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2/984

  因为在他的眼中,这些人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多死一个地,都会让李泽觉得自己口袋里的银钱又少了不很多的感觉。
  所以在唐军之中,民夫,是被保护的对象。他们处于军阵的正中心,不需要直接面对敌人的兵锋,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方说挖壕沟,垒土墙,搬运军械,运送伤员等等。
  唐军顶在第一线的,总是最精锐的士卒。
  所以这一场战争一开始,便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
  精锐的有组织的军队,对上一涌布的民夫青壮,那就是一场有组织的屠杀。
  唐军的远程投石器,中程强弩,近程弩箭,有序地将密密麻麻地扑上来的吐蕃炮灰们一片片地减少,等到他们冲到军阵之前的时候,人数已经廖廖可数了。而这些人面对的,却是训练有素全身披甲的唐军士卒。
  五瓣绽开的花朵一般的布阵之中,看似露出了相当大的间隙,但这个间隙,却不是对手可以拿捏的软肋,相反,他们是一个个致命的陷阱。
  有经验的军事指挥者,不会去碰触这个看起来柔弱的不设障碍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才是真正的死亡之地。
  但青壮民夫们是不理解这些的。
  哪怕他们中的那些吐蕃军官们,在努力地避免他们往这些地方去,但遭到正面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向着这些好像避风港湾一般的地方涌去。
  他们很轻易地便进入到了这个区域。
  然后,他们便遭到了来自数个方向上的攻击。
  如果说正面攻击还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在这个区域之内,便是根本没有任何的死角,他们遭到的打击,完全是全方面的。
  当密集的人群变得稀疏过后,一队队的唐军士兵便从军阵之中突击而出,将幸存者,彻底地收割殆尽。
  整整半天的攻击,吐蕃军官们骇然地发现,如此密集的攻击,丝毫无法撼动唐军的军阵,除了给唐军贡献了无数的军功之外,竟在毫无所得。
  唯一能给唐军造成损失的,是己方的投石机,强弩这些远程武器。
  但双方在武器装备之上的差距,又使得吐蕃军队的这些远程武器,往往一露头,便遭到对手的覆盖式打击。
  对于投石机,强弩等武器的运用,唐军显然更有心得,操作起来也更加地熟练,他们总是能在吐蕃军队的投石机刚刚被运到前线,往往还只是轰击了一轮之后,便有数十枚石弹从天而降,将其击毁。
  战场之上哀鸿遍野,却全都是吐蕃人。
  死去的唐军很快便被运走。
  受伤的唐军也被迅速地抬走,在李存忠的中军大营里,有一个设施齐全的野战医院,在哪里面,有数十名经验丰富的医师以及更多的护理人员。
  在战场之上,只要不是一面倒的屠杀,当场战死的人,其实并不多,反而是受伤之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的人要占大多数。而唐军的野战医院,的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战场之上极高的生存率,反过来也促使了唐军士兵的战斗力的上升。
  只要当场不死,便有获得战功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思,作战岂能不勇敢?
  在大唐,军功,仍然是最快获得晋升,改变命运的机会,像那种寒窗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得到机会的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希望能有更快的捷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大唐虽然采取的是募兵制,但百姓却总是踊跃而来的原因所在。
  而这样的踊跃,带来的是兵源质量的大幅度的进步。
  从李泽称帝的兴华元年开始,大唐募兵,已经有了一条规矩,那就是不识字的不要。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其它任何一个势力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潭一般的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但对于李泽的大唐来说,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十几年的布局,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
  李泽一直梦寐以求的,就是打造一支有灵魂的军队,而一支由愚昧的人组织起来的军队,显然不能达到他的要求。
  开明智,真的是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不仅仅是与李泽的梦想有关,也与这些人本身的素质有关,他们更容易接收许多复杂的战术,也更能理解和彻底执行上级的每一条指令。
  突阿鲁因为年纪的关系,并没有参加数年以前的吐蕃对唐战役,这一次,是他第一次对唐军作战,曾几何时,他对于吐火罗德里赤南的惨败一直耿耿于怀,私底下还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战术指挥上的失当,再加上吐蕃兵异国作战不熟悉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才导致的失败,但今天,越打他越是心寒。
  民夫的人潮攻击不济事,他再第二波攻击之中,掺杂进去了不少的本族勇士混在其中,想要混水摸鱼打开缺口。
  这些人个人战技娴熟,在杂乱的战场之上借助民夫的掩护,的确冲到了唐军的跟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这些人陷身于唐军之中后,连水花都没有鼓起一个,便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那一片黑色的死亡之花当中。
  太阳渐渐西落,最后一波进攻又溃败下来之后,吐蕃人终于吹响了收兵的号角,唐军没有趁机反攻,这也让突阿鲁精心准备的再反杀一波的计划无疾而终。
  大军缓缓退去。
  天上的秃鹫以及其他一些食肉鸟类,却似乎知道了进食的机会已到,先是三三两两,然后是黑压压的一片片的飞来,落到了双方交锋的空地之中。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绞杀
  阿不都拉所属,一共还有五千余众,其中三千余精锐骑兵,全部被李存忠留在了中军大营,剩下的两千余人,被分配到了下面各部之中,主要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倒是跟随军的民夫差不多。
  起初对于这样的安排,阿不都拉是很有意见的,他认为自己的部下,都是善战的好男儿,让他们与民夫为伍,这是在羞辱他的战士。不过这话,他终是没有说出口。因为这样安排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部下会避免伤亡。
  李存忠没有把他的部属当成炮灰顶到第一线,阿不都拉还能说什么呢?
