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984

  “也行!”薛平道。
  两个人,一个三十出头,一个已经过了五十,穿着青衣布衫,肩并肩地随意走在长安的街头,丝毫也不起眼。很快便融入到了街头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当中。
  “现在的长安,颇有些像当年武邑刚刚发展起来的那段日子。”薛平感慨地道:“所有人都看起来那么匆匆忙忙,似乎前面总有等着他们去完成的事情。”
  “不止是他们,现在大唐的每一片疆域,都很忙。”韩琦道:“忙起来好啊,忙起来代表着有事做,代表着有奔头,代表着有希望,就怕无所事事。”
  薛平道:“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这天下的财富啊,是一天的,有的人拿多了,有的人就会拿少了。可李相却告诉我们,财富是无穷无尽的,人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其是持质疑态度的,但现在,我却是确信无疑了,这天下的财富,的确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看了去年户部发布的公告,虽然大唐还只有半壁江山,但去年一年的全国总收入,已经是盛唐时期的两倍有余了,更是当年我离开长安那一年的十倍出头。”
  “国内生产总值!”韩琦搔了搔脑袋瓜子:“说实话,我到现在一直还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还有什么人均生产总值,真不知夏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还是武威节镇的时候,李相和夏荷就开始推行新的计算方式,夏荷培养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新的财税人员,随着我们控制的地域愈来愈大,也分散到了全国各地,现在的财税金融学院更是按着最新的方式在培养。”薛平道:“我专门弄了一套他们的教材在学习,韩公,你想要转到地方,那就必须要学习这个,不说精通,起码要懂。我可是听说了,从今年开始,衡量一个地域的行政长官的一条重要指标,就是这个国民生产总值。”
  “新的东西太多,总是有些目不遐接的感觉!”韩琦摇头道。
  “大时代,大变革。”薛平站住了脚步,道:“我们要想在这个辉煌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姓名,那就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然,可就真要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我今年还不到四十,可不想这么早就回家养老。”
  “我虽然已知天命,却仍然想要拼搏一番。东北是块好地方啊,在哪里呆久了,还真不想回来了。”韩琦道:“你可知道,我们的李相,为了鼓励我们的士兵们就在哪里安居乐业,落叶生根,还专门写了一首歌寄到了我们哪里去了吗?”
  “大唐周报上登了。”薛平笑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和高梁嘛!听说这首歌公开之后,又被广为传唱,甚至还引起了一波走关东的热潮呢!”
  “我们这位李相,有时候觉得他是真闲。”韩琦摇头道:“你说他懈怠政务吧,可偏生现在全国上下各处都井井有条,你说他勤勉有加吧,可他还有时间写歌,有时间写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家论,民族论的确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把这些想的太狭隘了。”
  “我也一样!”薛平沉吟道。“这也正是我彻底转变的原因之一。李相站得太高了,以致于我只能仰望着他,当年在河套城,许子远的当头棒喝,让我如同醍醐灌顶,以前我也自诩学富五车,现在看起来,却更像是一个笑话。韩公,你想来也是如此吧?”
  韩琦点了点头:“自然。事实摆在面前,不服也得服。丢失数十年的西域已经尽数回归,从来服过王化的东北诸地,现在正一步一步地成为我大唐固有的领土,吐蕃人已经朝不保夕,按照李相的规划,将来亦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大海之上,大唐商船远航万里,为大唐带回源源不绝的财富。更是将我大唐文明播撒到了远在天边的那些荒蛮之地,我想,就是高帅在世,面对如此的李相,也只能俯首以对。”
  “从西域一路行来,我在书上看到过的,我曾在梦中梦到过的世外桃源,正在我面前一一实现。”薛平道:“所以说,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个大唐鞠躬尽瘁呢?想起以往,颇有些惭愧,所以这一生,都决定呆在大唐疆域的最边缘处,替大唐守卫这丰硕的成果。”
  “心有灵犀一点通!”韩琦大笑:“我亦是如此想。你在西域,不是没有敌人,而我在营州,却也发现在更远的地方,也不是太平之地。总有一些歹人在时时刻刻地窥伺着我们神州大地,我们这辈子,就活在哪里,守在哪里吧!”
  薛平一笑道:“韩公,你说,现在宫里的那位,到底是真是假呢?咱们这一次回来,要不要进宫去见一见呢?”
  “真如何?假又如何?”韩琦摇头道:“大势所趋,无可更改。又何必自寻烦恼,我不去见了,也没有有必要见。就这样吧!”
