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984

  看了一眼在场的三位辽东总督,夏荷道:“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成立一支支的生产建设队伍,为辽东大力建设本地所急需的道路,水利,桥梁,房屋,当然,地方上也是要付钱的。国为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也是有绩效考核的。”
  “当然要收钱!”薛冲挥了挥拳头:“不过可以考虑打折!”
  屋里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虽然事情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似乎大家都已经进入到了角色当中。
  “左金吾卫内有医官等二千余人,这些人以前只服务于军队,那么到了地方之后,他们不仅可以服务于生产建设兵团,也可以服务于辽东诸地百姓,我想,这大概也是三位总督急需要的吧?”
  “不错。”吉林总督包慧连连点头,他在辽东任职多年,那里的医疗水平,比起北地,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真正的小病靠扛,大病等死的模式。两千多医官服务于地方,这可是一大善政。虽然这些医官最擅长的都是外伤,但一般性的头疼脑热的病,却也是不在话下的。
  “大量的医馆开设,也是可以赚钱赢利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带动辽东的药材行业的大发展,据我所知,辽东诸地,可是有许多好药材的。”夏荷道。
  三位总督此时兴奋的连连点头。虽然生产建设兵团是独立于地方的存在,但他们却终究生活在辽东之地上,他们的生产和发展,自然而然地便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户部看来,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来是减轻了中央财政的负担,二来,他们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到时候不仅可以养活自己,带动地方,甚至可以反哺中枢。所以,户部是支持的。现在我们虽然财力紧张,但仍然可以想办法,挤出一笔资金来启动这件事情。”
  “章公呢?”李泽又看了章回。
  “我就说一点吧!”章回笑道:“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生产建设兵团仍然是军人编制,也等于是拿着军饷的农民,建筑工人,大夫,谁都知道,在我们大唐治下,军人是一门好职业,他们在当地扎下根来,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哪里定居,我说的是女子,这几万人但长期在哪里生活,总是要娶妻成家生子的吧,从长远来看,对于辽东的人口增长,是有着绝大的好处的。现在我们在哪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太多,人太少。”
  李泽环顾了一遍室内诸人,拍拍手道:“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左金吾卫,转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现在我来说说他的管理体制问题。”
  “这是一件新事务,从无前例,所以,我们也只能边做边看边调整。但大致的方略却是要定下来。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独立于地方的单位,他们仍然是军人编制,所以管辖权仍然在兵部!”李泽看向李安民。
  “明白。”李安民点头道。
  “但是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分布,却又遍布辽东三省诸地。因此,与地方的衔接,配合,这是一门大学问,希望薛冲与三位地方长安能与互相配合,莫生龌龊。”
  韩琦笑道:“生产建设兵团是去帮助我们地方发展的,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哪里会生龌龊?”
  “那可不一定!”李泽似笑非笑地道:“他们到了地方,是要扎下根来的,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的冲突,这些事情,大家都不是热血上头的年轻人了,还望以大局为重。”
  听到李泽这么说,薛冲,韩琦,包慧,王温舒都是凛然拱手称是。
  “左金吾卫虽然转为了建设兵团,但是别忘了,你们仍然是军人,所以,在辽东诸地,我只有一个要求,那里最困难,你们去哪里,哪里最贫穷,你们去哪里!”李泽看向薛冲,提高了声音:“仍然要保持军人的作风,要一直记得,你们过去在战场之上冲锋陷阵是为万民开太平,现在转到地方去种地,去修路,也是在为万民开太平。”
  薛冲霍然起立,大声道:“左金吾卫永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和使命!”
  “很好,薛大将军,我信得着你!”李泽点了点头,示意薛冲坐下。
  “辽东建设兵团是一个开创之举,也是一个示范,如果在辽东行之有效,哪么将来,在西域,也就会有西域建设兵团,在吐蕃,会有吐蕃建设兵团。当然,只有你们做得好了,才会有后面的这一些,如果做得不好,这件事,自然也就到此为止了。”
  “李相尽管放心,我们,定然能将这件事情做成世之典范的!”韩琦带头表态道。
  “好了,既然大的方略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具体的方案,就由户部,兵部会同左金吾卫以及辽东三省的总督们来共同制定吧,我希望,在义兴社大会结束,诸位返回驻地的时候,具体的方案已经拿出来并且可以付诸实施了,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诸人都是信誓旦旦。
  对于韩琦等三位地方总督来说,李泽已经定了调子,生产建设兵团是哪里穷去哪里,哪里困难去哪里,这就等于是替他们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剩下的细枝末节,在双方的谈判之中,地方之上不妨做些让步。
  而对于薛冲来说,这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左右是去种地,再辛苦难道比打仗还辛苦?自己如果能在那些最困难的地方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在李相眼中的份量也就是越发的重要了。刚刚不是说了以后还会有西域建设兵团,吐蕃建设兵团吗?自己在辽东做成功了,以后在这个上面的发言权,可就要重多了。
  诸人纷纷离去,这个会议只是定了调子,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才是千头万绪,想来就是好长一段日子要熬夜,不知要挠掉多少头发。
  做事嘛,向来都是上头一张嘴,下头跑断腿。
  公孙长明收拾着面前的一些纪要,看着屋里已经没有了人,这才看着李泽问道:“李相,左金吾卫转为建设兵团,这种准军事组织,会一直存在下去吗?”
