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984

  当然,这也是朝廷的一项敛财计划。可以想象,当这些改建完成之后,将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收益。
  大唐周报连篇累牍地大肆宣扬这些门面房的商业前景,商务司大张旗鼓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时候便开始了招标拍卖,不知让多少人红了眼睛。
  这项庞大的计划,可不仅仅只有长安,还有洛阳,这两地几乎是同时启动的。而让钱彪惊叹的是,如此大型的计划的实施,需要长时间的周密计划还得严格保密才行,否则,朝廷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而现在的事实是,朝廷以极低的价格便获得了这些坊墙以及临近坊墙的所有权,而此项计划一经推出,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地方,瞬时间便身价百倍。
  无数的商人如同嗅到臭味的苍蝇一般,嗡嗡嗡地飞了过来。
  户部负责商务的王明义,可不是善茬,一半出售,一半出租的政策,使得那些被出售的门面房价格再一次飙升,而朝廷拥有另一半,却成为了一个可以长久地为朝廷细水长流积攒财源的可以下金蛋的金鸡。
  都说李相是一个钱串子,赚钱的手段寸出不穷,钱彪算是真正见识了李泽的手腕。
  如果不是李泽赚钱的本事如此厉害,大唐也没有能力武装起如此强悍的能横扫四荒八合的军队。
  先前耶律逢泽使手段与自己见面,钱彪心中还是有些不快的,但与此人还有杨中半夜的攀谈,却又让钱彪觉得物有所值。特别是耶律逢泽,此人一直长期处于大唐的上层,对于中枢朝廷的政策理解之透彻,远非钱彪所能比。
  而钱彪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大唐的商人如此张扬而丝毫不怕朝廷对他们来一个秋风扫落叶。
  总体上来说,李泽是在拼命地讨好他治下的农民。
  最初之时,李泽为农民分田地,建房屋,买牲畜,修水利,减赋税,使用种种手段,让农民们稳定下来,开心地呆在自己的土地之上精心伺候自己的土地,再往后,李泽的政权稳固了,土地房屋牲畜虽然开始要钱了,但却提供了极低利息的贷款,允许农民分期偿还。
  无农不稳。
  大唐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这一个阶层稳定了,富裕了,李泽治下的朝廷便也稳固了。
  过去的大唐的赋税主要来自农民,各种税赋几乎都压在农民的头上,农民吃饱肚子,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希望,至于富裕,是无从谈起的。而在过去的日子里,商税为朝廷所作的贡献,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因为做生意的,基本上都是权贵阶层,世家豪门。向他们收取重税,便等于是虎口拔牙。
  而李泽,就是虎口拔牙了。
  在北地,他打掉了所有的宗族豪门,横扫了旧有的权贵阶层,使得过去的统治体系完全被摧毁。
  然后,他大力发展商业,为商人们开拓商路,寻找商机,提高商人们的政治地位。但同时,却又对商人们课以重税。
  过去农民的负担,被完美地转嫁到了商人的头上。
  可奇妙的是,商人们并没有对此怨声载道,反而乐此不疲。因为在新的政策之下,商人们赚钱的渠道更多了,赚钱亦更有保障了。过去的商人,一旦发家致富了,不但没有什么安全感,反而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这块肥肉被权贵盯上而成为别人的口中食,但现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的实力。
  只要你交清了朝廷应收的赋税,你便是官员们的座上宾。如果你在交清了赋税的同时,还能为乡梓修桥建路办学堂,那便是地方上的大善人,官员们会敲锣打鼓地为你送上匾额。
  税务细则上把商人们应交的税收写得明明白白,没有了过去那些隐藏在地底下的额外费用,也没有官吏敢于对他们敲诈勒索。
  看起来税收极重,其实细算下来,支出反而比过去要少多了。
  李泽发展商业的思路,说白了就是将这块大饼子愈做愈大,同时正本清源,澄清吏治。
  而让官吏们不敢造次的是,现在很多商人,都是义兴社的成员,有些甚至是重要成员,一旦地方官吏敢有什么不法举动,通过义兴社的内部渠道,很快便能上达天听。
  一个义兴社成员的身份,便能让一个商人身价百倍。
  义兴社在发展之初,想要加入异常简单,但现在,却是越来越难了。像钱彪这样身份的人,加入义兴社,还是得益于儿媳妇郑文珺的引荐。而这种引荐可不是没有代价的,一旦某个义兴社成员犯了事,收荐他的人,是要负上连带责任的。
  李泽的执政思路,与过去任何一位执政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不在乎朝廷的府库里有多少钱,绝大多数时候,朝廷都是负债经营,动不动就要借钱过日子,但最奇妙的是,一旦朝廷开口借钱,不管是钱庄也好,还是那些身家丰厚的大商人也好,都恨不得自己能借得越多越好。
