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984

  “这一次右牛卫损失最重,而右威卫则受益最大,再加上李泌大将军,任晓年又双双被调到京城去了,长平固然资历老,但毕竟是右威卫出去的,只怕会有些麻烦!”钱彪道。
  “钱总督也听到了那些流言了?”石壮道。
  “无风不起浪。总是有些人会无事生非的。”钱彪点头道。
  “无愧于心就好了。”石壮淡淡地道:“这些事情,是免不了的。还有人说我这一次的突然出兵,在性质之上与任晓年并无二致呢!不过是让陛下给压下来了。”
  “这些人说这话,也不怕亏心。这一次要不是大将军当机立断,不但任晓年要完蛋,右千牛卫大概率也要吃大亏。”梁晗怒道。
  “这不是有些事情不能公开嘛!”石壮道:“有些人看到我们得了好处,自然会眼红的。些许小事,不必理会。来来来,喝酒!”
  众人都是默然。虽然说没有什么可惧的,但终究是让人心里不舒服。
  “大将军,现在丁晟孙德斌跑到了湘西,接下来可就难办了。”喝了几杯酒后,陈长平忍不住问道:“您准备怎么办?”
  “你都要走了,右威卫的事情,就用不着你操心了!”梁晗晒笑道:“还是好好地操心你的右千牛卫吧!”
  “不然!”陈长平摇头道:“其实我去了江西之后,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将军经验丰富,想来已经有了腹案了,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这样去了之后,心中有底!”
  石壮笑道:“方案是已经有了的。不过我的方案可不太适合你。你去了右千牛卫,第一要务还是重组,让右千牛卫恢复战斗力,如果我所料没有错的话,接下来肯定是柳成林的右骁卫要接替你们的防务,顶到第一线了,右千牛卫会做为右骁卫的预备部队。”
  “我会争取一下!”陈长平摇头道:“这一次虽然损失惨重,但整个右千牛卫并没有丧失战斗力,而且吃了这么大亏,不找回来,大家也是意难平的。”
  “恰恰是这种心态,陛下就更不会把你们放在前头了,不过你上折子争取一下倒是可以的,态度倒也不妨积极一点儿,激烈一点儿,这对于你在右千牛卫争取人心还是很有帮助的。不过不要指望陛下改变心意。”石壮道。
  陈长平楞了半晌,一时之间,竟然没了喝酒的兴致。
  “大将军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我准备趁热打铁。”石壮道。
  “进军湘西?”陈长平瞪大了眼睛,“湘西这个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极易打成一锅糊涂仗的,那里太复杂了。”
  “回头我准备回长安一趟!”石壮道:“陛下和你一样,陷入到一个误区里了,只看到了湘西的复杂,看到了困难,却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
  “怎么说?”陈长平愕然道。
  “湘西之地,历来就不服王化,这个王化,不仅仅是对我们,对丁氏,何尝又不是如此?”石壮笑道。
  “可丁氏毕竟在名义之上统治了湘西多年了,那里主要的城市还是控制在他们手里的。”陈长平道。
  “不错,这也是丁晟退往哪里的底气。”石壮冷笑道:“我就要跟着他的脚步撵过去,将他们的立足点一个个的拔除,然后将他们逼进山里去,逼他们去跟那些土著,那些部落去争,去抢。资源是有限的,他抢一点,那些土著就少一点。”
  “然后他们就会起纷争?”陈长平眼睛一亮。
  石壮点了点头:“会起纷争,当然,也有一部分会合流。不过只要有纷争,我们就有机会。时间如果拖久了,让丁晟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不管用什么手段,他整合了那里的力量,对我们才是真的麻烦。而且时间一久,贵州方向,益州方向,必然会为丁晟提供支援,简单点儿说,越往后,难度越大,越快,就越简单。”
  “这仗不好打!”陈长平想了想,仍然道:“即便是想将他们逼进山里,这仗也不好打!”
