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984

  “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钱彪道。
  刘绍业点了点头:“您知道我这一次是凭什么说服那郑文昌的吗?”
  “正要请教。”
  “其实去的不止我一个人。”刘绍业微笑着道:“另一个人,才是重点,如果没有这个人跟着我一起去,我是断然不敢单独去见郑文昌的。”
  “哦,不知此人是谁?居然有这么大的面子?”
  “这个人说起来,您一定是知道的。”刘绍业笑道:“他叫丁俭。”
  “荆南丁家的丁俭?”钱彪呼的一下站了起来:“他不是在北方为官吗?而且还位高权重,能执掌河中一地,那是极得李泽信任的重臣,怎么跑回来了?还到了我这岳阳?”
  “如今南方之局面,丁相公岂有不回来之理?再不回来,这南方,岂不是任由伪梁为所欲为了吗?”刘绍业道。
  “你也是北方的人!”钱彪一字一顿地道:“我知道北方有内卫,你是内卫的人。”
  “我是大唐的人。”刘绍业微笑着道。
  钱彪缓缓地坐了下来。“其实你是谁的人并无所谓了。”
  “怎么能无所谓呢?”刘绍业道:“丁相公都回来了,这便代表着朝廷是绝不会坐视南方被伪梁荼毒的,这,便是钱知州你的机会啊!”
  思索片刻,钱彪点了点头:“丁氏是荆南名家,实力在荆南首屈一指,如今荆南节度使更是他的岳父,他从北方回来,就是为了说服荆南成为反对伪梁的一面旗帜吗?”
  “不仅仅是荆南了,现在还得加上钱知州你的岳阳。洞庭湖便是你们之间的扁担,荆南与岳阳便是这根扁担的两头,钱知州,现在你不再会觉得你孤立无援了吧?”刘绍业道。
  一边侍立的钱斌,此时却已是满脸喜色,连连点头。“刘先生说得对,有了荆南作为后援,我们便不再是孤军作战了。”
  “纵然如此,可我们的力量依然是薄弱的。”钱彪却没有多少喜色:“现在荆南,马上要面临着来自山南东道代超的攻击,只怕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有多少力量能帮到我们?”
  “钱知州别忘了,我们的身后,还有强大的朝廷。”刘绍业淡淡地道:“李相算无遗策,现在正在扬州筹建一支强大的内河舰队,以李浩李将军为内河水师统兵大将,最少半年,最多一年,这支内河舰队便能控制整个长江,到时候,钱知州,您要兵有兵,要军械有军械。”
  “也就是说,我要在岳阳撑上一年吗?”
  “钱知州,没有信心吗?”刘绍业反问道。
  “如果郑文昌当真能与我一条心的话,倒也不是没有可能。”钱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对方毕竟是一介水匪,能将这条策略一以贯之?如果他见利忘义,如果朱友贞开出了更好的价钱,他又转身另投呢?”
  “我们当然考虑过这些了!”刘绍业道:“当然有制衡他的方法,其中一条便是,郑文昌会将他麾下部属的家眷送到岳阳城中来居住。钱知州拿住了这些人,还怕郑文昌能翻上天去?”
  钱彪目瞪口呆地看着刘绍业:“那郑文昌又不是个傻子,怎么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他自然是有他的要求的。”刘绍业道:“谁也不是傻瓜是不是?”
  “他的条件是什么?”钱彪问道。对方有条件这才是正理,而且很显然,对方的条件,只怕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第一个,他要钱知州将君山岛完全划给他,他要在哪里打造一个坚固的水寨,与您的岳阳城互相守望,互为表里。当然,您在君山岛上的人手,要全都撤回来。”刘绍业道。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钱彪点头道:“我在君山岛上设立的那个小小的水寨,以前也只不过收收渔民的税而已,压根儿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他要,自然就给他了,他能在君山岛上设立主寨,对我岳阳城的防城是大大有利的,我还求之不得呢!仅仅是这个要求?”
  “当然,第二个才是让我们有些为难的!”刘绍业停顿了一下,道:“这郑文昌虽然是一介水匪,但却一心想要将自己洗白,走上正途。正是因为如此,丁相公一去见他,有了丁相公的名声与家世作保,他立即便答应投靠我们了。”
  “说重点!”钱彪道。
  “此人想真正地融入这南方名门之中。钱家亦是南门有数的门楣啊!”刘绍业吞吞吐吐地道。
  钱彪有些瞠目结舌,半晌才道:“他,他是想?”
