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984

  郑维克努力地爬了起来,像一个僵尸一般地移到了火炮的边上,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乌黑麻齐的家伙,炮长瞟了他一眼,有些惊讶于这个家伙与自己不同的肤色、毛发,但再看一眼这家伙身上的累累伤痕,反而是肃然起敬了。
  这些炮组的士兵们,都来自长安,对于这些黄毛的,金毛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早就见怪不怪了,相对于本地人来说,他们是属于见多识广的那批人。
  毕竟,首都圈子,现在可是整个世界的核心。
  随着北城的炮声响起,东城和西城两个方向之上,另外两门炮,也响了起来。
  随着第一声火炮声响起,一直在不远处督战的丁晟,眼睛便猛然睁大了。他一跃而起,冲到了前方,看着远处巍然而立的吉首城。
  经过一天半激战的吉首城,已经显得破破烂烂了,城门楼子被城外的简易投石器早就给砸乱了,城内处处都是青烟袅袅,城墙破损处处可见,似乎随时,他都能拿下这座城市,获取他想要的粮食以及其它一些急需的物资。
  但炮声,却把丁晟将从即将得手的欣喜之中的震醒了过来。
  吉首为什么会有火炮?
  这里不该有的。
  小小的吉首,为什么配备了在唐军陆军之中极其罕见的火炮?是因为吉首特别重要吗?肯定不是。
  结论只有一个,唐军知道他要到这里来,所以在这里特别加强了防范。
  一念及此,丁晟毛骨悚然。
  “传令全军,马上退下来,准备撤军!”他厉声道。
  “少帅,再加把劲儿,我们就可以拿下吉首了。”一名浑身战火气息的老将,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汗,嘶声道:“别看他们有火炮,但也就是动静儿大,吓人罢了,整整的威胁还不如他们的手雷呢!只要突到火炮死角之中,他们就毫无用处。我们就要得手了。”
  丁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现在我们该考虑的不是得手不得手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走脱的问题。就算拿下了吉首,我们带得走这些物资吗?而拿不走物资,我们要吉首又有何用,将这里的人杀干净了泄愤?”
  老将一呆。
  “周围没有唐军援军!”
  “一天半了,我们已经一天半与外界没有联系了。我们不知道唐军另外有什么部署,别忘了他们的山地特别部队!”丁晟咽了一口唾沫:“撤退,我们走。”
  太阳西斜的时候,气势汹汹而来的丁氏部众,抛下了他们临时制作的云梯,楼车,简易投石机,仓惶而去。
  刚刚还岌岌可危的吉首,瞬息之间转危为安。
  一队队的斥候派出去,在天黑之前确认这些人并没有搞什么回马枪而是正在远离的时候,整个吉首,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短短的一天半,对于吉首人来说,却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样漫长。
  “县尊,现在对手军心已溃,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机会!”邹枫与王彪热切地看着郑端,道。“趁机扩大战果,要是运气好的话,指不定还能逮几个大人物。”
  “这是梁晗梁将军的事情!”郑端一口否决:“邹校尉,虽然你不属地方管辖,但你是地方驻军,有责任也有义务以地方安危为重。我希望在这个时候,你不要离开吉首,敌人虽然走了,但接下来我们还有许多的善后事情要做,而这些,离不开军队的协助。”
  邹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郑端说得是正理,而且如果没有地方上的支持,没有王彪的靖安军的协助,单靠他麾下的这几百人,是很难对对方形成威胁的,搞不安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且这一天半的战斗,他麾下五百人,死伤超过了百人,靖安军损失要更重一些,面对着实力仍然强劲的丁氏部众,也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那怕是去摸鱼儿,也是有着相当危险的。邹枫所仗的,不过是梁晗所部的山地特种部队肯定会对撤离之中的丁晟所部展开打击,他可以去混水摸鱼。既然郑端不同意,那也就算了。
  “不过咱们可以鼓励那些矿工去。”看着邹枫失望的面孔,郑端道:“这一次还有不少人没有捞到足够的军功,很是失望,他们可以去,不过这一次我是要活的。抓一个活的,便可以入我吉首户藉了。”
  王彪点头道:“好,我马上去安排!愿意去的,给他们证明,武器,以小队为单位出发。”
  战斗结束了,这些矿工又一时还不能返回矿区,需要时间来安置,这个时候,激励他们出去再奋斗一把,是最为保险的办法。至于这些人出去之后,能不能立下功勋回来,郑端并不在意。真拿到了功勋,他保证兑现承诺,要是死了,这些人在大唐无亲无故的,连抚恤费都省下了。
  总体上来说,郑端在内心深处,还并没有认可这些人就是大唐子民,所以也并不心疼。
  吉首,在忙碌却又喜悦的心情之中,开始了一系列的善后工作,而在大山深处,丁晟则遭遇到了梁晗所属山地部队的不停的打击。
  士气溃散的丁晟所部,已经不可遏制地从个人的脱逃,到三五人的溜掉,再最后,已经是成建制地甩开了他们的主帅。
  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此时如果还跟着丁晟这位主帅,只会被唐军死死地咬着不放。
  这些脱逃的丁氏士卒,最终倒是有不少人便宜了那些满怀憧憬出来抓俘虏的矿工们,以十人为一个小队,他们在丛林之中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为了一个大唐户藉而拼搏着。
  而就在丁晟还在丛林之中与梁晗斗智斗勇的时候,花垣战事,也发生了极大地转折。石壮调集的主力部队,从陆路和水路两地集结,截断了丁氏主力部队的后路,将他们围困在了花垣县。
  四面八围,中间开花。
  丁晟的这最终一搏,还是将自己彻底地送上了绝路。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捷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中华数千年历史,历来都重视农耕,讲究一个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现在的大唐,虽然在赋税之上,对于全国农夫的依靠已经逐年下降,重心偏向了工商业,但是毫无疑问,她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帝国。全国的农夫,依然占得了百姓人口构成的绝大部分。
