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984

  李泽点了点头:“你觉得你这一次的策论写得如何?”
  “还行!”顾寒倒是毫不谦逊。
  “但是你可知道,你在策论之中发表的观点,与现在武威上下,哦,不对,是镇州朝廷的主流意见是完全相左的吗?”李泽反问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写出这篇策论来。”顾寒干脆放下了手里的点心,看着李泽道:“李相,如果那些主流的观点,也是您的观点的话,我认为您错了,这会为您的统一大业,带来绝对的阻碍。”
  看着明显有些激动起来的顾寒,李泽摆了摆手:“先不忙,先不忙,先吃着,等吃饱了,再与我们辩论。说实话,你在策论之中的观点,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反对的声音,绝对让人眼前一亮,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但你提供了另外一个观点用来审视我们以前的观点,对我们而言,都是有利的,更何况,看了你的策论之后,我倒是有些犹豫不决了。你先吃饱了,呆会儿才好与我们辩论呢!”
  听了李泽这番话,顾寒重重地点了点头,干脆拿起了盘子放到了自己的膝盖之上,一手点心,一手茶水,狼吞虎咽起来,今天在外面逛了一天,还真是饿了。
  看着顾寒的模样,李泽倒是很有些佩服这个人的胆量了。不知多少人见到他的时候,都有些战战兢兢,其中并不乏高官悍将,但这个顾寒一介百姓,却有这样的精气神儿和胆气,倒也不枉金满堂敢在信中用他本人作担保了。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人物。
  看着顾寒忙着填肚子,李泽便也低下头去看手里的图纸,对于西域和东方,大的方位他自然是很清楚的,但像顾寒绘制的这些详细的地图,他就不太清楚了,更何况,他记忆中的那些地方,与这个时代还是有不少的偏差的。
  西域的这些图纸,可以马上拓印一份,快马送给袁昌他们,这样,袁昌他们便能少走许多弯路了。现在袁昌等人,还停留在朔州进行最后的补充,离真正出关还远着呢。
第五百二十八章:战与和
  房门轻响,章回大步走了进来,顾寒马上站了起来拱手为礼,章回摆了摆手,扫了一眼屋内,并没有与公孙长明一齐坐到长沙发上,倒是自己拖了一把椅子,坐到了另一侧。
  “可有惊喜?”李泽问道。
  他问得自然是阅卷的情况。
  “意料之中。”章回摇了摇头,道:“长安洛阳江南等地的试子,诗词歌赋倒堪称一绝,倒也有不少佳作,但说到治世济民的策略,则大都流于空谈,根本就无法结合实际,文章纵然作得花团锦簇,却也只是金玉镶外,败絮其中。”
  “这也是想得到的事情。”李泽道:“这么多年的积弊下来,想要一朝扫尽这种风气,谈何容易?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能在我们设置了重重障碍还能走到这一步,也算是不错了,接下来的事情,便由礼部来安排吧。”
  章回点了点头:“只要他们肯接受,礼部自然会有所安排的。李相要教化天下,这些人再不济的,去主持一地教化,教人识书知礼,总还是能胜任的。”
  “只怕他们不愿去穷乡僻壤吃苦哦!”李泽笑道。
  “那就准备明年的考试吧!”章回冷笑道:“题目只会越来越难,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不接触实际,不参与实务,想要靠闭门苦读而从我们举办的科举考试之中出头,只怕是难上加难。”
  “不过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来自江南的不同寻常的人物!”李泽指着顾寒道:“章尚书可知,此人可是怀揣着金老板的荐书,却硬是要自己去参加科考,而且还成功地坐到了你我的面前。”
  “天下读书者万万千,总是会有几颗遗珠的。”章回喝了一口茶,看着顾寒,笑道:“不过是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还是一枚哗众取宠的死珠,却还得先过了我们这一关再说。”
  顾寒拱了拱手,却是没有说话。
  李泽拿出了一样东西,摆在了自己手边的案几之上,看着顾寒问道:“顾寒,你可知我们定下的策略是什么吗?”
  “知道!”顾寒点了点头:“虽然朝廷没有明言,但我却是能猜得出来的。必然是想先平定张仲武,击败吐蕃,打通西域,然后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向长安洛阳,再由北向南,一统天下。”
  “既然你猜得这么准,为什么在这篇策论之中,还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呢?”章回问道:“你觉得朝廷现在的这个策略不妥吗?”