  这是一个信用问题。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更何况,每一笔借款,都有着丰厚的回报,虽然比起民间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但却不存在坏帐的可能,是一份稳定的收益。
  朝廷每年都赚取大量的财富,但每年却又把这些财富花得干干净净。
  钱去了哪里呢?钱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座座大型的水库,一条条连通四乡入里的沟渠,变成了坚船利炮,变成了刀枪剑戟。
  同时,这些钱还流向一个个的学堂,一个个的工坊,一个个的医馆,一个个的抚育院。
  便利的交通沟通南北,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使得商品的价格,一跌再跌,虽然价格在跌,但销量却猛增,薄利多销之下,利润反而大幅度的增长。
  一座座大型的水库,一条条沟渠,使得农民不再为旱涝而忧心,涝时蓄水,旱时补水,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变成了现在的人定胜天。
  坚船利炮,武器盔甲让大唐的士兵们拥有了更加的战斗力,如今大唐的军队,已经完全拿下了西域,正在向葱岭以西进发,而军队所到之处,商人们随即跟进。除了这些陆地上的收复和护张,在海外,大唐正在获取更高的利润,而这些利润,都是用刀枪来获得的。出海的商人们,大量地雇佣退役的大唐军人,在海外大肆扩张,掠夺财富,然后再将这些财富运回国内,为大唐输送着养份。
  学堂在开发民智,适龄儿童必须进学堂读书,学艺,工坊里有多余的钱,来研究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何研发更加新式的产品,医馆的大量增加,改变了过去小病靠扛,大病等死的面貌。
  朝廷是穷得叮当响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朝廷又是极端地富有的,因为此时的朝廷,在老百姓的心中,变成了真正的依靠。
  李泽真正地做到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想要稳,必须要稳住农民。
  想要富,必须要大力发展工商业。
  当然,更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不过最后一条不是现在的钱彪需要考虑的,已经全面转为了抚民官的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如何让自己治下的百姓真正的富起来。
  洞庭湖同边,是一块膏腴之地,而耶律逢泽与杨中,又为钱彪打开了另一扇窗户,钱彪一时之间,真是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本还有些懵懂的心思,也一下子变得清明起来,今后该怎么做,也有了一些大体的脉络。
  南方的那些人,如何抵挡这样的一个朝廷?
  钱彪忽然懂了李泽为什么不急于攻打南方联盟了。因为在李泽看来,这已经不是重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两方的差距将会愈拉愈大,最后甚至会大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
  他转头看向桌上平摊着的一张大唐周报,那上面刊印着大唐水师刚刚的一场大捷。
  炮击广州港,使敌心胆俱丧。
  广州城,那可是南方联盟的统治中心,现在,却也是朝不保夕了。也不知会有多少聪明人,因为这一次炮击,而动了一些别的心思。
  作为曾经的一个割剧一方的人物,钱彪想象不出向训还能有什么办法扭转局势,除了继续穷兵黩武,持续加强武备以防北方之外,还能有其它的招吗?
  可这是一剂慢性毒药,时间越长,中毒愈深,也就愈发的无药可救。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参观
  屠虎笑吟吟地站在巨大的厂房之前,迎接着来自湖南和鄂岳的两个代表团。
  在他的身后正在建设中的厂坊,是李泽入主长安之后筹建的第一个武器装备厂坊,除了制造盔甲之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那就是制造火炮。大半年的建设,动员了数万民夫,如今也只不过是初具规模,距离正式投产,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厂房延绵数里,看着那一水延伸出去的青砖厂房,不仅钱彪目瞪口呆,便是丁俭,也是有些恍惚。
  德州是现在大唐的工业之城,但也没有看到如此巨大的厂房。
  “丁兄,钱兄!”屠虎笑着冲二人抱拳为礼。
  二人不敢怠慢,亦是敢紧还礼:“屠兄,怎么你还亲自过来了,你可是大忙人呢!”丁俭与屠虎更熟,“这让我们如何敢当?”
