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984

  “是。”李浩道:“基本工作在事前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都是按步就班地。不过就是没有想到大家伙儿对于海上长时间航行的反应这么严重,所以在汤药之上准备得有些不足。不过已经征调了大批的医师赶紧配制一些缓解的汤药,以便加速他们恢复的速度。”
  “嗯。”柳如烟道:“来之前,燕九曾说过,北方人猝然到了南方,只怕会有许多的不适,水土不服这个事儿,说小也小,挺一挺也就过去了,说大也可能弄出大事儿来。”
  “是,我看不少的士兵都带了不少北方的土过来了。”李浩笑道:“听说冲了喝一喝,便不会有水土不服之虞了。”
  “不仅仅是这,船上还带了不少北方的食材过来,总是要让大家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你这边也要关注一下这件事情,我可不想在北方的这些昂藏大汉,到了南方,一个个的都成了病殃子。”
  “夫人放心。”李浩连连点头。“这个我们还是有些经验的,当初我们过来的时候,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有的人什么事儿也没有,有的,却真的大病了一场,所以这一次,还是准备得很充分的,断不会误事。”
  “嗯,还有一件事,冬天马上就要来了,来之前,王爷说过,北方的人到这里,只怕有些不扛冻!”柳如烟突然笑了起来,“北方现在只怕已经下起大雪了,这里我看却还不错,北方人到南方会怕冷?你来这里有一年多了吧,看见下雪了吗?”
  “夫人,这还真有可能的。”李浩正色道:“这边的冷啊,跟我们家乡的冷,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初过来的第一个冬天,可真是把我冻得够呛。不少人可是长了冻疮,战斗力急剧下降。”
  “还真有这么一回事?”柳如烟一下子坐直了身子。
  “是啊,南方的冷,和北方的冷不一样啊!”李浩道:“北方是干冷,但军营里都烧得有炕,不出门,便不会有事,但南方,湿冷湿冷的,屋里温度与外面却是差不多。南方士兵啥事儿没有,但北方来的士兵却完全受不了,好在现在都扛过来了,也习惯了。”
  “有什么安排?”
  “这边没有烧炕的习惯,我们只能多准备一些火盆,柴炭等物了。”李浩摊了摊手,“另外也准备了不少的发汗的姜,花椒等物,当然,冻疮膏这些东西,也都是准备了的。”
  柳如烟叹了一口气,又躺了回去:“也就只能这样了。说说这里本身的军事布署吧!”
  “夫人,历经了两次大战之后,整个扬州的军队,也算是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最初之时,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过来的战士,一共有五千人。也是我们初始作战的主力。两次大战之后,损失了约两千人,其中有约八百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受伤不得不退出军队。剩下的三千人,除了保留了两支各一千人的编制之外,剩下的一千人全都打散,编入了扬州军队之中,成为了扬州军最基本的骨干力量。”李浩道。
  “伤亡不小啊!”柳如烟道。
  “是。”李浩道:“最主要的便是这两次大战,特别是与曹彬的那一战之中,只能由我们的人硬顶上去,扬州军在这样的硬仗面前,还是不能让人放心的。不过现在要好多了,扬州军现在已经很有了一些模样了。”
  “那些受伤的人,是怎么安置的呢?”
  “主要是分两个部分。”李浩道:“如果愿意回北方去的,自然是安排他们回去,剩下的,便是就地安排了,去乡间务农的,做点儿小本生意的等等,不一而足。”
  “回去的多吗?”
  “极少!”李浩道:“当初抽调人选的时候,便是经过挑选的,基本上是没有牵挂的,其实回到北方,他们也没有什么亲人。这些人都是义兴社员,如今分散到了地方之上,成为了我们统治地方之上的最稳固的力量。”
  “他们过得还好吗?”
  “大部分人还是过得不错的。”李浩笑道:“他们在军中的时候,军饷本来就很高,退役的时候,又拿到了一笔不菲的退役抚恤。”
  “也就是说,还有人过得不好罗!”
