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984

  看着他们的模样,游庆之解释道:“现在的大唐与过去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以后你们会慢慢明白的。所以呢,为了我的官帽子,也为了各位以后不被官府追究责任,弄个去坐牢的下场,我不得不未雨绸缪啊。把你们混杂分在一起,大家彼此之间都成了一伙儿,哈哈哈,远亲不如近邻吗?还打得起来吗?”
  众人顿时无语。
  “锄头一举,一看对面,哟,这不是哥哥吗?哎呀,原来是堂弟!”游庆之绘声绘色的描述着未来的某个场景,“算了,咱们还是坐下来谈谈吧!”
  众人苦笑。游庆之的话让他们无法反驳,那个当官的,不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呢?人家摆明了说是为自己的官帽子着想,你还真不能与对方较真了,拍胸脯说以后不会发生械斗吗?过去不光彩的历史在这哪里摆着呢。
  再说了,现在人家是拿捏着他们的,肯跟他们好言好语的说话,已经是给了脸了。要是真惹急了对方,人脸一取,狗脸一挂,那自己可就真要闹个没脸了。
  而且看游庆之的意思,这就根本没有与他们商量和妥协的意思。
  “是我们思虑不周了。”卢坤叹息了一声道,也就只能这样了。“县尊,我还是想回乡里去住,县城里,实在是有些不习惯。”
  “那可不成呢!”游庆之脑袋摆得像货郎鼓:“卢寨主,现在吉首那边,是搞得热火朝天啊,眼见着就要发了。我们花垣可不能落后太多。你们几家,可都是有实力而且有压箱底儿的本事的。你们家是药材炮制制成药的,在湘西地界可是有名的,特别是你们自家制作的那个滋阳壮阳的什么丸子,绝对是个好东西。在城里,我已经给你找好了地界,你得马上把你的药坊开起来啊。而且,我还在外头给你找来了专门替你卖药的商人,用不了一年半载,你就发了。”
  屋子里的人,顿时都哈哈大笑起来。卢家是制药的,而且药的效果的确不错,但真正让他们出名的,还真就是这一味滋阴壮阳的药。只不过有些不好说出口罢了。
  “要做大做强。”游庆之压低了声音:“你们是不知道现在的大唐有多富裕,那些人有钱的人,赚了那么钱,还不夜夜笙歌啊,这一来,岂不就亏虚了吗?卢寨主,你以前做过的药,我搜罗了一些,拿给外头的人试用了,如今,人家可是找上门来了。你制多少,人家便愿意替你卖多少。如果愿意合作,那就更好,他们还愿意出大价钱呢!顺便说一声,这一家的后头,可硬得很罗。”
  卢坤顿时砰然心动。赚钱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游庆之最后一句话就更打动他了。想在一个乱世里混,得有强悍的武力,但如果想在一个太平世界里泥,朝中就得有人。能让游庆之说后台硬得很的,那只怕就是真的很硬。
  “胡寨主,你家的麻油,那也是响当当的牌子啊!”
  胡全笑道:“我家麻油是香,但可没有滋阳壮阳的功效,外头的人只怕看不起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
  “错了!”游庆之连连摇头:“你的麻油,配方与众不同吧!也有人看上了,找上门了,甚至连销路都给你准备好了。拿上来!”
  一名随从旋即送上了一个雕刻精致的木盒子送到了胡全的手中。
  “这是啥?”胡全疑惑地打开了盒子。盒子里面,安静地躺着一个晶莹透剔的琉璃瓶子,瓶子上面还贴着一张纸,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花垣麻油四个字。
  “知道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吗?”游庆之问道。“是石壮大将军写的。胡全,你还敢说你的麻油没人看得起吗?我告诉你,把你的麻油装在这个瓶子里,没有十两银子,咱们压根儿就不卖。”
  看着这个最多装上七八两的琉琉瓶子,胡全显然有些呆滞了。
  “我的理想是,咱们花垣麻油,以后要成为贡品。胡全,你在城里的作坊位置,我也已经给你置办好了,怎么样?”
  胡全连连点头,不管他的麻油生意做不做得成,但单是能与石壮大将军拉上关系,即便是赔本儿他也要做。
  接下来游庆之又一一点到了霍氏、尹氏、钟氏,竟然是每一家,都给他们寻了一门与他们本身发家立业的看家本领相关的生意,在游庆之的嘴里,只要他们把厂坊开起来,那重新发家发业,就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县令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让他们实是在无话可说了。只能连连拱手,衷心感谢,浑然已经忘了早前来找游庆之本来的目的了。
  “县尊,解指挥使回来了!”一名小吏进来禀告道,游庆之大喜,回来的正是时候。
  “诸位今日来得巧,解指挥使也回来的巧,哈哈,巧巧的妈妈生巧巧,走,我们出去迎一迎,本县还有大礼送给你们。”
  五家主事人跟着游庆之走出大堂,众人一眼便看见跟在解庆身后的那七个人。
  那是他们的儿子啊!
