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984

  李澎笑道:“李相猜着您该来了。所以便在后花园中设宴相待。曹吏部,请。”
  听到如此这般,曹信满腔怨气,却又在一霎那之间,似乎消散了大半。喘了几口大气,略微整了整装束,这才随着李澎一路向后而去。
  后花园中有一处硕大无比的池塘,却正是莲叶铺满水面,荷花争奇斗艳之时。位于池塘中央的八角凉亭里,四盏琉璃灯散发出的光辉,将四周照得透亮,李泽斜倚着栏杆,正将一些鱼食投下去,水中莲叶晃动,花朵不停摇晃,无数的鱼钱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灯光所集之处,密密匝匝地张开小嘴,等着投食。
  看到曹信缓步而来,李泽却是拍了拍手站了起来,笑着迎了上去。
  “曹公,酒已备好菜正香,且都是我亲自下厨整治的,今日,却是要不醉不归。”李泽道。
  曹信拢手而立,“李相,这宴算是什么呢?劝退,致谢抑或是其它?”
  “非也非也。”李泽大笑道:“酣畅而饮,酣畅而言,如此而已。”
  曹信这才展颜一笑:“如此,我便可好好地尝尝李相的手艺,说起来,多少年没有吃过李相亲自做过的饭菜了。似乎是十年之前吧?”
  “曹公好记性!”李泽微微一笑,请了曹信坐下,替曹信倒满了酒,“十余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想当初,我们可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啊。当年若不是曹公信我,顶我,哪有我李泽今日?”
  曹信也是长叹一声:“李相言重了,当年我虽然也有微薄之功,但这些年来,李相却是已经酬谢我了,吏部本是天下第一大部,曹某长居此职,可见李相对我之信重。”
  “没有因,何来果?”李泽端起酒杯,道:“曹公,我们一起满饮此杯,来庆祝我们这一路虽然荆刺遍地,嗑嗑绊绊,但总算是走到了今天,总算是不负当年我们发下了那些誓言。”
  叮的一声,两个酒杯碰到了一起,两人都是一饮而尽。
  说起当年,两人也都是唏嘘。
  那时的李泽,差不多算是一无所有。而彼时曹信,却是翼州刺史,有地盘,有雄兵,正是曹信的鼎力支持,才有了李泽发展的第一桶金。
  而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年来,曹信也是李泽最为信任的人。
  两人忆起往事,却都是感慨万分,几杯酒下肚,曹信却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先前乘怒而来的满腔斗志了。
  刚来之时,只觉得李泽对自己不公,可这几杯酒下肚,从最初起事之时一直回忆到现在,曹信却又赫然发现,李泽待自己真可谓不薄。
  自己的确是他的第一个外部支持者,但这些年来,他的回报,早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当年自己最远大的理想,也不过是李泽能接替李安国成为成德节度使,而自己成为他之下第二人,而现在,自己早已经名满天下了。
  事已至此,夫复何言呢?
  “怎么不见二位夫人?”曹信尝了一口菜,问道。二家是通家之好,夏荷,柳如烟又都不是一般女子,往日是并不避讳的。
  “夏荷听说你要来,却是逃走了。”李泽大笑起来:“巧儿现在正督促着两个小家伙读书呢。”
  “何必如此?”曹信微微摇头:“李相,如果你不要我参选,只需直接与我说一声,我自然也就退避三舍了。”
  李泽挑了一著菜塞进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将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不不不!曹公,我说过,我不干涉,便是不干涉,你参选也好,放弃也罢,都是你自己做决定。”
  曹信眯起了眼睛,“李相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的意思就是,谁当选我并不在意。”李泽笑道:“你也好,徐想也罢,谁赢了,我都认!”
  “可是现在都说李相属意于徐想?”
