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984

  “爹娘,你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了,是该享福的时候了,以后就由我来养家。”刘兴坚持道。
  “你爹我还不到六十岁,就去混吃等死吗?”刘老汉儿连连摇头,年轻里家穷,娶不到媳妇,三十大几才总算是脱了单,刘兴虽然还只有二十岁出头,但老汉儿的年纪,却着实不轻了。“再说了,我干了一辈子,也闲不下来。城里头哪有我们这里舒坦,这事儿,你别说了。你真要想孝敬我,等我爬不动了,再把我扛去。”
  刘兴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母亲,但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母亲是支持刘老汉的:“兴儿,我们去城里能干什么呢,你爹娘一辈子就只会侍弄土地,养个猪羊鸡什么的,到了城里,游手好闲吗,没得把人闲坏了。现在我们身子骨都好得很,还能干上好多年呢!”
  刘兴沉默了一阵子,终于还是点了点头:“那我这一次把小妹带去吧。”
  “你又不常在家,茹儿一个去怎么行?”母亲连连摇头。
  “爹,娘,茹儿也已经十五了,一直呆在乡下,以后也找不着一个好婆家。”刘兴瞅了一眼妹子,道:“城里的宅子,我请了有佣人,都是老实本份的,小妹去了,便是小姐,自然只有他们敬着的份儿,城里有学堂,小妹大字不识一个,这是不行的。进城之后,我安排小妹去学堂念书,再学学什么理财管家的,可不能再像现在这样跟个野丫头似的。”
  “哥……”刘茹顿时脸变成了一块红布,顿着脚不乐意地道。
  “镇子上也有学堂,也许女孩子上学,只是你妹年纪大了一些。”刘老汉沉吟道。
  “爹,我安排妹子去的地方,不禁年纪的。”刘兴道。
  儿子年纪大了,历练多了,已经颇有些当家的气势了,前三十年听老子的,后三十年听儿子的,现在儿子肯定比自己要见多识广得多,看这架式,倒是为妹子在为以后考虑,以儿子现在的地位,当然是想为妹子找一个好妹夫,但前提也是妹子不能太草包。
  “这样安排也行,就听你的。在乡下野惯了,是该去学学规矩。”刘老汉点头应允。
  刘茹立时便垂下了脑袋,也不知是欢喜还是忧愁。
  “兴儿,你呢?你也该成家了!”知道现在的儿子恐怕是自己安排不了了,刘老汉干脆直接问刘兴了。
  刘兴一笑:“来棣州之后,以前的一个老长官也给我介绍了一门亲事,等这一仗打完再说吧,再怎么我也要挣一个将军的位子回来之后再说,不然没得辱没了人家的门楣。”
  听了这话,刘老汉更是没吭声了。要将军的位子才不辱没对方,不言而喻对方的门庭绝对不是自己这个农家老汉儿能比的。
  “这一仗,咱们能打赢吗?”挣扎了半晌,刘老汉还是没有忍住。
  听出了父亲话里担心的意思,刘兴不禁笑了起来:“对面的那些人,哪里是我们的对手。您就尽管放心好了。”
  “去年你舅舅来了,说是那边快要过不下去了,一直在不停地加税加赋,都收到五年以后去了,还强征了好多人去当兵,听说那边儿都有十好几万人呢!”母亲担心地道:“这得多少人啊,你们人够吗?”
  “打仗可不是人多。”刘兴摇了摇头:“舅舅那边既然过不下去了,怎么不来我们这里讨生活?”
  “过不来啊,查得严。便是他,也是偷偷地跑过来的,可怜见的,开始我还以为是讨饭的呢,还想我们这里,哪里还有讨饭的人呢?”母亲抹了一把眼泪:“我要他留下来别走了,可他一大家子呢,给他收了一板车的东西,都没有要,说是带不回去,最后给了他几两银子,缝在衣服里,临末了,也就拿了一块腊肉。”
  “所以啊,我们得尽快打过去,让舅舅这样的穷人,都过上像我们这样的好日子啊!”刘兴感慨地道:“不能让那些人再荼毒百姓了。李相说过,我们是解放者,是建设者,要做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见过相爷?”刘老汉瞪大了眼睛。
  “我哪有这个资格啊!”刘兴连连摇头:“不过我们义兴社每个月都要上课的,课堂之上会有先生专门给我们讲相爷说过的一些话,有些我们听不懂,先生便详细地解释。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义兴社,就是要让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义兴社是官府吗,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是官府,也不是官府。不过义兴社您肯定是见过的。”刘兴笑道:“那些着黑裳系红巾的人,便是义兴社的人啊!”
