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984

  对于这个问题,郑端是拍了胸脯向财主们保证由他来解决的。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大唐的官员们的信誉还是很好的,在得到了郑端的保证之后,财主们心满意足地回去开始筹备一系列投资事宜了,而各家也在吉首派了专人,开始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郑端则骑上了马,开始四处奔波。
  首先当然是要去找钱。没有钱,啥也干不成。
  湖南总督钱彪对于开发吉首,当然是举双手欢迎的,但是说到钱,却是没有。现在他正着力开始洞庭湖周边地域,这些地方才是膏腴之地,湖南一地的经济,就指望着这些地方呢,吉首,他实在是不敢抱太大的指望,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
  郑端几乎是死皮癞脸地软磨硬泡,这才弄到了区区十万元。这点钱,塞牙缝儿都不够。
  就在郑端几乎要绝望的时候,财神爷自天而降,博通钱庄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贷款。
  而且一出手就是五十万元,当然,利息要稍微地高那么一点点,以吉首未来十年的财政收入作为抵押。
  郑端已经顾不得博通钱庄所要的利息是正常利息的三倍了,他几乎是立即答应了博通钱庄的条件。
  他需要一条路。
  前期钱彪给他的十万元,他已经拿来建设吉首的第一家厂矿了。
  位于双塘的水泥厂。
  要修路,就修一条好的,一劳永逸。毕业于武威政经学院的郑端,自然有他的一套理论,与其扒拉一条土路,逢个雨雪便难以通行,还不如一次性地解决问题。朝廷矿冶司的人给他的吉首矿产目录之中,双塘可是有着上好的水泥灰岩、水泥粘土的。
  水泥这玩意儿,虽然一年之前矿冶司的那些家伙们便已经研究出来了,但在国内,还并没有大规模地投入使用,主要还是造价较高,绝大多数地方上的人,还是喜欢用三合土。但郑端却有一个府学之时的朋友,现在正在矿冶司,那是一个特别喜欢研究奇奇怪怪东西的家伙。水泥的研究,这个同学也参与其中。他向郑端保证,不久的将来,水泥,必然会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颗明珠,而且会永久不衰。
  郑端相信自己这位才华模溢的朋友的判断,在府学的时候,如果这位朋友去考政经学院的话,那绝对会排名前几位,但他就是喜欢搞这些玩意儿,最后考进了科研院。
  整个湖南,甚至于整个南方,还没有一个水泥厂,郑端觉得,未来要真如那位朋友判断的那样,那指不定依靠这个水泥厂,吉首便能发财。
  当然,前期的十万元不可能造多大一个厂坊,但目前,只要自己够用就好了。
  钱到位了,那位朋友也带着一帮子技术人员到了吉首,水泥厂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当中,预计三个月后,第一批水泥,便可以新鲜出炉。
  而与此同时,郑端开始动员他所有能找到的人手,开始修建路基了。
  秋收刚刚过去,吉首的百姓们,正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当官府付工钱来招揽他们去干活的时候,自然是踊跃得很。
