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984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为了这些人,不值得
  听到这个问题,柳如烟侧头思忖了片刻,因为关于这件事情,却是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久到她需要好好地想一想李泽最初提起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时候。
  看到柳如烟的表情,色诺布德心头却是一片冰凉,因为这代表着什么,他太清楚了。
  “很早了吧!”果然,柳如烟一开口,便证实了他的想法。
  “应当是陛下刚刚成为武威节度使的时候。”柳如烟接着道。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色诺布德仍然是心下愕然:“那个时候,陛下还只是一方节度。”
  柳如烟嫣然一笑,点了点头,道:“我好像记得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一个大雪天。陛下与公孙先生,章回先生一起赏雪,我与夏荷则在一边作陪。当时陛下说起整个大唐局势。”
  “陛下怎么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当时大唐虽然还有名义上的天子,但实则上却是诸节度割剧,国已不国,但凡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无不是在谋划着一统天下,再造乾坤。当时陛下点出了几个人,这其中便有张仲武,田承嗣,朱温等人。”
  “陛下看人很准。”色诺布德点头道。
  李泽的崛起史,其实也基本上就是在与这些人的对抗交战之中,一步一步地壮大起来的。
  “那时候的陛下,已经胸怀天下了。其实在我看来,他那个时候,就没有将这些所谓的天下英雄看在眼里,颇有一些气吞天下如虎,视天下英雄如无人的意思。”柳如烟的眼中闪过丝丝崇拜与爱慕交织的神色。
  “陛下之威,那时已经初露峥嵘了。”色诺布德叹道,只可惜那个时候,这位新崛起的武威节度使,压根儿就没有引起吐蕃上下的注意,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被张仲武,高骈这些人吸引着。
  “陛下没有多说这些人,而是与公孙先生,章公等人论起了大唐统一之后的情形,指出了大唐统一之后,要面临的几个大敌。”柳如烟道:“第一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陛下认为,如果不及早着手布置,终有一天,北方的游牧民族,会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秦时筑长城,便为抵御外族,但一道长城,终是死物。岂能保长治久安。”
  “如今漠南漠北以及东北之地,早已尽归大唐,而这一次攻打我吐蕃的主力,便全都是由这些游牧骑兵组成的。”色诺布德道:“陛下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镇压,归化是大获成功了。”
  “正是。而在那个大雪天里,陛下说出的第二个大敌,便是吐蕃!”柳如烟看着色诺布德道:“色诺布德,你看看现在的大唐,接下来陛下击败南方一统天下之后,在大唐的周围,还有那个国家,那个民族,能对我大唐形成威胁吗?”
  色诺布德惨然摇,的确没有了,在大唐的周边,除了吐蕃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度之外,其他的,都不过是一些撮尔小国,面对大唐,连自保之才都欠奉,哪里还有力气对大唐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有些什么想法呢?
  “所以那个时候,陛下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我们吐蕃灭国吞并吗?”
  “是的。陛下说,拿下漠南漠北,再拿下吐蕃,将其疆域纳入我大唐境内,而中国大地,将成为一块真正的天选之地,外敌再想入侵,陆地之上已经极难再有作为,除非将来某个时候,有强大的敌人能够从海上来。”柳如烟笑道:“现在吐蕃已经拿下来了,而海上,我们大唐的舰队纵横四海,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碰到真正的对手。而这些章程,却就是在那个大雪天里,在他们几人的闲聊之中定下来的。我还记得当时章回先生觉得这太不可思议,觉得陛下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而公孙长明先生却觉得可以试一试。”
  “竟然布置了十余年之久吗?”
