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984

第七百七十二章:炫富
  荆南节度使白敏中,亦是荆南大族,世代与丁氏交好,两族每一代都有主要人物联姻,多年下来,两个家族早就已经是紧紧地交缠在一起,很难分得清彼此了。丁白两家,近二十年来,牢牢地把持着荆南大权,几乎已经将荆南变成了两家的产业了。荆南节度使这个职位,就始终在白家与丁家之中转来转去。
  丁家二房丁祥,现任荆南节度镇都虞候一职,掌控着近一半的荆南军队,虽然已经独立门户,但他却是长房丁慈的同父同母的兄弟。
  丁家三房丁奉,是丁慈同父异母的兄弟,妾食所生,主要掌控着丁家对外的生意。
  二房三房之中,与丁俭一辈儿的,但凡读书有成的,几乎都在荆南任职,而喜欢耍刀弄枪的,便都进了军队,文不成武不就的,要么便是去学做生意,要么便掌管着田产庄子等一些事情。
  这一辈儿中,真正最为出色的,还是长子丁俭。少年成名,从学于天下大儒章回,后回荆南任职地方,将辖地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来听说章回去了北方,便又抛下安逸的生活,一路追随而去。七年辛苦,再回来之时,更是今非昔比了。
  即便是岳父白敏中,亲老子丁慈,也不敢再将丁俭视为一个单纯的后辈儿了。
  曾经做过翼州刺史,河中刺史的丁剑,在政治影响力方面,其实一点儿也不比他们低。
  屋里点头好几盏琉璃灯,将整个房间照得透亮,这些产自北方的琉璃灯,如今在南方,依然是供不应求的奢侈物件。
  “一去七年,黑了,瘦了,不过看起来比以前要结实多了。吃了不少苦头吧?李泽的官儿不好当吧?”白敏中看着女婿,嘿嘿笑道。虽然说有些不满这小子抛下妻子儿子一去经年,但对于丁俭的才学能力,他却是一向看重的,丁俭能有今日的成就,却也让他觉得当年这个女婿还是没有选错的。
  “很苦很累。”丁俭倒也不讳言,“在哪里,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李相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人。岳父,我任河中刺史的时候,麾下官吏加起来,还没有咱们荆南一半多。”
  白敏中吃了一惊,“如此之少,哪能管得过来?”
  丁俭微笑道:“我们哪边已经形成了一些规纪,扯皮拉筋推娓捣蛋的事情是极少的,各负其责,按规纪行事,上下一心,便也勿需那许多人手了。吏治,是朝廷的头等大事,每年会引进不少的官员,但也有许多的官员会被斥退。”
  “如此不怕这些被斥退的人起了怨怼之心吗?”白敏中问道。
  “朝廷对于官员的考核是全方面的,用李相的话来说,就是量化,像小婿任河中刺史的时候,考核我的条目便多达上百条,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条都有相应的分值。其它各级官员也都一样,只不过条目更少一些。一旦考核不及格,首先便是降级,一个官员,要是连续三年考核不过关,哪里还有脸面再呆下去?”丁俭笑道。“一切用数据说话,被考核的人也是无话可说。”
  “这也太没有人情味儿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二房丁祥连连摇头道。
  “二叔,为官一方,可断断不能这样评判的。有些人没有能力,光是苦干,有时候反而更坏事。”丁俭道:“在我们哪里,苦干是基本的素质,可是光靠蛮力,又怎么能治理好一方呢?北方现在如同空中烈日,光芒耀人眼目,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泽的确是一代人杰,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做出了如此大的事业。曾经不可一世的张仲武如今也只能向他屈膝,更让人心驰神往的,倒是他将吐火罗打得一蹶不振,现在吐蕃内乱不断,战火连连,吐火罗与德里赤南打得不可开交不说,国内更是暴乱不停,这里头也有你们在作怪吧?”白敏中道。
  “这个自然。”丁俭道:“虽然我们在灵州银州等地重创了吐蕃,但论起总体实力来,他们并不比我们弱,不让他们自相残杀,内乱不断,我们哪里有心思做别的?现在的吐蕃,已经不足为患,至少十年之内,休想对我们有什么威胁,却等我们解决了国内之事,再来慢慢地收拾他们。”
  屋内几人对视了一眼,却都是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
  丁俭微微一笑,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案几上拿起了一个雕花的小盒子,递给了白敏中。
  “岳父,这是我从武邑给您带回来的一件小礼物,您眼神儿不好,这东西,倒是让您看书视物更加方便。”
  “哦,还有这样的物件儿?”白敏中大感兴趣地打开了盒子。
  “这是一副眼镜架,小婿专门请匠人用金丝打制的。”丁俭道:“不知道岳父的眼睛的具体情况,所以就让匠人磨制了几副不同规格的眼镜儿,您试试,看哪一副最合适?”