  给钱干活儿,这在吉首已经慢慢地形成了规矩。也是让吉首很多被迫搬迁下山到平地之上居住的山民们,第一次对官府有了认可的开端。
  因为以前这里也是有官老爷的。但那个时候,给官老爷们干活,是压根儿看不到半个钱的,那叫徭役,是老百姓们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不出徭役,那是要去蹲牢房的。
  而那个时候的官老爷们,只会提着一条小皮鞭子,傲慢地巡逻在一个个的工地之上,看谁不顺眼了,便是一鞭子抽过去。
  自从过去的官老爷被赶走了,新来的官儿却是大不一样,干活儿能拿到钱,这自然就能提高积极性。当然,现在的官儿也严格得多,一点儿干不好就要返工,返工可是没钱可拿的。
  更重要的是,没有拿着小皮鞭儿的官儿了。
  乡民们最为意外的是,他们居然看到了县里的那些官儿们,成然也挽着袖子,卷起裤子,在跟他们一起干活儿。
  便是县尊,也经常出现在工地之上推小车,抡锄头,挥锤子。
  最初大家还以为县尊就是来做个样子,秀秀与民共苦,但当县尊经常出现,而且还极其卖力,握笔杆子拿官印的手,给磨出了一个个的血泡的时候,他们才开始觉得,现在,似乎和以往是不太一样了。
  特别是当县尊在休息的时候,与他们一样端着黑不溜丢的大碗,滋滋拉拉地喝着凉开水,啃着窝窝头,与他们一起拉家常的时候,这个距离,一下子便被拉近了。虽然还有些畏惧,但却总也有胆大的,凑到跟前,跟县尊说说话,诉诉苦。
  “老乡们,以后,这一条路,会一直通到省城去,会把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东西,源源不断地运到外面去卖,然后换回钱来。”卷着裤子的郑端赤着胳膊,身上的肌肉鼓鼓棱棱的,穿上衣服,他是一个斯文的读书人模样,脱了衣服,这家伙也是一个典型的肌肉男。这得益于书院的开创者章回,一个看起来五大三粗的学问大家的教学理念,君子六艺,差了那一个,在他哪里都是没有好下场的。你可以不精,但你一定要会。
  所以从学院出来的这些毕业生们,写文章一流,提刀子砍人,那也是不差的。
  “县尊,这条路修完之后,还会有其他能挣钱的活计吗?”一个黑瘦黑瘦的老头大声问道。
  “以后挣钱的活计多得是,就怕你家里人手不够。”郑端大声笑道:“我们这里马上要建水泥作坊,要开成药作坊,要建柚洞作坊,生漆作坊,这些作坊开起来之后,会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进作坊做工,一日所得,可比在土里刨食强多了,老黑皮,你瞧你的裤子都迹不住裆了,也不晓得缝一下。这回挣了钱,可得买条新裤子。”
  “县尊,我挣了钱要攒起来,还琢磨着娶个媳妇儿呢!”被郑端称为老黑皮的家伙大声道。
  “你多大了,还要娶媳妇儿?”郑端取笑道。
  “县尊,我是长得老相了一些,可我还不到四十呢!就是家里穷,又长得不好看,没人瞧得上罢了!”老黑皮大声道。
  这下子郑端是真吃了一惊,看老黑皮的长相,没有六十也该五十出头了吧,怎么还这般小?转头瞅瞅周边,叹了一口气,一个个看起来都老相啊,说起来,还是穷,吃不好,穿不好,怎么能有一副好皮囊。
  “会有的,老黑皮,咱们先把这条路修好,年前,水泥作坊便会开起来,成药作坊等几家也会先行开张,都是能找到事做的。”郑端一口的敢喝光了碗里的水,拎起镐头,道:“大家在山里还有亲戚朋友的,都喊下来帮我郑某人干活,只要来干,便有钱拿,我们可是按天结钱的,这些天,县里短了你们一文钱没有?”
  “县尊高义!”
  “县尊是好人!”
