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984

  徐充冲到了城头,郝仁从地上提起了两柄斧子,扔给徐充一把,两人一声断喝,吊桥轰然倒了下去。
  十数人冲到了绞盘跟前,抓住绞盘之上的横杆,喊着号子,开始转动绞盘,伴随着铁链哗啦啦的声音,封锁城门的千斤闸缓缓升起。
  直到此时,城头之上,武凯的部下才反应过来,郝仁叛变了。
  惊怒之下,城上的禁卫军在一个又一个军官的带领之下,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但此刻在城上的这千余人中,足足有五百人,是徐充精选出来的悍勇之卒,虽然人不多,但战斗力却极其惊人,双方在城上鏖战,一时之间,竟然是难分上下。
  城头之上火并起来,城下正在蚁附攻城的梁军,乘势而上,越来越多的士兵攀上了城墙,而留在城下的郝仁其它部众,已经打开了城门,只等着千斤闸被完全升起来。
  城外,更远处,一支重骑兵已经开始启动,带着轰隆隆的巨响之声,向着宣平门直扑过来。
  北城城楼,代超神色凝重,并不是因为面前的敌人让他感到穷以应付,而是就在此刻,城内起码有数十个火头突然出现。
  这还仅仅是他视野之中的。
  前些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到现在城内积雪并没有融化,如果不是有人精心准备之后的蓄意纵火,根本就不可能突然就燃起如此大火。
  没过多长功夫,更多的烟柱从长安城内升了起来,最少也有上百个点,现在已经烧了起来。
  代超倒吸了一口凉气,城内,到底有多少朱友贞的人,殿前司清剿了这么久,居然还有如此多的漏网之鱼。
  站在他的位置,能看到一队队的禁卫军正在奔向起火的地点,敌人纵火,只不过是为了制造混乱,为攻城的敌人创造战机,那么,就必然有一个点,是敌人今天重点攻击的地方。
  但这个点在哪里呢?
  这个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一骑自东面狂奔而来。
  “大将军,宣平门破了,徐福杀进来了!”城下骑士声嘶力竭地吼道。
  霎那之间,犹如一盆凉水自头顶泼下,代超急奔下城:“宣平门是怎么破的?”
  “郝仁是内应,郝仁是敌人的内应!”骑士道:“徐福带着五千重骑兵,杀进来了,直奔皇城方向而去了。”
  “你,马上禀报皇帝陛下,请皇帝陛下率骑兵前去堵截徐福骑兵。”
  “遵命!”
  “郑泰,这里交给你了,我去宣平门,将哪里的敌人逐出城去!”代超转身,对一名将领道。
  “喏!”郑泰大声领命。
  朱友裕得报,亦是大惊失色,立即便率领自己麾下一支作为最后预备队的数千骑兵,向着皇城方向狂奔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两支骑兵在朱雀大道之上猝然相遇。
  矮小的徐福看着对面的朱友裕,狞笑一声,举起那把与他身高完全不相称的大刀,怒吼道:“弑父小儿,纳命来!”
  城外,朱友贞立时便注意到了城内的巨变,脸上终于是难得的露出了笑容。他知道,长安城,终于是他的了。
  “传令士兵们,大声宣扬,长安已破,朱友裕代超已死,本王此次入长安,是为清理家门,只诛首恶,余者不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
  城外梁军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疯狂,而城内梁军,猛然之间,却发现看不到代超与朱友裕的将旗,顿时大为慌张,军心士气顷刻之间急转直下。
  长安南北两边,立时便处处遇险。
第八百五十章:激荡(13)
  小年夜,朱友贞的大军攻破了长安城。
  一旦城破,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在朱雀大道之上,徐福与朱友裕的一场骑兵决战,是长安城中最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决,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老而弥坚的徐福率部大破朱友裕,朱友裕仅仅率领着百余骑狼狈逃窜而去。
  徐福大旗所到之处,城内禁军纷纷倒戈投降,经过简单的整合,这些刚刚还在守城的禁军便重新归到了徐福的麾下。
  代超被死死地困在了东城,遭到数面夹击,最终在宣平门下,被徐充杀死。
  代超之子代恩眼见大势已去,率一部残余兵马,自西城夺门而出。与朱友裕残部汇合之后,一路向西逃窜。
  徐福,徐充率部穷追不舍。
  大年三十,正是举家团聚的大好日子,朱友裕代恩残部却在子午道淬水河谷被徐福父子追上,朱友裕让盛仲怀带着约三千人马护着自己的家小继续一路向西,他却与代恩在淬水河谷与徐福父子展开了激战。
  两天的阻击,使得盛仲怀护着朱友裕的家小深入子午道,径自奔向汉中,而朱友裕,代恩两人则殒命于淬水河谷。
  堂堂大梁的第二任皇帝,脑袋被徐福一刀砍下带回了长安,无头的尸体却与成千上万死在这里的兵士混杂在了一起。
  一场大雪落下,遮掩住了淬水河谷这惨绝人寰的场景。当大军退去之后,这秦岭之中的各色野兽,便会替他们将这些死尸给清理掉。
  盛仲怀在洋县没有等到朱友裕的归来,却只等到了残兵带来的朱友裕代恩身死的消息,大哭一场之后,收拢了约五千溃兵,一路向汉中,却是径自投奔朱家老二朱友珪而去了。