  “我也正有此意。”薛平道:“不过在我看来,义兴社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件事情肯定是要解决的。我们两个人,只怕还是会有很多人看着的。这一路行来,想要求见你的人,也不在少数吧?”
  “统统没有见!”韩琦道。“既然已经下了决心,那自然就该干净利索。薛平,你是文人,但该决断的时候,万万不可优柔寡断,以你我的地位,稍有迟疑,便会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到时候,就会平地起风浪的。”
  “这个我自然是清楚的!所以这一路之上,我也没有见任何来求见我的那些人。为此,挨了不少骂。甚至还有人写了诗在我必经之路之上嘲讽于我。”薛平道。
  “骂便骂吧!”韩琦淡然地道:“现在我忠于的不再是某个皇帝了。我效忠的是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李相既然这么说了,那我就把他践行到底。同时,我也想看一看,李相只是说说而已呢,还是真这样想的?所以,宝座之上坐的是那一个,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两个,这一辈子是不用想执政天下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鳞选方式,都轮不到我们两个,所以,我们便不妨来做一个践行者吧。”薛平大笑道:“与你一样,以后我也只会忠于这片土地,这个民族,反正过去我们就当过李相的对头,这一次,我们再来当一个监督者怎么样?”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租界
  薛平与韩琦这一东一西两位大佬,待遇自然也是不同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特有的身份,因此受到一些特别的优待也是应有之意,二人在当晚,便被秘书监少卿陈文亮亲自迎接到了宰相府。
  回到长安的各封疆大吏们自然都是要向李泽述职的,而这一次,作陪的,却是章回与公孙长明这两位大人物。
  “二位太客气了!”李泽亲自迎出了公厅,却是一左一右地携了二人的手走了回来:“礼物太珍贵了,不过我很喜欢,如烟也很喜欢。”
  这二人,一个人送了产自和田的上好的玉石,另一个却是送了两支起码有数百年年份的人参,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李相,这可不是我们个人送给您的礼物,这是西域与东北两地数百万人对李相的感谢。”薛平笑道。
  “如此,倒真是生受了,二位,请坐,请坐!”将二人迎进公厅,又与章回,公孙长明一一见礼之后,这才分别坐下。
  纵然现在两地之间的信使往来不绝,但因为路途的遥远,交通的限制,长安得到的消息,总是会延迟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候甚至是数月之久。就像现在薛平正在述职之时所讲的一些情况,对于西域本地来说,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按照朝廷的意思,我们如今已经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而中亚各国,在见识到了我们大唐强悍的武力之后,亦是战战兢兢,不过在那些地方,大食人的势力根深蒂固,想要撼动他们的统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就我个人认为,用水磨功夫或许会更好一些。对方保证了商道的畅通,保证了我大唐商人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我觉得到此为止就好。到现在这个地步,我觉得已经到了我们武力能够达到的极限。勉力向前,或者能打一场两场胜仗,但无法在当地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大食人在当地的影响,你觉得可以长久吗?”章回问道。
  薛平沉吟了片刻,道:“这个不好说。虽然大食人也是用武力相威慑,但真正令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的,却是宗教。宗教的当地的力量,说句实话,让我感到有些恐惧。我们想将我们的影响力深植于此,第一件事,就是要与当地的宗教力量争夺最基础的民心。”
  李泽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大课题,而且没有数十年的功夫,只怕根本看不到效果。大食人毕竟在哪里已经经营多年了,我们现在才进入,处于下风那是必然而然的事情。不过只要事情开了头,那我们终究是会获胜的。因为我从不来不怀疑,我们所代表的,才是更为先进的,才是更符合这个世界发展规律的。”
  “我们的,当然才是最好的。”薛平深有同感,“只不过想让那些地方的人接受我们的东西,还需要时间而已。现在,我们的商人已经大批的进入,在一些商业重地,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定居了下来,在当地,有了我们唐人的聚居地,有了我们开办的学堂,争夺,就是从这些点滴之事慢慢地做起来的。”
  薛平停顿了一下,笑道:“李相提了的租界一事,倒是让我茅塞顿开。而与对方进行这样的谈判,他们也欣然接受。在他们看来,我们花一大笔钱,只从他们哪里弄到了一块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实在是他们占了大便宜的。”
  屋里几人都是笑了起来。
  当初李泽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章回,公孙长明,可都是惊若天人的。