  “拿到钱了。”
  众人齐声高呼。
  郑端满意地笑了。
  他给的工钱真得很低,要是被北地的那些人知道了这个工价,一定会说他郑端就是一个黑心县官,但在这里,大家却很满足了。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感慨
  伴随着哐哐的锣声,繁忙而又喧嚣的工地,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干活的乡民们扛着工具,有的往家里去,有的则散向周边星落棋布的一些小小的窝棚。
  回家的都是离工地比较近的,而在周边搭些窝棚的倒也不是不能回去,而是他们想呆在工地之上,趁夜还能再赚一点。
  工地需要大量的小石籽,这些人自备干粮,晚上吃过饭之后,便将拖来工地之上的那一块块大石头砸成小石籽,这个按方论钱。
  郑端也住在工地之上。
  只要没有特别急的公务,他都是住在工地之上。还别说,只要是他呆在这里,大家伙儿干活儿的热情总是要特别高涨一些。
  他当然不会住在窝棚里。一间标准的军帐,成为了他临时的住所,前面办公,后面住宿。一般性的公务,他也就在这里挑灯夜战的处理掉了。
  三个白面馒头,一碗红烧肉,一碟青菜,一碗蛋花汤,便是郑端的晚饭。他是北方的,来到湘西很久了,在饮食方面,还是爱吃大馒头。
  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看着手里边的一份文件,琉璃灯将不大的军帐照得透亮。
  外面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石头的声音,一下子打断了郑端的思索,抬起头来,看向了外边。
  “县尊,我去叫他们找一个远点儿的地方敲!”屋子里的书吏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当即便站起来向外走去。
  “不。”郑端摇摇头:“只是刚一听到吓了一跳罢了,我在书院读书的时候,外边呢再闹腾,也不影响我看书的。他们自管敲他们的,多听一听也就听习惯了。你让他们搬远一些,等他们敲完了再搬回来,又得费多大劲儿啊!耗了这个力气,明天再干活儿还有力气吗?”
  “也就是县尊,才这么体恤他们!”书吏摇摇头道。
  “这不是什么体恤,这是我们该做到的。以前在书院的时候,陛下来上过课,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先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创造方便,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方便,便让老百姓不方便。”郑端道。“对了,这些人在工地之上住着,都吃些什么你知道吗?”
  “还能吃什么?无外乎就是窝窝头,野菜团子呗!”书吏道。
  “干吃吗?就没个菜?”
  “有,咸菜疙瘩嘛。烧点水,把咸菜疙瘩往里面涮一涮,这就算是有碗汤了。有菜有汤有窝窝头,这不全乎了吗?”
  郑端怔了半晌,看着面前的红烧肉,蛋花汤,突然之间就觉得不香了。
  看着郑端若有所失的模样,书吏倒是猜中了郑端的心思,“县尊,这还是您来了之后才有了这光景,至少这些干活儿的人,吃窝窝头,野菜团子能管饱了。而且现在的野菜团子里多多少少还是加了一些米面的。以前啊,那就是野菜团子。”
  走到了军帐边,撩起帘门,看向外边,月光之下,老黑皮光着膀子正挥舞着大铁锤在敲大石头,敲成了几小块,便又坐下来,拎了小锤子,将石头再敲得零碎。
  这些大锤小锤,都是官府提供的,他可置办不起。小小的身影挥舞着大锤的身影,在月光之下,显得格外地令人瞩目,不知怎的,这一幕,竟然在郑端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把桌上的菜给老黑皮端过去。”郑端挥了挥手。
  书吏吃了一惊,“县尊,那您今天晚上吃什么?”
  “给老黑皮说,换他的菜团子,就说我要尝尝鲜。”郑端道。
  书吏明显地楞怔了好一会儿子,直到郑端回头敲着他,他这才忙不迭地用一个盘子装了桌上的吃食,向着外面走去。
  郑端放下了帘子,却又扒开了一条小缝,向外看去。
  老黑皮明显也呆住了,好半晌,却是叉手向着郑端所在的军帐深深地行了一礼。
  郑端不由得笑了起来,这老黑皮心里头,却还是明白的。
  片刻之后,书吏端着盘子回来了,上面却是放着三个菜团子。郑端拿起一个,咬了一口,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他家境小康,可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玩意儿。后来读书作官,日子更是一日好过一日。
  第一口几乎是生吞了下去,第二口却是开始慢慢地咀嚼着,慢慢地咽下去。
  有些苦。
  书吏倒也是没有说错,菜团子里面的确还是加了一些杂面的,大概是榛子粉之类的。
  拿着菜团子,他再一次撩开了帘子,却看见老黑皮端着那几碗吃食,走向了稍远处另外几个砸石头的人,竟然是招呼着大家一起来享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