  “那是自然的。”李浩点头道:“这些人实在是不擅经营,田种不好,做生意也不行,不过义兴社对这些人也都会有后续的帮助,无论如何也要让他们在这里扎下根来嘛。”
  “嗯,义兴社的事情,自有杨开他们接手,我们就不要管了。”柳如烟道。
  “是,现在扬州常备军共有两万人,一部由任晓年统管,另一部则由苏葆统带。如果有大的战事爆发,还可以征召两到三万的青壮。”李浩道:“不过现在夫人您带了五千人过来,扬州在军事之上,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淮南那边,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是吧?龚云达究意想干些什么呢?”柳如烟突然问道。
  “自觉奇货可居!”李浩冷笑道:“越是现在这样的局面,他觉得自己越是可以抬高一下身价。不过他现在已经停止向朱友贞输送粮草军械了,一时之间我们也没有大举向他进攻的实力,便也只能先这样苟且着,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要让他知道首鼠两端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派人告诉他,就说我柳如烟来了,让他来扬州见我,要是不来,后果自负!”柳如烟冷冷地道。
  “好。”知道柳如烟的脾气,李浩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再就是浙西和浙东两地了。”李浩道:“这两个地方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主要是向训集团对他们也大举拉拢,而早先我们在这里实力不彰,他们亦是摇摆不定,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只怕他们在暗中已经倒向了向氏集团。麻烦的是,对于他们,我们很是为难,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谁也拿不定主意,不过现在夫人来了,我们也就有了主心骨了。”
  柳如烟瞅了李浩一眼:“浩子,你知道你为什么落后了吗?”
  李浩心中一跳,垂下了头:“李浩愚钝。”
  “你一点也不愚钝,你就是心眼儿太活了,想得太多。”柳如烟冷笑一声:“有时候做事,就不能瞻前顾后,该下手的时候,就不要有一丝儿的犹豫。想得太多了,时机便会慢慢地溜走了。在这一点儿,李德,李睿的确要比你强一些。李瀚就不说了,他是一个真正死心眼儿的。”
  李浩面红耳赤。
  “罢了,不说这些了,你只消知道,王爷对你还是寄予厚望的,你现在选择的道路也算不上错,用王爷的说法就是未来还是很可期的,但你要是这性子不改一改,终是不行的。浙东浙西,我们是绝不允许他们倒向向氏集团的,所以,接下来,该敲打的就要敲打,你手里有船有兵,有什么可顾忌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些事情,上面不说,你就不敢做吗?”柳如烟厉声道:“有些时候,该你背的事情,你就得背起来。”
  “我明白了。”
  “眼下正是好时候。”柳如烟道:“岳阳已经稳住了脚跟,丁俭汇集了郑文昌的水师,正大举进攻襄阳,而刘信达在鄂州的水师,力量也并不弱,以你目前的力量,想要控制长江是独木难支,正好可以抽出手来去教训一下浙东浙西,等到郑文昌那边拿下了襄阳之后,你们再左右夹击,去收拾了鄂州的梁军水师,控制了长江,鄂岳,他们就站不住了。”
  “属下回头便去做这件事情。”
  “怎么做知道吗?”柳如烟瞅了李浩一眼。
  “知道。”
  “你去吧!”柳如烟摆了摆手。
  李浩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行礼退了出去。
  “我是不是对他太不留情面了?”柳如烟转头看向一直沉默的李泌。
  “他是要好好地敲打一下。”李泌摇头道:“当年在秘营的时候,他并不是这样,可后来真有些变了。功利心太重,反而成为了他前进的阻碍。”
  “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第八百二十四章:突如其来的变化
  所有的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不管你如何思虑周虑,但当敌人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时候,你所谋算好的一切,便都落在了空处,原本看起来周密的布署,立时便会暴露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漏洞。
  朱友贞便来了这样一计。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收缩兵力,先行解决伪梁内部问题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刻,大举出兵淮南。
  鄂岳刘信达在本身很是艰难的情况之下,调集了五千士卒,由水师运送,袭击潞州,而朱友贞率本部主力汇集了曹彬所部之后,猛攻和州,庐州,舒州,更让所有人意外的人,朱友贞竟然还调集了宣武节镇的留守军队一万余人。
