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984

  谣言愈传愈盛,整个军营骚动不安。
  但却没有人敢真做出点什么来。
  一来,长安城内驻扎了数万唐军,人家那威风,让这些神策军一看就丧了气。那些在长安城外散掉的曹煊的精锐人马,每天都有不少人被唐军捉拿回来,这些神策军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这些人真想搞点什么事儿,那可真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而奇怪的是,一向消息灵通的唐军这一次也像是聋了,瞎了,对于这支军队的状况,竟然是恍若未闻。
  于是各种阴谋论,便又在军中盛传了。
  “这么搞,会不会出事啊?”兵部,李安民有些忧虑地看着公孙长明,主意是公孙长明出的,不过真要出了什么事,这几支神策军闹将起来,可不是玩儿的。
  “能出什么事儿?”公孙长明不屑地道:“一群软蛋,还敢造反不成。李兵部且放心吧,我已经安排人进一步深入做这件事情去了。”
  李安民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了。
  “的确是一群软蛋,连逃跑也不敢。”
  遣散这几支军队已经成了必然的事情,他们实在是不能入唐军将领的法眼,大家连整编这种事情都没心事做。但遣散的话,又需要大笔银钱的。
  但兵部现在没钱。
  就算是有钱,他们也有其它更重要的地方去使用,哪里甘心用在这些兵油子身上。那么逼得他们自己逃跑,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要他们逃了,咱们可以省一大笔军饷,还可以省一大笔遣散费,回到地方后,这些人因为一个逃兵的身份,也不敢闹事,还不任由地方官揉圆捏扁?”公孙长明哼哼道。
  计划很好,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支军队中的士兵,都不敢逃。
  “我觉得是他们的伙食太好了,饿他们几天,自然就逃了。”一位侍郎笑道。
  “是个主意!”
  “伙食什么的还是别克扣。”公孙长明道:“先等两天,我安排人去做这件事了。”
  贺沧第二次见到徐泫的时候,徐泫的身边多了一个人。
  “贺沧!”那人一身便服,但徐泫却很老实地站在他的后头。
  “是,不知您是?”
  “听说你想去长安县当个捕快?”来人单刀直入,让贺沧有些猝不及防。
  “是。”他有些狼狈地点了点头。
  “我有一件事,办好了,你就是长安县的副捕头。”来人挥了挥手,徐泫立刻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副任命状,摊在桌子上,赫然正是任命贺沧为长安县副捕头的文书,盖着长安县的鲜红大印。“文书就是徐捕头的手里,办完了这件事,你就可以上任了。”
  “不知是什么事情,末将一定去办好。”贺沧顿时觉得干劲十足了。副捕头和普通捕快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在军中鼓动士卒逃跑。”来人一句话,让贺沧顿时傻了。
  “这是犯军法的,要杀头的。”好半晌,他才讷讷地道。
  来人嘿嘿一笑:“贺沧,你觉得你们这支军队还算是一支军队吗?既然我这么说了,自然就没有问题。不过有一点,这些人逃可以,不准带走武器,只要他们不带走武器,自然不会有人理会他们。”
  听到这里,贺沧终于明白了过来,原来这是上头的意思。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办呢?
  看着他迷惑不解的表情,来人哈哈一笑,敲了敲桌子,道:“不瞒你说,我们不想付钱。”
  贺沧恍然大悟。
  遣散是要给钱的。
  逃跑,则是不给钱的。
  他突然觉得有些悲哀起来。
  原来他们这支军队在别人眼中,竟然是如此垃圾啊。
  “我今天回去,马上鼓动我的麾下逃跑。”他当机立断,其它人自己是顾不得了,先抓住自己的这个副捕头再说。
  士卒逃跑,首先便从贺沧的这支小部队中开始了。
  然后开始慢慢地向着整支部队漫延。
  谣言太吓人了。
  谁都不想死。
  造反,不敢。
  鼓噪威逼长官,长官都找不见人。
  只能自己求活路了。
  当有了第一批成功地逃跑者之后,这股势头就愈演愈烈了。
  他们的逃跑计划,不管是巧妙的,还是拙劣的,都异常成功。
  每天晚上,都有人悄悄地摸出军营,背着自己的小包裹,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黑暗的远方遁去。
  当然这其中也有区别。
  但凡是只带走了自己物品的人,顺利地踏上了他们回家的旅程。
  而那些偷偷地带了武器的家伙,则被半途拦截了下来,武器被上缴之后,然后又被一脚踢回到了黑暗之中。
  没用上半个月功夫,吴厚这支军队,跑得只剩下了一些光杆子将领了。而这些将领见势不妙,干脆自己也打上包袱,跑了。
  因为整支军队就这样散架了,回头上面要是追究起来,他们能讨得了好?虽然到现在他们也明白过来了这些逃跑必然是有缘由的,但如果你想去探寻个结果的话,只怕下场会更惨。
  这些神策军士兵,全部都是关中本地人,除了回家,他们无处可去。而在他们的家乡,新上任的父母官们,正翘首以盼的等着这些壮劳力回家呢!