  刘老汉恍然大悟:“每年春耕秋收的时候,倒是能见着许多这样的人来帮忙。你不也是义兴社的人吗,怎么不跟他们一样打扮呢?”
  “我是军官,跟他们有一些不一样。”刘兴知道跟老人解释不通,也不欲多说。“爹,娘,军务繁忙,明天一大早我就得走,家里的事情就这样安排,茹儿晚上收拾一样,明天跟我一起走,趁着这段时间还有空闲,我把小妹安排好,一旦开打,那我就又顾不上了。”
  “我这辈子打过最大的架,就是跟邻村的人争水源的时候打过一次,双方拢共一起也不过百来人,但也吓得够呛,兴儿,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你,可要好好的啊!”刘老汉不无担心地道。
  “你儿子身经百战,连卢龙军那样强悍的军队都没有打过我们,平卢军算什么!”刘兴大笑:“您就放心吧。”
  这一夜,一家人都没有睡。
  喝完了饭,爷儿两搬了椅子,坐在院子里说话,母亲则又喜又悲地在屋里给刘茹收拾着衣物,儿大不由娘,终是要一个一个的从自家这个狗窝窝里飞出去了。
  东北定,西北平,李泽的战略重心,终于彻底地转向了南方,而他第一个要拿下的,便是平卢节度辖下区域。像刘兴所属这样的精锐部队,正在一支一支地从各个地方向着平卢方向调动。整个棣州,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大军营。
  这一次,没有偷袭,没有计谋,李泽就要是用强悍的军力,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
第六百四十章:济济一堂
  陈长平大步走在棣州城的街头,对于他来说,这算是故地重游了。在还没有归附李泽之前,陈氏四兄弟,是地地道道的绿林好汉,沧州是他们的故乡,也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地盘。
  人生的际遇有时候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数年之前,他们起兵造反,被当时的横海节度使派遣麾下悍将柳成林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窜到石邑,绑架了柳成林一家子,然后逃到武邑,本想找到一个安身之地,不曾想就此落入到了李泽手中。
  现在,柳成林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他,与李泽还有一份十年期的奴仆协议。当然,这份协议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笑话了,现在他更想这份协议是无期的。
  当年的盗匪,重回棣州之时,却已经是堂堂的统兵上万的中郎将了。
  刘兴跟在陈长平的身边,充当着陈长平的导游。
  刘兴在平州战役结束之后,便奉命抵达了棣州,他的使命是与棣州方面联络,为即将抵达的大军修建营盘,沟通关系。陈长平,只是右骁卫抵达的第一部分而已。
  在棣州,本来已经有秦诏带领的左骁卫驻扎,打一个平卢,李泽并不认为需要动员两个卫的兵马,只不过是调动了右骁卫一部而已,另外,还从其它部队抽调一些精锐过来而已。
  只有打下了整个平卢,右骁卫主力部队才会正式抵达。而他们的驻扎地点,也会变成平卢而非棣州了。
  打平卢,主力将会是秦诏的左骁卫。
  陪伴在陈长平身边的还有他在左骁卫之中任职的四弟陈长贵。
  与刚刚被纳入李泽麾下不久的平州,莫州不同,横海节度治下是李泽征服的第一块区域,所以也是发展的最好的一个地方,民生经济,已经隐隐有了赶上原成德地区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德州,一个沧州两个地方的强力拉动。
  德州,是李泽规划的工业之城。而沧州,则因为海兴海港的愈发兴旺而越来越繁荣,有了这两个发动机,这片区域,想不发达都不行。
  棣州,与德州和沧州相连,虽然还比不上这两个地方,但却是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方。
  街上有不少右骁卫的士卒正在兴致勃勃地购买着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右骁卫士卒,相当一部分来自瀛州,莫州,甚至还有平州,妫州等地的士兵,对于他们来说,棣州的货物,比起他们家乡的货物,要便宜得太多了。在这里买下东西,再利用驿站寄回去,即便是加上运费,仍然是结余下不少的钱来。
  毕竟商人们把货物从德州沧州这些地方运到莫州平州去,一路之上花费是着实不菲的。这些地方,道路交通建设远远比不上这里,再加上刚刚平定不久,盗匪并没有剿灭干净,贩货,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风险的。
  但利用官府驿站,则没有什么危险,盗贼还没有胆子去抢驿站的货物。
  陈长平自然是不缺什么东西的,他上街来闲逛,更多的是缅怀当年的青葱岁月。想起自己当初扯旗造反的时候,也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理想之时,他不禁有些好笑。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啊。