  “郑文昌父母都不在了,唯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妹妹。”刘绍业道:“郑文昌知道大公子的夫人前不久在鄂州城不幸没了。所以他想将妹妹嫁给大公子。”
  “正妻?”
  “自然,否则那郑文昌焉肯答应?”刘绍业道。
  钱彪不由有些迟疑。钱家纵然没落了,但名头还在,让自己的嫡长子娶一个水匪的妹妹?他不由得转头看向了一边的儿子钱斌。
  “儿子愿意!”钱斌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父亲,现在钱家已经是下山猛虎,落毛凤凰了,还说什么名门不名门,儿子现在只想报仇血恨,为叔伯,为母亲,为我那可怜的妻子还有一双儿女报仇。就算那郑文昌的妹妹是一个母夜叉,我也认了。”
  “大公子多虑了!”刘绍业却是大喜,道:“郑文昌的妹妹我也见过了,长得还是很端正的,当然,水匪之家,虽然识得几个字,但琴棋书画却是一窍不通的,倒是有一手好水性,一身好功夫。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这一次随着郑文昌击败庞文,她便是一路头领。”
  “我那妻子,纵然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可面临乱兵之时,却丝毫没有抵抗之力,这女子既然是巾帼之才,于我钱家,自是大大有益,父亲,这妻子,我娶了。”
  “钱知州,既然如此,那此事便算是成了。”刘绍业笑道:“那郑文昌说了,只要大公子愿娶并且对她的妹妹好,那么他还会重重地送上一笔嫁妆,您也知道,此人这一段时间扫荡了西洞庭,着实是发了一笔大财,既然他想让妹子高嫁,那您不妨将这条件开得高一些,保管那郑文昌无有不允。如此两家变一家,还怕那郑文昌不竭尽全力为知州您赴滔蹈火?”
  从钱彪的府第里走出来的时候,刘绍业开心不已。郑文昌自然是没有妹妹的,但心月狐里,这样的女子可是不少。现在燕十六便在郑文昌麾下,左右不过是改一个名字罢了。这是内卫向钱家渗透的一个重要步骤,燕十六嫁过来的时候,还会带来一部分精兵强将,这些人,自然而然地便会融入到钱彪的军队之中去。
  沿着长江一线,打造一条走廊,这是内卫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谋划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眉目了。
  扬州是起点,岳阳为支撑,荆南为终点,等到李浩的内河水师成型,便能将这三个点,有效地连接成一体了。
第七百七十章:近乡情怯
  岳阳的防御体系正在紧张而又迅速地重新构建着。有了洞庭湖郑文昌多达两百余艘大小战船的支撑,岳阳面对的压力立即大幅度的下降,防御的区域也立即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岳阳城了。
  西洞庭周边各县被郑昌文肆虐了一遍之后,钱彪倒是抓住了机会,立刻派了人手去哪里重新构建统治,原先的官吏要么跑了,要么被郑文昌宰了,群龙无首的这些地方,顺利地被钱彪掌控,募兵旋即展开。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兵吃粮,已经是唯一的一条活路了,没有多长时间,钱彪在这些地方又募兵一万。
  与此同时,郑文昌也在对自己的水师进行大规模地整编。他本部人马两千余人,庞文所部被俘,投降的有一千出头,再加上潘山的五百人,这使得郑文昌的水师扩充到了近四千人。
  郑文昌将自己的水师大寨设在了君山,与岳阳城隔湖相望,以为支撑。同时,又将原庞文所部、潘山所部的家眷尽数送入到了岳阳城。使得这些人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只能拼死与朱友贞一战,否则岳阳城破,这些人的家眷也必然与城偕亡。
  郑文珺,也就是燕十六,轰轰烈烈的嫁入到了钱家。郑文昌赠送了让岳阳人瞠目结舌的嫁妆。整整五艘大船的兵器甲胄,十船粮食,还有整整一船的铜钱。当这些东西从码头之上被源源不绝地搬入到岳阳刺史府的时候,整个岳阳人对于岳阳防守倒是信心更足了。
  而随着郑文珺一齐抵达岳阳城的,还有整整五百甲兵,这也是郑文昌给妹妹的陪嫁,当然,这五百人,都是大唐内卫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紧急从各处征调而来的内卫。他们将与郑文珺一起,成为控制钱氏兵马的重要筹码。
  郑文珺嫁入钱府,可不仅仅是作为钱家的儿媳,在双方的协议之中,郑文珺可是要掌兵权的,刚刚招募的一万青壮之中,足足三千人,将成为郑文珺的部属。
  对此,钱彪倒并不在乎,毕竟,郑文珺是明媒正娶嫁入他钱家的,婚书之上,作媒的可是堂堂的丁相公丁俭,现在对于他而言,一个能征惯战的儿媳妇,可比精通琴棋书画的儿媳妇儿强多了。
