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3/984

  这是不可接受的。
  想要重振薛氏,他们这一代人,就要像他们的先祖那样,承担起牲牺,承担起痛苦,而目的只有一个,为他们的后代,重新打下一个再次崛起的机会。
  这就是中华传承永久,渊源流长的宗族观念。也是李泽念念不忘也要将其打破的一种社会关系。
  其实李泽自己也很清楚,这种宗族观念,是不可能完全消亡的,因为他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之中已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当中。而他能做的,只是将这种宗族观念,慢慢地减弱到以家庭为单位。
  义兴社多年以来一直着力于打造的家国观念,就是针对的这一点。
  李泽想要改变的是国人只知有宗族,不知有国家民族的这种恶疾。
  化宗族执念为家国情怀,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原先国人对于宗族的忠诚,就成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的话,那么,这股庞大的力量,绝对可以让大中华无往而不利,前行路上,不会再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前行。
  而现在在昌都,薛氏一族,自然还不会有什么国家民族情怀,他们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血,自己的牺牲来换回大唐利益在吐蕃的实现,成为大唐吞并吐蕃的前驱,如此一来,即便李泽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功绩,如此,薛氏后代便会赢得偌大的声名。
  而对于这样的大家族而言,只要名声还在,重新崛起并不是一件难事。
  因为他们,从来都不缺少人才。
  对于像薛氏这样的大家族而言,纫绔子弟多么?当然很多。不过这些人都是家族之中觉得无法培养来传承的废物,只不过因为有着家族的血脉,所以就任由着他们去浪荡,去胡闹,而真正的受家族重视的人物,从小就会接受极为严厉的培训和教育,他们所吃的苦,与那些平民百姓吃的苦虽然不太一样,但也绝不轻松。
  所谓人家比你有钱,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这就让人更加地绝望了。
  能传承千年的世家,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就像薛氏这样,举族到了吐蕃之后,昔日的那些浪荡子弟,很快就在严苛的环境之下沉沦,大多数人死得无声无息,而那些活下来的人,无一不是家族精英。为了家族的崛起,这些人毫不犹豫地便慷然赴死。
  其实在他们带着这些兵丁,站到所要防卫的岗位之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如果这样的事情,能与国家大事的利益一致的话,那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正能量了。
  薛仁勇战死了。
  洛隆的薛仁义且并没有后退半步,仍然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他本来是可以就此撤到昌都去的。
  而在丁青的薛仁孝,在后路有可能被切断的情况之下,依然选择了留守丁青。他其实也还有选择。
  但他们同时选择了驻守,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完成这一次的任务。
  “张淼,你走吧!”当边坝失守,曼格巴主力直趋类乌齐的消息传到丁青的时候,薛仁孝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对着张淼道。
  张淼在磨刀,坐在黑暗之中,哧啦哧拉地磨着自己的横刀。在他的身前,还躺着一柄已经磨得雪亮的横刀。数天激战,他指挥下的远程压制部队所属的器械,终于是全部被摧毁了。现在这些珍贵的技术兵种,也被编入了预备队,随时准备上一线作战了。
  听到薛仁孝的话,张淼抬起头来,龇牙一笑:“薛将军,这么看不起我啊?”