  就算觉得有些屈辱,只怕他的部下也地乐而为之吧。
  直到战事进行到了最激烈的时候,阿不都拉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李存忠要做这样的安排了。交战的双方皆是本国精锐,与这些部队相比,阿不都拉赫然发现,自己的麾下,在战斗力上,还真是不够瞧的。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阿不都拉才反应过来,原来色诺布德从攻打玉树开始,就没有拿出全部的力量来认真的对付自己。
  自己在色诺布德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诱饵,诱使李存忠来援,从而将他引入这个陷阱中的诱饵而已。
  这个发现,让阿不都拉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站在李存忠的身边,周边数里,尽皆是搏杀激烈的战场,喊杀之声沸反盈天。
  在第一天的试探性进攻丢下了无数青壮民夫的尸体之后,德里赤南等人也都反应了过来,面对着唐军,派上民夫上去,除了白白送死之外,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而莫合的骑兵哨探都撒到上百里左右了,仍然没有发现韩锐的一万骑兵的踪迹,这让德里赤南心中的焦虑更甚。
  对方肯定出来了,但就是找不到。
  找不到,就意味着不确定性。
  而统领大军作战,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所以从第二天起,吐蕃军尽遣精锐出战。
  战事,立刻便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多年前战败的耻辱,这一次又是本土作战,保家卫国,吐蕃武士的战斗力也是呈几何倍数飙升的。对于他们来说,唐人是入侵者,是来抢他们的牛羊,抢他们的牧场土地,是想要把他们变成奴隶的邪恶的家伙。
  他们是正义的一方,佛祖一定会保佑他们获胜的。
  与昌都薛仁忠作战时,红衣喇嘛们的存在,极大地鼓舞了那些农奴起义军的士气一样,此刻在德里赤南的军中,黄衣喇嘛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些黄衣喇嘛不但能从精神之是鼓励士卒,同时这些人,也还大致懂一些医术,其中并不乏医术精湛者,在军营之中,也还充当着医师的角色。
  当然,吐蕃军中,更多的还是巫医。跳跳大神,唱唱小曲,然后一把奇奇怪怪的灰灰抹上去,最后是死是活就看天意了。
  “大将军,我觉得我可以带领骑兵,从两军交接之处去冲一冲,挫一挫对手的锐气!”又没接到任何任务的阿不都拉毛遂自荐。
  “不必!”李存忠摆摆手:“以吐蕃军现在的攻势,是无法打破我们的防线的,你瞧他的骑军主力,一直在附近打转转,你这出去容易,要回来可就困难了。一旦突击之后不能顺利地返回,我们还得去接应你,那原本坚固的阵列反而会出现破绽了。”
  “我们不需要接应,能杀出去,我就能杀回来!”阿不都拉坚定地道。
  李存忠微笑地转身,拍了拍阿不都拉的肩膀:“你的心思我理解,但是呢,好钢也用在刀刃之上,现在不过是餐前甜点,真正的大餐还没有开始呢!有你立功表现的时候。”
  出身农奴的阿不都拉自然是不理解什么是餐前甜点的,但大致的意思还是明白。不过现在看起来,德里赤南连他的嫡系都派出来了,应当是在搏命了,为什么大将军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呢?
  说实话,阿不都拉看着都有些胆战心惊了。
  因为就在他们的正前方,构成梅花阵的一个唐军阵容,怎么看都是摇摇欲坠。他们承担着吐蕃军最为凶猛的攻击,因为这个阵地,距离他们的中军大营是最近的。打破了那里,便能直接威胁到这片高岗,从而调动周边另外四个唐军军阵。
  但不管看起来多么危险,李存忠似乎也没有去援救的意思。
  看着源源不断地从哪里抬下来的伤员,阿不都拉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虽然也打了好几年的仗了,但在这样的大阵仗之中,阿不都拉的经验,眼界,与李存忠这样的老将比起来,还真就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色诺布德的心情很沉重。
  一次次的无功而返,让他的心情愈发的焦燥起来,但在表面之上,还要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打到现在,唐军还没有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像手雷,猛火油弹之类的武器,唐军还压根儿没有使用。
  这些武器,在唐军中已经开始得到了普及,像李存忠这样的部队,必然是大规模装备了的,对方现在不用,只能说是想用这些东西在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地方。
  如果现在还不是最重要的时候,那什么时候是?
  色诺布德承担的是正北面的一个唐军军阵的进攻任务,大约五千人构成的一个数层环形军阵,第一层已经被他削薄了一部分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用巨大的损失,换来的这点微不足道的成果,甚至不足以让唐军后退那么一点点,自己连压迫对方的阵形变得扁一些都没有做到。
  有时候色诺布德真是觉得很无力。
  面对着这样一支连普通士卒都披着铁甲的部队,装备上差了好几个档次的吐蕃军,当真是有心无力。
  在长安,他有幸听过几次李泽关于军队建设的谈话。早前对于李泽所说的,打仗打的就是钱的理论,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现在,他是真的领会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