  顾寒笑了笑:“从纸面上看,自然是逻辑严密,无懈可击。谁也挑不出刺儿来。”
  “纸面上?”屋里三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指责可不轻。
  就如同刚刚章回说那些南方来的士子流于空谈,只能作花团锦簇的文章却不通时务一般。
  “公孙先生在卢龙多年,可曾走遍东北之地?”顾寒看向公孙长明。
  公孙长明摇了摇头:“我作为一个谋士,走动的地方其实不多,大部分时间,倒都是在幽州。”
  “我走过。”顾寒道:“东北之地,地域广阔,白山黑水,山河壮阔,土地肥沃,的确是难得的好地方。但是,也正因为地域辽阔,所以人丁稀少,绝大部分都是荒芜无人区,在这片区域里,盗匪横行,凶狠异常。很多时候,民匪不分,甚至就是一家,拿起刀子跨上马,便是匪,下了马,扛起锄头便是民。”
  三人都点了点头。
  “那里民族成分极为复杂,相互厮杀使那片土地染满了鲜血。”顾寒微微仰头,似乎在回忆当年自己在那里的冒险:“当年我能从那片地方活着回来,实在是侥幸。”
  “接着说。”李泽道。
  “现在张仲武控制了哪里,他就有了极为广阔的战略纵深,恕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即便李相你在平州击败了邓景山,找开了进入东北的门户,但想要全歼张仲武势力,是极难的。如果我是张仲武,必然会利用东北广大的区域,与李相你游而击之。彻底把李相你拖进战争的泥沼之中,脱身不得。”
  室内三人的脸色,亦逐渐凝重起来。
  他们评定张仲武,与顾寒口中的张仲武完全不是同一类人。张仲武如果还要攻略天下,就必然要与李泽真刀真枪地拼个死活,这恰恰就是李泽最愿意看到的。
  但如果,张仲武真与顾寒嘴中所说的那般,已经认清了形式,不愿与李泽硬碰硬而只想龟缩东北,作一个地方土皇帝呢?
  “似乎有些道理。”公孙长明喃喃地道:“这一次张仲武看似起了十万大兵到平州,但却尽皆是奴隶,仆从军,在平州的只有邓景山的本部,而张仲武的力量,并没有出现。”
  “张仲武肯定会将他的本部向营州,辽州等地迁移,因为他现在高句丽还有着莫大的利益,所以,他在后勤之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足够他好好地经营这些地方。如果李相想要歼灭他,就必然要深入东北之地。李相,那对于军队的后勤压力是极大的。一招不慎,便是满盘皆输。”顾寒道。
  “以你这么说来,我们与他,就只能妥协了?”李泽皱眉道。
  “暂时的妥协!”顾寒道:“想要彻底地平定那块地方,除非是李相你已经一统了天下,这样,即便是一次两次的败仗,也无法动摇您的根本,输了一次,可以重新再来,连二接三,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蚕食,终是能够吞下他的。而现在,李相,您是输不起的。”
  “如果依你所言,我们与张仲武握手言和,井水不犯河水,不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让他整顿那片土地吗?如果让他在哪里彻底站稳了脚跟,想要拿下他,可就更不容易了。”章回道。
  “想要彻底拿下那里谈何容易?”顾寒连连摇头:“那里民风彪悍,民族成份极其复杂,世族大豪亦官亦匪,荒野流民野人,四处出没,杀之不尽,剿之不绝。张仲武没有李相您这样的生财生手,用得只是铁血屠杀一道,岂是长治久安之策,不过是一地灭,一地起罢了。现在那边看似平静,实则上是因为李相您对东北的压迫太大,那里的很多势力畏惧李相你,不得不与张仲武苟且罢了,一旦没有了李相的威胁,他们内部立时便会杀得血流成河。”
  三人互看了一眼,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的神色。
  “再说到高句丽!”顾寒道:“张仲武利用高句丽王与权相檀道济的矛盾,挑拨离间,让他们大打出手,他则从中渔利,如今在高句丽是横行一时,但不管得高句丽王也好,还是檀道济也罢,都不是傻子,总是会反应过来的,如果我所猜不错,用不了多久,张仲武在高句丽也会遇到麻烦。”
  “到时候他内部麻烦不断,李相适时抛去和平的诚意,他必然是满心欢喜的接过来。”顾寒道。“他要去处理内部事务,而李相则可抛去这个大麻烦,全心全意地先取中原,再下江南。至于东北之地,等到中原稳固,天下一统,再徐徐图之,用上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终是可以拿下的。一隅之地,如何对抗一统的中原帝国?”
  “既如此,为何你在策论之中又一力要对吐蕃打上一仗?”李泽问道:“你可知道我们的兵马一旦去了吐蕃之地的困难吗?后勤的供应压力较之张仲武一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单是那里的气候,就不是我们的士兵在短时间内能适应的。在我们这里一个强壮的士兵,一天能走数十里地,但到了哪里,只怕连一半也走不到吧!”
