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984

  “陛下,臣不懂军事,这,要问曹煊和曹彬。”孙桐林低声道。
  朱友贞垂下了头,其实哪里用得着问他们,朱友贞本身就是军事之上的大行家,事到如今,他又如何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守得住长安呢?
  李泽扶李俨灵柩一路南下,轰动一时。李泽这是在用实际的行动告诉他的军队,长安,一定要拿下。
  而他的部下,也会为了达成李泽的目标而不顾一切的。
  盛仲怀说得当然有道理,也是如今他最好的一条出路,但放弃这眼下的一切,放弃朱氏几代人的努力才换来的皇帝宝座,他一时之间,却是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我要想一想,好好地想一想!”他喃喃地道。
  孙桐林自然也知道这个决心难下,当下也就站了起来:“陛下,那老臣就先告辞了。”
  “去看看贵妃吧,她有身孕了,你要当曾祖父了!”朱友贞道。
  “真的吗?”孙桐林大喜,“恭喜陛下,老臣恭喜陛下了。”
  朱友贞与元配夫人只有一个女儿,后来朱友贞身体受创太重,一直没有再有子息,如今贵妃再有身孕,的确是意外之喜,更何况,贵妃还是孙家的女子,由不得孙桐林不开心了。
  朱友贞苦笑着点点头:“我也的确没有想到。希望这桩喜事,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这一夜,朱友贞彻夜难眠。
  在朱友贞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在长安城中另一个地方,在殿前司指挥使郝仁的家中,他却正与一个人对坐而饮。
  而这个人,却是大唐内卫的副指挥使,高象升。
  如今的郝仁,再也不用把高象升藏在地下密室之中了,现在,不会再有谁有这个胆子敢闯进他的家中搜人了。
  “你是说孙桐林是从秦岭里钻出来的?”高象升讶然道。
  “应当没有说谎,看他们那个狼狈样子,应当是在野外长时间跋涉的结果。”郝仁道。
  “那孙桐林只可能去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益州。”高象升慢慢地品着酒,道:“这个时候去益州,难道是去求救的吗?那朱友珪想要救长安,早就来了,岂会等到今天?那家伙,就想在益州当个草头王,才不会沾长安这摊子事。依我看来,指不定是那孙桐林去秦岭之中探路了,朱友贞肯定是想跑。”
  “想跑?这时节,钻秦岭?”高象长连连摇头。
  “那又如何?”郝仁道:“钻秦岭的确是九死一生,但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吧!再说了,秦岭里毕竟是有路的。而且梁军在秦岭之中一直都设有关卡。要不然,我实在想不出孙桐林钻秦岭干什么!”
  高象升一口一口地喝着酒,眉头皱成了一团。
第一千零四章:天下第一关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是为潼关。
  潼关城北靠黄河天险,环城东南三面皆为高山环绕,使得敌军无法对其形成合围,城内,生活设施一应齐全,穿城而过的潼河为潼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足够的田地可以种植庄稼,城池即便被围困,也很难让其弹尽粮绝。
  潼关一肩挑两京,一边是洛阳,一边是长安,可以说是力压千钧,一旦失守,长安必然不保。亦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现在,由曹煊率领的梁军,正在潼关对唐军作着最后的抵抗。
  可以说,一旦潼关再败,则大梁覆亡就成定局。
  唐军兵临潼关已经近一个月了,一个月来,尤勇小心翼翼,并没有倾尽全力,不计代价的进攻,这固然是因为潼关天险,实难攻取,也是因为唐军一向极为注重减少士卒的伤亡,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很少用士兵的性命来堆集胜利。
  饶是如此,曹煊也已经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最主要的就是士气的低落。
  长垣大败,虎牢又败,梁军精锐大部丧失,已经使得梁军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而随着镇州事变,广州朝廷成立,武邑广州的口水战与事实上的军事对抗形成,李泽扶太上皇灵柩南来,曹煊的压力陡然之间便加大了数倍不止。尤勇不再怜惜士兵的性命,而是对潼关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即便是在雨雪漫天的恶劣天气之下,唐军也没有放弃过进攻。
  哪怕是在黑夜里,唐军的投石机也没有停止过轰击。
  这让守关的梁军士卒疲惫到了极点。
  因为梁军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唐军野战的勇气,困守关中的他们,便只能被动地等待着唐军的进攻。而唐军进攻,是不分时间的。往往在你看似不可能的时候,突然就发起迅猛的攻击,一个不心,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双重加压,使得潼关之内的梁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帅,今天唐军又对金陡关展开了猛攻。”大将丛新走到了曹煊的身边,对方此时正站在城头,看着那条进潼关的大路。
  五里外的地方,就是丛新所说的金陡关所在。
  金陡关并不在潼关城,而在潼关城外三里处,是一座高大而又孤独的城堡,北面是滔滔黄河,南面是高耸的牛头塬,进潼关的大路,就从这里经过,实实在在的潼关门户。进出潼关的大路,就在这里被滔滔黄河与高塬挤在中间,地形极险,道路狭窄,仅仅容单个的马车勉强通过。
  而之所以建成这样,自然也是为了军事之上的需要。而从这里到潼关东门,长达五里,被称为“五里暗门”。真真正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军想要打下潼关,就必然先拿下金陡关。
  而梁军若失了金陡关,便也等于失去了潼关。
  “金陡关那边伤亡如何?”曹煊沉声问道。
  “今日一战,伤亡数百!”丛新道:“大帅,必须补充一批人进去,同时把伤兵撤出来,伤兵在哪里,太伤士气了。”
  曹煊点了点头:“再补五百兵进去。所需物资,一并在天黑之后运进去。告诉曹震,潼关安危,长安得失,都系在他的身上。”
  曹震是曹煊的长子,也是镇守金陡关的大将。
  “少帅勇猛过人,智计百出,金陡关必不会有失!”丛新道。
  曹煊却是没有言语,说到勇猛,大梁军队之中,又有几人可以超越徐福之子徐超呢?而长垣一战,徐超却当场战死了。
  可惜事到如今,除了死战,还能如何呢?
