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984

  “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既然如此,为何你对武威之策还颇有疑虑呢?”李泽奇怪地看着对方,丁俭说这话时,神色坦然,丝毫没有奉承之意,事实上,像这样的人,你想让他奉承几句拍几句马屁,恐怕很难,他这样的人,一个个都是自视极高的。
  丁俭沉吟了一会儿,竟然先反问了一句:“敢问节帅,您是只想北地称雄呢,还是想横扫天下,再造乾坤?”
  李泽一怔,他倒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居然会当面问自己这样一个可算是大逆不道的问题,只差没直接说李泽有没有意愿造反了。
  “首先自然是要北地称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为何不能放眼天下,胸怀匡世济民之心呢?”李泽微笑着道。
  “只想北地称雄,那节帅所施之策,自然没有什么不妥的。北地连年战乱,群雄之间,打来打去,一片混沌,旧有秩序,本来已经被摧毁得七七八八,节帅所施之策,反对者自然甚少,因为反对者自己早就不成气候了。”丁俭道:“所以在翼州,沧州,深州这些地方,节帅之策,顺利无比,但想来在镇州,赵州这些地方,实施起来便很是有些困难。之所以还在艰难推进,一是因为这两地本来就是李氏的根据地,上上下下都是靠着李氏,所以即便咬着腮帮子,也得应承节帅,同时他们也盼着失之桑榆,收之桃李。”
  “倒也有这个说法。”李泽笑道。
  “如此,节帅的确能将武威凝成一体,如臂使指,横扫北地。”丁俭道,“但如果节帅胸怀天下的话,只怕便会困难重重了。”
  “说说看!”李泽道。
  “丁某出身荆襄,家有良田万顷,论起来,只怕就是节帅新政之中要重点打击的对象了。”丁俭笑道:“但节帅可知,南方广大区域之内,正是像丁某之家这样的氏族真正统治着地方吗?不管是谁任哪里的节帅,都是与这些大家族彼此勾连,甚至本来就是一气同枝?”
  李泽脸色渐渐沉重起来。
  “南方虽然也遭过兵祸,但整体上说起来,情况要比北方好上许多,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这些大家族之力。南方百姓仍然很穷苦,但日子却还能过得下去,这就让南方的政权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稳固的状态。”丁俭接着道:“稳定,则是老百姓最能盼望的。节帅,如果有一天,您打了过去,您告诉百姓们说,跟着我干吧,我能让你们吃肉,能让你们穿上绫罗绸缎,那里的老百姓们看看自己碗里的糙米饭,再看看身上穿着的麻布衣裳,您认为,他们会不会跟着您干呢?”
  李泽摇了摇头。
  “节帅如此清醒,倒是让丁某很感意外。”丁俭道:“想来史家坞之战,您也应当有所觉醒了。乡族亲情之间联结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团体,他们能爆发出来极大的能量。史家坞是破了,您的部下将那里杀得血流成河,难道将来在南方,您也准备这么干嘛?”
  宗族豪强,李泽最为痛恨的东西,而史家坞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
  “丁俭,我所施之策,并没有对豪强赶尽杀绝,比方说土地,我允许他们分家,允许每家可以保留五千亩土地,还不足够吗?”李泽道:“你既然出身豪强之家,当也明白,豪强把持地方,皇权不下县,长期以往,便成了百姓只知宗族,不知朝廷,不识律法,大唐之衰落到如今地步,这难道不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吗?”
  听着李泽的反问,一直侃侃而谈的丁俭也是沉默了片刻:“节帅所施之策便如同汉时推恩令,看似宽宏大量,但实则上是在刨世族豪强之有的根基,但凡豪强之有的有识之士,当然能一眼识破,必然会群起反对的。一个史家坞便让节帅损失良多,一旦有了十个,百个,千个类似的史家坞呢?”
  “那你的意思是要劝我与这些人妥协吗?”李泽沉下脸来,“与他们勾连起来,先拿下这天下再说?换汤不换药,就算这样,那我与现在朝廷里的天子又有什么两样?”
