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984

  “是投降了,不过眼下的这种局面,可不是朝廷想要的。”郝仁摇头道:“朝廷要的是改土归流,要的是王法深入到南诏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点,南诏做到了吗?所以啊,他们这一次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过去了,以后便会成为朝廷问罪的铁证了,一个勾结逆贼的帽子,他们是摘不下来了。”
  陶瞎子不由失声而笑,摇头道:“老大,比起朝廷官府的做事手段,我们以前在长安的时候干的那些事情,实在是有些太小儿科了。”
  “这便是古人们说的窍国者候,窍钩者诛的意思了。来,喝酒,喝酒,如今我们也算是窍国者了,哈哈哈!”
  数日之后,益州大张旗鼓,由梁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征汉中。而在一片喧嚣的背后,则是殿前司将领陶瞎子带领着一千名锐士,与朱友贞出征的方向背道而驰,一路直向南诏方向而去。
  没有人在意这些人的离去,毕竟这样小规模的部队出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肯定又是哪里造反了,哪里暴动了,赶去镇压了呗。
  谅山府,腾建立于高台之上,看着校场之上,一队队的士兵正在进行着训练。
  这些士兵的动作还很生疏,打眼一看,便知道这完全就是一帮新兵蛋子,与腾建的本部人马,完全有着天壤之别。
  这些人,是腾建在谅山府新招的,完全就是本地人。其中的主体,以谅山北部山区为主体。
  腾建主政谅山府,因为南部富庶地区,直接便暴露在升龙府刘信达本部的威胁之下,所以他压根儿就不关心看起来更富庶的南方,他将南部看成了他的粮草筹集地,军饷征集地。对于南部地区,压榨得格外厉害。
  而反过来,却又对北部山区的土著,极尽优容之能事。不但赋税极低,而且只要肯来当兵,甚至连赋税都免了。
  而这一套,是完全套用了大唐的征兵策略。
  而此时的安南,基本上还没有任何的国家、民族概念。有奶便是娘是所有人生存的最基本的信条。在他们眼中,腾建这个外来者,比他们骑在他们头上的那些大人物们,要宽宏优容多了。至于南部那些人怎么看,北部山区的人并不在乎。
  过去,是南部平原的人看不上北部山区的人,但到了现在,则是完全反了过来。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短的时间之内,腾建便在北部山区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征兵异常顺利。
  这已经是第三拨了,整整三千人。
  前两拨已经顺利完成了整训,被腾建分配到了自己的各支部队之中。而这一批,也预计将在三个月后,正式进入军队序列。
  训练是很苛刻的,教官们手里持着荆条,但凡有做错一个动作的,手里的荆条便可劲儿地抽打了下去。
  挨打的人,咬紧了牙关承受,不能有丝毫的哭嚎,否则,迎接他们的一定是更猛烈的抽打甚至于被拖下去打军棍。
  而这些教官中的某一些人,甚至便是第一期从本地招募的土著,现在已经成长为军官了。
  想要拥有更强悍的战斗力,军队就必须要本土化,这是腾建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与他相比,刘信达也招本地人为兵,但在待遇之上,与他的本部士卒却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把他们喂饱,便是刘信达的做法。人手发一把刀,或者一枝长枪,那就算是武器了。
  而在腾建这里,做法却是完全相反的。只要训练合格,分配到部队之中,待遇,装备,就与腾建本部一模一样。
  教他们说唐话,写唐字,腾建不遗余力地在做着这些事情。
  同化!
  他牢牢地记着当初分别之时,高象升与他谈过的事情。
  狄夷入我中华,则中华之。
  中华入狄夷,则狄夷之。
  既要有效地笼络本地土著人以稳定自己的统治,又不能让自己在这异国他乡迷失了自己的根本,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便是努力地将这些地方,变成他本来熟悉的环境。
  “这些人吃苦耐劳,更甚我们本部士卒!”一名将领欢喜地道:“而且在山地之中作战,这些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军,听说大唐新建了专门的山地特种作战部队,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搞一搞。”
  腾建嘿嘿一笑:“等我们发了财,一定也搞一支这样的部队,不过现在可不行,咱们没钱啊。你说的大唐的山地特种作战部队我知道,那就是有钱堆起来的。养那么一个山地特种兵,我们可以养几十个这样的士卒。”
  “钱,不是马上就有了吗?”将领压低了声音道。
  “钱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腾建道:“刘布武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暂时还没有。如果他不来,我们还干吗?”
  “为什么不干?”腾建冷笑:“拉上他,只不过是因为现在他们实力比我们强,我们如果吃了这口独食,回头刘信达肯定要收拾我们。不管怎么说,现在军队里,他的亲信还是有很多的,真到了这一地步,我们会吃大亏的。”
  “等到这批本地人完全融入军队之后,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剥夺那些人的军权,将他们排除到核心之外了。”将领道:“而且,刘信达只怕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刘布武那小子,能是将军您的对手?”
