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4/984

  他这是去抢地盘呢!
  在细绵如外的糜糜春雨之中,向真彻底地沉默了。
  “不过我们湖南,对于迎击北唐军队的信心是坚定的,所以我们虽然很困难,但还是勉力抽调了五千人前来助向将军一臂之力,这也是我们最后的一点点机动部队了。”看到向真无语的样子,丁晟终于抖露出了最后的底牌。
  不得不说,丁晟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说客的,他先将对方的期望值给打到了最低点,在对方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之下,再抛出来一点点甜头,这样对手不但不会感到失望,反而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果然,向真听闻此语,脸上终是有了一点点笑模样,抱拳道:“如此倒是多谢了。”
  对于向真而言,五千人,虽然少了一点,但蚊子腿儿再细,它也是肉啊。再者,湖南兵还是很擅战的,五千人,也许便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这些人都是从岳阳战场之上抽调出来的,绝对的精锐之师!”丁晟又道:“现在他们已经出发了,很快就能赶到向将军帐下效力的。”
  向真脸上刚刚绽现的笑容,又一点点的消失了。
  他很想把这个一截一截说话的家伙,一脚给踹到路边的水潭里去。
  他娘的,现在才出发,这是去给自己助战的吗?
  他现在已是完全明白了。感情丁太乙这是作了两手准备呢。五千人,的确是精锐不假,但他们肯定不会如期赶到战场,他们只会慢慢地往过蹭,审视着局势来决定他们行进的速度。要是自己在与北唐石壮的对抗之中节节胜利,他们的脚程就会飞快,以便赶去捡功劳,要是自己遭遇到了挫败,他们必然会慢得如同乌龟爬。要是自己真失败了,他们只怕马上就会掉转车马,一路直接逃回到岳阳去。
  丁太乙真是比钱文中更可恨啊!
  钱文中至少是一个真小人,摆明了车马,说我现在没有援兵给你。
  丁太乙倒是给人了,但却是去抢功劳的。
  让自己白白欢喜一场。
  这样的一支军队,你能将其计算到自己的有效兵力中去吗?
  “如此,我真是多谢丁观察使的慷慨大方了。”向真不想再与这个满脸笑容的伪君子说话了,直接翻身上马:“此情此意,向某人记着了,他日必有厚报。”
  丢下这句硬梆梆的话,向真一鞭子抽在马股之上,向前急驰而去。
  没有张屠户,还吃带毛猪吗?
  自己与刘信达联兵一起亦有十万之众,而且他也清楚,在与北唐多次交手之后,刘信达亦是深悉北唐军队的厉害,所以手下的兵马空额是极少的,五万大军,是真可以当五万军队用的。两边结合起来,十万之众,也是石壮的两倍有余。
  这仗,还是自己的胜面更大。
  站在原地的丁晟抹了一把脸上的泥点,那是被向真最后纵马急驰给飞溅到脸上的,冷哼一道:“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他日必有厚报!难不成我们丁家,便怕了你们向家不成?摆在眼前的软柿子不捏,我们上赶着跟着你去啃硬骨头?我们要是真去了,还不被你把人往死里用,替你的军队去火中取栗,到时候你满载而归,我们回来的却是一口口棺材,这点小伎俩,还能瞒过谁去?已经有十万大军了,还想要我们调兵给你,这算盘也打得太响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消耗我们的兵力,想得真是美!天下就你是聪明人吗?你与刘信达一唱一合,都来向我们丁家施加压力,谁不知道你们是一伙儿的?在鄂州城的时候就勾结到一起了!”
  想起在向真之前,刘信达便派出了求援使者到了岳阳向丁太乙请求出兵的事情,丁晟更是一脸的不屑。
  你向氏想要掌权天下是你家的事情,咱们丁家只想守住湖南,咱们说起来是联盟,但是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你还真当广州朝廷是个东西了?居然想向我们发号施令!
  呸!
  看着路边源源不断向前开进的向真的部属,丁晟翻身上马,对着护卫道:“走,我们回去。等咱们回到岳阳的时候,我们的水师大概也到了,到时候,先去掀了郑文昌的老窝,没了水师的助力,我倒要看看钱彪还能支撑几天!”
  一帮护卫齐声呼喝,簇拥着丁晟扬长而去。
  随着向真的大军进入了鄂州,并一路向着广水急速前进的时候,一直窝在信阳没有动的石壮所部,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首先出动的便是中郎将梁晗统带的骑兵。
  事实之上,刘信达和向真对于现在的北唐军队的了解还是不够细致。虽然他已经对北唐战兵的战斗力经予了最高的评价,但有一点最致命的,他却没有想到,那就是北唐军队的速度。
  一般的大军,一天行军三五十里还能保持战斗力,就可以称得上一支强军了,但北唐的步卒,一天行军百里,仍然可以与对手打一场遭遇战。多年的强兵政策,使得北唐军队的身体素质冠绝天下,完善的后勤保障,又让他们可以在急速的行军之中得到充分的体力补充。而且在北唐军队之中,骡马之多,更是南军无法想象的。在控制了漠南漠北,以及大量的善于。
  这些骡马不同于战马,不需要精养,也不需要惜力,可以尽情地压榨,一旦累得不行了,立即便会成为士兵们的盘中餐。而新的骡马自然会被补充上来。
  而对于唐军在行军速度的了解之上的欠缺,便使得这两位南方联盟的大将,便将双方大战的日子,齐刷刷地给推算错了。
  这是极其要命的。
  一天的误差是可以熬的。
  二天的误差或者还可以拼一拼。
  真要是到了三天以上的误差,那已经足够一场大型的战事打得七七八八了。
  而石壮,追求的便是这一点。
  对手纵然只有向真与刘信达,但却仍然达到十万之众,真让他们凑到了一块,不说打不赢,但总是太费劲,所以,他要分而歼之,先干掉刘信达,再回头收拾向真。
  当在广水的刘信达知道信阳的石壮动了之后,他留下了五千人在广水城外监视城内的唐军,自己则立起尽起大军,前移至了部将傅晓田所驻扎的仙人岭。在哪里,傅晓田已立起了营寨,原本以为唐将李敢抵达之后便会发起进攻,岂料李敢只是扎下营寨对其对峙。傅晓田倒是趁此机会,将仙人岭的营寨大大地修整了一番,现在,正等着刘信达的大军进驻。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渡河
  岩子河在广水境内,适宜渡河的地方就那么几处。胜保提兵到了岩子河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拆毁了唯一的一座沟通两岸的石桥,同时开始在险要之处修建营寨,白日里,斥候一队队的出去,沿河巡逻,一旦发现北唐军队踪迹,便可以立即回报。
  不管是唐军重新搭桥要好,还是搜罗船只,建造木筏也罢,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成功的,只要预警的时间足够早,半渡而击便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北唐军队再凶悍,在这样天然的地理优势条件之下,还能长翅膀飞过来不成?