  “节帅,有时候妥协是必须的。”丁俭坚持道:“请恕我直言,这天下精英,多半还是出于这些节帅仇视之家,节帅如果不想为天下之敌,就必须要有妥协与交换。否则,丁某认为,即便节帅现在如日中天,但终究还是烈火烹油。”
  “我已经给了这样的一些人余地,如果他们还不满足,那就只能用拳头来说话了。”李泽呵呵一笑:“我不介意推倒重来,哪怕因此而面临重重阻碍。”
  丁俭叹了一口气,闭嘴不再多言。
  “古人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却认为,在我的阵营中,我需要反对者来警示我,丁俭,你去翼州上任吧,去亲自看一看,再好好想一想,侠之大者,当为国为民,究竟是家族利益为重,还是国之利益为重?过上一年,我们再来好好地谈一谈。”李泽挥了挥手,结束了这一场不太愉快的谈话。
  丁俭站了起来,拱手道:“既为节帅之臣,当忠尽帅所托之事,做好翼州刺史一职之余,我亦会不遗余力地寻找节帅新政的弊端。”
  “你能找出来,我就能更好地将这些漏洞补上。”李泽点头道:“这也正是我需要你这样的人的理由所在。”
  丁俭昂首而去,李泽却是异常气闷。这就是他与这个时代所格格不入之处,丁俭今日之言,其实是劝他与大地主,大豪绅,大家族联合起来共谋大事,与李泽所谋,恰是背道而驰。但李泽却也明白,丁俭所言,也是有其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条相对宽敞的大道。
  但自己,偏生选的却是另一条荆棘从生的小路,需要自己去遇山开山,遇水搭架。
  可是遍数这天下像丁俭这样的人杰,却基本上出身于李泽所要反对的这些人之中。大道艰难,观丁俭便可见一斑。自己当然不可能将这样的人一刀杀了了事,所以便只能慢慢地来争取。
  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泽用力地挥了挥自己的拳头。
第三百四十章:长谋
  李泽正自郁闷着,杨开却是从后堂转了出来,先前李泽与丁俭谈话之时,他便一直呆在后堂之中。
  示意杨开坐下,李泽叹道:“丁俭所说,其实是有道理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终究都是盲从者。杨开,我们选择的这条路,当真是会邓辛无比的。”
  比起李泽的有些颓废,杨开却是精神抖擞。
  “节帅,非如此,不能彰显您的雄才大略,如果节帅要走前人的路,自然是要简单许多,但即便最后成功了,只不过又是一次历史的循环而已,但如果我们坚持像现在这样走下去,一旦成功,您便是一个伟大朝代的开创者。”
  看着杨开半晌,李泽忽然笑了起来,当初他决定创办义兴社,并为此而写了无数的文章,并将其作为义兴社的典籍交与了杨开,到现在,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开对这些东西的着迷程度可谓是狂热,似乎是从中嗅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曹璋这位复古的狂热者加入之后,又为这些东西找到了理论上的根脚,现在这两位,可比李泽本人还要坚定的多。
  “节帅,这世上,豪门贵族大地主,毕竟只是极少数,而普通人,穷人却占了九成九,只要我们能拥有了这些人的拥护,那么,这小小的一撮人,又如何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杨开信心满满地说。
  “史家坞的事情怎么说?”