  说着话,丁俭已是熟练的将其中的两只镜片安到了镜框之上,然后递给了白敏中。
  端详了手上的这件物件几眼,白敏中便将眼镜戴到了头上。
  “咦,倒还真清楚了少许!”他惊叹了起来。
  “再换一副试试!”丁俭重新为白敏中安装了另一副。
  试了数次,终于找到了一副最合适的,这让深受眼疾之苦的白敏中大为兴奋,抬头看着对面丁慈背后墙上的那副字,笑道:“妙,妙极了,以前只能看到墨迹一团,现在却是纤毫必现,好东西,好东西。”
  “的确是好东西。”丁俭却是笑着又拿起了一个筒子道:“岳父,这样的眼镜儿,只不过是我手里的东西的附属产品,眼镜儿是民用的,我手里的,却是军用的。您瞧瞧这个。”
  将手里的筒子递给了白敏中,简单地讲了一下用法,“岳父,您去窗边,看看外面的灯火。”
  白敏中依言走到窗边,举起手中的筒子较细的那头,对准了窗外,先是模糊的一团,随着他的手调节着筒子的外部,眼前骤然清晰起来,一大团灯火似乎扑面而来,将他吓了一大跳,立即放下,转头看着丁俭,满脸的疑惑之色。
  “这东西,在我们哪里,被叫做望远镜,虽数里远,却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丁俭道:“如今,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到军队之中了。”
  丁慈,丁祥,丁奉依次把玩了一遍这个被称做望远镜的东西之后,无不啧啧称奇。
  “有了这个东西,在战场之上,可就对敌人的状态一览无余了。”丁祥身为武将,自然是最为敏感。“大郎,能不能给我们多弄一些过来?”
  “这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而已。”丁俭道:“在武邑,实在不值一提。岳父,您知道现在朝廷现在一年钢铁产量有多少吗?”
  白敏中直起了身子,钢铁的产量,其实可以直接量化为一个地方的武装实力的。
  “多少?”
  “去年我们的钢铁产量为一千万斤,今年预计将突破二千万斤。”丁俭道:“而到了明年,预计可达到三千万斤。”
  屋里霎那之间,陷入到了震惊当中。
  “二千万斤?”白敏中喃喃地道。
  “不错,这二千万斤虽然是毛铁,但比起盛唐之时,已是足足两倍了,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占据的不过是北方一隅而已。”丁俭自豪地道:“岳父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其它所有地方加起来的铁产量,只怕还不及我们一半。”
  钢铁自然就是战斗力的体现。有足够的钢铁,才能打造更多的武器,将士们才能有更多的盔甲。
  “不说质量,单论数量,我们便已经碾压所有势力了。”丁俭笑道:“要论起质量,那就更没得比了。现在德州,年产盔甲上万套,盔甲的质量节节攀升,重量却在年年下降,丁雄丁伟两人带了几套回来,明天便让人送到您府上去,您可以与我们荆南所产的比上一比,哦,还有一些刀矛之类的,到时会一并送过去。”
  “好,正要见识见识。”白敏中吐了一口气。
  “大唐十二卫,每卫标配是三万人,当然,有的卫根据实际情况会多一点少一点,但大体上便是如此吧,人人披甲。岳父,父亲,二叔三叔,这三万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战兵。”丁俭道:“各地武库之中,更是伫存得满满当当,只要李相愿意,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再组建起一支十二卫兵马来。”
  “去年我们全年的收入是七千万贯。”丁俭接着道:“今年虽然遭了旱灾,但有赖于商业的兴盛,海外的贸易,预估全年收入仍然会比去年多出一成,达到八千万贯,原本是有希望破一亿贯的,可惜了一场天灾,损失不小啊!”
  丁俭说得理所当然,屋里几人却都是一个个瞠目结舌了。
第七百七十三章:劝说
  白敏中沉吟了片刻,看着丁俭道:“大郎,你的意思我们几个都是清楚的。李泽是强,但朱温也不弱,眼下于我们而言,梁军的威胁,倒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李俭一笑道:“岳父,那代超是不是也派了人过来了?”