  “至少在当前,会一直存在下去,开发那些荒僻的所在,军队仍然是最高效的。”李泽顿了一下,“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终有一天,他们是会慢慢地划归地方的。不过,这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暂时不用考虑。”
  “我也是这么想。”公孙长明笑道。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第一个海外总督
  乍一看见顾寒,李泽险些没有认出来。尚记得他临去高丽之时两人是见过一面的,那个时候,顾寒还是一个瘦峭的家伙,近两年未见,他起码长了二十斤肉。看着那张正在逐渐变圆的脸,李泽很是楞怔了一会儿。
  顾寒却是有些羞愧,红着脸一揖到地:“见过李相。”
  “我还以为你这两年吃足了苦头呢,看起来过得还不错,都从国字脸变成甜瓜脸了。”李泽大笑道。
  顾寒的脸更红了一些,一撩袍子坐到李泽对面的椅子上,道:“起初还是很辛苦的,整天钻林子,爬冰卧雪的,后来驱逐了辽东兵马,促成了檀道济与李载道的和解之后,我更多的工作,倒是与高丽的那些高官权贵们整日饮酒作乐了,这身上的肉啊,便不受控制的一天多过一天。”
  李泽大笑:“天天大鱼大肉,听歌看舞,吟诗作赋,你这种日子可真是让人羡慕,在我面前说说得了,可别在外头说,容易被人打。”
  顾寒却是苦着脸:“初过之时,倒也觉得甚是惬意,日子一长,便觉得苦不堪言,现在只要一看到那些烫金的请贴,便心惊肉跳。可还不得不去,这日子,实在不咋的。倒是不去赴宴的日子在家里熬点小米粥配上一碟咸菜疙瘩,甚到舒服。”
  “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李泽拍了拍面前堆集如山的文牍,“说得我都想揍你了。”
  “能让李相出口气,畅快一些,倒也是我的福气。”顾寒陪笑道。
  李泽连连摇头:“瞧瞧,瞧瞧,现在连性子都变了。都学会拍马屁了。”
  顾寒,大唐驻高丽第一任总督,其特殊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他归来之后,李泽专门为他一人腾出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听他的回报。两人寒喧了几句之后,便也言归正转。
  “总体上来说,高丽现在正在按着我们的想法运转。”顾寒道:“李载道居皇位,檀道济为首相总揽政事。我在离开高丽的时候,刚刚帮着他们完成了第一部高丽律的结构搭建,在总纲之中明确了皇帝的最位地位以及首相的轮替原则。”
  “李载道算不上昏君,檀道济更是一代名臣,对于现在,他们就没有什么想法?”李泽笑问道。
  “李载道现在还没有什么想法,他所有的注意力,还都放在与檀道济斗法之上。两人在高丽国内各郡的郡守人选之上较劲呢。虽然李载道有朴自成这员大将,但整体上来说,仍然落在绝对下风,高丽二十二个郡,支持李载道的不过五人。”顾寒笑道:“当然,朴自成战斗力惊人,在我们的支持下,此人成为了高丽的户部尚书,成为了反檀道济一系的领头人物。每每与檀道济在朝堂之上正面硬杠。”
  “当然得上李载道的人握有一个实权部队,不然支持他的那五个郡,很快就会在檀道济的打压之下过不下去的。”李泽笑道。“这么说来,李载道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会很快地在与檀道济的较量之下败下阵来。”
  “正是如此!”顾寒道:“檀道济利用首相的权力,在国内发展的一些根本性政策之上,极力排斥这五个郡,但我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我们大唐的商人,却是在这五个郡中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他们发展,说起来,现在发展得最好的反而是这五个郡。”
  李泽点了点头:“檀道济此人非同凡响,此人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重点说说他吧?”
  顾寒点头道:“此人的确有能力。重新执掌大权之后,第一件事做得就是模仿我大唐的国策,均田地,减赋税。光是这一招,立即便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均田地,减赋税,那国家的收入就要大减了,我们大唐依靠的是增加商税,他高丽依靠的是什么?”