  “我当然知道。”顾寒道:“但打吐蕃,并不需要去他们的老巢啊,其实很显然,李相,即便您不想打他们,他们也会来打您的。以前吐蕃一直便与大唐边镇多有交锋,在这些年来,吐蕃可一直是大占上风的,您可能不太清楚,现在不少的边镇,是拿钱粮在买平安。”
  “拿钱粮买平安?”
  “不错,吐蕃现在的大相吐火罗是一个人杰,在他的治理之下,吐蕃正当强盛,多次入侵边镇,屡次大败边镇唐兵,但当时还有高骈在河东,边镇一旦有事,高骈便大力支援,倒也让局势稳定了下来。再后来吐蕃只需要摆一个架式,边镇的不少将领为了省事,直接便给他们一大笔钱粮,让他们退兵。高骈其实也知道这回事,但却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现在高骈没有了,大唐帝国又成了现在这番局面,吐火罗如果不想来打一打,那才是怪事?”
  李泽点了点头:“这么说来,那的确是要打一大仗了。”
  “这一仗避无可避,不但要打,还要打赢,大胜,打得吐火罗重新审视与朝廷的关系。”顾寒道:“而借此机会,李相亦可以重新整顿边镇,将其真正纳入到朝廷的体系当中,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听调不听宣,表面归顺,实则割据。”
第五百二十九章:东北谈,西北打
  顾寒的整体策略说来就是两条。
  东北谈。
  西北打。
  东北,自然是张仲武现在控制的区域,地域广阔,形式复杂,一旦陷入进去,很有可能便一头栽进一个战争泥沼,深陷其中,难以拔足,到最后,即便付出惨痛的代价拿下了那地方,但有相当大的可能,失去争霸中原的先手,甚至会被对手远远甩开,再无资格问鼎天下。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称霸一方,割地为王。
  而西北的打,也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等待对方来犯,然后给予对方沉重一击,将对方打疼,打怕,从而让西北彻底安定下来。
  满足这两个条件之后,镇州朝廷便能完全腾出手来,先手干掉朱温,进而踏马江南,一统天下之后,再回头来处理后边的事情。
  这与镇州朝廷先前的大战略方向的确是相悖的,但不得不说,顾寒的脉络是相当清楚的,道理也是充分的。
  东北那旮旯有多大,此时的自然条件有多恶劣,别人不知道,他李泽能不清楚?原本寄希望于张仲武贼心不死,会聚兵于平州与自己决一死战,但随着十万奴军聚集平州,这个希望实际上已经落空了。
  这一点,不但李泽看到了,章回公孙长明自然也看到了,不然,章回也不会在看到顾寒的卷子之后,便如此动容了。
  事实上,镇州朝廷的这个核心三人组,已经在商议如何面对当前的这个局势了。
  顾寒的策论,直指核心。
  如果说这一点是镇州集团内部那个高官提出来的,李泽倒也不以为意,因为这些人必竟掌握了相当多的信息,但顾寒,只不过是凭借着自己早年的游历以及对现在局势的判断,便作出了这样的战略规划,就由不得李泽不刮目相看了。
  只能说,草莽之内有遗珠,就看你没有一双慧眼能发现他了。
  “以你之才,足以问鼎状元。”李泽扬了扬手中的顾寒的那份策论试卷,“但是我却不能取你,不单是状元,便是榜眼,探花,你也无缘获得,这一点,你可能理解?”
  顾寒脸上的懊恼失望之情一闪而逝。
  “是因为这份策论,说中了李相准备要实施的政策吗?”他问道。
  “聪明!”李泽道:“事实上,我们的确在准备这样做,但我们考虑的,还没有你上面写的这么全面,我们还只考虑到了东北张仲武方向,对于西北,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但是我们并不想这么快地让外界知道我们的想法。”
  “战略欺骗?”
  “不错。马上,我们会在平州与张仲武进行一场大战,目的就是打垮他的奴军。”李泽道:“近期他的奴军屡屡侵入莫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在边境之上制造恐怖气氛,不杀杀他的威风,就无从谈起。”
  “如此一来,朱温一方便有极大的可能判断我们与张仲武的对峙将加据,他的重心,才会真正的转向南方,我们的机会才会更大。”李泽道:“所以,你无法得到本该属于你的东西。因为状元,榜眼,探花的策论是要颁布天下的。如果你凭着这篇策论拿了状元,只怕便会让人从你的这篇策论之中得窥我们的真正战略构想。”
  “明白了。”顾寒点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