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984

  朱友贞大笑着挽起了刘宣,从自己的腰间摘下了单刀,递到了刘宣的手中,“这柄刀,跟着我多年了,现在送给刘将军了。”
  看着亲手替自己悬上单刀的刘宣,咽了一口唾沫,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以后真得会把命卖给眼前的这位三殿下。
  防务虽然由刘宣负责,但曹彬统带的数千宣武军,仍然是跟着朱友贞入了城。
  此刻江淇驻扎在大黄山,周振直接开拔去了奎山。
  一天之后,田国凤与陈富率军归来,田国凤手中提着的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让在城头之上迎接二人归来的刘宣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
  那是庞勋的人头。
  这位逃走的武宁节帅,还是没有逃脱朱友贞的追杀,看着那双死不瞑目的双眼,刘宣总觉得是一直在瞪着自己。
  曾经的庞勋豪华之极的节帅府,现在换了主人。朱友贞站在节堂之上,看着那张武宁全境的地图,感慨地看着曹彬与田国凤,陈富等人道:“辛苦了半年有余,总算是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了。”
  田国凤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这就像以前我当流匪的时候,朝不保夕啊,被官兵赶得到处跑,直到后来在泰山之上站稳了脚跟儿,才觉得心下踏实了。殿下,您现在也该踏实了吧?”
  陈富猛扯了他一把,田国凤不妨,却是被扯了一个趔趄,回头怒视着陈富:“怎么,我说错了吗?”
  朱友贞大笑:“话糙理儿不糙,不过国凤啊,我与你不同,现在也只是心下稍安而已,任重而道远啊。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你是大功臣,想要什么,我都答应你!大宅子、金银财宝还是美女?”
  “当然都想要!”田国凤咧开大嘴笑道:“不过我最想要的,还是殿下马上能调拨给我一支军队,我要马上好好地将他们操练起来,这一次看了曹将军与庞勋车对车马对马地干了一仗,我发现我还差点数儿啊!”
  “好,好,没问题!”朱友贞乐不可支:“早前在青州你训练的那几千人还给你,再许你征调一部分部马,凑足一万人。等到眼前之事结束了之后,你便去沛县驻扎,在哪里练兵。”
  “殿下,哪能不能把我家老二给调来当沛县的县令啊,我去沛县,那肯定是要用沛县的收入来养军队的,我和老三都不擅长挣钱啊!”田国凤道。
  “想得美!”这一次不仅是朱友贞,便连曹彬也笑了起来。“徐想现在在泰安干得甚好,已经是一府之府君了,跟着我,岂有官儿越当越小的道理。接下来我肯定要调他来武宁,但岂会大材小用,让他去当区区一个县令?”
  “我军队的耗费?”
  “这你就放心吧!”朱友贞淡淡地道:“李泽的控军之道,这几年我还是颇有研究的,以后一应军费,都有我统一调拨,你,只要练好兵就好了。好好地休息几个月,等到了明年,再跟着我去纵横天下。”
  “那敢情好!”田国凤又高兴起来:“只要有钱养军,我倒是不管钱从哪里来的,反而可以少操许多心呢!”
  环顾了一下整个大堂,朱友贞看着施红道:“庞勋的家属呢?”
  施红道:“我们还没有来的时候,全都被杀了。”
  “刘宣干的?”朱友贞皱起了眉头。
  施红摇了摇头:“是周群。”
  朱友贞脸色有些不豫。
  施红微微一笑道:“殿下,这件事情,周群的确用力过猛了,不过这个人,倒还是可以用的,只不过小心用就好了。”
  朱友贞叹了一口气:“我其实很讨厌这样的一个人,反而是刘宣,看起来有些择不清,但反而能更让人放心一些。有时候,太无情无义,也让人心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途,殿下的手下,也需要这样的人。特别是武宁刚刚落入我们手中,既要有安抚,也要有严苛,这严苛的事情,不妨便让周群去做。”
  朱友贞点了点头:“我准备调徐想来武宁任长史,负责整个武宁的民政,周群,便让他当别驾,管司法吧!”
