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984

  大宗的缴获这不必说,肯定是属于朝廷的。但在战争之中,普通士兵们从敌人身上掏摸出来的战利品,却是心照不宣的归士兵个人所有了,而任重带领的一大票户部官员,还有监察员官员,还得分辩那些是士兵可以塞进腰包的,那些是必须上缴的。这其中有一道红线,越线者,就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惩罚。
  长久以来,唐军士兵已经在这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规矩,基本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毁了自己的未来。一旦被查出,军旅生涯也就基本完结,罚款能罚到你怀疑人生。
  更重要的是名誉的损失。
  当然,任怨也是不会放过士兵们缴获的一些贵重器物的。不是索要,更不是收缴,户部专门在军营里摆了一个摊子,士兵们塞进腰包的那些贵重的金银珠宝抑或是一些器具,可以卖给他们。
  金,银在镇州辖区内是不能流通的,一些贵重器物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更是没有用,打上一个折,户部便能给你收购了,而且还负责把你卖出来的钱给你送到家里。当然,邮寄费肯定是要收一点点的。
  不过负责这件事情的,便是镇州朝廷一直在辖区之内努力建设的驿路系统了。李泽每占领一个地方,第一件必做的事情便是大兴工程,像道路,水利这些是标配,路修到哪里,驿站便修到哪里,这些驿站除了为旅人提供食宿之外,还提供邮寄业务。只要花上一笔小钱,便能把你的东西,寄到有驿站存在的任何一个地方。
  对于士兵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必竟这些玩意儿带在身上并不方便。变成能花用的铜钱,对他们来说是更值当的事情。
  “相爷,这些战俘要好好的利用起来。”任怨抱着帐薄子,眼内布满血丝,站在李泽面前道:“来之前,夏尚书说,最值钱的就是这些战俘了,所以下官做了很仔细的统计,现在就能派上用场的战俘有三万一千三百五十八人,受了轻伤将养一段时间便能派上用场的用三万零七十三人,没有重伤的。”
  李泽看着任怨的模样,有些好笑。
  “你一个个去数了?”
  “当然。”任怨重重地点了点头:“下官这一次带来了一百二十六名户部官员,对于这些财货,自然是不敢有丝毫马虎的。”
  “夏尚书说这些战俘也是财货?”
  “当然是财货!”任怨认真地道:“像吐蕃人是最值钱的,先让他们去服劳役,不能白吃饭。被他们打烂的地方,非得让他们一点一滴给我们修好才行,这可比我们自己雇佣人修复要省钱多了。夏尚书还说了,这些吐蕃人是能卖大钱的,等他们把活干完了,就把他们卖给德里赤南那个冤大头,想来德里赤南肯定愿意出钱买这些人回去。”
  李泽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夏荷还真是能算计。这些吐蕃战俘,他的确准备交给德里赤南的,不过他还真没有以把他们卖给德里赤南。不过想想,这件事也是可以操作的。
  这些人,都是吐蕃精锐的战士,如果自己愿意卖,想来德里赤南是很乐意拿钱出来买的。这些人被德里赤南买回去了,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会让德里赤南的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那些汉军,奴军呢?”李泽接着问道。
  “虽然不如吐蕃人值钱,但可以干活啊!”任怨道:“反正我们这里有干不完的活计,等他们在这里干上几年活儿后,还可以归化一批人,安置一批人,以后又可以给我们交税,创造价值。从长远来看,这可比缴获一些金银有用多了。”
  李泽大笑,看着身边的田波道:“瞧瞧,我们这里还没有收拾完,户部已经都计划好了。”
  田波微笑着道:“夏尚书一向是此道高手。也亏得有夏尚书这位理财高手,我们才能在财政之上游刃有余。”
  “相爷,那些武器甲仗堆集如山,但这些东西于我们而言,并没有什么用,所以户部建议,直接融了,用这些乱七八糟的铁料打造农具然后出售。供销合作社已经找到了本地的一家铁料厂,那家铁料厂的东家,是原安绥杜氏的一个分支,现在正惶惶不可终日呢,供销合作社找上门去,他们可是喜出望外,忙不迭的便接下了这门生意,只收一个本钱。”任怨道。
  李泽道:“供销合作社可曾给他们说过,在我李某人辖下,矿山之类的资源性的东西,只能属于朝廷么?他家的铁矿,可是得交还给朝廷的。”
