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984

  战斗,战斗,一直到死亡来临。
  城头之上,韩琦不动如山,薛平面色如常,倒是站在他们身侧的屈忠,看得满面通红,激动不已,手握在腰间刀柄之上,不时抽出却又合上。
  屈忠与罗弘信都是朝廷北狩之后第一次武举中试的,罗弘信是武状元,而屈忠则是榜眼。不过二人在那以后,却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屈忠留在了武邑为官,而罗弘信却是被派到了左金吾卫中以壮元的资历担任一名郎将。
  韩琦离开武邑的时候,带走了屈忠。因为他和屈忠都很清楚,如果再留在武邑,屈忠是绝不会有什么前途的,想要东山再起,屈忠便只能去战场之上谋取功劳。
  这也是韩琦对屈忠的回护之意。
  李泽对韩琦是愿意礼贤下士,屈意优容的,但对于屈忠这样的小角色,就压根儿不会看在眼里了。而下头的那些人,原本因为有韩琦护着不好对付屈忠,现在韩琦一走,那收拾起屈忠来,岂不是手拿把攥?
  “屈忠,你觉得眼下战局,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有心要提点一下这位忠心耿耿的属下,韩琦笑问道。
  屈忠一怔,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韩琦会问他这个问题,但马上又反应了过来,这是对他的一次考察,更何况此刻还有一个薛冲站在身边,听了这个问题之后也颇感兴趣地侧过头来看着他。
  思忖片刻,屈忠道:“属下觉得,此刻我军虽然已经深陷辽军步卒阵列之中,如陷泥淖,举步维艰,但却仍然集结成了彼此呼应的战阵,战斗之间行有余力,虽处下风,而不显颓势,还可以再看一看。如果能让对手先调动兵力,则再觅机出击。”
  “就这了?”韩琦微微一笑道,“这些天你一直跟在我的身边,当也知道我军兵力到底如何吧?”
  屈忠深吸了一口气,道:“这是我军最大的依仗。现在就暴露出来了,不是给了张仲武以提醒吗?”
  韩琦和薛冲对视了一眼,都是大笑起来。
  “屈忠,邓景山和张仲武两人,虽然一个是上官,一个是部将,但在实力之上,邓景山并不弱上多少。所以,重创邓景山,于我们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建昌这一战,可不是虚的,这一仗,会让张仲武重新审视我们的兵力,也会让他更加地重视我们,不过到了最后嘛?”
  薛冲接着道:“他会发现,不管他怎么重视,怎么调整,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掌握我们的力量究竟如何?”
  “所以等到邓景山出动更多的军队试图围剿罗将军率领的这八千兵马的时候,我们的骑兵,便会直击其本部了!”屈忠恍然大悟。
  “邓景山不会那么容易被我们包在这里,但是嘛,现在正在战场之上与罗弘信纠缠在一起的辽军,可就别想走罗!”薛平微笑着道。
  “逼他断臂求生!”看着远处战斗的场面,屈忠终于是彻底明白了过来。现在罗弘信的苦战,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辽国加入进来,现在加入战场的辽军越多,等会儿能撤走的人便愈少。
  邓景山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
  唐军在建源,在绥中驻守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左金吾卫的主力,而是临时征召的退役士卒,对于唐军兵力在估计之上的严重失误,使得邓景山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吃了大亏。
  接到两支多达万人的唐军队伍一左一右出现在战场上的消息的时候,他直接就惊呆了。下意识地认为是建源和绥中的唐军过来了,但马上反应过来这是不可能的。
  战场形式有些大变。
  城中唐军涌出奔向战场,支援正在苦战的罗弘信,同时,也与战场之上的辽军纠缠到了一起。想让激战之中的辽军撤回来,直接成了一种奢望。
  邓景山不得不痛苦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要抢在唐军两支包抄部队还没有合拢的时候退出这个口袋,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放弃眼下正在战斗中的部队。
  他跑得飞快。
  而唐军也压根儿就没有去追击他的意思,左右两支唐军按期抵达战场,将被抛弃的一万余辽军彻底留了下来。
  第一次建昌会战,唐军大胜。
  左金吾卫付出了六百骑兵,两千步卒的代价,而邓景山则失去了差不多三千骑兵,一万余步卒,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最后阶段被抛弃在战场之上从而成为了唐军的阶下囚。
  韩琦、薛冲达到了他们最初的目标,即使邓景山失去强攻建昌的能力,从而迫使张仲武不得不提前集结主力前来支援邓景山,否则左金吾卫便会对邓景山发起强攻。
  而这一战之后,也让辽军对于唐军在本地的兵力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估算,绝不是战前所预计的三万到四万之间,这个数字,只怕要翻上一倍。
  张仲武想要赢得胜利,便要倾巢而出。
  而这一计划,亦是为了从高丽而来的由文福率领的右领军卫打开胜利大门。
第九百三十四章:战斗吧,兄弟们(7)
  坞堡已经残破不堪。
  崔大郎便躺在一地的碎砖烂瓦之间,眼皮子都不想动一下。只觉得浑身上下,每一根骨头,都快要变得酥碎了,提不起一丝丝儿的力气。大黑狗趴在他的身边,长长的腥红的舌头吐在外头,不时会凑过来在他的脸上舔一下,似乎是在确认自己的主人还有没有气儿。舔一下之后,便又安静地趴下去。
  在坞堡之内,像崔大郎这样躺着的,还有很多人。
  但更多的人,却已经永远地离开崔大郎了。
  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崔大郎终于强撑着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地巡视着坞堡,每当看到一个躺在地上的同伴,都会有脚踢一踢,问一声:“还有气吗?”