  白敏中点了点头:“我和你父亲都见过他的使者了。”
  “大郎,代超已经集结了超过两万的大军,之所以还没有向我们发动进攻,便是因为他正在筹备船只水师,一旦他准备到了足够的船只,荆南只怕就要燃起战火。”
  “所以,你们准备与他们妥协了?”丁俭冷笑道。
  “荆南多年未见战火,本来是太平之地,一旦烽烟四起,则生灵荼炭,所有的一切,只怕要化为乌有了。”丁慈叹了一口气道。“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缘故,我们早就……”
  “岳父,父亲,你们为未来打算过吗?”丁俭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父亲的话,道:“一旦投降了伪梁,将来大唐军队打过来的时候,丁白两家,何以自处?”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丁祥不以为然地道。“朱家占据关中,雄踞中原,如今朱友贞代超两路兵马往南而来,而放眼南方,谁人能是他们对手?一旦朱家吞并了整个南方,李泽不见得就能赢啊!”
  “二叔原来是看好伪梁?”丁俭呵呵笑了起来。
  “说不上看好,只不过眼下李泽隔我们远,代超距我们近,我们如果不妥协,便有倾覆之祸。”丁祥摇头道:“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是无可奈何的了。”
  “如果你们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现在我就敢断言,丁白二族百年家业,只怕到这一代,就算完结了。”丁俭冷哼道。
  “何出此言?”丁祥道:“李泽哪里,不是还有你吗?”
  “到时候再改弦易辙?”丁俭笑了起来:“反覆无常,墙上草,两面倒,叔父,这行得通吗?不管是李相,还是朱温,他们能容忍?”
  被丁俭步步紧逼,丁祥倒是恼火了起来:“大郎,就算如你所言,我们投靠了李泽,他能帮我们抵御代超吗?如果不能,那有什么多说的?我们总要先生存下来才是正经。”
  “靠人不如靠己!”丁俭霍然起身,道:“不然我回来干什么?岳父,父亲,二叔三叔,我在回江陵之前,却是先去了岳阳。”
  白敏中一怔:“洞庭湖之事,是你的手笔?”
  “我只不过是执行者而已。”丁俭淡然道:“数年之前,朝廷便已经在洞庭湖布局,如今,我们已经一统洞庭湖水师,三百艘战船,近五千战兵已经到位,岳阳知州钱彪已经向朝廷称臣。而在扬州,李浩将军的内河水师,将在半年之内完全建成,到时候,这支内河水师,便可以沿长江一路南下,连接岳阳,荆南。代超想打造一支水师,作梦吧?等到我们在岳阳挫败了朱友贞之后,水师便能沿长江直入荆州。”
  说到这里,丁俭冷笑连连:“代超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控制长江,便想要吞并我们荆南,简直便是做梦。岳父,父亲,他虚言恫吓一番,你们就怕了吗?”
  “倒也不是怕。”丁慈摇头道:“即便没有水师,但代超毕竟兵强马壮,陆上交手,我们实在不是对手,到时候即便在水上占据优势,依然是一个胶着局面,损失的,可都是我们自己啊。代超只不过是要我们称臣,纳粮上贡而已,不过是舍些钱财米粮。”
  丁俭摇头道:“岳父,父亲,我们还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气节。失去了这些东西,我们丁白两家,在以后的朝廷之中,有何脸面立足?说句不好听的话,将来朝廷一统天下之后,要秋后算帐,这便是我们两家的死穴。”
  “大郎就笃定李泽一定会胜吗?”丁慈反问道。
  丁俭坐了下来,喝了一口茶,看着白敏中道:“岳父,去岁我们荆南一共有多少收入?”
  白敏中一怔,有些尴尬地看了一眼丁慈,半晌才道:“大概有七八十万贯钱吧!”
  “还真是不少!”丁俭失笑起来:“能比得上我在河中任刺史时的一个府的收入了。可是岳父,荆南节镇地盘要大得多,人丁更是十倍以计,为何收入这么少?只怕不是收入少,而是收入入府库的少啊!整个荆南,绝大部分的收入,都进了白家,丁家还有大大小小的豪绅的腰包了吧?”
  白敏中与丁慈两人都恼火地盯着丁俭。
  “那我再问岳父,这八十万贯之中,有多少是用在了荆南的老百姓身上了?”丁俭却是不以为意,接着问道。“比方说建桥修路,兴建水利,整修河道,辅穷济困,兴办学堂?”
  屋里一片沉默。
  丁俭长叹了一口气。
  “这一次我回来,走的官道,破烂不堪,比之七年之前,还要不如。荆南啊,鱼米之乡,可沿途之上,乞丐随处可见,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即便是江陵府中,此刻如果我们去街上走一走,无家可归者,只怕也是随处可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