  正说着话,一匹快马自外面如飞一般地驰入。
  “禀将军,刚刚传来消息,刘布武将军统领五千军队,已经进入了谅山府。”
  腾建与将领相视一笑。
  刘布武终是忍不住诱惑来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出奔
  奇穷河上,士兵们砍来了一棵棵的大树,削去枝丫,然后制成了一副副的双层木筏,然后将其一个接着一个地铺在河上,搭成浮桥,以便于队伍过河。
  王又站在河边,眼中充满了忧虑。
  不是因为士兵们不努力,事实上,所有的人都很卖力,短短的大半天时间,浮桥就已经搭建了一半左右,照着这个速度,明天一大早,整支队伍,便可以开始渡河了。
  他担忧的是安南刘信达的态度。
  本来先前就已经协商好了的。但现在他们已经进入到了谅山,踏足到了安南境内,却还是没有看到刘信达的人前来迎接。
  带上皇帝一起来安南,是刘信达的要求。对方想要掌握皇帝然后号召所有人的心思诏然若揭,对于败局已定的南方联盟来说,如今这已是他们唯一的退路,除了答应刘信达,并没有什么别的好讲条件的。
  按理说,既然刘信达还想利用皇帝的身份,那至少表面之上,应当保持一下对皇帝的尊重,在他们踏入安南境内之后,他刘信达难道不该来迎接一下吗?
  可是并没有。
  这就值得好好地琢磨琢磨对方的真实意图了。
  王又派了容管经略使马祥的侄子马立去打前站,容管与安南接壤,马祥与刘信达以及其部下悍将腾建多有接触,双方也多有生意往来。王又希望马立能够打探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出来。
  这一支队伍很庞杂,人数多达二万余人。
  但真正的战兵,却不过五千出头。其余的,不是老弱妇孺,便是青壮民夫。
  几乎所有的向氏家族,桂管的郑氏家族,以及在福建被唐兵偷袭,抢了所有财富的容氏家族等。容氏家族可是真惨,他们现在几乎身无长物,族中成年男丁差不多快死绝了,剩下的,真正的都是些老弱妇孺了,如果容宏容矩这一次不能全身而退的话,即便到了安南,这一族人的下场,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一路上来,他们就没少被人欺负,连吃喝都成了问题。要不是王又看在容宏以前对他还颇为友善的份儿多加照顾,只怕已经死了不少人了。
  可王又也只不过是向氏麾下一将而已,顺便照顾一下是可以的,但让他去得罪其它几个大家族来保护这些人,却又有些不值得了。
  还是那句话,除非容宏容矩能从战场之上全身而退,否则容氏一族,便算是完了。
  安南刘信达,那也是一条吃人不吐骨头的猛兽啊,岂会养着一群不能给他创造利益的人。
  盯着架设舟桥的那些民夫青壮们干了小半天的活儿,王又叮嘱了负责的部将几句,这才转身,向着后方而来。
  小皇帝李恪,便在他身后不远处的一个车队当中。
  作为南方联盟的旗帜,以及刘信达指名要抵达安南的重点人物,李恪的身边,倒提护卫周全。只不过这一趟长途跋涉,对于李恪而言,绝对不算是一场愉快的旅行。
  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不得不走的苦涩之旅。
  他曾经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人。
  但现在,却成了一条落水狗。
  他心中无比痛恨那个篡夺了他家的江山,并且让他身败名裂的家伙。如果那个人站在他的面前,他觉得自己一定会有勇气扑上去生撕了对方并且生啖对方的血肉。
  可惜,也只是他觉得而已。
  他忧伤地坐在一块大岩石之上,看着奔腾的奇穷河,这一生,他想再见到李泽的可能性只怕是已经没有了。
  那一片大好的江山,终究是归了那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曾几何时,他还一直认为李泽是对大唐忠心耿耿之臣,是大唐再度崛起的栋梁之材。
  现在,大唐的确崛起了,强大了,但却已经不是他的大唐了。
  有时候夜半辗转反侧之际,李恪对于当初决定逃离武邑的想法后悔之极。
  如果自己当初不走,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呢?
  可是谁又能想到,当初看起来是那么强大的南方联盟,在几年的时间里,便被李泽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呢?
  当时的北方,不论怎么看,形式都远远不及南方好啊!
  向真给他的分析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李泽好大喜功,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之下,强行在西域拓边,控制漠南漠北,占据了整个东北地区,疆域是广袤了,但力量却也分散了,而且那些地方,必然会让李泽在以后的日子里焦头乱额。而南方,人丁众多,土地肥沃,只消他过去举起大旗,击败李泽必然如反掌一般的容易。
  也怪自己太年轻了,居然就信了这些话。
  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蝉脱壳,却是最终为李泽的谋朝篡位铺平了道路。
  现在,整个天下,都认为自己是向氏扶植起来的一个假货,是那个叫古川的鬼东西,而那个真正的古川,如今却顶着自己的名头,被李泽封了一个岭南王,逍遥度日。
  到了岭南,一度雄心勃勃的他,很快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