  “这就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问题了。”石壮道:“现在,我们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以免得将来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我已经上了折子,请求继续用兵。”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开放
  “我反对!”徐想合上了面前的折子,不假思索地道。
  摆在诸人面前的,是秘书监抄录的石壮关于继续在湘西用兵的折子。
  “诸位,根据石壮所奏,这一次湘西用兵,最节省,最顺利的状态之下,花费也要数百万之巨。而这,也只仅仅是能让我们占据湘西那些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而已。可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花费才是大头。在这些地方大量驻兵,所需要的补给,根本就无法在当地筹措,全靠外面输入,如今虽然岳阳等地经济发展较好,但整个湖南地区,仍然可以用赤贫来形容。根本就无力供应石壮的大军所用。”
  王明义连连点头道:“所言甚是。湘西那地方,即便是所谓的交通便利之地,那也是相对而言的,比起我们这边,那完全是天上地下,十斤粮食运进去,能剩下来一半就不错了。这还不考虑有可能遭遇到的其它危险因素。今冬明春占据城市,将丁晟逼进山中,然后再慢慢进剿,而所需时间更是以年来计算,最终的花费,只怕是现在所计算出来的十倍。这笔钱,现在我们承担不起。”
  尤勇不以为然:“诸位,不要只看着钱,钱只要花在刀刃之上,哪便是值得的。我觉得石壮所说极有道理。要是让丁晟在湘西彻底站住了脚跟,镇压安抚了那里的土著,将整个湘西地区联成了一个整体,哪我们的麻烦才大了。更重要的是,一旦贵州,益州这些地方也插手进来,事情就会更复杂。眼下,是最好的时机。将他们赶进山去,控制所有的交通要道,如此一来,外部势力想要掺合进来,难度亦是大增。这事儿,不能拖,拖则生变。”
  “钱呢?”徐想伸手,道:“钱从哪里来?诸位,甘肃,青海那边的奏折你们都看了吧?到现在为止,还仅仅下了两场小雪,根据过往记载,以及有经验的当地人的判断,明春,这两个地方大概率地要出现旱情,而这两个地方,水利基础虽然一直在建设,但奈何底子太薄,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春上大旱,明年的收成就要出大问题,朝廷必须要做好救灾抚恤的准备,就算是以工代赈,投入也是巨大。在我看来,与其急于收拾湘西这等不毛之地,倒不如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民生之上。”
  “外部不稳,何来内部风清月霁?”尤勇怒道:“一旦在湘西地区对手形成强大的势力,则湖南不稳,与甘肃青海比起来,孰轻孰重?别忘了,现在益州朱友贞蠢蠢欲动,曹彬在襄阳,田满堂在夷陵,随时都会对我们发动进攻,一旦湘西再坐大,则两湖地区,都将遭到反噬。”
  公孙长明敲了敲桌子,道:“我支持石壮的方案。湘西必须要控制,否则,益州,贵州都会以湘西为前线,对我们进行牵制和骚扰,一旦我们控制了湘西地区,情形就能反过来了。石壮的方案已经是花费最少的了。徐主席,你是做过地方的,也是知兵的,应当知道,如果我们控制了湘西地区的那些交通便利的城池,河口,集镇,我们能做的事情便多了。以这些地方为中心点,慢慢地向外发散,义兴社,文化教育都可以一齐进入开展工作,这样,比单纯的军事镇压,我相信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也同意石壮的方案!”章回难得地与公孙长明保持了一致:“都说哪里的人彪悍、野蛮,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无知的问题,无知者无畏嘛,另外,就是一个贫穷的问题,只要解决了那里人的生计,让他们慢慢地变得衣食无忧起来,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所以饥寒起盗心,你不能指望一个肚子都吃不饱,时刻有被冻饿而死的人来知礼节,晓荣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里保持存在,然后利用我们固有的优势,去慢慢地经营。绝不能让湘西地区成为一个土匪窝子。那里可是方圆万里,数十上百万人口存在的。”
  “钱呢?”徐想道:“我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总不能为了一个地方而舍弃另一个地方,在我看来,与其在湘西用兵,还不如在襄阳用兵,一轮火炮砸过去,花费更少!”
  “襄阳收复已经在准备中了。”李泽道:“但湘西我们亦不能坐视,那地方,正如石壮所言,时间愈往后拖,以后麻烦愈大。他的方案是正确的,先占据主要城池,要道,然后再以精锐小队兵马,进山剿匪。依托城池,依托大军,不断出击,一小片一小片区域的收复,积小成多。”
  徐想叹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压缩其它地方的开支了。”
  “再想想其它办法吧!”李泽想了想,道:“王明义!”