  花上一笔钱,租来一块地方,在这块被李泽称为租界的地方,实用大唐的法律,当地没有管辖区,而在租界之内,大唐甚至可以派出一小支部队保护租界内的安全。
  在那些当事国看来,这么小小的一块地方,还处在他们的包围当中,在国家安全之上,根本不就可能形成威胁,为此,还能赚上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情,得罪现在武功赫赫的大唐,殊为不值。
  所以这些事情,谈起来却是相当愉快的。当事国愉快地收钱,大唐人愉快地开始建设属于他们的这一块区域。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对租界的重视,数年之内,租界这块地方,就会成为当地经济最为发达,百姓最为富裕的地区。”薛平笑道:“而在租界之内的那些当地居民,会成为我们大唐的第一批拥护者。他们享受到了我大唐的福利,受到我们大唐律法的管辖,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真正的乐趣之后,他们本国的那种黑暗的统治,会让他们感到喘不过气来的。以租界为中心,我们将影响力慢慢地向外延伸,我们会让当事国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的租界,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再扶助一批本地人,先在商业之上崛起,然后再慢慢地向政界之中伸出触角,一点一点的培育起亲近我们大唐的阶层,并且努力让他们成为当事国新的一批统治阶层,如此,不动刀兵,不花大钱,我们便能在多年之后,收获一个个坚定的盟友国。”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未来,却是很清晰的,很明郎的。这也与李相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对外策略是相符合的。说句实话,在我们看来,这些国家对百姓的统治,是相当残酷与黑暗的,他们也有律法,但他们的律法只适用于贵族,精英,普通的老百姓对于这些国家的当权者而言,只不过一种可以创造财富的工具而已。但凡进入到了这些国家的大唐人,回来之后,无一不庆幸自己是大唐人。”
  “所以,李相,我觉得朝廷应当划出一笔钱来,专门从事这一件事。单以我们那里的实力,实在是力有未逮,会大大地减慢我们在当地发展影响力的过程。这件事情,我认为,应当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而不应当由我们西域都护府来承担。”
  薛平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公孙长明听得眼睛发亮:“这个租界,有这么好的前景吗?”
  薛平点点头:“虽然我们只不过做这件事才做了半年有余,便效果已经很清楚地展现出来了。第一家租界发展之迅速,大大地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之外,现在,我们的第一块租界的地皮价格,比当初上升了十倍有余。要知道,我们当初拿到的那一块地方,是该地有名的贫民窟,我们在哪里建设房屋,开设工坊,兴建店铺,大批的雇佣当地人,但凡生活在我们租界范围内的人,都只受我们大唐律法的管辖,短短的时间,哪里已经成了当事国普通百姓最为向往的地方。”
  公孙长明转头看着李泽:“李相,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交给内卫统一来做。他们在做这些事情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此事,不但可以在中亚地区展开,在欧罗巴等地方,我也觉得非常适用。”
  李泽笑问道:“如此一来,租界也有可能成为对方犯罪者避罪的天堂,这件事情,租界与当地没有起过冲突吗?”
  “已经发生过一起了!”薛平笑道:“不过在这件事情之上,我们可没有退路可言,在租界之内,我们可是有武装力量的,先是拒绝了该国要进入租界内抓人的要求,在对方威胁要动武的时候,我们在边界的军队,立时便动员了起来,最后对方怂了。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在我们看来,如果是一般的恶性的案子,比如杀人越货啥的诸如此类的罪犯,我们可以抓捕之后交给对方,这样的人,我们也是不欢迎的,同时还可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但如果是因为政治上的事情而犯了事,只要他逃进了租界,我们却是要保护的。”
  “这样的人,我们甚至可以帮助他们逃进租界!”公孙长明笑着道:“这些人,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有着大价值的。”
  薛平连连点头:“我们在租界内开办了学堂,我们的学堂是免费的,只要是租界内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学堂学习,那些本地穷人家的孩子,便是我们的第一批培养对象。”
  “既然如此有效,自然要推而广之!”李泽道:“薛平所说的要把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我也是认可的。至于到底怎么做,回头再让相关的部门在一起计较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办法来。公孙先生,内卫想独自吞下这一块蛋糕是不可能的,你想想,这里头涉及到了外事,商业,武装部队等等,你觉得谁会松口让出这一块肥肉?”