  “大帅,长安有使者过来了!”一名军官小跑着上了城墙,对曹煊道。
  曹煊点了点头,对丛新道:“你继续对关墙各处的防守进行检查,同时对军营,库房等地也要一一检查到位,特别要关注一下士兵们的伙食等,这个时候,一丁点的火星,都有可能引起大事。”
  “大帅放心,这个时候,谁都知道事情的轻重的,必不至于在这个上面出问题。”丛新道。
  “小心为上。唐军诡计百出,虎牢关中,徐大将军被迫出战而被唐军一战歼灭的旧事,绝不能再潼关再度上演。”曹煊叹息道。
  丛新连连点头。
  虎牢之战,唐军以攻心之计,使得虎牢关中梁军精锐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逼得徐福不得不率军出击,最终坠入唐军圈套,数万大军,一朝尽毁。
  回到关内,看到孙桐林,曹煊却是吃了一惊。而在听到孙桐林关于盛仲怀方面的事情之后,曹煊更是陷入到了长久的沉默当中。
  孙桐林也不摧促,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曹煊作出决择。
  “这么说来,陛下已经有计较了?”不知过去多长时间,曹煊才开口,声音低沉之极。
  “是的。”孙桐林点了点头:“当今之计,已近穷途末路,这是最后的一点生机,必须要牢牢抓住。”
  “这个时候大军入秦岭,能有多少人走出去?”曹煊死死地捏着拳头,低声吼道。
  “陛下只带最为精锐的五万人离去。分成五路,走秦岭五道,曹彬已经出发去准备了。”孙桐林道:“其它的人,都只能放弃。”
  “五万人?”曹煊哀叹一声:“潼关这里要全面放弃了吗?”
  “陛下需要时间,需要潼关抵挡到最后一刻,为长安的大撤退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孙桐林道:“目前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屈指可数。即便是已经出发的军队,也只是以为他们是出城与准备增援前线,抵挡屠立春,王思礼的大军。只是到了最后一刻,将领们才会接到转道进入秦岭的命令。”
  曹煊低垂着头,半晌才道:“需要多久?”
  “越长越好。时间越长,长安哪里便能运作更多的物资,便能更有效地支持士兵们走出秦岭。当然,陛下说,万不得已的时候,请大帅您务必要脱离险境,赶去与他汇合。哪怕是军马皆失也无所谓,只要出了秦岭,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曹煊惨然一笑:“哪里还能从头再来?失去的,只怕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大帅!”孙桐林道:“益州天险,天府之国,不是没有重振雄风的机会的。”
  曹煊点了点头,从理智上来讲,朱友贞作出这个决定是没有错的。盛仲怀为其策划的这条道路,敢是如今最好的一条出路。但从情感上来讲,他却的确难以接受。
  “我知道了,回去禀告陛下,曹煊必然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他有些落寞地道。
  孙桐林点了点头:“大帅家眷,陛下会亲自照应,一路之上,决不会有失,请大帅放心。不知大帅还有什么需要孙某转告陛下的?”
  “没有了!”曹煊摇了摇头,“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希望这一次我们能顺顺利利地撤出秦岭,在益州重新来过吧!”
  孙桐林没有多作停留,迅即告辞离去。
  曹煊却坐在房间,久久没有起身。
  潼关的他,以及他的军队,都被放弃了。
  他们必须成为朱友贞撤离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朱友贞只带最为精锐的五万大军走,但在这样的天气之下进入秦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老朱呃,我能为你老朱家做的事情,也就这么一件了,看来不久,我就能与你重聚了。”曹煊叹道:“不过你是被你儿子宰了的,也不知见了我,你有没有脸面。大好的局面啊,起码有一半是毁在你自己的手里,你这一辈子都管不住你那玩意儿,最终,也是毁在你那玩意儿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