  薛仁孝拿手一阵乱摆:“这是哪里话?只是张淼,你是武威军事学院毕业的,前程远大,本来按照以前的计划,我们在这里抵挡十天之后,便可以撤退的,但现在,我们几乎是无路可走了。大部队绝对无法走脱,但小股人马,还是能觅一些隐秘的通道撤回昌都的。你给我的帮助已经太多了,现在走,还来得及,犯不着和我在这里一起死扛。”
  “大唐军人,从来没有临阵脱逃的先例。”张淼淡然道。“前段时期的大唐周报登载的湘潭候刘元的事情你也看了吧?刘候爷在连续击溃了数股敌人之后,他也是能走的,但他为什么没有走?因为他的眼中,不止有自己的性命和安危,还有整个大局。为了最后的胜利,他无惧于生死。刘候爷正是我辈楷模,他那时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现在何其相似?张某人没有别的能耐,但流尽自己最后滴血,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淼嘴里的刘候爷,正是在古寨镇血战到最后一人的刘元,刘元战死之后,他在湘潭与洙州之间的数场战例被选进了军事学院的经典战例教材,而他本人,也被追封为候,虽然是不世袭的候,但对于军人来讲,几乎已经到了荣誉的顶点了。
  薛仁孝沉默了片刻,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惭愧的感觉。
  “我没有他那么高贵,张淼,说句实话,我现在所做的,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我薛氏一族,我们只不过是想求得皇帝陛下的原谅,从而让薛氏后代在未来有一条光明大道。”
  张淼嘿嘿一笑:“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能够在最后击败吐蕃人,彻底吞并这片高原。不管你是为了谁,我们都在朝这个目标努力是不是?谁还没有一点儿私心呢?我要是真死在这儿了,封候估计没指望,但连升个三级,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当初我们来的时候,上头就承诺了,活着回去的,上浮一级任用。我想要是战死了,升个三级是妥妥的。”
  “你还年轻!”薛仁孝讷讷地道。
  “薛将军,我从十八岁就开始上战场了,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整整七年的仗,在这七年中,许多比我更年轻的人,就倒在了我的面前。”张淼摇了摇头:“生死于我而言,早就看淡了。”
  薛仁教沉默了半晌,终于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还是老规矩,我上,你就不上,你上,我就不上,轮着来。”
  “当然!”张淼抬起刀子,用手指试了试锋口,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确脖子,绝对能做到一刀两断。”
  “代恩措巴要发疯了。”薛仁孝道:“曼格巴已经突破了边坝,他这股兵马要是不能按时抵达的话,曼格巴的一侧便有漏洞,所以从明天起,他一定会倾尽全力压上来的。”
  “能顶一天是一天,能多杀一个是一个!”张淼提起了两把横刀,道:“明天早上到你先上,现在你去睡吧,我去巡城。晌后,就轮到我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昌都
  薛仁忠全身披挂,手执一柱香,躬身将其插在了大案之上的香炉里,直起身子,看着案后的木台之上新添的十数面灵牌,泪水一下子忍不住夺眶而出。
  随着丁青,边坝,洛隆,八宿等地相继的陷落,一个又一个的族人连接殒落在这片土地之上。薛仁勇,薛仁义,薛仁孝这些嫡亲的兄弟,连个完整的尸首都没有落下。
  薛仁勇在边坝突围的时候被曼格马部骑兵所围,受伤落马,被战马踩成了肉泥。
  薛仁义在洛隆力竭被擒,与薛均一样,被曼格巴处以了五马分尸之刑。
  薛仁孝在丁青,城破之后又打了整整一天的巷战,最后困居一幢房子之内,举火自焚。
  现在,敌人已经抵达到了昌都城外了。
  “诸位弟弟,你们安心去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了。你们的仇人,我一个也不会放过,不将他们举族杀得干干净净,薛仁忠必遭五雷轰顶!”