  “二位总督亲自来视察工作,屠某岂有不亲自来接待的道理?”屠虎笑道。“二位都是目光如炬之人,待会儿看到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丁俭大笑,“屠兄你是这方面的行家,我和钱兄两个人,却是只能看个热闹,今天就只带了眼睛过来,不仅仅是要开开眼界,也是要好好地学习一番经验啊!如今湖北一地,比起北方诸地,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两湖膏腴之地,鱼米之乡,那可是好地方!”屠虎笑着转身,看着身后的厂房,眼里的得意之色,却是呼之欲出。
  “为什么建如此巨大的厂方,这需要多少人手?”钱彪问道。
  “如今将作监推出了新的制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相亲自审验之后,亦是欣喜不已,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流水作业!”屠虎笑道:“所以这厂房修建的如此之大,二位总督,这么说吧,我身后的这一排厂方是生产盔甲的,从这头进去的,是精铁,而从哪头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副副完工的盔甲了。”
  丁俭与钱彪都是瞪大了眼睛。
  “听起来很高端,细究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明的。”屠虎道:“就是改进了生产的方法,以前制造一副盔上,差不多就是一两个工人从头到尾对一副盔甲负责到底,而这样的工匠需要熟悉各方面的技艺,想培养这样的一个工匠,那就难了。现在我们呢,将其分成了很多的工序,一个工人,只需要熟悉自己负责的这一块就行了。而且如此一来,一旦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很容易便能查出,是在哪一块出了问题。”
  这二人都是人精儿,一听之下便已经明白了。
  “的确是好办法!”二人都是赞不绝口。
  丁俭端详着雄伟的厂房,问道:“厂房修建在河边,必然是要利用水力的,我记得这条河上,以前利用水力的各种磨坊等遍布……”
  “以前是这样。那些权贵们利用自己的权利,在河上修建水坝,弄起一个个的磨坊来为自己赚钱,让这条河上关卡林立,河道不畅,现在岂还能容他们如此放肆?”屠虎冷笑道:“现在这些小磨坊早就全部拆掉了,一来是让河道回归他本来的作用,二来,也是要保证朝廷的各类大型水力作坊有足够的水力。”
  “强拆?”丁俭笑道。
  “识相的,自然会给一点补偿,不过也不多,这些年来,他们霸占了这条河,不知赚取了多少黑心钱?不识相的,嘿嘿……”屠虎没有说下去,但二人却也都是明白了。
  “工部和将作监组成了一个联合工作组,已经对长安周边的所有河流进行了勘测,如何利用每条河流都是有预案的,能修多少厂坊也是有定数的。李相也说过,像这些,都是属于国家资产,绝不能容私人随意霸占!”屠虎道。
  “所有的水力厂坊,都由朝廷亲自来经营?”丁俭一怔。
  “当然不是!”屠虎道:“有些产业,朝廷根本就没有插手,比如水力纺织作坊这些。不过是在保证朝廷控制下的产业充分地利用水力之外,多余出来的那些位置,便会批给民间使用。”
  “那又是一番龙争虎斗啊!”丁俭笑道:“想来朝廷又可以借此赚到一大笔钱了。”
  “的确如此。不说别的地方,便是我们眼前这条河流之上另外的三个被批准的大型水力工坊的位置,每一个一年的使用费用,便高大一万银元,而且每年会以一成的价格上浮。”屠虎道。
  钱彪咋舌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商家才能承担得起如此的费用?小商家,都要被淘汰掉了。”
  “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屠虎道:“只有大型的作坊,才能进行大规模地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就能降低生产成本,如此,便能获取更高地利润,而大规模地生产,他就需要招收更多的工人,又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二位总督,关中诸地,土地可是远远不够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