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984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
  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他们就敢铤而走险。
  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们敢赌上身家性命。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几百的时候,他们就敢以身试法。
  对于这一点,李泽深有体会。
  在国内,不断地完善律法来约束这些商人,但在大唐的区域之外,这些律法就失去了作用。不是李泽不想来一个长臂管辖,而是他现在需要这些商人用他们的钱,来替大唐完成作为一个国家不方便做的事情。
  “李相,武邑商会已经介入了倭国的内战!”公孙长明将一份内部秘密报告放到了李泽的面前,“他们的目的,是控制石见银山。就目前来看,他们的目的快要达到了。双方正在商谈,以石见银山十年的开采权来换取武邑商会的全面支持。”
  武邑商会,无疑是现在大唐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商会,因为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些显赫的人物。比方说原来的河中府节度使高雷,原大唐高官王铎等。这些人不单单有钱,还有官方背景,他们总是能搞到别人搞不到的东西。比方说大唐军方每年淘汰下来的数量惊人的武器盔甲。
  武邑商会是一个圈子。除了这些很早就投奔李泽的人之外,剩下的无一不是李泽掌权之后的新贵,这个圈子不是你有钱便能进入的。像河东柳氏,费尽叭拉地进入到了武邑的商圈,以他们的财力,也无法加入其中。而进入这个圈子意味着什么,对于长时间处于这个食物链顶端的河东柳氏而言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现在,他们正努力地想要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曲线救国。好几个柳氏的女儿,如今正准备嫁入这个圈子中的某些人。而柳氏的嫡系子弟们,也正准备着娶这个圈子内的某些家人的女儿,相貌不在乎,嫡庶不在意,只要能成功就行。
  武邑商会,无疑是现在大唐最顶尖的一个圈子。
  “博兴商社这一次在欧罗巴吃了大亏。货物被吞了,人也损失了上百。听说耶律逢泽勃然大怒,已经组织了一只更大的船队,大力招募水手,退役军队,准备大举反扑。他甚至还向将作监求购火炮。屠虎拿不准主意,不知该卖不该卖?”
  “扬州商会准备深耕美州大陆,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加入扬州商会的,居然是福建那边的一些海商,这几年他们被我们摁得无法出海,船队几乎被我们尽数击沉,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向我们输诚了,这些福建海商这几年虽然被我们整得够惨,不过财力,势力依旧可观,如果他们也开始倒容宏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
  “卖,为什么不卖?”李泽却是一拍桌子,“不过价格可得订得高高的。公孙先生,我觉得我们可以向这些出海的船只颁布私掠证。”
  “私掠证?”公孙长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允许他们合法地抢劫除了我们大唐之外的所有人。”李泽咧嘴笑道:“当然,他们的船队,我们都要派出人监督,私掠得来的财物,朝廷要分润一半。”
  即便是以公孙长明这样百无禁忌的人,听到李泽突然来的这么一个主意,也是有些惊呆了。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只怕于李相名声有碍。”他犹豫地道。“偷偷摸摸的干也就罢了,朝廷公开颁发私掠证,那就是公开抢劫了。”
  “我需要钱。”李泽两手一摊,道:“公孙先生,长安现在的模样你也看到了,百废待兴,中原诸地,想要恢复到旧日光景,需要海量的投入。西域虽然从名义之上归属了我们,但那里仍然穷困潦倒,不对那里大力投入,将来必然生乱子。薛平他们已经与那些大食人有了正面接触,双方随时可能进入战争状态,而我们,是绝不能输掉这块地盘的,这关系到我们大唐未来的战略安全问题。同样的道理,吐蕃也必须要吃掉。现在吐火罗翘辫子了,但德里赤南却也因此统一了吐蕃,与我们彻底翻脸那是迟早的事情。光靠那些农奴起义军是不成的,李存忠大军要进入吐蕃,随后我们还要派出更多的军队进入,这也需要钱。”
  李泽瞪着公孙长明:“钱从哪里来?我们不能盘剥我们治下的老百姓,好不容易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来的口碑,不能因为这些而倒下,所以,我只能向外要了。”
  公孙长明无语以对。
  李泽的计划太过于宏大,远远超出了公孙长明先前的预估。
  “像这些商队出售火炮,允许他们在海外组建类军事组织,我有些担心将来尾大不掉啊!”公孙长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旦真有事,到时候他们要么在海上,要么远在其它大南,鞭长莫及,如之奈何?”