  自从他们投降了官府之后,这几个儿子,便只当是没生了,但骨肉连心,说不痛,那是假的。但眼下,这几个人虽然伤痕累累,但却活生生地站在他们的面前。
  立马便是一片亲人相逢的感人场面。
  解庆扬声道:“诸位,为了救他们几个出来,我家县尊,可是出了五万斤粮食,一千斤盐,从丁晟哪里把他们赎出来的。”
  几位当家人跟那个刚刚回来的,齐唰唰地跪在了游庆之的面前。
  “多谢县尊救命之恩,以后但有吩咐,我等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游庆之大笑着一一扶起他们:“以后在花垣,我们要精诚团结,互帮互助,一齐发家致富!”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发展
  带领自己治理下的百姓发家致富,这是现在大唐治下所有亲民官们的第一要务。自从皇贵妃夏荷在户部尚书任上,弄出了一个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指标之后,这便成了悬在所有亲民官们头上的一把鞭子,时不时地就会拿出来抽打一下他们。
  不管是内部发行的邸报,还是公开发行的大唐周报,每到年末,都会将各地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给明晃晃地挂出来。
  这成了考核官员们在任上是否勤勉,是否有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的指标。
  试想一下,当一个官员看到自己的治下,排在这个榜单的最后一名的时候,他是不是压力山大?这可是与考评挂钩的,而考评又是与升迁挂钩的。
  你年年倒数第一的话,别说升迁了,不把你罢免了就算是上上大吉了。
  更别说,这里头还有一个面子的问题。
  大唐的官员,正在一步步地更新换代,新生代的官员们,基本上都出自于各大学院。七八成以上出自政经学院,也有其它学院转行成为了亲民官的,大家相互之间,还是比较熟悉的,与昔日同窗的较量,也就从学院一直延续到了官场之上。
  各地上交给中央财政的赋税,是本地赋税收入的七成。也就是说,地方上可以截留三成,用来充作地方上的发展基金。赋税收取得越多,截留的自然也就越多。而截留的越多,便有越多的资金留在地方之上做大做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形的循环。
  而且很多项目,中央财政还会拨付基金对地方来进行支持,比方说一些大型的民生工程,像各地的主干道,大型的水利工程等等,中枢各部衙都会有一个预算,然后对地方上进行拨款。所以跑钱,也就成了地方官员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谁能从中枢各部衙跑下钱来,那是谁的本事,只要能将本地的一些大型工程计划纳入到国家的各部衙的本年度预算之中,那就算是吃了定心丸。
  来钱的路子其实是很多的,这就看地方官员的能力了。除了这些中枢部衙之外,像由皇后亲自掌控的慈善总会,现在也是一个有钱的主儿。像各地举办学堂、医馆、兴建抚育院等等,也都是可以向慈善总会申请基金的。
  现在的大唐,跟过去的任何一个王朝,在财政上的政策,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由皇贵妃夏荷主导的国家信用货币的成功推行,财政之上,较之以往,可是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海外源源不绝的贵金属输入到国内,户部主导发行的纸币,也敢于在一年财政收入的基础之上,超发相当一部分了。
  今年,户部甚至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向市场放水。不管是武威钱庄,还是博通钱庄,都将贷款利率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大力鼓励所有人贷款来发展农业,发展工业作坊,大力鼓励大家来做生意。
  而向市场放水的行为,虽然导致了市面之上物价新一轮的上涨,但因为西域,青藏等地被彻底纳入到大唐的疆域之内,许多大型工程轰轰烈烈的展开,却也是将影响限制在了其小的范围之内。许多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就像种地的老百姓,虽然买东西要花更多的钱了,但他们的粮食却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了,出去打零工,每日能挣到的钱也就更多了。而在工坊工作的工人们,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工资上涨。
  各地官员们,从旧王朝时期的耻于言利,到现在的一头钻到了钱眼里,什么能赚钱,那就努力地去干什么。
  而这种努力发展经济,让百姓的荷包鼓起来的行为,恰恰又促进了本地的治安一天比一天好转。老百姓之所以不安份,还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谁兜里有了富余的钱,都想挣更多的钱,而想挣更多的钱,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乱世除了给那些野心家们以茁壮生长的土壤之外,对于九成九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能是一场灾难。
  而官员们在发现了这一点之后,自然也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赚钱的不归路上去了。
  老百姓有钱了,官府才能收到更多的赋税,有了更多的赋税,才能让地方变得更好。可以修建更好的道路,更好的房屋,更美的景致,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行省是这样,县治也是这样。
  就像现在的湖南行省,行省总督钱彪是将自己的精力投诸到洞庭湖周边地区,这里算是现在湖南的精华所在,钱彪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这一区域的经济。作为后来者,湖南行省目前自然还不能跟大唐在北方的那些原本的核心统治区相比,但钱彪却雄心勃勃地想利用这一区域的大力发展彰显自己的能力。
  再往下,最惨的莫过于湘西一带了。匪患还未清除,经济发展自然也就受到了诸多牵制,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别的地方更多的艰辛。但像游庆之,郑端之类的官员,仍然在想尽一切办法来让自己的经济数据好看一些。
  他们的情况特殊,其实就算是排名倒数第一,也不会有人诘难他们。但如果,他们能往上窜一窜,便能让许多其它地方的官员难堪的同时,也可以彰显自己的出众能力。
  所以,游庆之便放下了面皮,真接与卢坤讨论起了对方的压箱底的本钱儿,那种滋阴壮阳的成药。
  卢坤之所以如此上心,是因为他试用过。
  的确是让男人更加男人的好东西,也不知道里面到底使用了什么秘方,但在卢坤看来,这东西只要推出去,绝对能赚大钱。
  第一批成药,在半个月之后就制作出来了。游庆之看着那土了吧即的包装以及卢坤有些羞涩的定价,很是不快活。在他的强势坚持之下,第一批这样的成药,重新换上了华丽的包装,价格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翻了五倍,在卢坤瞠目结舌的表情之中,这一批成药,被游庆之派人送了出去。
  这些成药是不要钱的。他们起到的作用,就是一个广告,宣扬。当然,送给谁,游庆之也是好好地策划了一番的。
  又是半个月之后,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卢坤惊喜之余却又目瞪口呆,敢情这东西,这么值钱吗?