  “谁说的?”李泽摇头道:“曹公,我不在乎谁赢,我在乎的是这个选举的过程。”
  “包括他们现在这样的串连?”曹信反问道。
  李泽微微一笑:“曹公,据我所知,你可也没有闲着。”
  曹信顿时被怼得哑口无言。
  “其实所谓的串连,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且这一过程,也正是寻求支持,寻求志同道合,理念相近者的过程。”李泽道:“曹公,经济发展委员会是几个委员会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他排在了第一个。呆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如果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他事情是很不好做,甚至于说是根本做不好的。”
  曹信点了点头,“李相的意思是,不管是谁当选,您都认?”
  “当然。”李泽点头道:“现在看起来,也就是曹公你和徐想在竞争了,对于我而言,谁赢了无所谓,只要整个过程都在按照我的想法推进就可以了。曹公,不讳言的说,我现在还年轻的很,即便是您当选了,在很多政策之上,如果说我要这么办,您会拗着不办吗?我说这么办不行,你会坚持一定要办吧?”
  曹信摇了摇头。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徐想,甚至他与我抗衡的底气还不如你!”李泽笑道:“但对于我而言,这个过程很重要,我看的不是眼前,而是以后,一次一次的,我们要把这样的选举做到深入人心,做到基本上公平公正公开,这是为后世谋。”
  曹信一仰脖子将面前的一杯酒喝干:“我明白李相你的意思了,你现在是要立规矩,为后世立规矩。”
  “不错。”李泽点了点头:“我活着的时候,即便出了问题,我还可以纠错,我也有这个能力,将不合适的东西给瓣回来,但以后,可就说不准了。所以,规矩,必须要从现在立起来。”
  “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会插手其它委员会的事情,即便是犯错,只要还在容忍的范围之内,我也会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改正。”李泽道:“事情需要一步一步的走,规矩的形成,也需要时间,我希望在我这一辈子中,便将所有的规矩完全的立起来,直到大家各安其事,各负其责。”
  “我懂了。”曹信将酒杯往桌上一顿,一拱手道:“多谢李相的酒菜,我这便去了。”
  “曹公,酒没有喝完,菜可没怎么动!”李泽指着桌子上道。
  “时不我待。”曹信摇头道:“我要去寻求我的支持者了。不管输赢如何,我总是要来争上一争,我不信我就真输给了徐想那个毛头小子。”
  李泽一笑道:“曹公,赢了要大度,输了要洒脱。到了结果揭晓的那一天,可万万不能提不起,放不下。”
  “放心。既然李相都这么说了,我自然心中有数。要是赢了,我定然会延请徐想来成为我的副手,毕竟他有这么多的支持者,能把他揽到身边,以后办事会更容易。要是输了,我会大方地祝贺他,而且不会给他添半点乱子。”曹信道。
  “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李泽道:“不过徐想一旦输了,他不可能成为你的副手,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在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而你如果输了,也不可能再在这个委员会中任职。”
  “如果我输了,那我就此引退。”曹信深吸了一口气道。“或者去学校教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劳累了一辈子,能就此去享那天伦之乐,也是不胜之喜。告辞,李相。”
  李泽点了点头:“李澎,替我送曹公。”
  看着曹信斗志满满的离去,李泽笑着摇了摇头。据他所知,这一次的经济发展委员会的选举,曹信败选的可能,高达八成以上。
  老一辈的,正在逐渐引退,新生的官员,正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崛起,这些年轻的官员们,深受武威书院新学的熏陶,对于大唐帝国,对于这个世界,与这些老一辈的人们在认识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治国的理念、手段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毫无疑问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而李泽要做的就是,不让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之上,让这些为了大唐的事业奋斗了多年的老人们,能一个个的体面地退下来就好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的步子会迈得很大,老人们是无法跟上自己的想法的,即便他们再尊敬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成为新大唐向前进的阻力和障碍,为了避免有朝一日自己不得不向他们下手,那还是将他们及早地撤下来为好。
