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984

  “这是老成谋国之道。”
  “其三,在做这些事情的基础之上,当然便是要为以后的战争作准备了。”裴矩道:“练军伍,储粮草,修道路,筑城堡,把卫州一步步地打造成武威进攻河洛关中的桥头堡。”
  “长史所思所虑,已经很全面了。”李泽满意地道:“潞州刺史是姚敬,此人以前担任武邑县县令,对我武威政策,烂熟于心,裴刺史但有疑惑,不妨与他多多探讨。”
  “一定会向姚刺史请教。”
  “请教不必。”李泽道:“姚敬对于武威政策是极熟的,但对于治理潞州这样大的地方,或者还会有力不从心和不妥当的地方,裴刺史你就不同了,我跟他亦交待过了,你们二人,相互相辅助,互相支持,卫州,潞州,要打造成一个整体,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强悍的生命力。”
  “职下一定会按照太傅的吩付去办。”裴矩道。
  “石壮将率两万军队驻扎潞州,其中一部,肯定会以卫州为基地。在军事上,以石壮为主,裴刺史在军事之上还要多多支持石壮。”
  “太傅放心,武威的规矩我是知道的,地方行政长官不能干预军队,只能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裴矩笑道:“职下不会坏了规矩,更何况,石将军也不会让我坏了规矩。”
  李泽笑道:“裴刺史虽然不能干预军务,但却可以做另外一些事情。你在河洛有着很深的根基,现在你的那些关系,不是仍然还在河洛吗?裴长史不妨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我们与朱温可以停战,但如果他朱温治下暴动频频,起义不断,可不关我们的事情。”
  裴矩眼睛一亮:“太傅的意思是,我可以在军辎之上,银钱之上,对这些人大力支持?”
  李泽笑道:“便是派些人过去指导,也是可以的。裴长史如果手上这样的人不多或者不够用的话,回头可以找田波商量。”
  “这些人的指挥权,会给予我吗?”裴矩眼前一亮。
  “裴刺史组织起来的人手,将来肯定也归裴刺史你指挥。”李泽笑吟吟地道。“到时候即便裴刺史想转成武职,也是完全可以的嘛。”
  “多谢太傅赐我此权利。”裴矩狠狠地点点头:“我会让河洛一带狼烟滚滚,片刻不得安宁的。”
  两人对视一笑。
  武威治下,其它的刺史,断然是不会有这个权利的,因为这事实之上,已经授予了裴矩便宜行事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变相地给予了他兵权。
  “裴刺史昨日便到了潞州,薛平他们宴饮,听说也是邀请了裴刺史的,裴刺史怎么没去呢?”李泽似乎是不经意地问道。
  裴矩嘿地笑了一声:“他们想做什么,人尽皆知,可惜裴矩却一点儿也不看好他们,我要报家族大仇,除了依靠太傅之外,难不成去依靠他们吗?他们成不了事的,终究只是太傅手中的一件玩意儿而已。太傅,我这话说得虽然有些难听,但这也是我的真心话。还请太傅恕罪!”
  “话糙理不糙!”李泽却是毫不在意。“我们想要打败朱温,想要重回长安,更进一步来说,想要复兴大唐的话,那就只能有一个声音。现在我看不到有谁能比我更合适来发出这个声音,所以他们可以抱团,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我却不会容忍他们做出一些其它出格的事情来。”
  “厉海也没有去。”裴矩道。
  “厉海没有去,是因为裴刺史跟他打了招呼?”李泽笑问道。
  “厉海去问了我,我的确警告了他,此人是个纯粹的军汉,但缺点也是耳根子软,容易冲动,我正想请太傅把他派到我哪里去。”裴矩道:“免得他一直呆在这些人身边,到时候误了自己。”
  “厉海我还是挺看重的,对他的任命,我已经有了其它的想法,放心吧,你想保全他,我也不想这样的勇将自误。”
第四百七十一章:问政
  厉海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此人在军事之上,的确有着相当的造诣,胆子也大,沉稳之中不乏冒险精神,属于李泽非常看重的那类将领,对于他的任用,李泽心里早就有了安排。他不希望厉海这样的将领稀里糊涂的被卷进这种政治斗争中去,一个不好,到时候李泽就算心中再不愿,也不得不处置他,这就非李泽所愿了。
  而裴矩的真心投效,却让李泽是大喜过望。与厉海不同,裴矩的地位要高得多,影响力也大得多,在河洛一带,裴矩本人的作用,比起薛平秦诏这些人要强出太多,有了这个人,李泽在以后争夺河洛地区之时,便能抢得先手。
  更重要的是,此人投向李泽,也将会影响到河洛一带其它一些有影响,有实力的人物,这会让李泽在以后轻松许多,所以李泽才满足裴矩现在的要求之后,更是慷然许诺,以后六部九卿的位置,裴矩可以任选其一。
  谈完公事,李泽盛情邀请裴矩留下来与他共进晚餐。
