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9/984

  李睿可不是唐得功。
  唐得功虽然身份重要,但身份背景和以后的前程,可远远无法与眼前这个相比。
  李睿双手扶起薛仁忠,道:“这是应该的。不论薛氏以前做过什么,这些年来,你们举家入吐蕃,近十年费心劳力,为我大唐经营出了现在的局面,都是劳苦功高,薛家主最后更是以身献祭,此等功劳,大唐当然不会忘记。我来祭拜,为薛家主叩上几个头,是应当应份的。”
  说到薛均的死,薛仁忠不禁又是泪流满面:“爹爹他死得太惨了。”
  李睿拍了拍薛仁忠的肩膀:“人左右只能死一次,怎么死,其实也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死带来的价值,有的人死了,一文不值,但有的人死了,却影响深远。你也不必过于伤心,当我们打进拉萨的时候,我做主,把你家的大仇人,交给你来处置,如何?”
  “多谢李中郎将!”薛仁忠大喜过望,再一次深深地躬身为礼。
  “都坐吧!”唐得功提了指烧得正旺的火塘,道:“李中郎将一路赶来辛苦,仁忠为了料理丧事,也是辛苦了这些天了,这里烤了羊腿,酒也温好了,做下边吃边聊吧!”
  三人围着火墉坐下,李睿道:“接理说,现在你服丧期间,要禁肉禁酒的,但马上大战就要开始,茹素可对你体力的保持不利,事急从权,你肉还是要吃的,酒就甭陪我喝了。我跟老唐喝就行!”
  “多谢李中郎将理解!”薛仁忠道。
  三人围着火塘坐下,各自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刀,将烤好的羊肉,一片片削下来。就着温好的酒,大口地吃了起来。
  “辛苦了近一年,终于要等来结果了。”抹了一把嘴上的油,李睿叹道:“这大半年来,可是将我给憋死了。”
  “也就是李中郎将这样的性子,才能忍得住这样的寂寞,换了其他人,只怕真做不下来。”唐得功笑道。
  “做不来,硬挺着也得做啊!”李睿笑道:“想当年在苏氏集团卧底的时候,比眼下这个,可还要凶险得多,不也是自己给自己打气熬过来了吗?”
  “那可不一样!”唐得功笑道:“那个时候,李中郎将可还不是中郎将!”
  那时候的李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谍探,而且还因为耍聪明被李泽重重地责罚过。而现在,他可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身居高位之后,还能耐得住寂寞,份量自然不一样。
  “对于你们来说,或者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都是为公子做事吗?”李睿仰头喝了一杯酒,道。
  这就让人很羡慕了,能称呼李泽为公子而不叫陛下的,现在真没有几个人了。哪怕便是密营出身的人,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一年前,李睿就到了昌都。
  他抵达昌都的时间,比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左武卫中郎将的公文要更早。
  初上高原的时候,他的确是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不过到底是底子好,过了最初那个最艰难的阶段之后,他重于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整整一年的时间,薛均在利用他最后的一点点能力发光发热为昌都的这支起义军准备军械,物资,而李睿的三千游骑兵,也陆陆续续地分期分批秘密抵达了昌都。同李睿一样,这些人抵达高原之后,也曾经有相当长时间的不适应,有人身体变弱了,不得不退出,还有人就此长眠在了这片高原之上。
  但绝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重新变成了骁勇善战的勇士。
  正好李泽所说的那样,现在以大唐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打吐蕃并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这里的天气气候。平原上的人到了这样的高原之上,有时候别说是打仗了,便是走快几步,也会喘不上气来。
  而这,也是德里赤南有信心与大唐周旋到底的决心所在。
  大唐能够派入吐蕃作战的士兵是有限的,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李存忠的左武卫这样一支部队而已。
  大唐布这个局,已经整整一年之久了。
  而谋划这个局,则要上溯更远了,从两支农奴起义军正式起事,占据了昌都,玉树之后,这个计划便有了雏形,然后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点点的慢慢地修改,完善。
  德里赤南想要发起对左武卫的战争,那他第一步,便是要先干掉境内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他在与大唐军队交锋的时候,后院不会起火。而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亦需要干掉昌都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从益州输入吐蕃的这条商道的畅通无阻。