  “徐想到武宁来,泰安怎么办?”曹彬问道。
  “泰安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朱友贞想了想,道:“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泰安,慢慢地移交给曹煊吧。传令给刘信达,让他抓紧时间在泰安再编练一支新军,明年开春之后,将泰安整体交给曹煊,让刘信达驻扎宣武。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南方,是淮安,是鄂岳。”
  “刘信达到宣武,只怕会引起有些人的反弹!”施红小声道。“朝廷之中必然会有反对之声的。”
  “不要紧,这些事情,交给我三叔去应对!”朱友贞嘿嘿一笑:“只要宣武留后不反对,别人说了也是白搭,实在不行,便让三叔把刘信达收编了。”
  几个对视了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虽然有了武宁,但宣武能掌控在手中,便有了最强大的后盾,再者,宣武加上武宁,便对衮海形成了事实上的包围,直接隔断了衮海与长安洛阳等地的联系。
  “打铁终需自身硬,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将武宁经营好,将兵练好,明年春播之后,我们便向南而行了。”朱友贞挥手道:“诸君,各司其如,努力吧!你们不负我,我决不负你们。”
  “愿为三殿下效犬马之劳!”大堂里几人都是抱拳行礼。
  大堂之外,响起了急骤的脚步声,一名军官急步而入,躬身道:“殿下,城防刘宣将军处派人过来报信,一支军队,已经逼近了徐州城。”
  “想来是衮海代越,终于赶来了!”朱友贞失笑道:“眼下大局已定,莫非他还想看看能不能有机可乘吗?走,我们一起去会会这位代世叔!”
第七百一十章:礁石
  代越终究是没有来。
  他率领的主力,到了沛县便驻扎了下来,只是派出了一小支骑兵,打着他的旗号,试探性地到了徐州城下。
  这支骑兵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长驱直入,直到他们在徐州城下见到了城门之上高悬的武宁节帅庞勋的人头这才悚然而惊。
  朱友贞派人友好地将这支骑兵的头领,一名振武校尉请进了城内。
  当然,不进去也是不行的,谁被成百上千的骑兵虎视眈眈地瞧着,也无法拒绝这份邀请。
  朱友贞亲切而又友好地接见了这名校尉,言词由衷地向代越领兵前来帮助他剿灭叛贼庞勋的军事行动表示了感谢,并且热情邀请代越到徐州来一叙,也让好让一尽地主之谊。最后,还重重地打赏了这支孤军深入的斥候骑兵。
  稀里胡涂又诚惶诚恐地这名振武校尉揣着朱友贞热情洋溢的邀请信,还有庞勋一些勾结大唐的信件诸如此类的证据,当然还有一些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又迷迷澄澄的出了城,上马一路奔回了沛县。
  看完朱友贞的邀请信以及那名振武校尉带回来的所谓的证据之后,代越长叹了一声。
  终究是木已成舟,庞勋不在了,说什么都晚了。
  或者在大梁皇帝朱温看来,武宁这样一个重要的区域掌握在自己的儿子手里,比让庞勋握着要可靠多了。
  对于朱友贞无旨而伐,善动兵戈的事情,了不起也就是斥责几句,给一个不痛不痒的惩罚,并不能改变事实上武宁已经被朱友贞掌握的事实。
  现在的问题对于衮海已经非常严重了。因为宣武留后朱炽已经有了明显的倾向性,要不然,朱友贞是不可能从宣武发兵直捣武宁的。
  宣武,天平,武宁三家已经对衮海形成了事实上的包围,而在这个包围圈的另外一侧,则是强大的唐军,在平卢,唐军集结了两个卫的兵力。虽然左骁卫因为唐军内部的倾轧而实力大减,但尤勇的上任,极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个局面,如果说这两个卫是李泽摆在哪里看的,傻瓜也不会相信。
  接下来衮海的日子必然是非常难过了。代越现在非常后悔,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忽视了朱炽这个看起来庸庸碌碌的家伙,以为他就是一个混吃等死没有什么政治目标的人。现在他们遭遇到了惩罚,朱炽手稍微一松,衮海的头顶之上,便乌云盖顶了。
  接下来,一定要想千方设万计地打通朱炽这一关节,实在不行,也要想办法换一个宣武留后,否则,衮海就被关死了。
  至于趁乱杀死朱友贞的想法,现在代越是压根就没有了。