  当这个军营的士兵跑光光的时候,贺沧却是兴高采烈的到长安县上班了。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培训
  杨德今年不过三十有一,但却是一个资历极深的老监察官员了。
  他祖藉长安,本来家中小有资财,但在张仲武造反的那一年,因为朝廷为了给高骈所部筹措军费而大肆加赋加税,而底层官吏也趁机盘剥贪污,父亲被诬陷下狱,为了营救父亲,他散尽家财,终究还是没有救回父亲,而母亲却也伤心过度紧随着父亲而去。
  杨德悲恸欲绝之下,在一个夜晚摸到了仇人的家中,放了一把大火,然后逃跑了。
  一路辗转逃到了北地,最后凭着他读书识字,在一户商家找到了一个记帐的工作,这才安定了下来。一年之后,他被东家看中,将自家的独生女儿嫁给了他,生活才算是彻底安稳了下来。
  但杨德并没有按照岳父的意思以后继承他的家业,他想要当官,想要报仇。而作为一个商人,很显然他是难以达到这个目标的。
  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机会。
  那时候的北地,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所以当李泽开始崛起的时候,杨德立时便加入到了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义兴社中,作为罕见的读书人,他立时便被杨开看中了。
  那时,他刚刚二十岁。
  如今,他锦衣归来。
  去打听当年的仇人的时候,却发现当年自己的那一把大火,竟是将自己的仇人一家,全都葬送在大火之中了。
  没有复仇后的快感,只有怅然若失。
  现在的他,当然不会简单地再将自己的家仇,归结于当年那个贪婪自家家产的小官,那些如狼似虎助纣为虐的税丁,捕快,衙役。
  在武邑,他学到了很多。
  他开始深刻思考这个社会之中的种种问题。
  现在,他坐在书桌之后,看着下方那些坐得笔挺的长安县的捕头、衙役、书吏,感叹万千。当年,就是这样的一些人,逼得他家走投无路,家破人亡。
  别小看了这些人,他们的坏,对老百姓而言,是有着切肤之痛的。
  如今,他要改造的,就是这些人。
  李相曾经把那些大贪官比做老虎,中不溜丢的比作狐狸,把那些小贪比作苍蝇、蚊子。而最让老百姓们感到痛苦的,恰恰是这些苍蝇、蚊子。
  李相告诫他们这些监察官员,不要一心想着有朝一日能拿下一个大贪官、坏官从而一举扬名天下知,而是要更多地目光投诸在底层,去关注那些与老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基层官吏,因为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老百姓们的切身利益,他们的每一次的不法行为,都会让老百姓对朝廷多失望一分。
  杨德打过大老虎,也查办过最基层的官吏。
  他发现,拿下大老虎的时候,老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大老虎所做的那些恶事,普通的老百姓压根儿就感受不到。但他查办那些底层官吏的时候,老百姓们却是欢呼雀跃,对他们这些监察官员感激涕零。
  虽然杨德知道,那个大老虎所做的恶事,其影响深远要远远地超过这些基层官吏所作的恶。
  这些亲身经历让他感触颇多。
  李泽治下的朝廷,高级官员们基本上还算是洁身自好的,大老虎不是没有,但还真是少。但基层官吏作恶,却仍然是寸出不穷,花样翻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