  稳定农业政策,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粮食,还是朝廷的一个是最基本的国策。
  春耕之礼,亲蚕之礼,是作为帝国皇帝皇后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在选定了良辰吉日之后,李泽先是率领文武百官祭拜了先农神,然后再率领着所有人浩浩荡汇地抵达了司农司在长安县的实验农庄,举行春耕之礼。
  哪怕是李泽这样的人,对于这样的仪式,也是显得无比庄重的。无他,只有每年的粮食丰收了,能喂饱所有人的肚子了,这个帝国,才会有继续向前开拓发展的动力。
  这是基础。
  而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鼓励农耕,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即便在北方诸如武邑、海兴、德州等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地方,农业仍然是不可放弃的。那些分下去的土地想要更改用途,审批程序极其严苛,上好的耕地,很难得到官府的批准被挪作他用。
  商业气氛浓厚,大量的人开始从事工商业,必然会导致土地无人耕种,所以朝廷又规定了土地一旦被抛荒一年,则会征收当年该地平均亩产的全部为惩罚性税收,抛荒两年,则是两倍,抛荒三年,则该土地将会被收归国有。
  而在这些地方又恰恰是大唐帝国人烟最为稠密的地方,耕地,几乎已经分无可分了。所以即便很多人已经完全不在依靠土地的出产来生活,但却仍然不敢抛荒土地。哪怕是洒下种子然后望天收,那也得去耕种的。一旦被收归国有之后,再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就千难万难了。
  当然,如果你有门路,能够改变这块土地的本来用途,那也是你的本事。
  很少穿上皇帝全套服饰的李泽,今天算是被礼部折腾了一个痛快,光是衣服就换了好几套,在经过一系列繁琐复杂的流程之后,他终于换上了一身让他感到舒服一些的简易服装下了田。一头温顺的老牛被套在了犁铧之上,正在等着他这位皇帝来推上一个来回。
  亲卫统领李澎牵着牛首,李泽扶着犁,伴随着充任司仪的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章回的唱诺,李澎牵着牛缓缓前行。
  锋利的犁铧钻进土地,黝黑的泥土像波浪一般地向着两边分开,李泽扶犁,稳稳前行。
  四周,文武百官以及被邀请来的乡老们一齐高声欢呼着。
  李泽没有去听章回那唱歌一般的吟诵之声,而是将全部的注意力,都落在了眼前的犁铧之上,看着土浪翻滚,看着有蚯蚓从土地之中被耕将出来又努力地将自己钻到黑土地中去,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在跳跃,这是生命的乐章,也是在播种下希望。
  兴华二年,算不是很顺利的一年。
  虽然在这一年之中,收复了整个青藏,灭亡了吐蕃帝国。
  但在这一年之中,他也遭遇到了湘潭株州之败。
  更让他刻苦铭心的,是遍布了半个帝国的旱灾涝灾。
  不论一个国家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在大自然无以伦比的威力面前,仍然显得是那么渺小而不堪一击。
  而想要在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前,拥有一些自保的力量,那就必须要使得国家更加的富足,只有那样,才会有更加充裕的伫备来应对灾难。
  当然,基础工程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道路,水利这些设施还要不断地加强。虽然这些年来,大唐从来没有放松过这方面的建设,但在李泽看来,仍然不值一提。建设这些东西所需要的海量的资金仍然是拦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
  一来一回,李泽算是完成了他这一次春耕的所有仪式,他微笑着走上了田埂。而早就候在一边的徐想,笑容满面的跃到了田里,现在,轮到他了。
  不仅是徐想,今日,数大委员会的主席,作为整个大唐帝国的统治核心层,都要亲自扶犁。
  就在徐想刚刚犁了一半的时候,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响了起来。
  众人愕然回望,只见不远处的驰道之上,一名背插红旗的信使正在向着这里接近,而数名宫廷侍卫已经迎了上去。
  报捷的信使,也只有报捷的信使,才有可能骑着马出现在皇帝的视野之中。
  报捷,对于大唐的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两年来,这种背插红旗的报捷信使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因为大唐的敌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除了南方的那几个还在附隅顽抗之外,放眼天下,大唐竟然是找不到一个有份量的对手了。
  “应当是湘西。”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李存忠,移步到了李泽跟前,小声禀告道。“前一段时间,石壮行为军事委员会,说是准备要解决湘西问题,看起来是有结果了。”
  李泽点了点头,如今,除了湘西那边,其它的地方都还在对峙之中,并没有暴发大规模的战役,这个时候有捷报传来,也就是湘西石壮了。那份折子李泽看过,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军事委员会对于下面兵团的具体作战方案是不管的。相应来说,军事委员会只是决定打不打,打哪里,至于怎么打,那是下面兵团自己需要解决的事情。
  大红的捷报被呈送到了李泽手中。
  果然,是石壮与湖南行省总督钱彪的联名报捷奏折。
  湘西定。
  数万盘踞在湘西大山之中的山匪,包括丁氏两万作军队,在这一次的战役之中,灰飞烟灭,主力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剩下的逃窜的少股人马,梁晗所部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清扫。由于在这一战之中,几乎所有的那些本地部族的首脑人物,都在花垣被一网打尽,可以预见的是,湘西匪患,将要就此终结了。
  “可怜!”看了附在捷报之后的一些具体事宜的折子,李泽不由得连连摆头,丁晟,也算是名门世家,在这个世界之上也算是数得着名号的人物了,最后的结局,却是有些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