  这让他异常痛恨庞勋,常堂一介节镇,竟然三下五除二就被朱友贞弄死了,连多支撑几天都没有做到,以至于让他陷入到了如此背动的局面之中。
  “长史,现在我们怎么办?”行军参军小心翼翼地问道。
  “留下一部人马,占着沛县,其它军队,撤回衮海。”想来想去,代超终是不甘心,还是决定留下一个小尾巴。
  至于朱友贞邀请他去徐州城欢宴的事情,只当朱友贞放了一个屁。自己真要去了,能不能回来还说不定呢。朱友贞现在就是一条疯狗,敢咬庞勋一口,未必就不敢咬自己一口。
  代越怏怏而去。
  接下来在长安,肯定会爆发一场大争论,但这对于朱友贞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吃到嘴里去的东西,难不成还要吐出来不成?代超在朝廷有实力,但敬翔也不是吃素的,便让他们在朝廷之上去打嘴仗吧,自己则要静下心来,按照敬翔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代越在沛县留下了一支兵马,朱友贞压根儿就没有看在眼里,沛县他已经给了田国凤驻军,相信这位贼老大一定不会容忍自己的地盘被别人占着。至于怎么将衮海的人赶走,朱友贞不准备过问了。
  不知道更好。
  当然,他也能猜到田国凤的做法,一定是非常血腥和暴力的。
  武宁易主,对于天下来说,只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动。武邑方向对此似乎没有丝毫反应,反正都是敌人,无所谓谁是谁。对于大梁来说,武宁换上了姓朱的,或者还是好事,能让统治更加稳固。几兄弟不和争斗,终是自家的事情。但对于与武宁接壤的淮南来说,问题就大了。
  庞勋虽然归附了大梁,但与淮南节度的关系总体还是不错的。大家根本就不担心兵戈相交的问题。但换了一个朱友贞,形式立刻就大变了。朱氏另外两兄弟朱友裕、朱友珪可是在今年连续打下了山南东道与山南西道,现在朱友贞到了武宁,岂会不对富庶的淮南下手的道理?
  淮南节镇是南方一个大的节镇,就实力上来说并不差,辖下扬州、楚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等地,都是商业发达的地区,对于淮南来说,不差钱。
  不差钱,自然就不差兵。
  但有兵,并不等于便有战斗力。
  而正因为他一向富庶,商业发达,所以不管是唐还是梁,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对这里的渗透,淮南内部,事实之上四分五裂。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以节度使龚云达为首的,希望保持现状,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虽然龚云达仍然遥遵大唐皇帝为主,但对于大梁,却并没有如同大唐朝廷下达的命令对其要进行严格的经济封锁,相反,在渡过了最初朱温称帝带来的震憾之后,淮南便恢复了对大梁的交易,成为了大梁最为重要的商品输出地。
  第二部分则是希望归顺大梁的人。这些人认为淮南离武邑远,离大梁近,如果不归顺大梁,随时会招来刀兵之灾,不如归顺以求平安。
  第三部分,则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大唐朝廷,希望淮南能成为反对梁国的南方中坚力量。
  节度使龚云达居中,则是大和稀泥,勉力维持着三方面的平衡。
  但随着朱友贞拿下武宁之后,形式已经大变,希望归顺大梁的派系,立时便占据了上风。便连龚云达,此时也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究竟要怎么做了。
  虽然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但淮南还是开始了集结兵马,作好万一的准备。
  扬州知州梅玖结束了一天的公务之后,有些疲惫地回到了后宅,正坐在火盆边,舒服地烫着脚的时候,却又有访客到了。
  “盛隆的大掌柜?”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梅玖还是匆匆地擦干净了脚,挥手斥退了身边服侍的丫环仆妇,将盛隆的大掌柜覃新明请了进来。
  盛隆的东家是金满堂,而金满堂的大本营便在扬州。金满堂与大唐现在实际上的控制者李泽又是亲家的关系,所以金满堂的倾向自然是不用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