  “愚昧者需要我们去启发。”杨开斗志昂扬,“这便是义兴社存在的作用。每一个义兴社成员,都是星星之火,接下来,我要把这些星星之火遍撒天下,让他们各自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一个小世界,当这些小世界联结起来之后,便会形成漫天大火,终会将这个旧世界烧成一片灰烬,从而凤凰涅磐,迎来新生。”
  被杨开的斗志所感染,刚刚从丁俭这里感受的挫败感,倒似在不知不觉之中消散一空,李泽点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就战斗吧!杨开,撒下种子的时候,也要让这些种子们都牢牢都记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此来壮大我们的阵线,不管他的出身,背景如何,只要能为我们所用,那就可以用,就像眼前的这位丁俭,哪怕理念与我们不同,但在不同的阶段,仍然可以大用,或许,在这个使用的过程之中,在这个彼此深入了解的过程之中,我们便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他们,争取到他们。”
  “是,所以我在武威书院里组织人手与他展开一场又一场的辩论,现在看起来,这家伙其实自己也有些迷糊了。”杨开笑咪咪地道。
  “以后他身为刺史,处于高位,这种批斗会倒是不适宜再开了。”李泽笑道:“不过你可以安排曹璋与他多多接触,曹璋身份与他相仿,他对于曹彰说得话,兴许能听进去更多。”
  “此法极妙。”杨开道:“如果我们真能将丁俭争取过来,便等于在荆襄之地有了一位得力的人手,将来节帅南下之际,便有大用了。”
  “但愿如此。”李泽道。“德州新城,现在进展如何了?”
  “正在按规划推进。”杨开道:“数千工匠以及他们的家属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新城建设之中,各地招募的人手也是充足的,不过还有一月,秋收便要陆续开始,所以进度跟定会慢下来。不过按照节帅的计划,我们是分片开工,完成一部分,便会投入一部分使用。”
  “打造一座工匠之城,使其成为我们未来前进的动力之源,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不必着急。”李泽道。
  “是!”杨开道:“节帅先前所要求的活字印刷,第一批样品已经出来了,以铅来铸字,的确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最难解决的,便是油墨的问题,属下已经集结了长安来的匠人以及我们武威治下所有有这方面长处的匠人,集中攻关。”
  “雕版印刷,耗资巨大,使得书籍价格昂贵,知识难以普及开来,这使得知识始终被小部分人牢牢掌握在手中,这对于我们的大业是极其不利的,活字印刷将使得书籍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让人人都买得起书,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知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试想如果那些普通人家都能读书识字,这里头便会涌现出多少人杰来,而这些人只要有一部分能为我所用,又该是多么一股强大的力量。”
  “节帅,属下觉得您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让治下百姓都慢慢地富裕起来了,只有有了钱,才会有余力去读书,识字,人才会有更高的追求。”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李泽笑道:“这些人有了更高的追求,自然会发现,他们的晋身通道竟然被少数一些人把握在手中,让他们上进无门,这个时候,他们自然会不满,不满到了一定的阶段,便需要宣泄的口子。”
  杨开大笑了起来:“所以节帅才会叮嘱我,一旦活字印刷研制成功之后,便将这门技术散播于天下,看起来我们是做了亏本生意,便其实却是在为未来作准备是不是?”
  “愚昧者需要引导!”李泽微笑着说:“这不是你所说的话吗?北方,现在我们可以用刀子开路,但南方广大区域,便先下些水磨功夫,让他们自然发酵,等到我们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那里也许就有了我们需要的环境了。”
  “没一二十年功夫,难见成效啊!”杨开长叹道。
  “想要一统天下,便得有长期的准备。”李泽道:“我还年轻着呢,便是用上二十年,也还不到四十岁呢,便是你杨副会长,到时也还只有五十出头吧,那可正是你最为黄金的年龄段呢!”
  杨开笑道:“但愿我能活到那个时候。”
  杨开倒不是在随意说笑,这时候五十岁,绝对可以称之为老者了。
  “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是选派一批有经验的义兴社干部准备进入定州益州两地。”李泽沉吟着道:“曹信总督这二州之后,会把这批义兴社的干部安插下去,接下来的数年时间,我们与卢龙的战争,恐怕多半会在这两地展开,战争时期,我们义兴社干部的作用,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得到更好的发挥。我希望与卢龙战争结束的时候,义兴社已经在哪里深深扎下根来。”
  “明白。”杨开点头道:“曹公卸任镇州刺史,谁来接任呢?”