  简单地四菜一汤,用粗瓷大碗装着,量是足足的,虽然比起普通人来说要好上许多,但相较起见多识广,在河洛享受惯了的裴矩而言,有着李泽如此地位,在生活之上仍然如此简朴,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裴刺史,我也是一个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别小看这几个菜哦,这可是我专门带着的厨师精心烹调而出的。”李泽看着裴矩的模样,似乎读懂了他内心的想法。
  “外人都说我李泽爱兵如子,哈,这可真是高抬我了。”李泽接着道:“我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爱兵如子的将领,让我同士兵们食同桌,寝同床抑或更进一步的啥啥的,我还真做不来。不瞒裴刺史说,现在外头兵将们吃的东西,我还真吃不下去。”
  听到这里,裴矩终于是笑了起来:“职下听说,太傅本身就极其擅长烹调,像铁锅,还有很多新式菜肴,便是太傅发明出来的。”
  “瞎鼓捣!”李泽替裴矩夹了一块红烧五花肉,道:“想要自己吃得舒心,所以瞎鼓捣一气,慢慢的也就弄出了经验,裴刺史尝尝这五花肉,一头猪,就只精选这么一块最好的五花肉,厨师为了这碗菜,可是整整弄了小半天。真要说起价格来,那还真不便宜。来,尝尝,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一口下肚,香味直透四肢百骸,那个舒坦,当真用言语无法形容。”
  裴矩先是把四样菜一样尝了一点,果如李泽所说,看起来极普通的菜,在做法之上,真是化了极大心思的。像桌子上的那盘茄子,如果李泽不说,裴矩是万万认不出来的,不光外表上看不出茄子的模样,吃进嘴里,也没有了一般茄子的味道。在听了李泽兴致勃勃的介绍之后,裴矩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样了,先前说一碗红烧肉弄了小半天,这碗茄子,花费的时候,用的各种辅料,当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我是不太赞同的,说这话的人,绝对不懂得一般小菜真要弄得可口,是何等的艰难。”李泽用筷子敲了敲装着茄子的瓷碗:“就像这碗茄子,过程之中稍有差错,味道便差了十万八千里,基本上便等于废了。这还只是一盘菜而已,坏了可以扔了再做,但一个国家,如果一项政策出了偏差,那影响的可就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啊。”
  “太傅所言极是。”裴矩点头道。
  “如今我的治下,子民已经超过千万了。有时候想一想,便觉得后背上嗖嗖地冒凉气。”李泽替裴矩倒上了一杯酒,自己也满上一杯慢慢地啜饮着。“裴刺史,你对我武威现在的政策怎么看?”
  李泽突然问政,倒是让裴矩有些措手不及,斟酌良久才道:“太傅在武威所施之策,与以往大相径庭,与裴某人的过往经验也完全不同,所以实在不敢妄言,但有一点我却是相信的。”
  “不知是哪一点?”
  “太傅施行的这些策略,让武威实力蒸蒸而上,正走在不断胜利的道路之上,这就够了。”裴矩含笑道:“没有谁能指责一个胜利者。既然太傅在不断地胜利,那么就说明太傅是正确的。”
  一口饮尽杯中酒,李泽叹了一口气:“其实我内心亦是恐惧的,我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王莽。裴刺史,我正在摧毁一个阶级,在我的治下,豪强几无立足之地,所谓的名门世家战战兢兢,你要说他们心甘情愿,那我是不相信的。可这个世道,这些人偏生是掌握着话语权的,手中是握着庞大的实力的。”
  裴矩放下了筷子,看着李泽若有所思地道:“太傅,章回先生,公孙先生都是大能,您与他们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吗?”
  “自然是讨论过的。”李泽一笑道:“我们谈得很深入,你知道公孙先生和章回先生为什么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吗?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个问题谈得太深入了。”
  “太傅没有想过,利用豪门世家,名门大户?”裴矩道:“如果太傅愿意畅开门户的话,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蜂涌而至。”
  “是啊,这样,我的路会走得顺畅许多。”李泽点了点头:“然后呢?这个世道会再一次的进入一个轮回。从最开始的励精图治,慢慢地坠落,腐朽,大唐从兴盛到如今这个地步,用了多少年?”
  “可是太傅,您想过没有,即便是您摧毁了这一批,但也无法从源头之上改变这个问题,因为太傅的手下,将来会崛起另一批新兴的贵族,新兴的权贵。”裴矩沉吟道。
  “是啊,好像是一个死结。”李泽笑了起来:“现在我还没有想这么多,这么深,包括章回,公孙长明两位先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裴刺史亦是智者,平时有遐,不妨也多想想这个问题,未来我们要如何走?”