  一把擦干净了脸上的泪水,薛仁忠转身走出了门外。
  大约五六百人列队于石阶之下。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姓薛,要么便是与薛氏休戚与共的家臣,姻亲。
  “诸位,最艰难的时刻就要到了,但是,胜利的曙光也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薛仁忠厉声道:“时至今日,我也不妨告诉大家,大唐的援军,早就到了昌都,只不过他们还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而这个最佳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这些人创造出来。仁勇,仁义,仁孝已经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做完了前半部分,剩下的后半部分就归我们做了。”
  “血战到底,血债血偿!”五百余人振臂高呼。
  薛仁忠双手下压,等到怒吼声平息,接着道:“这一仗打完,活着的,可以不用再留在这里了,你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便是回老家河东,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唐侍郎已经向我明确保证了。我们薛氏不再是罪人,而是大唐功臣,你们可以光鲜地回到故土去。”
  下方人脸上顿时露出了期待之色。
  他们对于自己回不回得去,其实并不抱多少期待,但是他们还有家人啊!当初他们被逐出来的时候,可是拖家带口。在这里,求活成了所有人的主题,其他的,那是什么也顾不上了。而这些人也明白,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目的仅仅只是求活的话,那离彻底沉沦就不远了。
  如果他们以前就是这样的话倒也罢了,可他们明明享受过荣光,知道一个人想要得到荣耀,想要超越普通人,需要怎样的储备。
  但这些东西,在这片高原之上,是不可能得到的。
  现在,他们终于得到了允许,看到了希望,他们可以回去了。至少,他们的家人可以回去了。回去了,就有希望。
  “死了的人自不必说了。”薛仁忠道:“你们不仅会是大唐的功臣,同时,也是我们薛氏一族的功臣,我薛仁忠活着一天,就会供养你们的家人一天,如果我薛仁忠死了,我的儿子还活着,我的孙子还活着,也照样会履行这一点。如违此誓,断子绝孙,薛仁忠一脉,永无出头之日。”
  这个誓发得极是狠毒了。
  “愿为薛氏,流尽最后一滴血。”一名薛氏族人振臂高呼,然后大步出列,向着薛仁忠以及薛仁忠背后的那些灵牌跪下叩了一个头之后,转身大步而去。
  一个个,一排排,神情激愤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然后昂扬离去。
  直到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这里,薛仁忠这才转身,小心翼翼地掩上了屋子的门。
  唐得功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看着远处依稀可见的曼格巴所部连绵不绝的营盘,在他的身边,站着昌都名义上的王萨格尔,另一侧,则是红衣大喇嘛隆巴。
  “倒真是有七八万之众呢!”看到薛仁忠走了过来,唐得功指着对面,道。
  “历经了边坝,洛隆,八突,丁青之战,纵然还有七八万之众,但可战之后,最起码也损失了数千了。”薛仁忠冷厉地道。
  “不错!”唐得功道:“据探子回报,在丁青,代恩措巴损失了近两千精锐战兵。薛仁孝和张淼打得很不错。”
  薛仁忠鼻头一酸,“仁勇,仁义也不错。”
  “当然。”唐得功道:“丁青一战,打得代恩措巴都失态了,看到没,现在连嚣张的曼格巴也小心翼翼了,大概他也知道这一仗,可不是他想得那么简单,昌都可不是丁青。”
  薛仁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昌都当然不是丁青。从他们占据这里的那一刻起,所做所为,无不是为了今天这一战。
  现在昌都城内,光是薛氏能够掌控的精锐战兵便过万,其它能作为预备队上战场的青壮,超过五万,城内储备了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类作坊一应俱全。他们要做的,便是与曼格巴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在这里,他们是主场,曼格巴可是客人。
  七八万人听起来的确是很吓人,人数的确很多,但从另一个层面讲,七八万人的消耗,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要是不能一鼓作气,对于客军来说,后勤的消耗,就会是一个绝大的难题。曼格巴七万人中,倒有一多半的人,要用在后勤的输送之上。现在已经打烂了的昌都地区,可提供不了这么多人的消耗。
  更何况,为了应对眼前的战争,薛氏已经提前将整个昌都所有能找到的人丁,粮草,牛羊全都给搬到了昌都城内。
  所谓坚壁清野,不外如是。
  别看曼格巴打下了那么多的地方,但在这些地方,他不可能找到任何的补给。
  “萨格尔,隆巴大喇嘛,城外大军压境,来的又是昔日的吐火罗之子,对于城内的这些人来讲,压力还是很大的,只怕有不少人会出现不稳定的情绪,鼓舞士气,稳定民心,这些事情,就要劳烦两位了。”薛仁忠向着两人躬身行了一礼。
  “薛将军,我一定做好这件事情。”萨格外连连点头。
  隆巴微笑着道:“我们红教现在已经与你们绑在了一起,不用你说,现在还在昌都城内的所有喇嘛,已经去安抚民众,激励士气了。”
  薛仁忠再次拱手:“此战过后,薛氏一族,会成为红教最忠实的信徒,以后连年供奉,香火不绝。”
  “多谢薛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