  不管怎么样,德里赤南都是要先解决这个问题的。
  正是有了这一个判断,所以在薛氏基本掌控了昌都之后,盘踞在昌都的薛氏兵马,便没有再主动向吐蕃军队发起挑衅,而是一门心思地开始经营昌都的一些重要区域了。修筑要塞,城堡,构建防御网,同时开始储备大量的战略物资。
  而与红教隆巴大喇嘛的联手,确保了在这片对宗教极度虔诚的区域的百姓,深信无疑这支军队,便是佛祖派来保护他们的神兵。
  而薛氏昌都的施政,也让他们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原本一无所有的农奴们,有了自己的牧场,有了自己的牛羊,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牧马放羊,耕种劳作,辛辛苦苦地真正地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着,而这里的官府,只是收取很少一部分的赋税。
  昌都的薛氏军队的军费,基本上来自薛氏的输入以及大唐的秘密补给。
  近几年的时间,薛氏在昌都的骨干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了整整一万人。一旦战事打响的话,昌都还能动员起来的青壮,至少还有上万人,而且还是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的青壮。
  而与昌都的经营策略不同的是,扎根于玉树的另一支农奴起义军阿不都拉,却是四处出击,不停地骚扰着高原之上吐蕃的那些大贵族。
  玉树,只不过是阿不都拉的一个较为稳固的据点而已,究其根本而言,阿不都拉还只能算是一个流寇。
  现在,阿不都拉正在配合着唐军的大战略,拼命地向着青海方向进军,他的动作,也被土蕃高层解读为想与唐军汇合的一次军事行动。
  而唐人真正的杀手,则在昌都。
  吐蕃主要的针对对象,也是昌都。
  而且唐人,是想在昌都干一票大的,一举逆转青藏高原之上双方的力量对比。
  所以,李睿才在昌都的八宿的那些峡谷山沟之中,整整窝了一年时间。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议战
  唐得功给二人倒了一杯青稞酒,看着两人,道:“这一次攻打昌都的吐蕃主将是曼格巴,系吐火罗长子。吐火罗共有两子,长子曼格巴,次子阔勒登。”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睿笑道:“这一次他们两兄弟都来了吗?倒也好,正好一次性解决了。”
  唐得功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阔勒登离我们这里远着呢。吐火罗临死之前,知道凭曼格巴的能力,无法与德里赤南相抗衡,所以与德里赤南做了一个交易。曼格巴带着当时吐火罗麾下的大军归顺德里赤南,从而使两股势力合一,重新完成吐蕃的大一统。但是阔勒登却并没有来。而是带着其余部众,退回到了吐火罗家族的根本之地,大小勃律。从而形成了曼格巴在外征战,阔勒登守家的格局。”
  薛仁忠接着道:“如此一来,就确保了曼格巴在德里赤南麾下不会被下黑手,要是曼格巴莫名其妙的死了,阔勒登在大小勃律必然会再一次叛乱的,在那里,其家族势力还是根深蒂固,相当庞大的。”
  “阁勒登既然距离我们如此遥远,那对此战的影响就没有啥了,老唐,说说曼格巴这一次来袭的情况吧!”李睿道。“等以后我们再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去收拾。”
  唐得功点了点头,脸色却是显得郑重了起来。
  “从起义军占领昌都开始算起,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前些年,虽然德里赤南忙着与吐火罗拼斗,但也并没有忘了这里。所以,他对于昌都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这一次的进攻,德里赤南倒还是相当重视的。曼格巴所属精锐力量,算是倾巢而出了。一共两万战兵,注意了,是两万真正的战兵,另外再加上五万民夫,号称十万大军,携带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军械,其中,重型的攻城武器便有相当一部分,很显然,他知道现在的昌都城寨林立。”
  “七万人,号称十万,倒也名符其实了。还真是大阵仗,德里赤南与吐火南打了这么久,都没有进行过如此规模的战争。”薛仁忠道。
  “德里赤南与吐火罗都是吐蕃贵族中的精英,两人虽然都想灭了对方,但更多的是从政治之上着手,想分化拉拢对手的部众,瓦解对方的实力,所以,双方的冲突,仅仅局限在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交锋之上。大规模的会战,是两方面都不希望进行的。因为大规模的会战,不管是谁赢,损失的都会是吐蕃的实力,而大唐强龙窥伺在一侧,两人可不想鹬蚌相争,最后却便宜给了我们大唐。”唐得功道:“所以,他们镇压农奴起义军是不遗余力,但彼此之间,虽然恨不能食对方之肉,寝对方之皮,去仍然保持着最后的理智。”
  “七八万之众,的确够喝一壶的了。”李睿笑道:“整个昌都,所有人加起来有多少?”