  “如何控制他们,那是监察院的事情,这应当难不住你们吧?”李泽笑道:“这件事情,你与杨开他去好好地商量一下。我希望有朝一日,这些民间的武装商船,摇身一变,便成为我大唐的无敌水师。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我们愈来愈强大,谁又愿意放弃抱我们这么粗的一条大腿呢?他们对我们的国力是有着最充分认识的一批人,很清楚一旦背叛,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下场。”
  公孙长明微微点头。
  房门轻轻被叩响,李澎在外道:“李相,兵部李尚书求见。”
  “看来是鄂岳之战有结果了!”两人对视了一眼。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战后安排
  看完了石壮与李泌联名发来的军报,再抬头看看李安民有些不爽的面容,李泽笑问道:“我们已经达成了战前的战略目标,二叔怎么看起来很不高兴呢?”
  李安民摇头道:“石壮太过于自做主张了,其实他是可以将刘信达所部也留下来的。他这是公然地违反了兵部在战前的总体布署。李相,此风不可长。虽然战略目标大体上是达到了,但是为以后仍然留下了一些隐患。我认为朝廷应当下文申斥这种行为。”
  “公孙先生怎么说?”李泽转头看向公孙长明。
  公孙长明抬起头来,道:“李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坚持总体战略布署不变的大框架之下,我们必须允许领兵的将领在战术之上有他们自己的见解和发挥。必竟他们才是亲临战场的那一个,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没有比前线将领更清楚的了。这一次石将军的动作虽然有些大,但我觉得,可以私下里给予提醒,而不是公开发文申斥。石将军本人或者并不会在意,但我担心,其他将领在看了之后,会因此而被束缚之手脚。”
  李泽转头看了一眼李安民,道:“二叔,我也是这个意思。您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知道坐在屋子里规划和实际领兵作战完全是两码事,也许一条河流,一座小山,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水,一场猝不及防的狂风,都能让事先的规划变成一纸空文。所以,我们要给前线将领更大的自主权,在总体战略不变的情况之下,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现在我们的大军离中枢愈来愈远了,像西域,吐蕃等地,我们怎么可能事事都兼顾得到呢?”
  “李相,如果长期如此的话,将军们只怕会越来越跋扈的。”李安民有些不安。
  公孙长明一笑道:“李兵部是担心这些各镇一方的大将军们成为新一代的节度使?这可是多虑了。现在的将领们除了军事指挥权之外,对于地方官员是没有任命、罢免之权的,无法操纵地方,就无法扎下根来。更何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各部的将领们,也愈来愈多的出自书院。即便是那些在实战之中提拔起来的将领,也需要进行书院进修,完成学业之后再能重返岗位,一部将领想要把军队掌控在个人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别忘了,我们现在除了监察院之外,还有义兴社这道铁闸呢!”
  “二叔,有一个事情,提前给你通个气,你也好好琢磨一下。”李泽道:“拿下鄂岳之后,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再发动全面的大规模的战事了,近几年,以休养为主,即便是吐蕃,也只是支持哪里的农奴起义军反抗,我们不会大规模地介入。所以呢,对在中原的这几支部队的主官,我准备进行一次轮换。”
  “轮换各部大将军?”李安民一怔。
  李泽笑道:“怎么,刚刚二叔不是还在担心这些大将军们长时间坐镇一部会尾大不掉吗?现在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轮换,您怎么反而有些不安呢?”
  “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李安民讷讷地道:“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
  李泽道:“这件事情,我本来就一直在考虑,不是为了现下,而是为了以后,这样的轮换,以后将形成定制。现在正好有几年的休战期,此时轮换,也方便新去的大将军能够更好地熟悉他的新部下。”
  “真要这样调换的话,只怕会对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的!”
  “短期内有影响,长时间就没有了。”李泽笑道:“要知道,真正领兵作战的,还是那些各部营将们。大将军冲锋陷阵的时候,以后会越来越少的。”
  “这件事情我放在心里了,先在兵部内部讨论一下。同时也放出风去,看看大将军们是什么反应。”李安民看了一眼李泽,道。
  李泽既然这么跟他说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这件事只能是自己提出来。那些大将军们到时候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也只会冲着自己来撒。
  瞧这锅背的。
  不过也没有办法!
  谁上坐在上头的是自己的侄子呢!
  自己不背,谁来背?
  他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等到这一件事定谳,自己大概也要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之上退下来了。否则一个遭各路大将军厌恶的家伙,怎么可能坐得住这个位子呢?