  “大郎便闹,我还想躺会儿!”
  “痛,好痛!”
  每当听到这样的呼唤声,崔大郎脸上的笑容便多出来一丝。还能叫唤,那就还活着。
  活着就好!
  他们已经守了一个月了。
  与辽人的罪奴也交手一个月了。
  从最开始的一百五十个兄弟,到现在,还有五十三个人站在他的身边,如果算是两条腿都被打折了杨三的话。
  罪奴死了多少人?
  崔大郎不知道,因为外面的尸体层层叠叠,高度快到坞堡的三分之一了。这还没有算战斗起来的时候被烧掉的那些。每一场战斗一起,总会有一些尸体被大火给焚烧掉。
  打到现在,双方最初的目的,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麻木的进攻,麻木的防守,彼此想着弄死对方而已。
  至于为什么要弄死对方?
  这还重要吗?
  就算是辽人的罪奴,那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亲朋,也有故旧,而这些人,不知道有多少,就葬送在眼前的这个坞堡之中。
  奇怪的味道在空气之中弥漫着。
  天气是如此的热,死掉的人,腐烂的极是厉害,趴在残破的坞堡之上,甚至能看到无数的蛆虫在这些尸体堆里爬进爬出。
  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等一些奇奇怪怪的颜色水从这些尸体之下流淌出来,漫延到四周,一群群的绿头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有时候你扫眼一看,以为是一个死人身上穿着一件黑衣,但当你扔一块石头过去的时候,那件黑衣便会嗡的一声腾空而起,露出内里那腐败不堪的烂肉,内脏。
  但堡内的人却早已经不以为异了。
  久在芝兰之房而不闻其香,常在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任谁闻了这么久的这味道之后,也不会觉得其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特意地焚烧这些尸体,但再往后,便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了任何的动力。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大概也活不了多久了。
  每当罪奴来攻,他们便机械地迎战,机械地杀敌,把这种战斗,融入到了骨子里成了一种本能。
  更重要的是,崔大郎发现,这些腐乱的尸体,或者还可以帮到他们。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来进攻的罪奴之中,有很多人,明显地有些不正常了。
  确切地说,是病了。
  瘟疫!
  当这个词闪过崔大郎的脑袋的时候,他是很惶恐的。
  但转眼之间,他就又反应了过来。左右他们就这几十个人了,又什么好怕的,要怕,也该是那些辽人们怕才对。
  但似乎那些罪奴,甚至是那些督战的辽人官员们,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许是罪奴们的生存状态从来都不受人重视,也许这些人突然生病,死掉,在那些人看来都是一种常态,他们丝毫没有理会这一件事情。
  但崔大郎不同,他在唐军之中接受过正规的训练,作为曾经的一名基层军官,他有着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防止瘟疫在军营中漫延是他们这些基层军官必备的知识。
  军队之中,一向人口密集,一旦起了瘟疫而不迅速地消灭源头的话,那必然会成为一场灾难。
  崔大郎迅速地行动了起来。
  坞堡之内备有各类的草药,其中防疫的草药便是其中的一种,每天熬上一锅汤,堡内活着的人,必须要喝上一碗。至于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崔大郎并不知道,只能听天由命。
  但从结果上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到现在为止,堡内只有战死的,还没有病死的。
  罪奴们的进攻,从过去的每天一次,下降到了两天一次,这一段时间,甚至落到了三四天才会发动一次进攻。
  在坞堡之上看到那些横七竖八就这样露天而眠的罪奴们,崔大郎都在默默地计算着他们的人数。
  能爬起来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这两天,每天他都能看到有死人被从那些罪奴聚集的地方拖走。
  堡墙之外,崔大郎刻意地放纵着,但在坞堡之内,他却努力地保持着卫生。每天,都会让人熬上好几锅开水,每一处都要淋到。
  死去的兄弟们,被他将遗体收敛到屋内,然后用井水和上泥巴,将这间房子完全封死。到现在,坞堡之内,被封死的房屋已经有四间了。
  今天罪奴们又发动了一次攻击,只不过更加的有气无力了。杀死他们,显得也更容易了一些。
  “饭熟了,来两个人抬一下啊!”下头,双腿折了的后勤官杨三现在负责给大家做饭,听到他在下面当当敲着铁锅的声音,崔大郎的心情就莫名的好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