  “所以现在他们朝廷的日子很不好过。不过檀道济也是一个狠人,此人的国相府,就是几间瓦房而已,我曾提议首相府和皇帝所居的地方,都要重新修整一番以彰显威严,但此人却断然拒绝了。用他的话说,就是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之上。个人享受,可以往后排。他不修,皇帝便也只能委委屈屈地住在破旧的宫殿里,说来好笑,有一次我应邀赴李载道的宴会,中途下起大雨,李载道待客的大殿,居然是外面大下,内里小下。”
  李泽脸上却是殊没有半点笑意。
  “看起来不单是檀道济雄才大略,便是李载道也不容小觑啊!”
  “当然。”顾寒道:“可是不管他们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在我们划定的轨道内起舞。今年,我刚刚挫败了檀道济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大计划。”
  “说来听听!”李泽感兴趣地问道。
  “檀道济想要创立独属于高丽的文字!”顾寒道:“他们以前所有的官方文字都是使用我们的文字,可现在,他居然想要改弦易辙,独创属于高丽一族的文字,野心彰显无遗,对于这样的行动,我当然是迎头痛击之。最后檀道济不得不将这项计划彻底搁置。”
  “这件事情做得不错。”李泽道:“但凡生出这种心思,想要摆脱我们的想法,其实已在他的心中滋生了。礼部也在准备一项计划,接下来会有大批的人手进入高丽,这些人主要的就是去高丽开办私塾,教高丽人学习我们的文字,我们的礼仪,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历史。同时,各大书院也会拨出一定的名额来招收高丽的权贵子弟甚至于那些乡野之间的优秀俊才,务必要将他们培养成大唐的铁杆拥护者,过上一些年后,这些人便可以归国,慢慢地取代现在高丽国内的掌权者。我们不贪恋他们的国土,但他们必须成为我们最忠实的伙伴。一样的文字,一样的价值观。”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不过这里头,只怕总会有些异见者的。”顾寒提醒道。
  “当然。不过只要是大势所趋,些许的杂音,并不能改变大局。”李泽道:“重要的是,我们要让高丽的百姓感受到只有依靠我们大唐,他们才有好日子过,一旦离开了我们,他们立马就会重温旧日的噩梦。为此,他们的经济命脉,必须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顾寒道:“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做。现在的高丽,资金极其匮乏,便是那些所谓的权贵,说句实话,过得也不如我们大唐境内的一些富家翁。商务司组织的大批商人往高丽注入了大笔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去向,都是高丽国内的支柱产业,盐,铁,大宗粮食,矿藏等。一些厂坊陆续开业,招收了大量的当地工人,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商人一旦走出了国门,绝大部分的脾气就变得有些不好了。为了追逐利润,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但高丽不同于海外的那些番夷,所以在这件事情之上你得盯紧了。”李泽叮嘱道:“如果有必要,逮几个出头冒尖的杀一儆百,务必要让高丽的普通百姓明白,我们大唐是文明之邦,是去帮助他们的,不是去吸他们的血的。”
  “是!”顾寒凛然道。“高丽人学我们文字,说我们唐语,自然是兄弟之邦,我们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对他们行过分之举。”
  “高丽人的军队如何?”
  “檀道济大规模地栽减了军队。如今整个高丽只剩下了五万正规军,其中在都城有一万,剩下的四万,分驻各地,最主要的就是剿匪。多年战争,高丽境内,匪徒也是多如牛毛。对地方经济的危害极大。军权,基本上都掌控在檀道济手中,即便在都城,忠于皇帝的部众,也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顾寒道:“不过我们在其都城驻扎了五千军队,港口还停有战舰,这便是定海神针。”
  “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应当说这剩下来的几万军队,战斗力都还是很可观的。”顾寒道:“毕竟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能活到现在,都还是有一点能耐的,在接受了我们的大批装备之后,战斗力提升更加显著。如今我正在游说他们的兵部,推广我们大唐的军事操典,这件事情,已经有眉目了,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这件事便会落实。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派遣大批军官以教官的名义进入他们的军队之中。”
  “你倒是啥都没有漏下!”李泽赞赏的点了点头:“有两件事,是你接下来要去办的。”
  “请李相吩咐!”顾寒道。
  “其一,高丽国内的匪患,基本上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而作为大唐的兄弟之邦,我觉得高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唐出一份力,所以我希望他们能派出一支兵马前来大唐,助我们进攻南方。”
  顾寒微微一怔,但马上便明白了过来,当下连连点头。
  “第二,我听说高丽沿海地区倭寇相当的猖獗?可让檀道济另出一支人马,与我们的水师相配合,一来是打击倭寇,二来嘛,更是要去打击倭寇的老巢。”
  听到这里,顾寒笑道:“不知李相又看上了哪里?”
  李泽微笑着转动着大案之上的地球仪,点了点一个地方:“我觉得琉球这地方不错。拿下来,握在手中。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完成。话说在头里,我们能支持你的,就是水师船只了。”
  “必不负李相之望!”顾寒颔首道。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聚首
  李存忠捏着手里的请贴犹豫难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