  自己所谓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劫富济贫,充其量也就是抢了有钱的,再去分给没钱的。其实财富并没有增长,反而因为破坏,使得这个地方的经济愈加的恶化,百姓愈发的困苦,然后日子过得更加的艰难。
  直到跟了李泽,陈长平才明白了过来真正的替天行道是怎么一回事。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哪里是自己想得那么简单,这完全是一项浩大无比的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街上的行人们是快活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来去匆匆,一个个都被人踩了尾巴似的走得飞快。那些商户们是快活的,殷勤的招呼着来往的行人到店里看上一看。街边的小贩们是快活的,哪怕就是最简单的卖些小菜山货,也能养家糊口。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
  过去的陈长平也曾经这样,一份简单的幸福其实就能让他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奈何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连这样简单的要求也不给他。
  现在的陈长平对幸福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不再为衣食住行而烦恼的时候,像他这样的人自然就想得更多了。
  追随着李相,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种简单的幸福,现在便是陈长平的执念了。
  陈长平现在认为,除了李泽,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当在李相面前的人,都是需要铲除的。这些人不死,天下人就没有幸福可言。
  “大哥,前面好像是李德李将军。”陈长贵突然看到了一个熟人。
  陈长平抬头,顺着陈长贵的手指着的方向看了过去,不是李德还是那个?身边一个年青的妇人,应当便是李德的妻子柳小蝉了。
  “想不到李相把李德也调过来了!”陈长平笑着大步迎了上去。
  “李将军,柳将军!”陈长平走到二人身边,笑着打起了招呼,倒是把正在一个小摊子上面兴致勃勃地看着一些脸谱面具的两口子吓了一跳:“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原来是长平兄!”李德笑道:“我们今天上午刚到,去秦大将军哪里点了卯,再去拜会了杨刺史,中午在李浩哪里吃了饭,这不下午便出来逛逛吗?你是什么时候到的?”
  “我昨天才到。”陈长平道:“真是想不到,这一次又要和你一起并肩作战了。在莫州,平州,我们可是合作愉快啊。”
  “看来公子也是知道我们以前是老搭档了,所以才把你我都调了过来。”李德嗬嗬一笑,道。“相请不如偶遇,走,找一间酒楼,我们好好的喝上两杯。”
  陈长平摆摆手:“今儿个不用你请客,有人请!”指了指身后的两人,“刘兴,我四弟陈长贵,你都认识吧?”
  李德大笑:“刘兴是我的兵,我怎么会不认识?刘兴,你便是棣州人吧?跟着长平兄,他没为难你吧,要是他对你不好的话,干脆还过来跟我。”
  “想得美你!”陈长平笑着敲了李德一记:“你走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队长,现在可是统带一个营的骑兵了。你可不能总想着把游骑兵里的好兵都弄走,不留下些种子,怎么好发展壮大呢!”
  “那倒也是!”李德得意地瞅了一眼柳小蝉。现在左骁卫里的骑兵,相当一部分是他走的时候,从游骑兵里分出去的。“今天莫非是刘兴这个地头蛇请客?”
  “自然。”陈长平道:“刘兴已经到了好几个月了,已经在这里买了宅子,这一次他回家带了许多好东西回来,请我去尝个鲜,你运气好,赶上了。”
  “哪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家里爹娘自己鼓捣的,也就一个原汁原味罢了。”刘兴道。
  “要的就是这个原汁原味!”李德兴致勃勃地道:“走走走,也没有什么好逛的了。”
  刘兴买的宅子不大,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子罢了,他读书不多,虽然家里也有个书房,但却是看不到几本书,倒是一个大沙盘,让陈长平和李德满心欢喜。
  领兵打仗的一见面,说得倒九成九跟战争有关。当刘兴带着陈长贵去给小妹刘茹帮忙准备晚上的饭食的时候,陈长平与李德却是饶有兴致地留在沙盘之前,看着这个做得极为精细的沙盘。
  “说实话,当年把刘兴留下来,我是真舍不得的。你也是眼睛毒,为了带走他,我可是把他按在队长的位子上没有提拔,本来是准备把他带到右武卫那边才升上来的,不想被你捡了便宜。”拍着沙盘的木质边子,李德很是有些懊恼。
  陈长平得意地大笑:“既然知道你要走,还要留一部分人下来,我又是柳大将军指定的接手人选,岂有不先打听好的道理。瞧瞧,这沙盘,咱们军中便没有几个人能做得来。我提前派他来,就是忙活这事儿,他也是个争气的,在内卫的配合之下,这事儿,已经忙得差不离了。你也知道,咱们游骑兵在外征战,常常脱离大部队,要是不熟悉山川地形,很容易吃大亏的。”
  “回头这东西,我要复制一份带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