  “他们自然知道,他们也愿意交还。”任怨笑道:“按照我们这边儿的规矩,他还是可以承包的嘛。”
  “倒也知情识趣!”李泽点了点头。
  “相爷,接下来我们还要打灵州吧?”任怨收起了帐本,充满希望地看着李泽道:“就目前来看,窟窿还是非常大的,单就经济利益而言,我们是亏了大本的。特别是河东,安绥以后的安置,修复,眼前的收益,根本就不能弥补,更别说庞大的军费了。”
  李泽一摊手道:“回去跟你们夏尚书说,灵州就别想有什么收益了。估计到时候我们拿到手的灵州,比起银州来,会更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让你们夏尚书早些准备银钱,调拨粮食吧。”
  “多抓些土蕃战俘,也是可以的。”任怨很是认真地道。“我接触过色诺布德,一个精锐的战兵,他愿意出五十两,一个吐蕃军官,他愿意出一百两到一千两不等。这要看这个军官本身的能力以及它身后的家族情况。”
  李泽大笑,对这个任怨的映象倒是愈发的好了,工作都做到前头去了,这倒免得让自己再跟色诺布德提起卖人这事儿,有伤自己的颜面。由色诺布德自己提,自己可是里外面子都有了。
  “灵州不可能抓着了,等我们大军抵达的时候,估计吐火罗已经跑了。”李泽摇头道。
  “那,下官就先告辞去做事情了。”任怨满脸的失望之色,向李泽行了一礼,抱着帐本转身出门,一边走还能听到他一边在嘀咕着亏大了亏大了,让帐内的人都是忍俊不禁。
  夏荷带出来的人,果然都是一个模子的,眼窟窿里便只有银钱。
  “那些奴军,汉军,你也应当还有用处吧?”李泽转头看向田波。
  田波点头道:“是的,现在已经在摸底了,奴军,汉军中的不少首领在吐蕃本地也算是有钱有势的人物,我准备在他们当中招募一批人成为我们的外围人员。将来德里赤南买人的时候,这些人,恐怕也是他要弄回去的对象,毕竟这些人,也是能为他提供帮助的。”
  “这些人可信吗?”柳如烟道:“我可是不太信任他们。”
  “夫人,做我们情报工作这一行的,他可信不可信,并不是十分重要。反正他们也不是我们核心层的人,接触不到机密事件,所以,只需要他们提供的情报有用就好了,能够对我们在吐蕃的事情提供一些支持就行。只是一些利益交换罢了,并不必对他们太认真。当然,只要我们越来越强大,他们也就会愈发地甘心被我们利用。”
  柳如烟皱了皱眉,在她看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像内卫这样灰不溜秋地开展工作,让她很有些不适应,不过这不是她擅长的领域,也就问一嘴罢了。
  “小蝉这一次不是跟着李德也过来了吗?你没有见着她?”李泽问道。
  “匆匆地来见了我一面,又匆匆地走了。”柳如烟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可是向着她的夫君了,李德奉命率骑兵作为先锋先奔赴灵州,她不放心,也跟着走了。”
  “不高兴了?”
  “哪里啊?看着他们夫妻恩爱,我高兴还不及呢!”柳如烟摇头道:“她虽然是我的丫头,但从小一起长大,倒是跟妹妹差不多。”
  “我们马上也要往灵州走一遭了。”李泽拍了拍柳如烟的肩膀,笑道。
第六百二十九章:夏州后事
  李泽见到的夏州城是残破不堪的。从外面看,城墙仍然巍峨高大,威武不凡,但其实现在的它真正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要归功于松郎将仁对于唐人刻骨的仇恨,在进了夏州城之后,他一边纵兵抢掠,一边肆意地破坏,临末走的时候,还没有忘记点上一把火。
  曾经安绥的节度镇府所在地,安绥统治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大半个城市差不多都变成了废墟。
  李泽踏进这从城的时候,距离这一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但此必,城内仍然还在做着清理废墟的工作。
  眼睁睁地看着大约十几具尸体被从一间倒塌的房子中抬了出来,装上了一辆板车推着往城外走去,李泽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造成眼前这个局面的是李德,可实际说起来,何尝不是李泽他自己呢!李德是有机会阻止松郎次仁的,但他却故意放纵了这一切。而目的,就是为了肃清杜氏父子。
  犹记得当初户部官员任怨在收到李德送回来的那一笔巨大的财富之后,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快乐得都要找不着北了。
  或者那一车车的财富之中,就有刚刚被烧得焦炭一样的十几具尸体的财产吧?