  这是一道大考题,但也表明了李泽对裴矩本人的看重。
  “太傅的义兴社,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试探性的举措?”裴矩突然问道。
  李泽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裴矩,他没有想到,裴矩居然能这么快地便反应过来义兴社存在的实质。
  “你了解义兴社?”李泽反问道。
  “既然要投效太傅,自然会对太傅的政策以及一些手法做一些研究,义兴社太不寻常了,就算我蒙上眼睛,他也在我耳边不停地敲响着洪钟大吕。”裴矩微笑着道。“包括您的供销合作社,您想试着用一种全新的经济制度来取代旧有的制度,进而影响到朝政的施行。”
  “裴刺史果然是智者。”李泽点了点头:“私下里,我把这种制度命了一个名,如今知道这个新制度的只有四个人,我,夏荷,章回,公孙长明,裴刺史,你是第五个。”
  听到这话,裴矩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脸色也凝重起来。
  “我叫他政府主导之下的市场经济。”李泽缓缓地道。“回头,我会送一本我自写的小册子给你,有空的时候读一读,想来有助于你更多的了解我的想法。将来,我希望你在入朝之后,能成为我有力的助手。”
  裴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激动之色。
  “章先生在学术之上的造诣更深一些,公孙先生更适合在幕后做一些事情,夏荷对我的想法了解最深,但终究是一个女子,又是我的妾室,很难让人膺服。裴刺史你就不同了,你学识渊博,对于政事,又极其熟念,为官手腕也是不缺的,将来宰相这个位子,你是我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合适的人选。”
  “职下一定会细细研读。”裴矩凝声道。
  “其实说来也简单,我的想法,就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经济命脉,都必须掌握和控制在朝廷手中,其它任何人,任何经济形式,都只能是它的有效的辅助和补充。我不管未来会产生什么豪强或者大家,他都只能依附于朝廷而存在。一旦他有了什么不好的想法,朝廷能在翻手之间便将他的势力轻而易举地连根拔起。这样,就算将来新的国家仍然会产生蛀虫,但这些蛀虫也只能趴伏在朝廷这个主体之上吸血,而无法动摇朝廷的根基,只要我们再建立起良好的自净系统,隔上那么一段时间便来清理一番,也就能更大限度地保证施政的活力,满足百姓对朝廷的期望。”
  裴矩缓缓点头:“太傅所说的,裴矩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了。”
  “这本册子,只是提纲挈领,现在还只是一个骨架,章先生,公孙先生,夏荷都在一直为其有些血肉而努力着,我希望裴刺史也这样做,让其的血肉更加丰满,我们的时间是足够的,现在我们的治下,也足以让我们慢慢地实验。现在船小好调头啊,未来船大了,难度可就是倍增。”
  瞬息之间,裴矩就觉得肩膀之上似乎担起了千斤重物。
  因为李泽现在与他讨论的,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
  李泽看得太远,一时之间让目光还看在眼前的裴矩有些措手不及。
第四百七十二章:换俘
  送走了裴矩,李泽伸了一个懒腰,回到了书房之中,李泌早就端来了一盆热水,正在往里面加着药材。这是李泽的习惯,一天劳累之后,一定要泡泡脚,去去乏,同时也算是调理一番身体。
  脱去鞋袜,将脚放进热水里,李泽顺手从案上抽出一份折子拿在手里准备抓紧时间再看几份,一转眼看到李泌所着个热汤婆子站在一边,不由笑道:“以后这些事情,你不要做了,如今你也是堂堂的五品将军,等回到镇州之后,说不得还要升上一级,再做这些事情,可就不符合身份了。”
  李泌笑道:“公子说哪里话来,就算日后我做到大将军,给公子端茶倒水,那也是应当应份的。”
  武威系统之中,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人,从对李泽的称呼之上,便可以将这两类人区分出来。一种人,是随着李泽身份的变化而转变着对李泽的称呼,最早的时候,叫四公子。因为李泽在李氏家族之中排行老四。后来李泽变成了武威节度使,这些人便叫李泽为节帅,现在李泽成为了太傅,大家自然也就跟着转换了称呼。
  但另一类人,从头到尾,都只叫李泽公子。但凡称呼李泽为公子的这一批属下,都是不折不扣的李泽嫡系,要么是从大青山下庄子里出来的,要么便是从大青山秘营出来的。不管李泽的身份如何变化,他们的称呼却从来没有变过。
  听着李泌的话,李泽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却仍然摇头道:“你除了公职之外,还是曹公的儿媳妇儿。曹公是何等身份的人,他的儿媳妇儿老是做这种服侍人的事情,他心里只怕也不开心的。所以以后这种事情,安排别人做便好了。”
  “公公岂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李泌笑道:“我不在公子身边便也罢了,只要在公子身边,却是不放心别人做这些事情的。”
  说着话时,却是提起热汤婆子往脚盆里加了一些热水。
  李泽放下手里的折子,看着李泌道:“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了另外的一件事情,便是你接下来的去处。”
  “公子不要我了,要赶我走了吗?”李泌神色一紧。
  “哪里是赶里走啊?而是你有了更重要的去处。”李泽笑道:“闵柔走了,你接任了统领,现在你走了,我也好再提拔一下别人啊,你要是一直不走,后头的人哪有上进的余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