  王明义一脸的苦相,道:“陛下,现在我这头,实在是抽不出来钱,那些可以预知的收入,早就有了去向,而且是早就定好的,一旦抽走,前期所做的工作,便全都打了水漂,那损失只会更大,会带来更多的亏空。”
  “贷款呢?”
  “陛下,今年不能再贷款了。”王明义连连摇头:“为了支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我们已经贷了大笔的款项。现在国家财政的支出,已经到了极限,再多,就超过了红线,我们一直都是负债经营,一旦越过红线,很容易导致财政崩溃的。”
  李泽皱眉想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放开一些产业了。放开酿酒业吧,拍卖酿酒牌照,由国家储备粮备释放一年的储备粮出来。在全国拍卖一百个酿酒牌照,可以筹集多少钱?”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个酿酒的牌照每年的经营权是五万枚银元。但陛下,放开容易收回难,大量地放开酿酒,对粮食的冲击是极大的。毕竟酿酒的收益,比单纯的粮食买卖要更加地赚钱。另外,大量的酒上市,对于现在的官营酒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王明义道。
  “粮食方面,司农寺这边怎么说?”李泽的目光转向司农寺刘新。
  “陛下,东北建设兵团成立以后,今年一年,已经在东北之地开垦出了新田上百万亩,足以弥补酿酒所需。新粮玉米,已经在建设兵团的大规模种植,酿酒可以用玉米来做。这种新粮如今在民间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但用来酿酒,却是极佳的。”刘新道:“粮食供应方面,诸位不用过于担心,现在整个国家的粮食储备有两年,东北之地,随着人口的增加,每年至少还能多开垦出上百万亩土地来。而且随着新田变熟地,产量只会每年增加。再加上田薯,土豆等品种如今已经开始普及,其它主粮如稻子,小麦的育种已是愈来愈佳,单田产量年年递增,刘某人敢拍着胸脯保证,我大唐只要不遭受大面积的灾荒,就绝不会出现粮荒。粮价的波动,也会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此说来,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一次用兵至少大半的费用了。”李泽的心情好了起来,接着道:“另外,我建议,矿山等也可以适当放开,进行拍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当之中,如今每年我们的钢铁,铜,锡,煤等每年的需求量大增,供不应求,导至价格大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当,一来可以满足国内市场供应,平衡价格,二来,拍卖这些矿山,亦可以筹集大量的资金。同时,这些行业,亦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税收。”
  “陛下,粮食,盐等已经放开,矿山如果再放开,那等于是我们将几乎所有的国之重器都放开了,虽然能暂时筹集到大量的银钱,但从长期来看,国家放弃了专营之权,损失只会更大。”章回道:“我觉得需要慎重。”
  李泽看着徐想道:“但我们国家财政的收入,且并没有降低,反而每年呈递增之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放开这些专营,不会在财力之上对国家有多少损失,反而会促使国家的经济更加地繁荣。”
  “是。”徐想点了点头:“发展到如今,内部运转已经极其僵化了,正如陛下所言,只要外部有竞争,他们就不是对手。在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充足的人手的情况之下,他们被民间商业打得大败,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需要大力改革,该裁的裁,该整改的整改,如果他们不能为朝廷带来助力的话,那他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现在裁撤还为时过早。”李泽笑道:“虽然说他的历史任务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但他这十余年来建立起来的仓储,转运以及遍布天下的网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的确日渐萎缩,但在偏僻乡村,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还是无可替代的,商人逐利,这些地方不能赚钱,他们是不肯去的。所以还是慢慢来。”
  “是,陛下,也不可能一刀切。现在他们还是我们的商业体系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慢慢地来改革,切割吧!”徐想道。