  不过也无所谓了,当时候,眼前的这位侄子,大概率已经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了,自己这位二叔,不管是避嫌也好还是其它的原因也罢,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肯定是不能坐的。封一个闲散王爷回家养老也挺好。
  可惜了老大和老二,到时候他们只怕也不能在军中呆了,只能退役回家。倒是老幺李沅现在正在武威书院政经书院读书,将来弃武从文,比他的几个哥哥要有前途多了。
  李泽却没有想到这么一点点时间,自己的这位二叔,就想了这么多圈圈绕绕的问题。他拍着面前的军报,笑道:“还别说,石壮的这一手,还真可算是神来之笔,江西自此多事罗。”
  “刘信达终究是我们的敌人,即便到了江西,这一点也不会改变。”李安民有些不服气地道。
  “不一样,大不一样!”李泽摇头:“刘信达只是一个军头而已,这一次卖了向真,谁还敢信任他,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占了九江再说。现在是我们给广州小朝廷的压力太大了,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一旦这种压力减弱,他们内部是要出问题的。”
  公孙长明补充道:“江西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以大宗大族为主的这么一个管理模式,刘信达是外来者,到了哪里,要立足,发发展军事力量,必然要掠夺本地资源,这肯定是与那些本地的宗族的利益要起冲突的。而这些大豪族,彼此勾连,盘根错节,牵一而发动全身,一旦我们不再给予他们压力,指不定他们就会想办法做掉刘信达了。”
  “刘信达也很聪明啊!”李泽呵呵笑道:“他不辞辛苦地将一万多民夫青壮也带到了江西,这些外地人到了江西之后,与本地人天然地就有隔阂,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刘信达也必然会纵容这种争斗,好使这些外地人只能依靠他,如此一来,他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团结的军事团体,所以,到时候江西必然有一番龙争虎斗呢,我们静观其变就好。”
  “左右消耗的是敌人的力量!”公孙长明道:“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推波助澜的,刘信达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一点,我觉得到时候我们不妨与他多多地进行一些交易,让他的力量相对强大一些,这样斗起来才有意思。”
  “我们这样明目张胆,他们会上当?”
  “由得他吗?”公孙长明冷笑:“刘信达麾下的那几万士卒要过上好日子,就要与当地人争食,就算刘信达明知道如此相斗对大局是不利的,但他也不得支持部属这样做,因为他这样的军头,一旦失去了部下的支持,那就屁也不是了。而且他也清楚,向氏现在必然恨他入骨,就算他现在卑躬屈膝,时候一到,人家还是要清算他的。”
  “何不招降?”
  “投降了我们,他能得到什么?”李泽摇头道:“这样的家伙,还心存幻想,想着只要两边长期对峙下去,那么他就有可供利用的本钱,那就能逍遥自在。所以啊,他与江西人的斗争必然是如火如荼,但是呢,对于抵抗我们也必然是心意坚决,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必多费力气去招降。他真答应了,我还不放心呢!必然是有鬼。”
  “我明白了!”李安民道:“李相,鄂岳已下,但襄阳失守,荆南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调整,兵部作了一个计划出来。”
  “说说看!”
  “石壮所部右骁卫,进入岳阳,以岳阳为驻扎点。同时,也方便整合岳阳钱彪麾下兵力。如此以来,既可以威慑湖南观察使丁太乙,亦可以随时支援荆南丁俭。”李安民道:“兵部预估,在鄂岳战局已定,而益州梁军在拿下了襄阳之后,只怕也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李泌所率右千牛卫,驻扎鄂岳,一方面威胁江西,一方面亦与石壮所部有所呼应。”
  “闵柔左领军卫,则准备进入秦岭,控制秦岭出川通道,兵逼汉中!为将来我们进攻益州打好基础。”
  “尤勇的左骁卫进驻浙江,同时亦将李德的游骑兵纳入其指挥之下,威慑福建容宏。”
  “而王思礼的左千牛卫,则驻扎长安。柳成林的右骁卫,驻扎洛阳。”
  “李瀚的陌刀卫调回长安。”
  听完了兵部大体的布署,李泽点了点头:“我看没有什么问题,明天各部尚书联席会议,一齐上会讨论吧,通过之后,便可以付诸实施了。总体来说,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战略相恃期了。”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最清廉的官员
  李泽从自己的大案之后走了出来,从李澎手中接过了一杯茶,亲手递给了一名两鬓略有些斑白的中年官员。
  这名官员明显有些被惊到了,楞怔了一瞬,这才深深地弯下腰去,双手过顶,从李泽手中接过了这一杯茶。
  “辛苦了,坐吧!”李泽拍了拍这名官员的肩膀,温言道。
  这名官员叫吴进,一直在沧州为候震的副贰,这一次,奉调进京。
  李泽之所以对吴进如此厚待,则完全是因为其人本身。
  吴进,其家本来小有资财,亦可算得上中产之家,但在与本地豪绅的一场冲突之后,家破人亡,考上过秀才的吴进自此也完全沦为了赤贫。这人是第一批加入义兴社的人,而且与最初义兴社绝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最下层百姓不同,他是具备有一定的学识的。所以在进入义兴社之后,他是被重点培养的对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