  向真大将军的数万援军即将抵达,等到这支大军一来,在广水集结的南方联盟军队便多达十万出头,像胜保这样的将领,觉得这一仗,应当是十拿九稳的。彻底拿下广水,再击败信阳的石壮,然后顺势取下了信阳,则鄂岳便安稳了。
  毕竟对面的唐军,不过三四万而已。
  数倍的兵力,来一场硬撼,谁还怕谁啊?
  胜保很轻松。
  梁晗也很轻松。
  虽然头上乌云压顶,耳边阴风阵阵,眼见着天气在一点一点的变坏。数千骑兵正在一片谷地之中休息,士兵们正在吃着他们今天的第二顿饭,第一顿还是早上出发时草草塞进肚子里的。
  数千人集聚,却是听不到半点喧哗之声。
  北唐军队完善的后勤供应,使得这些士兵们即便在高强度的行军之中亦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保证。
  牛油纸包裹着的肉脯稍有点咸,炒面里倒上清水,搅上一搅,再将料包倒进去一起搅拌,最后将肉脯用小刀子割成小条,一顿说不上美味,但却绝对管饱的晚餐便完成了。
  而在他们吃饭之前,他们心爱的战马早就被妥善料理过了。吃完了饭,大披风一裹,倒头便睡。
  士兵们只需要作战,而将领们却有着更多的事情要做。
  一株大树之下,一盏带着罩子的琉璃灯,将方园数步照亮,梁晗一边用刀子削着肉脯吃,一边看着面前的一张广水地图。
  “你确定在这里架桥?”他看着面前的一名将领。
  “斥候们已经去打探过了,排除了南军重点看防的几个预备渡河地点之后,这里便是最合适的了。”朱非道。
  “水流稍急了一点!”梁晗道。
  “我们的工程人员下水探了一下,水流的确有些急,但也还没有到我们的极限,而且这里水最深的地方,也不过十余米。”
  “最多给你半夜功夫!”梁晗抬头看了看天空,虽然啥也看不出来。“你们赶到哪里需要时间,架桥需要时间,而夜里如果不能建好的话,一到白天,就瞒不住了,到时候胜保的军队赶来了,咱们就白费功夫了。”
  “半夜时间足够了!”朱非信心满满,“这样的河流,又不是大江大河,以我们现在的最新的技术和架桥工具,快得很。”
  “那行,你去忙,四更时分我这边出发,天亮之时,我的大军要完成渡河!”梁晗伸了一个懒腰。
  “遵命,我这便去了。”朱非也是毫不拖泥带水,站了起来,一边嚼着嘴里的肉脯,一边转身离去。
  朱非的信心,来源于北唐最新的技术与工艺。
  岩子河边。
  趁着夜色抵达河边的北唐士兵们从马背之上卸下一捆捆的物件,就在河滩边上拉开,平铺在河滩之上,然后,从四个角上找到了进气处,将一根管子塞进去,一名士兵便开始拿着一个筒子模样的东西,在哪里吭哧吭哧地一上一下地按压起来。
  橡胶在北唐开始正式投入到了军工生产之中。
  橡胶浮筒便是最新的出产。
  而士兵们手里的这个打气筒,也是另一种由此而来的衍生产品。
  伴随着士兵们的努力,原本瘪瘪的平铺在河滩上的橡胶袋子开始鼓胀了起来。直到有军官爬上去,用力地在上蹦哒了半晌,这才跳了下来,满意地挥了挥手。
  打气的士兵立刻抽掉了进气管,将进气口密封好,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将其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四名士兵便扯起四角,将这个看起来很大,实则并不重的大家伙给抬了起来,送到了河中。
  一名士兵拿着一根钢钎走了过来,将钢钎套在了一角的一个环口之内,然后用力地将钢钎插到了沙滩之上,旋即另一名士兵手持大锤上来,连着几锤下去,四根钢钎便将这个橡胶浮筒给牢牢地固定在了河上。
  第二个连接了上去。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除了固定他们的钢钎越来越长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差别。
  橡胶浮筒在河面之上慢慢地延伸出去,而架桥的活动,并不到此为止。
  一根根的铁杆被横着绑定在了那些插在河床之上的钢钎之上,将这些独立的钢钎连成了一体,使他们能有更强的搞击水流冲击的能力,而在橡胶浮筒之上,也有一根根的铁条被铺上,最后,则是一块块的木板。
  大约五百名士兵,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在岩子河上将桥慢慢地向着对岸延伸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