  “既然大家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就可以命令石壮按计划行事了。今冬明春对湘西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将丁氏残部赶进大山之中去。”李泽站了起来,道:“各部衙迅速根据今天的会议精神,拟定各自的计划,开始实施吧!”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郝仁在益州
  蹄声得得,一大队卫士护卫着一名锦衣大汉沿着街道而来,看着这些卫士们身上的制服,街上行人纷纷走避,看着这些人的目光之中,尽是畏惧之色。
  这些卫士隶属于梁王府殿前司,众多卫士护卫着的那名锦衣中年人,便是曾经的长安地下黑道的头头,现在的殿前司指挥使郝仁。
  现在的郝仁,在益州城内,绝对是一个能止小儿夜哭的恐怖人物。
  作为梁王府的鹰爪,郝仁在益州杀人不眨眼。
  朱友贞杀了朱友珪,进入益州之后,对益州进行了残酷的清洗,而操刀者,便是这个郝仁。在其后,盛仲怀开始了对益州进行土地改革,其实就是模仿李泽在北方实施的均田那一套。与李泽所施行的大家族分家,朝廷给予拥有超过限量的土地拥有者一定的补偿从而收回土地为国有,然后再分给无地者不同,此时的朱友贞可没有这个财力,更没有这个心思。他们的做法相当简单,就是没收。然后将没收的土地分给佃户以及无地者,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增强了纳税的人丁数。
  在朱友贞的统治之下,眼下的益州,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豪门大户了。因为豪门大户,差不多都给朱友贞杀光了。
  那些在朱友珪死后,迎接了朱友贞进入益州城的豪门大户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迎进城来的,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死神。
  朱友贞的做法,比起李泽更加激进,更加凶恶,当然,在短时间内,也更加有效。
  户藉之上的注册丁口,在极短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这些多出来的人,原本是那些豪门大户的佃户或者隐户,这些人,原本是不用交税的,但现在被重新编辑在册之后,赋税,徭役可就一个也跑不了啦。
  盛仲怀是个仔细人,在实施这件事情的时候,当真是将每一个可能的环节都考虑到了极致,动手的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郝仁所统领的殿前司,整个益州所有府县,几乎是同时动手,第一时间,那些有着实力和影响力的宗族便被连根拔起,剩下的中小地主立时便吓破了胆,几乎不需要再动刀子,便老老实实地交出了自己的田地。
  当然,这么大范围的行动,漏网之鱼还是不少的。
  所以从那之后,郝仁这个直接行凶者,便成了这些漏网之鱼们刺杀的对象。有时候一天要挨上几拨刺杀。
  不过这些并不专业的刺杀行动,对于郝仁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事,只能给他更多的机会将这些侥幸逃脱出去的人再逐一清理掉。
  双手染满血腥的郝仁,亦越来越得到朱友贞的重用。而且,他不仅在朱友贞面前很有份量,在朱友贞的王妃与侧妃身边,也是说得上话的人。因为在朱友贞当初翻越秦岭逃亡汉中的时候,是抛下了所有的家人的。而他的两位妃子和孩子,最后都是在郝仁的保护之下,历经千辛万苦才逃到了益州与朱友贞汇合的。只要想想当时大军翻越秦岭之时伤亡了多少,便能想象郝仁带着一帮妇女孩子有多么辛苦才熬了过来。
  现在的郝仁,不但负责着益州的情报,而且还掌管着益州的刑狱,真真正正的大权在握。其手中不仅有完整的情报系统,还有一支多达三千人的殿前司部队。
  郝仁的家是益州曾经的一个大地主的豪宅,占地上百亩,内里庭台楼阁应有尽有,不过郝仁住进来之后,却是大煞风景地将这些美丽的景致铲得一干二净,弄得整个宅子里,除了楼房之外,便剩下了光秃秃的大片大片的空地,在这些空地之上,他建起了一排排的平房,安排了数百名殿前司士兵居住。每到夜晚,郝宅之中,总是点起无数的灯笼和火把,将整个宅子照得一片透亮。差不多成了益州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益州人嘴里,这自然是因为郝仁杀人太多,所以害怕了,生怕有人刺杀他,所以才这般安排。
  郝仁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女人,没有孩子。到了益州,照样是独来独往,连朱友贞赐给他的女人,他也都一一送还。
  似乎除了做事,此人再也没有任何其它的爱好。
  在益州文武官员之中,郝仁绝对是一个异类,也是众人眼中的一个变态。
  但他愈是如此,却愈是受朱友贞的看重和信任,便连盛仲怀也称其为官员楷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