  钱斌也很满意。
  他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娶这个媳妇儿的,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新娘子长得如何,秉性如何更是一无所知。但只要能对报仇有帮助,即便是这个女子丑如母猪,他也无所谓。结果,新婚之夜,新娘子的颜色纵然比不上他以前的妻子,但却也是长得眉清目秀,更兼性子豪爽,倒是让他有意外之喜。
  大婚的次日,新娘子便带着他的护卫投入到了新兵的整编工作之中去了,钱斌不放心跟着去想帮衬一下,结果在军营之中只不过呆了半天,便径直回来了。郑文珺的手段,比他想象中的要厉害多了,她的五百护卫,更一个个如狼似虎,短短半日功夫,三千青壮便被有条不紊地安排妥当,进入到了正规的训练当中。
  钱斌是带兵打仗的。
  郑文珺身上的那股铁血战士的味道,昨儿个晚上丝毫没有显露出来,但一到了军营,是怎么也掩饰不住了,而那五百护卫,一看就不是水匪之类的人物,那种受过严格的,正式的军事训练的姿态,从踏入军营那一刻起,便已经显露无疑了。
  他们都是北方的人。
  钱斌心中已经有了明悟。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钱家来说,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能在这样的时刻还被北方看上,还能抱上这样一条很粗的大腿,已经是钱家的幸运了。而自己的妻子如果真是北方的人物的话,自己的未来,钱家的未也,也不谛是有了又一层的保障,即便到时候岳阳失败了,逃到北方去,也还是有立足之地的。
  这一层,昨天晚上,钱彪便已经跟钱斌说得很清楚了。
  刘绍业被钱彪任命为了录事参军,主要就负责一件事情,就是协调岳阳城与君山岛水师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合作战事宜。
  岳阳以及周边被钱彪用最快的速度纠集到了一起,做好了迎战朱友贞进攻的准备。而此时此刻,作为主持南方所有事宜的丁俭,却刚刚踏入到了他的老家,江陵府城之中。
  一去七年,再次踏入故乡,丁俭不由感慨万千。
  江陵府城还是老样子,与他离开时候的模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城内车水马龙,一派兴盛的模样,只不过城头之上驻扎的兵马更多了一些而已。
  江陵府没有变,他却变了太多。过去,他是江陵府的名人,只要他出现在城内,认得他的人,数不胜数,但归来之时,从踏进城门到现在,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得他了。
  也是,昔日的翩翩佳公子,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蓄着胡须,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了。
  “没变啊!”看着前方十字街口之上醉仙居飘荡着的幌子,丁俭回头对自己的护卫叹道。身后的两名护卫,是丁家的老人,当初跟着他离开了江陵去了北方,现在一个是游击将军,从五品的官身,另一个也是昭武校尉,正六品的官身了。
  “一点儿都没有变,他们的这个招牌幌子还是当初公子亲手给他们写的呢!”丁伟笑着道。
  “终于回家了。”丁雄也是渭然长叹,“七年了,终于回来了。”
  丁俭笑道:“当初跟我走的时候,你们不过是一介家丁,如今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有官身了,品阶还不低,想来回到家中,你们的浑家,不至于跟你们抱怨太多。”
  两人都是笑了起来,丁伟道:“也不知道家里的小子和丫头还认不认得我,我走的时候,老大也只不过五岁,小的不过二岁,如今老大都已经成人了。”
  “我跟着公子走的时候,家里小子刚刚满岁,今年也八岁了。”丁雄亦是感叹。
  所谓近乡情怯,一路之上兴冲冲的只想早点到家,真到了家的时候,却有些迈不动步子了。
  “没变啊!”丁俭又是感叹了一声。
  这七年来,他目睹了北方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那里一座座城市的崛起,一个个地方从贫穷到富裕,人丁从稀少到繁盛,一个强大的政权正在哪里如初升的朝阳一般冉冉升起。
  那才是希望的味道啊!
  反观荆南,自然条件比起北方可是要好得太多了,但七年的时候,却仍然在原地踏步。
  “难怪李相对于一统天下信心满满。”丁俭在心中道,你不前进,那就必然是要落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