  公孙长明干咳了一声,嘿嘿一笑,却也不再坚持了。
  “边境之上的军事威胁,现在已经基本上趋于平静,我们所实施的这些政策,对方一时之间并没有看出来其中的长远意义。而我们西域都护府,在接下来的数年之中,将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对内的民生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呃,这个国民生产总值。”薛平做出了总结发言。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生产建设兵团(上)
  相比起薛平在西域都护府干得多姿多彩不同,韩琦在东北就显得要沉闷多了。简单点儿说,从击败张仲武,结束辽东大规模的战事之后,韩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剿匪。
  “大型战斗虽然在去年就结束了,但随着寒冬来临,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被迫终止了,一直到今年二月底,剿匪的战斗,才拉开了序幕!”韩琦道:“几个月的时间,却是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很多张仲武的残部重新开始活跃了起来,当地大户、百姓半民半匪,难以清晰辩明,这给剿匪工作造成了诸多的难题。一直到我离开的时候,那里的剿匪工作,仍然没有结束,虽然范建,刘岩等人对于辽东诸地非常熟悉,但在我看来,我们花费再多的力气,恐怕也只能将哪里大股的匪患消灭,而想彻底地结束辽东诸地匪患,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棘手的难题,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军事就能解决的问题。”
  辽东诸地,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长期孤悬于外,即便是盛唐之时,这一片土地,也只是在名义之上属于大唐,实际上仍然是一片荒蛮之地,甚至当中相大当的一块地域被高丽实际控制着。
  张仲武被李泽撵到了那个地方之后,对于本地的土著,老林子里的野人,进行了野蛮的镇压和扫荡,同时将被高丽占去的地方重新收回,将其纳入到了辽王府的统治之下。张仲武在位数年期间,才算是对辽东进行了真正有效的统治。
  而这,也正是当初李泽想尽办法将张仲武驱赶到辽东去的理由。
  张仲武数年辛苦,将这片荒蛮之地终于是开发了一部分出来,这也为随后大唐对这里正式的实行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正如韩琦所说的那样,治理辽东,清除匪患,光靠军事几乎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这块土地上的人,对于王化是什么,压根儿就不知道。对于国家,民族什么的更是一无所知。
  方阔的区域内,人烟稀少,大股的军队投入去剿灭这些神出鬼没的土匪,压根儿就不值得,但如果你不去剿灭,他们又像老鼠一样,不知啥时候便又会跳出来捣乱一番。
  现在的东北诸地,大唐能有效控制的地方,仍然是一些城池的周边,大量的百姓也在周边耕作,而更远一些的广袤的区域,仍然处于治理上的空白,由许多本地土著盘距。而这些本地土著,有很多,压根儿就是土匪头子。
  “辽东是一块好地方啊!”韩琦抚着长长的胡须,叹道:“土地肥沃,虽然一年只能耕作一季,但大量的肥沃的土地如果开耕出来,绝对可以成为帝国的粮仓。那里矿产亦丰富,工部的斟测组,只不过在我们实际控制的有效区域内进行了勘测,便找到了不少大型的矿藏。李相,帝国对于辽东,要加大投入。而第一要务,就是大量移民。”
  李泽微微点头。
  “我看户部发布的去年的大唐帝国人口报告之中,北地人口激增,像武邑,翼州,德州,沧州,易州等地,百姓已无地可分,这些地方的土地价格,连年上涨,而在我们辽东,却是大量的土地没有人耕作而白白地荒废,何不从这些地方,大量移民往东北三省地界?”
  “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做!”李泽却是叹了一口气:“如果是这些地方的人活不下去了,要走关东去闯一条生路,倒也罢了,但实际上,却是这些地方是如今我们大唐最为富庶的地区,即但土地不够了,但仍然有大量的工坊,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像德州,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便像是一个无底洞,如今更多在大型工坊的开设,更是如此。他们能在本乡本土更加容易的赚取钱财,又有那一个愿意背井离乡去辽东这块未知之地呢?”
  章回接着道:“如果由朝廷强令迁徙,只怕会激起民变。这此地方都是帝国统治的核心地带,是我们的根基之地,自然是不能容其出事的。所以,移民之事,只能任其自愿而不能强行命令。”
  “那就如同过去一样,在对南方联盟的战争之中,将每次战争所获得的俘虏,发往辽东。”韩琦道。
  “但近几年,我们并没有对南方联盟的大规模的作战计划!”李泽摇头道:“对南方联盟的总体战略,你也是看了的,所以这一条,也是行不通的。”
  韩琦沉默了片刻,这才道:“如果这都不行的话,仅仅由辽东三省诸地自行缓慢发展的话,那需要的时间就长了。”
  “对于辽东三省诸地,其实我也有一些思考,今天便先给各位讲一讲,讨论一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李泽却是从容不迫地道。“辽东三省之地,必须要尽快地发展起来,辽东,西域要尽快地成长为帝国强有力的左右双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