  “袁周。”李泽道。
  “那赵州谁去?”
  “瀛州黄德。”李泽笑道:“黄德是我们义兴社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员,在瀛州这一年来,干得不错,是该让他担起更重的担子的时候了。他去,也可以有力地推动我们在赵州新政的实施。而瀛州,薛平想去。”
  “以武威节镇副使的身份兼任瀛州刺史?”杨开皱眉道:“这会不会对柳将军造成一些困挠?薛平还好说一些,高象升着实不是省油的灯。”
  “我给高象升另外找了一些事情,他没有空去瀛州。”李泽哈哈一笑:“再者了,薛平不管有什么目的,剿灭张仲武的目标是与我们一致的。其时薛平此人,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战场,但毕竟家学渊源,身边的家将可有不少都是跟着薛嵩出来的,想来也不差。他想近距离接触战争,将来能够重振其父声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者他不是还有三千神策军在瀛州吗?他不愿意去定州益州是因为他知道他去了也无法真正掌握实权,曹信在呢!但去了瀛州就不一样了,至少,他能够将后勤辎重这一块握在手中。别小看了后勤辎重,一个好的将军对于这一块,可都是最为精熟的。这肯定是薛平身边的那些老将给他的建议。”
  “节帅,不管如何,还是要在瀛州有所布置的,他这个武威副使的身份,知情的人都晓得是一个虚衔,但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却也是挺能唬人的。”
  “柳成林是千牛卫左军都督,总督一切。薛平要去哪里,便得听其号令,这一点,我是给薛平讲清楚了的,他仍然愿意去。那柳成林可就不会客气了,再说包慧也还在哪里。”李泽道:“真有什么怀有心思的人,倒也可以让他们显显形。”
  “节帅既然早有安排,臣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其实我也就是瞎担心。节帅,那我就告辞了,下去之后一是安排节帅刚刚吩咐的事情,二来属下还准备去德州一趟。”
  “你去吧,下午我还要去度支司哪边!”李泽道:“夏荷正在准备成立义兴钱庄,以此来统筹整个武威治下的财务调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我不去瞅一瞅,实在放心不下。”
  “义兴钱庄一开,以前的那些钱庄票号可就没有活路了。”杨开笑道。
  “的确如此,所以如何对待那些私人钱庄,也是需要妥善处置的。总要给人一条生路,不然对于武威整个的经济也会造成创伤的。”李泽摇头道。
第三百四十一章:度支司
  武威节度使府是由原来的李家大宅改建而来,李泽掌权之后,便对李家大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而在三镇合一已基本成了定局,李泽决定将新的节度使治所放于武邑之后,便又再一次进行了扩建。节镇府以及下属各部衙门几乎占了整整一条街。
  而新成立的度支司,却是原武邑县衙原址之上扩建而来。而县衙,则因为武邑县的规模急据扩大,而向外搬迁到新城所在地,离原来的老城反而有些距离了。
  从节度使府出发到度支司,只不过一柱香的距离而已。
  毫无疑问,度支司现在可以说是武威节镇之下最大的一个衙门了。
  度支司内,下设综合,预算,条法,税赋,商贸,支出,农业,基建,评估,监督,人事等十余个部门,度支司的日常工作,便基本上由这些下属部门主持展开,而除此之外,司内还应对每一个州的财务设有一个办事处,以及对左卫,右卫,府兵以及节镇使亲兵都有与其相对应衔接的办事处。
  李泽的财政一盘棋,在度支司内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州的财务,都处于度支司的严密监控之下。而除开大笔的资金之外,度支司还拥有对下属各州以及军队财务的监察督查的权利,确保每一文钱都应用在合适的地方而不是被虚耗。
  度支内的护卫也丝毫不逊色于节度使使,整整一千隶属于节帅李泽的亲卫义从便驻扎在这里保护度支司的安全,而在度支司内部,又有田波安插进来的特勤人员负责内里保卫,确保这里不出现任何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