  “吐蕃之国力,可并不比这个时候的大唐差。一场灭国之战,别说是十年,便是二十年,三十年也是没有什么可意外的。”柳如烟道:“后来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借助你们入侵大唐,我们诱敌深入,在河东一举击败了德里赤南和你,在甘州银州大败吐火罗。”
  “那时的我和德里赤南都认为你扶持我们,只不过是为了牵制吐火罗,不让我们吐蕃有能力再袭扰你们的国土,压根儿却没有想到,这只不过是你们灭掉我们吐蕃计划的一部分。”色诺布德叹道:“那时的我们虽然刚刚遭遇了一场惨败,但却仍然自大地认为,我们是能够与大唐平起平坐的大国,祸患就在那时埋下了。在我们与吐火罗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想必陛下笑得很愉快。”
  “这有什么可笑的。”柳如烟淡淡地道:“这只不过是计划之中的事情,包括后来驱逐河东范氏至吐蕃,都只不过是计划中的一环。不过范氏在吐蕃展现出来的能力,倒真正是出乎了陛下的意料之外。后来还感叹了一句,千年世家,果然不同凡响,纵能压制一时,却不能压制一世。他们的再度崛起,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色诺布德点了点头,为了范氏的重新崛起,为了家族能在大唐再度拥有一个良好的名声,上至范均,下至范氏子弟,在这场战斗之中前仆后继,慷然赴死,的确为他们造就了无上的名声。
  “第三个大敌,就是国内的门阀世家,宗族制度等问题了。”柳如烟摊了摊手:“相对于前两个问题,陛下对于第三个大敌,则更加地重视。”
  “据我所知,陛下已经将门阀世家摧毁得差不多了。”色诺布德道。“至于宗族制度,也正在瓦解之中。”
  柳如烟摇了摇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宗族制度在中国大地之上占主流地位数千年,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被打垮的。只不过从表面上看现在势弱了而已,而在内心深处,这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我们现在所做的,只不过尽量地将大宗族变成一个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宗族罢了,当然,陛下认为,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而且这样会让我们的帝国,更加的聚有凝聚力和团结性,这里面的度,是极难把握的。穷我们一生之力,只怕也是无法完成的。也许要一辈接着一辈的做下去。至于门阀世家,嘿嘿,旧的去了,新的却又在慢慢起来,而且还更加地隐蔽了,对于这样的事情,陛下也是无可奈何。”
  对于这个,色诺布德倒是深以为然,旧有的门阀世家被打倒,而跟随李泽起来的那些人,必然会成为新的门阀世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陛下天纵英才,想必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吧。”色诺布德正色道,李泽既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想来必然也有一些应对之策。
  “无他,每隔上一段时间,便找出一个出头鸟来收拾一遍而已。”柳如烟冷冷地道:“无法消亡他,就只能让时时警醒他们,凡事要有度,要有底线,过了线,便是自取灭亡。”
  “监察委员会!”色诺布德顿时醒悟。
  “不错,所以监察委员会,永远不会让门阀世家染指,执掌这个部门的人,甚至都会是对门阀世家有着极深成见的人。这样的人,会一直瞪大眼睛看着这些人,过了线,便能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收拾掉。”
  “哪怕这个人是开国功臣也不行吗?”
  “不管是谁都不行。”柳如烟冷酷地道。“门阀世家是一个统一国度的大敌,所以陛下给他们设置了一道红线,越线,杀无赦。中国历来无一帝国能超过三百年的历史,总是在一个怪圈之内无尽的循环,百年奋发,百年守成,百年颓废没落,陛下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怪圈。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做得到,但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总是要尽可能地想得远一些,哪怕为此而牺牲许多利益,从长远来看,也是值得的。”
  “包括皇家的利益?”
  “自然。”柳如烟道:“你也看到了,现在的大唐正在发生着亘古未有之大变化。色诺布德,你应当庆幸,你是这个大变化之中的棋手之一。陛下选中了你,也希望你能回报陛下的厚望,吐蕃人必须融入到中化大文明中来,你做不到,我们换人,如果一直做不到,我们会换另一种方法,但很显然,另外的选择,就不会那么愉快了。”
  色诺布德很清楚柳如烟话里的意思,车厢里虽然放置了不少的冰块,比外面要凉快一些,但仍然有些燥热,此话入耳,他却是激凌凌地打了一个寒战。
  “色诺布德必当竭尽全力。”他认真地道。
  “相信这是你的真心话。”柳如烟笑道:“此刻,队伍里的其他那些吐蕃人,不管他过去是赞普,还是茹本,还是活佛,都已成过眼云烟,以后的历史之中不会再有他们。而你,现在才算是真正地踏上了征程。所以,为了他们而烦恼压根儿就不值得,你该想得是,未来的青藏行省要怎么办?”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有缘
  柳如烟乘坐的马车至少是平常马车的三倍大小,因为轴承,齿链,滑轮再加上橡胶轮胎的使用,虽然只用两匹马拉着,却仍然显得毫不费力。两边的车窗极大,镶嵌着透明的琉璃,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
  顺着柳如烟的眼神看向窗外,大片大片的庄稼便映入了眼帘。
  往年的这个时候,这些庄稼应当已经呈现出丰收的金黄色,但今年因为一场大旱,大量的青苗被旱死,不得不在后来补种。这使得这大片土地看起来就不那么齐整了,有的地方高出一大截,有的地方已经呈金黄色,但大部分却还是郁郁葱葱的一片青色。
  道路两边的沟渠里,水声潺潺,每走一段距离,便能看到一个波光鳞鳞的大池塘,运气足够好的话,还偶尔能看到有鱼儿唰地跳出水面,带起一串串的水珠在阳光之上闪烁着七彩的光芒。
  “你能想象出这些地方,在数月之前还碰上了一场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吗?”柳如烟回过头来,看着色诺布德,眼神之中充满了骄傲。
  “这便是现在的大唐,哪怕不时会碰到天灾,但我们却有能力把灾祸的影响缩减到最低,尽量地不让百姓正常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
  色诺布德点点头,说到底,这便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吐蕃也是一个万里大国,老天爷不是在东边搞点事儿,就是在西边弄一点乱子,总是不能消停的,大唐的疆域比起吐蕃更大,这样的事情,自然也就是不断的。
  在吐蕃,每当出现了这样的大灾之时,虽然也有抚恤,但更多的却是让百姓们自生自灭,官府最大的职能,倒是预防着百姓在遭灾之后的暴乱。每逢大灾,总是会有暴乱发生,最后也终是由人头滚滚落地而告终结。
  “二年前你从这条路离开,两年后你又沿着这条路回来,就没有发现什么不同?”柳如烟有些戏谑地看着色诺布德。
  色诺布德有些茫然,似乎就只多了更多的大池塘,这一定是因为这一次的旱灾,让本地的官员们痛定思痛,所以修建了更多的蓄水池子。
  “脚下的路!”柳如烟笑着道:“你没有感到更平坦了吗?”