  “统计是我们的强项啊!”唐得功道:“从大唐来的官员,还有那些行走各地的红教喇嘛们,都负有统计的职责,人口统计便是其中的一项。整个昌都大约有三十万人口,不过却分布在这偌大的地区之内,所谓百里无人烟,倒真是没有错的。其中我们现在所在的乌察是重点经营的地区,集中了七八万人丁,已经是极难得的了。其它几十万人,八宿、左贡,察雅,江达等地人口稍多一些。这些地方,也基本在我们的控制之内,其它地方,则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一些部落,其中有倾向于德里赤南的,也有明哲保身的,不过他们实力弱小,并不重要。”
  “八宿我很清楚,人丁集本上汇集在那片平原之上。”李睿道。
  唐得功接着道:“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节节抵抗,步步为营。用一场场的血战,来消耗曼格巴的实力,一点一点的激怒此人,让他不顾一切地向着乌察方向挺进,从而为李睿将军最后的致命一击,创造出最好的机会。”
  “薛氏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是姓薛的,就没有想过还能活着下战场!”薛仁忠咬着牙道。
  “但是也不能蛮干。”唐得功摇头道:“曼格巴兵分两路,一路走的丁青,类乌齐,另一路走的边坝,洛隆,最后两路大军汇集于乌察。而李睿将军藏身于八宿的河沟地区,需要等到他们兵临乌察之后,才能出手,而在此之前,不管我们有多大的牺牲,李睿将军也不会出手的。但是仁忠,你要记住罗,如果到时候我们与对手来一个同归于尽,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步步为营,节节抵抗,并不是玉石俱焚。”
  薛仁忠拱手道:“受教。”
  “曼格巴的两万战兵,是吐蕃王朝一股重要的力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且在政治之上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全歼这支军队,那么吐蕃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军队这么简单。至少,曼格巴或死或败,都会对大小勃律的阔勒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唐得功道。
  “每一仗,我们的军队都需要尽力抵抗,尽可能地消耗对手。然后再慢慢后退,我只有三千人。”李睿道:“而且只有一击的机会,一击不能竞全功,就要陷入消耗战,而我一旦现身,德里赤南就会大致明白我们的意图了,肯定会派兵来救援,那时候,不免打成一场烂仗了。虽然不见得会败,但对于我们来说,日子就艰难了,因为我们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极难得到补给了。”
  “李将军说得不错。”唐得功道:“德里赤南派遣了曼格巴来,并不是轻视我们,而是他不知道这里有李将军的三千铁骑,也是因为他认为曼格巴有能力消灭我们。所以他的战略重点,仍然是李存忠大将军的本部,他想诱使李大将军深入吐蕃,方便他本土作战。一旦我们的补给线拉长,则德里赤南的机会就来了。”
  “而李存忠大将军为了给我们创造机会,也会顺着德里赤南的意思来。”李睿轻笑起来:“左武卫大军,真得是会向吐蕃境内推进的。只不过速度很慢就是了。仁忠,你现在明白了吗?我们抵抗的时间越长,李大将军的兵马便会前进的愈深,而同样的,德里赤南也会向前走很远。到了那个时候,战局陡变,我们全线击溃曼格巴,然后如同一柄利刃,直捅德里赤南的后方,到了那个时候,后勤堪虞的可就不是我们了,而是德里赤南自己。李大将军纵然此时也是后勤不济,但我们做了多年的准备,却是可以支持一段时间的,而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大唐军队与敌作战,还从来没有输过。”
  唐得功微笑着道:“不妨给仁忠透个信儿,皇后娘娘现在可不在河套城,而是已经到了李存忠的军中,所以,现在后方不管是其它各部援军,还是后勤补给,各路官员们,哪一个敢有丝毫的怠慢。而总兵力,也不仅仅是左武卫的人马。战争的后期,还会有更多的兵力加入进来。”
  “一战功成?”薛仁忠有些激动。
  “我们就是想这么干。”李睿道:“说一战就将德里赤南的势力完全剿灭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一战之后,便控制了大局,从此由我们来决定这片高原之上局面,却是我们想要的,从那个时候起,德里赤南将很难再有一块固定的立足之地,因为他走到哪里,我们就会撵到哪里,一点一点的将整个高原全部拿下。”
  “整个经略吐蕃的规划,从现在开始算起,长达五年,今年是第一年,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今年成功了,才能说上以后,这一次若失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一切回到原点,而我们这些人,只怕也不可能活着回去了。”唐得功笑着道。
  “我们当然能成功!”薛仁忠紧紧地握起了拳头。
  “得功,再说说曼格巴本人吧!”李睿道。“我和仁忠,对于这个人都不太熟悉。”
  “曼格巴本人,绝对算得上是一员勇将!”唐得功道:“此人带兵作战,颇有一套。所以,在战术之上,我们绝对不能小看此人。单论打仗,他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在军中,也极有威望。只可惜此人在政治之上的素养太差,又兼之脾气暴燥。而其弟阔勒台,比起曼格巴还不如,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吐蕃贵族,能按部就班地做些事情罢了,这也是吐火罗后继无人,不得不在最后将一切托付给大敌德里赤南的原因所在。曼格巴二万战兵,其中一万骑兵,一万步卒,而其中战力最强的,并不是他麾下的骑兵部队,而是曼格巴亲手训练出来的三千步卒。这支军队,有点类似于我们大唐李瀚率领的陌刀队。”
  “什么?”薛仁忠与李睿都吃了一惊。
  “只是类似而已。”唐得功道:“他们可没有陌刀队那样的重甲,也没有陌刀,不过倒也是披了甲的。而且在整体作战性上,比起我们大唐军队,也是远远不如。三千人,全都使用的是如狼牙棒,大刀,铁棍等重武器,单兵作战能力,极其出色。”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接战
  天上乱石飞舞,几十斤重的大石头,呼啸着凌空飞来,城头之上,碎石迸溅,薛仁孝蜷缩在死角里,亲兵用一面盾牌想将他挡住,但他总是不耐烦地将亲兵推开,嫌弃亲兵的动作挡住了他的视线。
  “日他娘的!”薛仁孝低吼着咒骂着:“他们怎么连配重式的投石机也有了?狗娘养的朱友贞,终有一日,你会被像狗一样宰了的。”
  他之所以咒骂朱友贞,是因为薛仁孝认定了这些技术含量颇高的投石机,吐蕃人必然是造不出来的,现在之所以有了,肯定是朱友贞派了人帮着他们造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