  朱友贞彻底拿下了长安,在他看来,自己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内乱。
  但事实上,就在他对长安发动最后的攻击的时候,在衮州,曹彬已然陷入到了绝境当中。
  代越一路溃逃,却是半真半假。
  真在于代超在逃亡的过程之中,除了他的本部亲兵之外,其它部众,当真是溃散了,一部分逃亡,更多的人,则是被曹彬收容成为了马前卒。
  假在于代越心中有数,始终约束着他的本部军兵,而眼看着曹彬终于中计,深入衮海之后,一股君子报仇,十天不晚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尤勇的左骁卫已经提前秘密潜入到了衮海,在曹彬抵达衮州城下之际,自左右包抄上来,将曹彬彻底堵在了衮州境内。
  消息传来,曹彬全军顿时惊慌失措。原本那些归顺了曹彬的衮海军,立时便再次逃散,而曹彬此时,也根本就顾不上他们了。
  后路被断,身陷重围,此时的曹彬,终于才醒悟过来,一切的一切,都不由是一个局而已。代越早就投降了唐人,作为一个合格的诱饵,自己竟然是毫无所觉的一头撞进了这个天罗地网之中。
  速战速决!这是曹彬唯一的出路。
  趁着现在兵力尚足,粮草也还能支撑一段时间,杀出一条血路,杀回去。
  只可惜,他的对手,亦是老于阵仗的沙场老将尤勇,压根儿就没有给曹彬决战的机会。尤勇在泗水镇,兴隆镇,黄屯阵布下了铁桶阵,以逸待劳,牢牢地扼制住了曹彬的去路,数度攻击,皆损失惨重,根本无法前进分毫。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移,曹彬已经濒临绝境。
  衮州城中,尤勇意态闲闲。
  他已经懒得亲临沙场了,年纪大了,这样的冰天雪地,于他而言还真是一种折磨,年轻时的肆意,到了老来,伤痛已经开始在折磨他了。
  面前有个大大的火盆,炉火烧得正旺,双膝之上还裹着两个暖水袋子。每到这个时节,两只膝盖总是让他痛苦不堪。只有时刻保持温暖,才能让他稍感舒服。
  所以他总是很痛恨冬天。
  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翻阅着厚厚的军报以及从外面送来的一些情报。
  打仗的事情,自然就交给程绪,何塞这些青壮将领了,用不着他去抡刀拼杀。论起勇力,自己比起这些人远远不如矣。
  以他的资历,已经不需要有太多的功劳来为自己增光添彩了。只要按步就班的这样走下去,等到李泽功成名就,身登大宝的时候,他尤勇,一个开国功臣的铁帽子是妥妥的能戴在头上的。
  作为效忠了李氏两代人的臣子,尤勇对现状很是满意。
  对于李泽最后能代唐而立,他们这些人,是信心满满的。到了现在,再说什么奉那个小娃娃坐在高高的宝座之上,便是李泽愿意,他们这些人也是决不满意的。
  李泽不能更进一步,他们怎么能享受到这些年拼搏的最大果实呢!
  而且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在如此大好形式之下,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在什么差错了。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到曹彬困兽犹斗的时候,对其进行致命一击。
  看完手头上的一份刚刚送到的情报,尤勇微微一楞,想了想,拍拍手召进来一名亲卫,道:“去请代将军过来。”
  很快代越便应邀而来。
  “大将军,城内又已经启运了一批粮草,绝不会让前线的将士们稍有差池的。”代越拱手道。他以为尤勇叫他前来,是询问后勤相关事宜。
  曹彬被包围之后,尤勇并没有要求代越出兵,反而是让他就地休整,同时负责包围曹彬的整个唐军的后勤供应事宜,这让代越很是感激,本来,他已经做好了尤勇命令他为前驱猛攻曹彬的心里准备的。
  “有代将军操劳,我不担心!”尤勇道:“今日请代将军过来,是因为我刚刚收到了一个消息,是有关于长安城的。”
  代越脸色微变。
  “我兄长倒子他们……”
  尤勇微微摇了摇头:“代将军,很遗憾,令兄战死于长安,其子死于淬河谷,代氏在长安的这一支,已经不复存在了。唯有盛仲怀带着数千残兵,护着代淑以及朱友裕的长子逃入了秦岭,看他们的去向,应当是往山南西道投奔朱友珪去的。”
  从尤勇手中接过情报,代越匆匆地浏览了一遍,已是泪流满面。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当确切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仍然是痛彻心菲。
  “尤将军,请允许我率部前去助战!”他霍然立起,抱拳向尤勇请命道。
  “可!”尤勇点头道:“代将军此刻的心思我懂,而曹彬,想来也就在这两天便要突围了。让我们送他最后一程吧!”
  前寨,梁军大营,沮丧和恐慌正在四处漫延。从一天前开始,一天已经只有一顿饭食了,而且每个人得到的吃食已经被限制,粮食不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即便是最底层的小兵也明白这一点。
  除开必要的警戒和备战之外,其它人都缩在军帐里,尽量地减少活动。一来是避免多余的体力消耗,二来,则是因为寒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