  心中一阵气闷,一股强烈的不适感涌上心头,使得李泽的身子晃了晃,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上。唬得他身后的李敢一个箭步上来托住了李泽的臂膀。
  “不妨事的。”李泽摆了摆手:“就是有些感伤罢了。”
  做出决定是很容易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纵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这并不等于真正的见到了惨烈的现场场景之后,还能无动于衷。
  这一次整体的战略计划之中,这样的事情,自己却连做了两次。
  一次是河东。
  一次是安绥。
  李泽觉得冥冥之中一定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作为一个统治着广袤疆域,无数丁口的权力掌握者,李泽曾经认为只要自己做到了对绝大部分人有利的事情,对整体有利的事情,便可以心安理得,便可以问心无愧。但今天看到的这一幕幕,仍然给予了他极大的冲击。
  人,终有七情六欲。
  而自己,也绝不是那种断情绝性的家伙。
  自己仍然会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摇摆。
  “夏州,这一次损失极大吧?”他静了静神,转头看着身边临时代理夏州刺史的戴琳。
  “是的。夏州原本有民二十三万户,其中夏州城及其周边便点了八万户,这一次,十去五六。”说到这里,戴琳的声音有些哽咽。“当时吐蕃入侵,灵州失守之后,杜帅便下令将其它各地所有富户都集中到了夏州城,所有粮草集中了夏州,这一战过后,荡然无存。李相,夏州,元气大伤,只怕十到二十年,都不会恢复元气了。”
  “朝廷对安绥各地,会有一定政策上的扶助,相信我,用不了这么多年,夏州便可以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听到戴琳这么说,李泽反而松了一口气,夏州城当然是极惨的,但现在看起来,夏州其它地方应当受损并不太严重,二十万三户,便应当有五到六十万人左右,刨去这一次的损失,夏州城至少还能存下四十余万人。
  死的,恐怕大多是那些逃到或者被杜有才迁到夏州城中的有钱人。逃得一条性命的,反倒是那些穷人。
  这对于李泽来说,反而是好事。
  “吐蕃军入城的时候,戴将军的家人也都在夏州城,他们,还安好吧?”李泽问道。
  听到李泽问这个,戴琳的眼眶就红了起来:“谢相爷关心,家里大都还好,当时吐蕃人入城之后,城中大乱,但下官家中多有退役武卒充当家丁,所以并没有太慌乱,这些家丁们保护着家人与杜帅一家汇合之后,趁乱倒是杀出了一条生路,逃出了城去。只是家中老母,体弱多病,不愿连累儿孙,强要留在家中,家中内子见家母不愿离去,便也留下来陪伴,她们两个,都没了。”
  李泽怔忡了片刻:“忠孝节义,朝廷会给予表彰的,虽然是身后哀荣,但愿能聊为安慰吧!”
  “多谢相爷。”戴琳再一次拱手相谢。
  “杜帅家人尚还安好?”李泽问道。
  戴琳摇了摇头,“孤儿寡母了。杜帅也好,我戴某人也罢,我们都是从军数十载,双手沾满了血腥,或者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吧,家中子嗣都不兴旺,杜帅本有三子,但最终却只有杜亮成人,但这一次,却又一起折戟沉沙了。杜帅本枝,只余下杜夫人以及杜亮的寡妻及一双儿女。杜帅没了之后,我率军突围,好歹将杜帅的遗体带了回来,可是杜亮却是尸骨无存啊,最终只能做了一个衣冠冢。”
  看着戴琳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李泽不禁问道:“杜家是又出了什么别的事情吗?”
  戴琳苦笑道:“好教相爷知道,杜家本枝,这就算没了主心骨了,但分散在安绥的杜家别枝,却实力犹存。而杜氏在安绥还是有着很庞大的资产的,像土地,农庄,山野泽田等等,战事结束之后,杜氏别枝便都涌到了夏州城中,要开宗族大会另选族长,可实际上的意思,却是要瓜分这些东西,杜帅父子没了,单剩杜夫人一介女流之辈,备受煎熬,戴某有意相助,可这终是杜家家事,实在是不便插手。”
  李泽一声冷笑:“这些人的如意算盘未免也打得太响了些。李某岂容这些人欺凌孤儿寡母?这岂不是让将士们心寒?”
  “如果有相爷作主,那一切自然就好说了。”戴琳连连点头道。
  “如今你转为文官,可有何不便之处?”李泽问道:“如果还想带兵,自可明言,我会有安排。”
  “不了,戴某早年曾经中举,不过时运不济,一直不曾得中进士,后来跟随杜帅,弃文从武,如今再度做回文官,倒也是回归了本来面目。”戴琳摇头道。
  “这样最好了!”李泽也是展颜一笑道:“如今夏州残破,百废待兴,正当以民事为主,以恢复经济为主,你在夏州多年,熟悉情况,做这个刺史是最合适不过了。文武相辅相称,但接下来夏州的重心却是治理了,戴刺史要多多费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