过去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生意保护者,如今已经被屠虎直接经营到了刺史一级的官员。
  这世上那有白白的收获呢?
  自从这位开始动了这个心思之后,他便积极的运作了起来,先是使了大钱为自己的儿子捐了一个武邑县刑曹的官帽子,然后与武邑县的县令搭上了关系。
  这位县令也是一个妙人儿。想起武邑县的现任县令杨开,李泽便有些想笑。前任县令高功如今已经升官了,不过他似乎与杨开有些过节,竟然没有交待他不要惹自己。高功在武邑县多年,对于自家这个庄子的特殊性,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也许有人暗示过他,所以这么多年来,武邑县收税赋的税丁税吏,从来都没有去过李泽的庄子上。而李泽的那几百家佃户,也是向来只知李泽而不知有官府的。
  这个杨开啥都不知道,居然就敢打自己的主意。
  也许自己的老爹根本就不在意自己,所以忘了这回事吧?总之这位杨开对自己一无所知,偏生却又是一个贪财的,与程维一拍即合,开始想法子谋夺自己的义兴堂了。
  手既然伸出来了,自然便要干净利落的斩断,自己也正好将义兴堂完完整整的拿过来,一个受自己完全控制的义兴堂,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必像现在,还有些束手束脚。
  上一辈子,李泽便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他成功的过程之中,不知受到了多少挫折,遭遇了多少背叛,像程维这种程度的,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小孩儿过家家一般不值一晒。
  程维最大的依仗大概便是这位杨开杨县令吧?恐怕他无法想象,一个区区的县令,自己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公子,武邑城到了。”屠立春的大脸蛋子出现在李泽的眼前。
  李泽点了点头,马车放慢了速度,向着城门走去,正在城门口排队交钱的人,立即便闪开了道路,有马车,有骑马的扈从,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便连城门口的税丁也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家进城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大发利是的时候,当然不是敲诈,敢敲诈这样的人家,分分钟便会让他们丢了饭碗,他们只要奉迎得当,大把的赏钱总是少不了的。
  税丁们粗暴地将城门口一些还没有来得及让开的百姓往两边驱赶着,“眼瞎了么,看不到有贵人来了么,快快让开,被马踩了踢了,可没有人可怜你们。”
  驱赶完所有人,整个城门便空荡荡地出现在李泽的面前。税丁头子便笑容满脸地迎了上来,点头哈腰地向着高踞在马上的屠立春道:“大爷,路已经清了。”
  “嗯!”屠立春满意地点点头,从怀里摸出几个银角子,丢给了税丁,“兄弟们辛苦了,请兄弟们喝酒。”
  “多谢大爷。”税丁想到会有赏钱,但真是没有想到会有银角子打赏下来,这几个银角子,顶得上他二个月的薪钱了。
  打赏完了税丁,屠立春又掏出了一把铜钱,“这是进城税。”
  “那里还用进城税呢?”税丁头目摇头笑道。
  “我们可是规纪人家,不能破规纪。”屠立春收敛了笑容,冷冷地道。
  “是,是。”看到屠立春脸色不善,税丁头目赶紧接过铜钱,规规纪纪地将这些铜钱倒进了一边装税钱的箱子里头,虽然屠立春给的这些铜钱,远远地超过了他们需要缴纳的进城税,他也没有敢再揩一层油。
  屠立春在前,褚晟在后,一行人大摇大摆地进了城,李泽掀开了窗帘,看向外头,突然失声笑了出来,一边的夏荷好奇地将头凑了过来,一看也是笑了起来。
  城门洞子里,时隔两年多了,居然还贴着石壮的通缉画像呢,两年多了,纸张早已经泛黄,边角也缺损了不少,但石壮大致的模样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这个画师手艺不错。”放下帘子,李泽肯定地道:“回头让褚晟去打听打听,让这个画师给你画一幅。”
  “画的是挺像的,不过石爷没有这么凶恶吧?”夏荷笑道。
  “凶恶?你还真没有说到点子上,那个时候的石壮啊,模样叫狰狞,屠立春胆子够大了吧,当时给他都吓着了。”李泽道。
  夏荷连连拍着胸脯,“这样啊,还真是看不出来。”
  马车吱吱卡卡的前行,却不知后面城门口,包括一众税丁在内的人此时都看得呆了,夏荷的脸虽然只在窗口露出来那么一小会儿,却已经让这些人惊为天人了。
  马车往前走了百来步,却又停了下来,屠立春的声音再度在外面响了起来:“公子,孙雷过来了。”
  马车里的李泽没有答话。
  马车外,屠立春的脸色也冷了下来:“怎么没有在城门口迎接公子?”
  “屠爷,我本来已经要出来了,却又被程大掌柜给拉了回去,絮絮叼叼地说了好一会儿子话,好不容易打发他了,这才赶过来的。”孙雷是从庄子上出去的,此刻站在马车前,束着手,一脸的不安。
  “他跟你说些什么?”屠立春冷冷地问道。
  “他说,县太爷明天要去他家做客呢,邀请我去作陪呢!”孙雷低声道,“他一脸得意的模样,看起来是不怀好意啊。”
  马车里,李泽冷笑了一声,这是借着孙雷的嘴,来给自己传话啊。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让自己知道他不是好惹的。
  “不必理会他,你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吧,明天,跟着我一起去,我来会会这个县太爷。”李泽在马车里道。
  “是,公子,不知公子现在是去义兴堂呢,还是先去歇着?”孙雷问道。
  “忙什么,义兴堂的事情,公子一清二楚,一路也是乏了,有事明天再说,你回去之后给那个程大掌柜说一声,就说公子已经来了。其它的,就不必多说了。”
  “是。”孙雷想了想,又道:“公子,这几个月来,我一直觉得事情不太对,便多了个心眼儿打听了一下,似乎这个县太爷与翼州别驾沾亲带故,就在前两天,别驾的公子也到了武邑了。”
  “哦?”这倒是一个新情况,李泽不由皱起了眉头,翼州别驾,这可是在自己老子面前也有些脸面的人物了。想了想,他撩开帘子,对褚晟道:“你不进城了,回庄子一趟,请公孙先生过来。”
  “是!”褚晟也不废话,立刻便圈转马头,向着来路驶去。
  “孙雷,这件事你做得不错,要是这个别驾公子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还真是有些被动,我记下了。”
  “多谢公子。”孙雷大喜。“那公子,我就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