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984

  单刀向前,刀枪相交,挂在了对方的枪樱之上,手上一阵阵的震动传来,曹彬再也握不住手里的单刀,手里的兵器第二度脱手飞出。
  他终于看到了柳成林。
  当然,还有柳成林手中的长枪。
  他无力阻挡。
  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的长枪迎面扎来。
  在外人看来,这一瞬间,似乎是曹彬张开双臂,迎接着柳成林的当胸一枪。
  一枪既出,破甲,透胸,曹彬魁梧的身躯被长枪挑了起来,伴随着柳成林长枪一抖,曹彬的身体被向后远远地抛开。
  在柳成林的身后,蜂涌而至的唐兵手中的长枪向上刺出,将飞在空中的曹彬再一次地停在了空中。
  这一刻,只怕最少有十几支长枪扎透了曹彬的身体。
  “为万世。开太平!”
  柳成林纵马舞枪,如同一只下山猛虎,扑入到了人群之中,左挑右刺,长枪的每一次吞吐,都有一名益州兵倒在马前。
  凹进去的那一截,很快就被柳成林的反扑给抹平了。
  点将台上,执旗校尉用力地挥舞着手里的大旗,鼓声雷动,号角齐鸣,唐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朱友贞睁睁睁地看着他的军队被一点一点的挤压回来,随着曹彬的阵亡,本来还相持的战斗态势,立时便发生了逆转,唐军在一点点地前进,而益州兵虽然还没有溃败,但却已显不支之态。
  而在两翼,更是不堪。
  先前为了支持中央的战斗,朱友贞一直在抽调两翼的兵力,此时在唐军的两翼发起进攻之后,两翼根本就无力支持起有效的防守。
  两翼都是骑兵,而南方的骑兵,却是无法与北方的骑兵相提并论的。
  呆呆地站在点将台上,朱友贞面色惨白,一言不发。
  虽然最后的胜负还没有决出,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所以现在益州兵还没有全线溃败,只不过是一个战斗的惯性而已。
  等这个惯性一过,全线溃败,便是必然之局。
  这样的局面,就算是朱友贞身后的孙桐林也看明白了。
  他一把拖住似乎已经失去了决断力的朱友贞便向点将台下走去。
  片刻之后,朱友贞在孙桐林等人的卫护之下,向着后方退去,随着中军大旗的后退,整个战一瞬间崩盘。
  最后一抹阳光,终于完全掩映在了大山之后。
  柳长风指挥着两翼的骑兵乘胜追击,不断地扩大着最后的战果。
  终于看到了汉阳城,看到了城池的大门咣当一声关上,看到了最后那些来不及入城的益州兵向着两翼四散逃亡,柳长风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这大概是这片大陆之上最后的一场大型会战了。
  接下来,益州兵将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一场像这样与唐军面对面,硬碰硬的大战。
  这一战,打断了益州兵的脊梁。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金蝉脱壳
  盛仲怀坐在屋桅下的阴影之中,凝视着烈日之下蔫头搭脑的树叶。
  整个梁王府中,显得极其的沉闷。
  连往日里叽里哇啦的知了,此刻也听不到他们的聒噪之声。
  到处都是死一般的沉寂。
  终究还是败了。
  竭尽所有力量的最后一搏,在面对唐军的时候,终究还是败了。
  虽然心中对此这个结果,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当事实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唐军,当真就那么强吗?
  汉阳发回来的具体军报,盛仲怀仔细地看了,朱友贞在指挥之上,并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拼着付出极大的代价,也要一举将对面的唐军第一兵团彻底击败。
  胜利其实是在两可之间的。
  但终究,还是差了一口气啊!
  而这口气,也正是现在的唐军与益州兵之间的差距。
  李泽的书,盛仲怀都是拜读的。
  国家、民族、生民这些概念,现在的盛仲怀也都是了解的。李泽所说的国家民族与盛仲怀理解中的国家民族是不一样的。
  李泽提到的要锻造一支有自己灵魂的军队,曾经让盛仲怀哧之以鼻。
  他认为军队就应该是一具听从上司命令的傀儡,指哪打哪才对,如果军队有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那么必定会埋下祸乱的因子。
  是自己理解错了吗?
  盛仲怀觉得眼下的这支益州兵,在战斗力之上,绝对不会输给唐军,但在人数之上有着巨大优势的时候,双方的较量,仍然以益州兵的失利而告终。
  差距真的就在这里吗?
  盛仲怀不能理解。
  伸手入怀,掏出了朱友贞给他写的密信。
  那上面,要求他找理由离开益州,前往蒲甘。而他将在汉中稍事逗留之后,便会返回益州来作最后的挣扎。
  汉中已经没办法守了。唐人的第三兵团一部在石壮的带领之下,已经抵达了汉中。
  所谓的挣扎,也只不过是尽人事了。
  此时此刻,田满堂自施州已经进入了巴中,唐军第三兵团的闵柔所部也已经自黔中进入到了益州。
  换句话说,此刻的益州,已经数面受敌了。
  巴中方向自不必说,田满堂本身便是益州本地人,在益州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进入巴中之后,应者云从,而随着汉中会战的失败,这种群起响应反对朱友贞的应和行动,只会愈演愈烈,最终席卷整个益州的。
  而从黔中进来的唐军,人数并不太多,只不过二三千人,但在政治之上的意味就非同寻常了,盛仲怀甚至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支两三千人的队伍,就会澎涨成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益州的全面沦陷,最快只怕会在今年之内就彻底完成。
  是时候该走了。
  自己已经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来帮助朱友贞了,如今已是黔驴技穷,无力回天了。
  对于李泽,盛仲怀是彻底的服气了。
  该走了!
  既然不能显达于诸候之前,那便就此退隐,去做一个逍遥的田舍翁吧。
  不过不是去蒲甘。
  盛仲怀不觉得那里能成为朱氏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
  当一个强大的中央王朝正式形成之后,对于周边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到了最后,只怕仍然逃脱不了被剿灭的命运。
  也许到得最后,这些事情甚至都到不了李泽的案头,一个镇边的将领,随随便便就把这事儿给办了。
  盛仲怀站了起来,掸了掸袍袖之上的灰尘,转身走进了屋内。
  数天之后,一行车马缓缓离开了益州治所成都,沿着郝仁走过的道路,向着蒲甘方向而去。
  就在盛仲怀离开成都后的第十天,朱友贞返回了成都,回到了他的梁王府,而与此同时,石壮统率下的第三兵团,攻克了汉中。
  旋即第一兵团与第二兵团以汉中为后勤基地,向益州正式发起了进攻。
  到了眼下这个地步,朱友贞能依仗的,也就只有秦岭、大巴山等这些崇山峻岭构成的天险了。
  但天险,终归是要人来守的。
  可是人心,却已经散了。
  汉中之败,使得益州本地人窥见了朱友贞现在的虚弱,另外两路进攻兵马,在进入益州之后,几乎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这,又极大地影响了大巴山等地的防守士卒的军心。
  逃亡,每日都在发生。
  投降,成了许多前线将领的又一个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