  近四万精锐梁军,在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之下,犹如一道洪流,分成了三路杀进了淮南。
  毫无准备的淮安军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短短的半个月功夫,整个淮南节度使,除了节镇所在地楚州之外,尽数失陷。
  旋即,楚州被包围。
  龚云达惊慌失措,一边整顿残余兵马固守楚州,一边派出人手赶赴扬州,向唐军求援。原本以为朱友贞现在是自身难保,大梁内部又暴发出了偌大的内乱,朱友贞一定会尽力地交好于他,免得身后生出乱子,好让他能脱身去解决内部的纠纷问题,但谁曾想到,朱友贞抡起的棒子,竟然首先砸在了淮南的身上。
  楚州城内,兵不过万,风声鹤唳。
  而围城的梁军,多达四万人。
  朱友贞策马立于中军大旗之下,凝视着前方的楚州城,头盔之上,披风之上,落满了雪籽,黑色的披风已经变成了白色。
  他的脸色,亦是雪白一片,短短的时间里,他连续遭受到了痛击,原本大好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异常恶劣起来,数年苦心经营,眼看着就有全功尽弃的风险。
  田国凤的反叛,长安的剧变,敬翔的死亡,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锥心刺骨的失败,每一件事,对于他来说,都是惨痛的损失。
  “殿下,龚云达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您还是回大营中去休息吧,这里的事情,交给我们就好了。”曹彬劝道。
  朱友贞原本是一员沙场悍将,只可惜,潞州一战之后,他被唐军俘虏,然后又因为王夫人之死受到了刻意的针对,早就不复昔日之强健,上阵杀敌已经成了幻梦一场,几年休养,虽然恢复了一些元气,但这一次的打击,又让他身心俱疲,身子骨儿竟是愈见虚弱了一些。
  听了曹彬的话,张口欲言的他,一下子吸进去了一口冰凉的空气,立时便又是掩嘴咳嗽起来,好半晌才来复下来。
  “要快!”他低声道:“不能给扬州的唐军有反应过来的时间,涟水的任晓年部,距离这里并不远,要是他们迅速过来增援,便又有可能将这场仗打成一团浆糊。扬州现在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数万大军,万万不可小觑。”
  “我明白。”曹彬道。
  “三天之内,拿下楚州。猛攻三面,留下东方,让城内的人有地方可以逃跑。”掩着嘴,他一边咳嗽一边继续道:“即便敌人逃跑,也没有必要追击,拿下楚州之后,我们这一次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接下来,你便坐镇楚州,一定要守住淮南,这样,我们才能把鄂岳与淮南连成一片。”
  “是。”曹彬看着朱友贞的模样,忍不住再劝道:“殿下您还是回去休息吧,这半个月来,您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了。”
  “哪里能休息?”朱友贞苦笑道:“不拿下淮南,我怎么敢放心的离开?淮南如果落在了对方手里,鄂岳也就完了,那我们前期的努力,全都化为了泡影,一定要守住鄂岳,淮南之地。”
  “末将这就去整顿兵马,立刻发动进攻。”曹彬一带马缰,转身离开。
  这样的季节,不管是对于攻城一方,还是守城一方,战争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朱友贞没有办法,他必须在他离开之前,将这边的事情安顿好。
  没有淮安,鄂岳难守,失去这两地,那他即便回到了长安,即便如愿夺回了一切,但南方的局势,也早就糜乱不可收拾了。
  只要鄂岳还在,他便可以威胁到荆南甚至山南东道,守住淮南,便可与武宁互为臂膀,扼住扬州唐军的扩张之势,不说更进一步,至少可以维持住在南方的一个均势。
  只有这样,他回到长安夺回开发才更有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在田国凤反叛,龚云达反复,迫使他不得不退回武宁之后,他便一直在筹划干掉龚云达的事情,而长安之变,成了这件事情的摧化剂。宣武留守朱炽之所以调来一万余宣武军队,也是在他的强硬坚持之下才同意的。按着朱炽的本意,这个时候就该集结所有力量杀回长安去才对。
  “进长安,用不了那么多兵!”默默地看完了朱炽,曹煊等人的信件,朱友贞在心中道。
  朱温之事,影响巨大,可以想象的是,一直屯集在边境之上的唐朝大军岂会放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接下来中原之地,必然会遭受到对方的猛攻,没有南方这些地方的支撑,到时候如何能够抵挡?
  一旦中原失守,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长安洛阳之地,亡国之祸只不过在顷刻之间罢了。
  “殿下,我这便要去向训哪里呢,您还有什么嘱托的吗?”孙桐林问道。“只是这一趟去见对方,有用吗?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我们是内忧外患,向训那人,岂肯对我们施以援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