  让新生代的官员们来闯一闯吧!他们接受了新知识,看到了新世界,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唐最需要的那一批敢想,敢干的人。
  “曹公走了?”看着返回的李澎,李泽问道。
  “是,不过没有回家。”
  “倒还真是说到做到。”李泽笑道:“行了,你去通知夏荷,就说她可以回家了,曹公没她想得那么小心眼儿。”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意外事件
  长安城,由外城廓,皇城,宫城以及大明宫,兴庆宫等组成,中轴线便是朱雀大街。而朱雀大街的最北端,便是这个帝国的权力核心,皇城所在地。而皇城,现在却由秦王兼帝国宰相李泽掌握着。在皇城之中,云集了宰相府以及各部各衙。
  而与皇城只有一条横隔街相隔的宫城,面积约有零点七平方公里。如此广阔的地方,现在里头却仅仅住着两位身份贵重的人。
  一个是太后小郑氏,另一个则是在武邑登基为帝的皇帝李恪,也就是古川了。
  曾经作为整个大唐帝国至高无上的太极宫,如今却是大门紧闭,除了扫洒的宫人以及来回巡逻的甲士之外,整个太极宫十六座宫殿,如今却没有一处是有人居住抑或是办公的。在现在的大唐官员看来,这个地方,现在唯有一个人有资格占据这里。那就是秦王兼宰相的李泽。至于现在的那位皇帝,那就还是算了吧。
  所以,名义上的皇帝古川,现在住在东宫之内,而太后小郑氏,却也住在这里。
  另一侧的掖庭宫,便由卫尉寺官兵占据。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不过古川只不过是一个孤苦零丁的小子,而太后小郑氏的族人自从北迁武邑之后,虽然吃穿不愁,但在政治之上,却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影响力。甚至因为小郑氏的影响,郑氏的子弟连读书做官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对于现在的郑氏一族而言,小郑氏的存在,不是什么荣光,而是羁绊,是绞索。甚至有人希望李泽早早上位,小郑氏早早地一命呜呼,这样,系在他们身上的绳索,就能够得以尽早地解开,那怕是这一辈人,再也没有出仕的希望,但到了小一辈,总还是能从头来过的。但只要小郑氏活着一天,他们基本上就只能像现在一样不死不活地得过且过。
  可怜的小郑氏,不到二十,便被家人送进了武邑别宫,成为了先帝李俨的皇后,可那个时候的李俨,身体早就垮了。再往后,更是成了一个活死人,进宫的她,竟是生生地守了活寡。而随着李俨的死亡,李恪的逃亡(对于小郑氏而言,分别李恪是真是假,并不困难),她也彻底坠入到了无边的黑暗之中,再也看不到任何一点点的希望。
  每日如同一截枯木一般地活着,吃饭,发呆,睡觉,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三件事。至于说读书弹琴唱歌跳舞这些事情,她虽然是极擅长的,但现在,她又有什么心思呢?为谁而舞,为谁而歌呢?
  古川呢?虽然得到了某些人的承诺,但现在的他,毕竟也不是最初的那个懵懂少年,多多少少也对残酷的政治斗争有了些许的了解。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但这个工具,再没有了任何用处的时候,用工具的人,是随意将其丢弃还是毁灭,只不过是别人的一念之间的事情。
  他倒是很用功。
  每天都读书。
  他如果干别的事情,或者还有人会来干涉,但读书,就无所谓了。但凡只要他想看什么,宫里的人总是能替他找来。对看守他们的人来说,一个整日吃了睡,睡了吃,一个整日就只看书,实在清闲得不要不要的。
  不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就可以了。
  反正他们也用不着再这样关押太久了。
  随着各地的义兴社代表们陆续进入长安,义兴社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他们的历史使命,也将正式完结。
  在义兴社大会之上,第一项议程,绝对地便是皇帝禅让这一戏码。
  众望所归的李泽,将会登上皇位,而李恪的历史使命也就到此终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