  扩建作坊,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招纳更多的伙计,这一次,卢坤也敢于向钱庄贷款了。人的眼界是需要开拓的。以前卢坤虽然是一族之长,在地方之上称王称霸,但毕竟龟缩于一隅,一辈子连洛阳长安都没有去过,眼界着实有限。但下山不过几个月的经历,却比他这一辈子看到的学到的东西都多。
  这让他不由得感叹之极,早知如此,自己该第一时间就投降大唐的,何苦跟着丁氏在山上猫了这两年,受尽了苦楚,堂堂一族之长,吃点肉喝点酒,都要好好地思量一番,不敢放开了肚皮来吃来喝。
  更重要的是,下山之后,官府的承诺都是兑了现的,他的钱财虽然赚得多,但官府除了要足够的赋税之外,基本不来骚扰他,当然,必要的乐捐,慈善还是要做的,但相对于他赚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而且官府还帮着做生意啊。自己在外头没有啥门路,可全都是县尊派人在帮着跑。县尊是从书院毕业出来的,路子广,背景硬啊!而且官府一点儿都不觊觎自己的这个秘方,这就很难得了。
  而对于游庆之来说,卢坤发了大财,便会雇佣更多的人手,解决了更多的就业问题,对于地方的稳定和发展,自然也是起了大作用的。
  而相对于卢坤的迅速发财,其它几家虽然进度要迟缓一些,但也开始踏上了正轨了,胡氏的麻油生意,因为有了石壮大将军援加持,第一步便已经整个湖南行省打开了销路,第一批出产的麻油投入到岳阳市场,忽拉一下就没有了。谁不想尝尝连石大将军都赞不绝口亲自提笔写了招牌的好东西呢!
  唯一让游庆之不爽的是,自己想向博通钱庄贷上一大笔款子的事情,被博通钱庄在湖南行省的高层给生生地拖了下来。
  现在自己可是有了底气还钱的,他们这么不长眼,接下来自己应该去找武威钱庄,哪怕利息稍一些,也不能便宜了博通。
  游庆之不知道的是,手眼通天的博通钱庄,早就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到了接下来,不管是花垣,还是吉首,都将迎来一次严峻的考验,战火必然会漫延各地,此时投入大量的钱财,很可能到时候地方上不能按时偿还,自然要等上一等,看上一看,要等过了这个坎再说。
  要是过了这个坎,用不着游庆之上门去求,这些钱庄的掌柜们,会捧着钱送上门来。但凡是个有眼力见的,都能看到这些地方正如初升的朝阳一般再冉冉升起。等到那时,贷出钱去,那就是稳笃笃的收入。而且以政府财政为担保的贷款,只要官府衙门还在,他们也不怕收不到钱。
  寒冬正在慢慢过去,过年之后,眼见着地上野草发出了新芽,正是一年好时节的时候,湘西的气氛却骤然紧张了起来。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最后的倔强
  在湘西,官府控制的地方,都是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好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是湘西地区难得的产粮区。到了春上,这就得忙着春耕了。而绝大部分的山匪,是不存在着这么一回事的,现在他们即便想春耕,也没有地儿呢!
  所以丁晟选在这个时候,策划发动了这一次大规模的袭击战,一来是想要获得唐军控制下的那些地区的粮食,物资,二来也是向湘西所有的人显示自己的存在,提醒他们不要这么早便倒向了唐人,小心他的反攻倒算。三来,这一次他是真想彻底地拿下花垣,将龙山,花垣,凤凰彻底连成一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