  经过柳如烟一提醒,色诺布德这才反应过来。他一直以为马车没有丝毫的颠簸是因为柳如烟这辆豪华的马车上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却没有想到道路上去。
  此刻他再转头看向外面的道路,这才发现道路与他两年之前离开的时候截然不同。那个时候驰道也是这样宽,但却是用碎石子铺路然后用石碾子生生压平的,虽然也很结实,但终归还是有些坑坑洼洼的。但现在触目所及之处,却宛如静止时的水面,灰沉沉的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这是……”
  “这是一种新材料,是去年才发现的,经过一年的改良,今年才开始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柳如烟道:“陛下把这种新材料命名为水泥。用这种材料来修建房屋,道路,不但速度极快,更重要的是,坚硬更逾铁石。”
  “大唐总是能弄出各种各样的新东西,让人目不遐接。”色诺布德却是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在大唐多年,他见到了太多的各种各样的新东西被发明出来。
  “每当碰到了这样的大灾,朝廷便会投入大力气来进行大型工程的修建,以便让老百姓们有个地方去赚钱,这条路,就是在旱灾出现之后才修建的。”柳如烟道:“你去过山东,河南吧?”
  “去过。”色诺布德点点头,“曾去河南拜会过裴矩总督,也去青州拜见过章循总督。”
  “河南,山东这一次却是遭了水灾。”柳如烟道:“这两个地方的变化更大,这一次百年难得一遇的水灾,倒也是为我们划下了一道线,那些地方不宜居住,被老天爷给标示的明明白白了,如果你再去,很多地方只怕就不认得了。这两个地方,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道路,房舍的修建,有些城池,甚至在进行整体的搬迁。”
  色诺布德吃了一惊:“这需要多少银钱?”
  “银钱自然是需要投入的。不过在这些重建的过程之中,却又会又更多的产出,带动更多的生意,说起来这个我不太懂,等到了长安之后,你可以去请教王明义,或者是夏荷。”柳如烟笑道。“色诺布德,我还建议你去河南,山东看看。大战过后的吐蕃,百废待兴,你该去看看,特别是河南,看看裴矩他们是如何重建的。”
  “这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色诺布德郑重地道。“如果陛下允可,我还想在这些地方求取一些有经验的官员,跟着我一起回去。只不过吐蕃与中原之地比起来,未免偏远苦寒,就怕这些人才不愿意跟着我去。”
  “这件事儿你与陛下去谈,对了,还有人事委员会的杨开,只要取得了他们的同意,这事儿也没有那么难办!”柳如烟道。“西域,东北之地,也不比你吐蕃好多少,还不是有很多人争着抢着去,只要有朝廷的政策扶持,还怕没人去吗?”
  “还请娘娘指点迷津。”色诺布德拱手道。
  “这哪里有什么秘密可言!”柳如烟大笑了起来:“你去了长安,随便找一个官员,一问便知。起初之始,照样没有人愿意去这些地方,后来朝廷便有了这样一个内部的政策,但凡愿意去这些边远辛苦之地,一律提拔一级到两级使用,在这些地方工作三到五年之后,便可以申请调回来。而且在这些地方,薪饷都会比中原要高上一倍有余。还有其它一些五花八门的优待措施,比方说娃娃读书的问题。每个去哪里的官员,都有资格推荐一人到帝国的那些高级学院就读,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想考上帝国的那些高级学院的难度有多大?即便是那些累世的书香之家,都不见得有把握。”
  “如此说来,我也可以向陛下求取这样的政策?”
  “为什么不呢?”柳如烟微笑着道:“到时候,只怕人不要太多,没点儿才能的,你还不能要呢!这才朝廷之中,叫做支援边疆。”
  “如此,我便放心了。”色诺布德终于展颜开怀。
  在大唐多年,其实有一个道理色诺布德是想明白了的,想要天下太平,想要百姓安稳不造反,不生乱,归根到底就是一件事,让老百姓富起来。
  谁兜里有了银子,还愿意干那些提着脑袋过了今朝没明天的事情呢?
  人心,其实都是求稳的。
  太平日子,谁都想过。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当年色诺布德在武邑闲居的时候,读过的一本书中提到的这一句话,就让他颇为感触。
  这一路之上,还一直在为吐蕃亡国,在为自己成为了旧日同僚,亲人眼中的叛徒而自伤的色诺布德,至此终于是豁然开郎。
  事已至此,夫复何言呢?
  过去譬如朝露,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自己真能做到柳如烟所说的那一切,那自己也算是不负了这一生,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他可不想青藏行省最后走上了柳如烟嘴里所说的另外一种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